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秀峰
摘 要:紅色文獻是傳承和發展紅色基因的主要載體。圖書館加強紅色文獻資源建設力度,開展紅色文獻閱讀推廣具有重要意義,有利于增強社會民眾對國家歷史的認同感,有效傳播中國共產黨先進理論,繼承和弘揚革命精神,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圖書館屬于紅色文獻的關鍵收藏機構,需要相關工作人員不斷挖掘和利用紅色文獻,創新閱讀推廣途徑,提高圖書館紅色文獻資源的實際利用效率。
關鍵詞:圖書館;紅色文獻;資源建設;閱讀推廣
圖書館要抓住發展機遇,勇于擔當,創建科學完善的紅色文獻資源服務體系,更加符合社會發展的需求,采用紅色文化有效引領風尚,指引人民群眾,更好地服務社會,促進我國和諧社會建設,進一步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發展。
一、紅色文獻資源闡述
我國學界針對紅色文獻概念的界定主要包含兩種觀點:一是認為紅色文獻主要是我國共產黨成立之后到新中國建設中間各機關和根據地出版發行的相關文獻資料,如:黨的領袖著作、黨組織文件、根據地出版多種書籍和報刊等。二是相對比較寬泛的觀點,認為文獻是記錄有知識的所有載體,紅色文獻應該定義為記錄中國共產黨成長發展和壯大歷史信息的全部載體。
紅色文獻具有自身獨特的特點:①稀缺分散性。紅色文獻在相應歷史時期形成,在艱苦的環境下,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保存下來的紅色文獻數量較少,主要是油墨印刷,印量少、不易保存、字跡容易暈染脫落,同時應用紙張大多是機械磨木和酸化學漿紙,紙張具有較強的酸性,質量較差、保存期較短、經過戰爭的損壞和自然因素影響,保存完好的紅色文獻較少,系統收集難度較大。②珍貴性。紅色文獻是革命歷史的主要載體,包含文獻、文物和文化屬性。近些年,相關研究者普遍認為可以近代歷史上呈現出歷史文物、學術資料和藝術代表性定義為新善本 。紅色文獻中較大部分可以歸納到新善本的范疇。因此,紅色文獻得到收藏界的關注,受到拍賣行和私藏家的喜愛,紅色文獻資料市場價格呈現出上升趨勢,具有較高的珍貴性和典藏性。③豐富多樣性。紅色文獻形成具有較大的時間跨度,包含豐富的內容,多樣化載體形式。紅色文獻受到歷史條件的制約,數量較少,收藏性和市場價格較高。部分反映革命歷史、傳統和先烈英雄事跡的文獻同樣屬于紅色文獻,具有良好的研究價值和教育作用。我們從紅色文獻內容上進行分析,紅色文獻包含政治經濟、文化交易、藝術和軍事等多個方面內容;從載體方式上進行分析,紅色文獻包含書籍、報刊等出版物之外,同時包含照片、文件資料、信件手稿、甚至包含標語、建筑遺跡、錢幣郵票等。④地域特色性。我國多個地區分布不同類型的紅色文獻,呈現出一定程度上的地域特點,反映了該區域革命歷史、傳統和先烈英雄事跡等。例如:晉察冀地區屬于抗戰時期的三大根據地之一,留存較多紅色文獻數量,具有較高的質量和價值;延安市保存較多論著、教育、文學藝術、生產生活等多種類型的文獻,報刊、材料、票證等,充分展現出延安紅色文獻的獨特特點;遼寧省是解放戰爭的主要站場之一,部分紅色文獻包含東北抗日聯軍、遼沈戰役等內容具有較強的地域特性,在較多地區圖書館中別具一格,價值高。
二、圖書館紅色文獻資源建設影響因素和現狀分析
1.影響因素
圖書館紅色文獻建設過程中受到建設主體、管理、政府支持和社會力量參與等多個方面因素的影響。
(1)建設主體,我國以圖書館為主建設紅色文獻資源,其他相關機構積極參與,呈現出多元化特點。不同建設主體的服務群體和目標存在一定差異性。
