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國高考語文一卷寫作題材料是:“本手、俗手、妙手”是圍棋的三個術語,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規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對于初學者而言,應該從本手開始,本手的功夫扎實了,棋力才會提高,一些初學者熱衷于追求妙手,而忽視更為常用的本手,本手是基礎,妙手是創造,一般來說,對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現妙手;否則,難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高。
它考察考生思維辯證關系,即本手、俗手、妙手三者之間的關系。分清了這四種“驅動”,也就明確了作文任務。下面就這四種“驅動”,來談談作文寫作任務。
一、體式驅動。體式驅動即作文題在文體、格式上對考生有所激發與規范。一般體式驅動分為顯性與隱性兩種:顯性即直接在作文題中對文體、格式提出具體要求;隱性即不直接在作文題中提出明確要求,但是學生可通過相關文字判斷出作文題對文體、格式的要求。
二、對象驅動。即寫作要有鮮明的對象意識或讀者意識。例(2021·百師聯盟高三開學摸底聯考新高考卷)。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蔣文明同學一家三世同堂,其樂融融,但也經常會出現觀念分歧。一天,大家圍坐一起吃火鍋,文明建議媽媽:“我們不應該使用大鍋,應該使用小火鍋和公筷,避免傳染病毒、細菌。”爸爸媽媽和奶奶覺得一家人圍著一個大鍋吃才熱鬧,分開吃顯得生分。爺爺屆時看到電視新聞“以此次疫情為契機,循序漸進地推行公筷制或分餐制”和文明看法一致。
該作文題要求以“蔣文明”的身份,在奶奶、爸爸和媽媽中選擇個角色給他(她)寫一封信。對象是奶奶、爸爸或媽媽,文章內容要跟公筷制、分餐制有關。正因為有對象的存在,考生才有一個虛擬的交際者,建立起讀者意識,更能言之有物,說服對方。
三、內容驅動。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的獨有特點促進了其在內容上驅動學生的寫作熱情。一是選材的鮮活,體現社會熱點;二是情境的真實,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所給的材料往往是真實具體的社會情境;三是問題的對立性,材料往往不是單層單向的,而多是具有爭議性、擁有多種理解與選擇的話題。
四、思維驅動。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由于材料反映問題的對立性、思辨性特點,要求學生就事論事,緣事析理,那么在思維上自然驅動學生對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從小事件窺見大道理,從平凡普遍的事情映射社會問題,能以發展的眼光,一分為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方法分析思考問題,引導學生對自我價值、社會擔當與公民責任等問題進行深入探究。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第十四中學 徐榮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