文 江蘇交通控股有限公司 孫瑋 徐天祥

江蘇交通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蘇交控”)是江蘇重點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省級投融資平臺,截至2021年底,累計完成全省高速公路、鐵路、機場、港口等重點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投資任務4122億元,其中高速公路3260億元;同時,運營管理全省約4381公里高速公路(占全省約88%),其中跨江大橋7座,收費站364個,服務區97對。
“十四五”新時期,為支撐江蘇省率先建設交通運輸現代化示范區,江蘇交控切實履行高速公路投資建設“主力軍”職責,加快推進過江通道、主通道擴容、省際接口、蘇中蘇北聯絡線等高速公路“補短板”項目,預計高速公路網規劃(2017-2035年)中80%以上的項目將在“十四五”期間建成或開工,投資任務高達約3265億元,
“十四五”期間,面臨新一輪高強度、快節奏的投融資任務,江蘇交控已主動采取多項措施,但仍面臨著“兩大壓力”和“三大風險”。
投資任務壓力巨大 “十四五”期間江蘇交控僅高速公路項目投資任務即高達3265億元,激增至“十三五”期間的4倍,超過公司成立20年以來的總和。
資本金籌措壓力巨大 根據測算,“十四五”期間公司資本金需求達1425億元,其中高速公路項目資本金960億元,同期公司經營凈積累極限值約918億元,總體資本金缺口高達507億元。
財務風險凸顯 由于省級資本金嚴重不足,部分缺口需以債務融資方式籌措,公司資產負債率預計將于2024年突破65%預警線,2026年觸及70%的“紅線”。
經營風險高企 當前高速公路建設成本大幅攀升,新建項目平均收益率不足1%甚至為負,預計公司利潤總額從2024年起以每年10億元至20億元的規模快速遞減。
政策風險升級 未來4年至7年,一批高速公路面臨收費到期,屆時公司主營收入和現金流將出現斷崖式下降。
根據上述研判,江蘇交控當前及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將持續面臨投資重、融資難、支出多、收入少的發展難題,難以應對如此艱巨的現實挑戰,“錢從哪里來”難題亟待破解,為此,江蘇交控深入開展高速公路建設資金可持續保障路徑探索。
結合自身長期發展實踐及國內外同類平臺經驗做法,江蘇交控將全力爭取各級政府、各類平臺和各方主體的政策、資源和合作傾斜,構建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格局,重點從兩個方面發力:一方面,打造產業高質量發展體系,全面推動“通道、產融、養護、能源、數字、商貿、資產、人才”八大經濟現代化、系統化、集群化發展,反哺高速公路投資和經營虧損;另一方面,打造資本金多元化籌措體系,充分爭取收費政策、財政資金、上市平臺、社會資本等多元化支持,高效解決高速公路中短期資金短缺問題。
從投融資、運營、重組、政策等多方面共同發力,高質量發揮高速公路通道網絡的綜合效益,建成一批具有引領示范作用的通道經濟項目,推動通道經濟產業體系更加完備、產業格局更加優化、產業生態更加成熟,打造百億利潤級產業標桿,力爭到2025年營業收入突破450億元、利潤突破100億元。
充分發揮金融資產“壓艙石”、金融投資“節拍器”、金融服務“黏合劑”作用,打造多元化、高效益、低成本的產融結合平臺,全面提升金融投資主業利潤貢獻水平及對交通主業的綜合反哺能力,加快實現資源資產化、資產資本化、資本證券化“三資聯動”,力爭到2025年營業收入突破90億元、利潤突破90億元。
按照“基礎保障+產業經營”雙輪驅動的思路,提升養護全產業鏈的協同效能,培育養護產業“高原”,形成工程建設“高峰”,打造科技創新“高地”,進一步拓展材料、設備、標準、建造、養護、建設六大市場,力爭2025年實現年營業收入超150億元、利潤超1億元,打造1個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養護標桿企業。