(2)定位因素,圖書館紅色文獻資源建設主體不同的情況下,服務群體不同,定位存在差異,主要包含常規紅色文化宣傳陣地、黨政交流室、紅色旅游服務等。
(3)目的。紅色文獻建設主要目的是更好宣傳和弘揚紅色文化,具體目的受到圖書館性質和功能存在一定差異性。定位和目的不同,代表著館藏內容和提供服務存在差異。
(4)管理。通常情況下,圖書館都會安排專門工作人員開展管理工作,但是管理在數據中的體現相對較少。
(5)政府支持和社會力量參與的紅色文獻建設,大多都具有相應的獨立空間,包含豐富資源,呈現出多元化的服務特點,宣傳力度較大,具有較高權威性的報道媒體進行宣傳,對紅色文獻建設前期和今后持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2.現狀
圖書館紅色文獻資源建設存在一定問題和不足,需要相關工作人員積極創新建設途徑和閱讀推廣措施,發揮紅色文獻資源的最大應用價值。一方面,實踐中的問題。我們從圖書館紅色文獻資源建設形勢進行分析,具有主體多元化、形式多樣化的特征,但是大多都是自發為主,缺乏科學完善的建設體系,在實踐過程中統一出現重復建設現象,大大降低建設質量和效率。同時,大多數紅色文獻建設主要以紙質資源為主,缺乏完善的數字化建設,系統性和完整性不足。我們從空間建設的角度進行分析,空間設計中缺乏豐富的紅色元素,多元化和吸引力不足。整體的空間布局具有不合理的現象。圖書館沒有充分挖掘和開發利用紅色文獻。圖書館、各大相關機構和私藏家之間沒有進行聯合建設紅色文獻,缺乏科學統一的建設機制。另外,我國圖書館紅色文獻建設不夠標準規范,同時整體建設不足。
另一方面,缺乏理論思考。我們從圖書館紅色文獻資源現實建設進行分析,其存在一定的不足,充分反映出理論思考不足的問題。圖書館和其他建設主體建設紅色文獻資源過程中缺乏充足的理論支持和指導。部分機構缺乏紅色文獻建設思想意識,沒有正確認識到其建設的重要意義,或者將紅色相關的文獻資料簡單擺放在書架上,沒有制定相適應的措施集中展示紅色文獻,系統性思考不足。當前,紅色文獻建設大多以自發探索為主,需要不斷改進和完善理論研究和理論指導。不同類型圖書館需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實現紅色文獻資源建設,增強建設特色,開展專題和主題展示紅色文獻資源。
三、圖書館紅色文獻資源建設措施
1.樹立建設意識,確定建設定位
圖書館紅色文獻資源建設需要樹立建設意識,正確認識其具體定義和內涵,促進紅色文獻建設成為行業共識。紅色文獻建設需要結合主題系統完整地揭示和集中展示紅色文獻,同時,要樹立紅色文獻建設服務意識,為讀者提供基礎閱覽和外借服務之外,需要結合紅色文獻建設開展特色服務,不斷挖掘其內在價值,創造紅色文化傳播主陣地,有效推廣紅色文化。另外,圖書館要確定紅色文獻建設定位,明確圖書館紅色文化建設目的定位,有效履行圖書館保存人類文化遺產使命,同時履行傳播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的社會職能。另外,圖書館需要確定功能定位,結合自身建設定位,選擇相適應的紅色文獻資源收藏。紅色文獻包含較多內容,根據當地地域和文化特色,確定紅色文獻建設主題,和其他相關收藏機構保持互通互借等優良的合作關系。
2.創建統一機制,完善建設標準規范
