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軍 何剛 喬科 劉勇 白皓 唐浩
(1.四川省公路規劃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41;2.四川高速公路建設開發集團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41)
近年來,隨著數字經濟快速發展,數字化進程在各行業領域中不斷推進,公路工程建設也逐步開始采用各種數字化技術,從粗放式管理走向精細化管理。本文以施工管理主要目標之一的進度管理為切入點,論述基于“BIM+GIS”數據共享的工程建設進度管理。
公路工程各類信息化系統中存在諸多足以支撐進度管理的狀態數據,而從其他業務系統中獲取進度數據需要建立數據共享通道。數據共享通道包括空間數據、EBS-WBS數據鏈形成的共享數據鏈。空間數據為通過共享業務系統在空間區域實施的狀態記錄,主要指包括征地拆遷在內面向空間位置開展業務管理的系統數據。EBS-WBS數據鏈指公路工程數字化管理中,以工程對象(EBS)及分部分項(WBS)為中心且相互關聯的數據關系構建的數據鏈[1],保證工程對象體系在數字化管理中的穩定性、唯一性、有效性及可共享性,各業務系統均通過EBS-WBS數據鏈實施數字化管理,從而保證進度管理能夠通過數據鏈獲取狀態數據,也保證整個工程數字化管理中各模塊數據間的共享性及互通性。

圖1 EBS-WBS數據鏈關系示意圖
進度管理建立EBS數據、WBS數據、空間數據三者間關系,將施工狀態數據通過直接或間接方式自動匯集到EBS對象,表達工程施工狀態。
征地拆遷是高速公路建設中重要基礎工作之一,也是高速公路建設難點,直接影響高速公路工程建設進度[1]。隨著信息化與數字化推進,基于“BIM+GIS”的征地拆遷管理系統不斷涌現[3][4],可通過征地拆遷計劃、拆遷進度等數據管理永久征地、臨時征地等元素。本文在上述基于征地拆遷單一元素的管理外,通過GIS和BIM分別管理征拆區域和工程結構的空間坐標,利用空間坐標關系構建征拆區域與工程結構關聯,綁定征地拆遷進度與工程建設計劃進度,既可根據工程結構物施工進度預警征拆進度,也可根據征拆進度合理安排工程建設計劃,避免征拆進度與工程建設進度數據不同步造成不合理的計劃安排。
根據工程施工組織計劃,依托BIM模型動態建立現場施工周計劃及月計劃,實現施工計劃管理可視化。基于“BIM+GIS”的計劃管理可實現施工計劃仿真模擬,分析并優化計劃可行性,配合其他業務數據可驗證施工計劃與多種外部資源的匹配性,包括施工計劃、征拆計劃與進度的匹配性、資源需求強度與生產供應的匹配度,從而優化施工計劃、征拆計劃、資源采購計劃,以及生產設備與場地規劃等施工組織計劃。同時,結合BIM可引入信息化技術,基于案例推理、知識庫、計劃模板、遺傳算法、專家系統及神經網絡等[5],可實現進度計劃自動生成,大幅提高施工組織計劃排布效率及準確率。計劃管理的排布為進度管理數據提供重要時間節點。
公路工程構件施工通常分為多個工序,每個工序通過WBS實施工序報檢、質量評定等,工序報檢及質量評定的數據真實有效地記錄工程施工痕跡,通過EBS-WBS數據鏈向進度管理提供實時施工狀態,同時可通過整個施工過程中質量檢驗與評定,追蹤構件的完整施工狀態。
完成質量評定并合格的構件符合計量條件,工程計量系統獲取構件滿足計量條件后實施計量工作,計量可依需求根據EBS或WBS開展,進度管理可通過EBS或WBS直接或間接獲取相應狀態數據。
基于“BIM+GIS”的形象進度管理可實時展示動態施工進度,通常采用構件顯隱、著色等方式獨立或綜合表達形象進度,工程構件施工狀態數據可通過數據共享通道從征地拆遷、計劃管理、質量檢驗與評定、計量管理等業務系統中獲取,形成完整進度狀態顯示。
無記錄構件作為原始狀態,表達為灰色;已編制施工計劃的構件狀態為計劃中,表達為黃色;第一道工序已實施質量檢驗的構件進入施工中狀態,表達為紫色;構件關聯的所有分項工程均已完成質量檢驗時,定義為已完工,表達為橙色;構件對應的分項工程完成質檢評定時,定義為待計量,表達為藍色;構件對應計量工作已完成時定義為已計量,表達為綠色。而征拆進度與施工計劃進度沖突觸發預警狀態時,構件設置為紅色表示異常。結合工程形象進度展示,項目業主及施工單位可對工程進度狀態實現進度分析,對出現偏差的工程進度實施干預,保證公路工程建設的順利推進。
本文以進度管理為工程管理切入點,建立數據共享通道,從征地拆遷、計劃管理、工序報檢、質量管理、計量管理等業務管理中獲取數據,自動并實時通過“BIM+GIS”匯集進度數據,實現直觀可視化的進度展示,提供第一手進度數據,支撐工程管理建設者進度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