江蘇交控從投融資、運營、重組、政策等多方面共同發力,高質量發揮高速公路通道網絡的綜合效益。許特顯 攝
聚焦國家“雙碳”目標,走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道路,重點對交通能源、風電、光伏、氫能等綠色能源進行開發運營及股權投資,聚焦提高系統內清潔能源結構占比,推動路橋主業與清潔能源產業融合發展,力爭2025年實現營業收入超145億元、利潤超14億元,在綜合交通生態圈中做大做強低碳經濟。
搭建以新型通信傳輸、物聯網等基礎設施的數字經濟底座,利用高速公路高度信息化成果和智慧交通大數據資源,深化“六朵云”和“高速大腦”、ETC停車、云上服務區、數字商城等創新應用,快速提升數字產業化能力,爭取2025年實現營業收入突破15億元、利潤突破5億元。
綜上所述,hs-CRP檢測在胎膜早破早產兒宮內感染早期診斷及感染程度分級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臨床診斷時可與其他感染指標聯合檢測,以提高診斷靈敏度及特異度。
打通生產性物資供應和生活性物資供應兩大渠道,圍繞“交通+物資供應”“交通+商業”“交通+文旅”“交通+傳媒”等細分產業鏈,加大資源整合和商業模式創新,搭建產業集聚、模式創新、成鏈發展的綜合商貿服務圈,爭取2025年營業收入突破30億元、利潤突破4億元。
建立資產管理專業公司,通過資產專業化、集中化管理,深度挖掘存量資產價值,聚焦系統內土地、房產的存量開發,包括股權、車輛、設備等資產的優化管理,著力推動資產價值顯性化,力爭2025年營業收入突破2.6億元、利潤突破6000萬元。
構建“人才+資本+科技+產業+服務”的商業模式,做強做大人才集團,打造成為省屬企業才服務功能性集團,爭取到2025年總產值突破10億元,成為全國人才全產業鏈綜合服務優秀企業。
爭取將具備條件的新建過江通道明確為已有平行通道的異地改擴建工程,延長已有平行通道收費年限,實行統籌收費,如海太過江通道與蘇通大橋,江陰靖江隧道與江陰大橋,常泰大橋與泰州大橋等。目前,海太過江通道工可批復文件中已明確承擔蘇通大橋復線及過江交通分流功能。
目前江蘇交控注冊資本168億元,在全國28家省級交通集團中僅排名第16位。自成立以來,江蘇交控以168億元的注冊資本累計帶動完成超過4100億元投資任務,杠桿率超25倍(“十四五”末期將超過7000億元,杠桿率超42倍),為進一步發揮省級資本帶動和杠桿作用,將爭取江蘇省政府對江蘇交控增加注冊資本100億元。

江蘇交控在省市共建框架下開創了高速公路項目投融資“以市為主”模式,充分調動了地方政府積極性。許特顯 攝
江蘇交控所屬省高管中心是江蘇省級唯一政府收費還貸高速公路平臺,近年來資產質量穩步優化,財務指標持續向好,“十四五”后期富余投資能力可達300億元至350億元,將爭取投資規模匹配、通道功能顯著、財務及社會效益良好的高速公路項目,如臨鹽高速公路、江陰三過江通道等。
江蘇交控所屬寧滬公司是高速公路行業標桿上市企業,資產規模、質量及財務情況均處于系統內領先水平,后續將更高效發揮上市平臺功能,更深程度參與丹金、儀祿、錫太高速等區域路網項目投資及存量路橋資產的整合,有序拓展省外及海外基礎設施業務,“十四五”期間投資不低于500億元。
近期,中國證監會和上海證券交易所已正式受理了江蘇交控滬蘇浙高速公路公募REITs項目,若成功發行,可為滬武高速公路太倉至常州段擴建工程募集資本金約37億元。江蘇交控將加快推動滬蘇浙高速公路公募REITs項目落地,并將系統化甄選其他具備條件的路橋資產作為REITs儲備項目。
江蘇交控在省市共建框架下開創了高速公路項目投融資“以市為主”模式,充分調動了地方政府積極性,先后以參股方式參與了鹽射、南通繞城、徐州繞越、濱淮、臺睢等多條高速公路建設,極大提升了省級資本的帶動效能,后續將在東興高速東延、通滬高速北延等項目上進一步推廣該模式。
前期,江蘇交控成功引入中交建、中鐵建所屬單位參股江陰靖江隧道,投資約7.5億元;順利完成張靖皋大橋“施工承包+股權投資”新模式第一階段招標,已引入中交建、中國中鐵、中鐵建、蜀道集團4家社會資本,投資約27億元(后續階段招標將繼續引入社會資本18億元,共計約45億元);積極推動寧鹽高速公路復制上述模式,爭取引入社會資本1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