圖書館行業需要創建統一的紅色文獻建設機制,不斷完善其建設標準和規范。圖書館行業需要結合紅色文獻資源標準規范化建設目標,增強頂層設計,制定科學合理的發展規劃設計,確定工作整體思路,創建完善的標準規范體系,制定不同類型、地區圖書館統一遵循的紅色文獻資源建設標準規范。同時,圖書館紅色文獻資源建設標準制定過程中,需要相關部門全面分析各個地區不同類型圖書館的實際情況,保證建設標準的統一性。另外,各類圖書館需要制定符合自身實際情況的建設標準,如館藏、空間和服務等相關內容,不斷改進和完善紅色文獻資源建設體系。圖書館要和博物館、文化館等其他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合作,實現地區、各類型檔案館進行聯合共建,各自側重。
圖書館需要更多注重再生和輔助文獻采集、整理工作,增強揭示深度,合理開展宣傳教育,講紅色故事等多方面工作。
圖書館建設紅色文獻資源的過程中,要重視各類型圖書館個性化發展,不斷深入挖掘個性化元素。例如:遼寧省圖書館收藏關于中共滿洲省委、東北抗日聯軍、遼沈戰役等專題紅色文獻和當地革命歷史具有密切關系,具有較大研究價值,利用效率和宣傳推廣效果良好。遼寧圖書館采用登報、媒體平臺發布征集信息,獲得一批價值較高的紅色文獻資料,同時利用采訪、拍攝等多種形式創建“東北抗日聯軍專題口述史”專題數據庫,屬于典型的成功案例。
3.加大政府支持力度、爭取社會力量參與
圖書館屬于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主要構成部門,需要積極爭取政府的支持和保障,獲得政策和經費的支持。圖書館開展紅色文獻資源建設,也需要各部門積極配合。圖書館在實踐過程中積極展示相關研究成果,獲得政府高度重視,同時憑借自身的努力,積極配合建黨百年活動等,加大本館紅色文獻建設成就的宣傳力度,增強圖書館知名度,擴大社會影響力。
另外,圖書館積極主動地加入相關宣傳體系中,從館藏建設和服務方面獲得良好的成績,獲得表彰,得到當地政府的認可和支持。
圖書館紅色文獻資源建設過程中不僅要獲得政府支持和保障,還要積極爭取民間特色的社會力量參與,為紅色文獻資源建設添加更多活力和元素,實行社會化合作。社會力量參與圖書館紅色文獻資源建設中,能夠有效彌補建設工作存在的不足,同時,不斷豐富紅色文獻特色服務,創新閱讀推廣服務,為廣大讀者提供良好的服務,獲得更好的社會效益。
四、圖書館紅色文獻閱讀推廣創新措施
1.創建完善的閱讀推廣機制
部分圖書館紅色文獻閱讀推廣服務相比較國外發展時間較短,缺乏科學完善的推廣服務機制,造成在實踐推廣工作中隨意性較強,缺乏有效的規范性約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紅色文獻閱讀推廣服務的工作難度。相關推廣服務管理人員需要對內容進行細化管理,明確紅色文獻閱讀推廣主題,建立相應的紅色文獻資源推送服務機制,為用戶提供高質量的閱讀環境。同時,圖書館加強和教育局等相關單位的合作,采用聯動機制提升紅色文獻閱讀推廣服務的實際效果,充分發揮紅色文獻資源的重要作用,提升用戶閱讀質量。另外,相關管理人員需要不斷細化日常閱讀推廣服務機制,將推廣工作滲透到日常實際工作中,有效實現閱讀推廣服務的創新發展。
2.閱讀推廣模式的創新
圖書館閱讀推廣實踐活動中,采用網絡、新媒介等推廣渠道,充分發揮圖書館全體推廣人員的力量,全面整合紅色文獻資源閱讀推廣內容和信息資源,建立完善的推廣服務體系。推廣人員結合新時代發展的特點和廣大讀者的實際需求,采用微博、微信朋友圈和公眾號、短視頻軟件等多種方式,實現紅色文獻資源閱讀推廣活動信息的推送,促進更多用戶對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內容和形式的了解,增強閱讀推廣活動的影響力。另外,圖書館可以加強和高校、醫院、文化傳媒單位等社會機構合作,開展紅色文獻資源閱讀推廣活動,結合實際情況,適當調整紅色文獻閱讀服務內容,更加滿足不同讀者不同層次的閱讀需求。
3.創建紅色空間,提高服務體驗
許多圖書館專門建設了紅色空間、書柜和專架等主題空間,充分發揮紅色空間的陣地作用,創新紅色文獻閱讀推廣活動。相關人員科學合理地規劃設計紅色公共空間,營造良好的紅色文化氛圍,激發讀者情感,引起情感共鳴,進而有效促進紅色文獻資源的閱讀、交流和傳播,傳承和弘揚紅色精神。例如,東莞市創建大朗鎮紅色文化主題館、蘇州圖書館開展“紅色活力站”、濰坊市圖書館規劃設計“初心印記”黨建書房等,充分體現出這些紅色空間不局限于傳統圖書館重收藏輕服務的思維,而是積極創新閱讀服務方式。如韶山市圖書館提供24小時自助紅色圖書館閱讀服務,充分利用現代化先進信息技術和機械設備設施實現全天不閉館,為廣大讀者提供更加便利的閱讀服務。
4.加強技術應用力度,提高信息化水平
圖書館紅色文獻資源閱讀推廣需要紅色空間等相關實體物理空間的支持和保障,同時,在新時代數字閱讀過程中離不開數字技術的支撐和服務,有效提升讀者閱讀體驗。紅色文獻資源中紅色經典、孤本文獻蘊含和承載著多代人的革命記憶和愛國情懷,但是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紅色文獻在革命戰爭時期發行數量較少、留存數量少、價值較高,文獻保存分布在不同機構,或者散落在民間,需要相關工作人員不斷收集保護和修復、開發利用,積極創建紅色文獻資源庫。例如,上海圖書館的《紅色視域下的上海——中共中央早期機關報〈解放日報〉上海新聞整理匯編》、湖北省圖書館的“《紅色歷史動漫》數據庫”等紅色文獻資源庫,促進館藏的紅色文獻實現數字化的整體組織。另外,我國信息技術不斷進步和發展,在圖書館數字閱讀深化發展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虛擬空間、沉浸閱讀、VAR服務建設等是圖書館空間將來發展和建設的方向。部分圖書館將館藏紅色文獻資源整理到數字閱讀環境,提供紅色數字、虛擬閱讀等服務,為讀者提供更多途徑,閱讀館藏紅色文獻資料,全面提高圖書館紅色文獻閱讀效果和體驗。例如:河南省圖書館在2015年7月1日正式開展“河南抗日戰爭紀念館”,以圖書館館藏紅色文獻資源為基礎,通過大量的素材采集整合,展示了500多種圖書館館藏和抗戰相關書籍封面攝影、抗戰時期河南地區發行的大約70種包含抗戰內容的數字化報紙等相關內容,得到廣大讀者的喜愛和好評。
五、結束語
圖書館加強紅色文獻資源建設,不斷創新閱讀推廣措施,深入挖掘和開發利用紅色文獻資源,有效繼承和弘揚紅色文化內涵、精神。圖書館建設紅色主題空間,創建數字閱讀,為紅色文獻閱讀推廣提供有利條件,為人們提供更加優質的閱讀服務。
參考文獻:
[1]鄭闖輝.“分地閱讀”與圖書館所藏地方文獻資源的閱讀推廣——以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部門參與全民閱讀推廣為例[J].圖書館雜志,2020
[2]辛海霞.閱讀推廣視角的圖書館紅色文獻開發利用研究[J].圖書與情報,2021
[3]袁 俊.公共圖書館開展紅色經典書籍閱讀推廣的相關研究[J].赤子,2020
[4]袁玉紅,王 樂.高校圖書館紅色專題文獻閱讀推廣思路探討[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21
[5]劉夢璇.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圖書館紅色文獻閱讀推廣策略研究[J].圖書館學刊,2021
(作者單位:山東省煙臺市福山區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