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杰 昆明衛(wèi)生職業(yè)學院
創(chuàng)新理念引導學科教育通過改革創(chuàng)新來提升教育質量,以全面提升人才的綜合素養(yǎng)。對于體育學科來說,很多院校存在著重視度不足的問題,導致體育教學在師資力量、硬件設施、教學安排上等都存在著不足之處。師資標準沒有達到高校應有的標準,體育場地和體育設施也難以滿足體育教學的需求,在教學時間的安排上占比較小,在教學目標的制定上不夠科學等,使得大學體育的教學質量受到了影響。這與現代素質教育的理念相背離,使學生的體育素養(yǎng)難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創(chuàng)新教育理念旨在引導大學體育進行教學的改革創(chuàng)新,以促進高等人才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進而更好地促進社會的發(fā)展建設。
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素質教育中,體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院校和教師要提高對體育教學的重視度,重視對學生體育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并把體育學科作為德育、智育、美育、勞育的滲透載體,促進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
全面認知體育學科的教育價值,在體育學科的教學中同步滲透德育、智育、美育和勞育,使體育學科可以發(fā)揮更加綜合的教育價值。傳統教育體系中,教育重心都放在智育上,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和技能,以滿足社會發(fā)展對于知識文化型人才的需求。但是隨著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對于人才的培養(yǎng)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人才才可以更好地建設國家,促進社會的進步。體育可以作為德育、美育、智育、勞育的滲透載體,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fā)展。體育不僅可以使人才擁有更加強健的體魄,還可以使學生擁有更加健康的身心和審美價值觀、更加敏捷的思維反應能力、更加頑強的意志和精神、更加吃苦耐勞的品質和能力等,使人才具有更好的綜合素質。但是在傳統教育體系中,體育學科顯然沒有專業(yè)課程重要,其教育價值也沒有充分得到開發(fā)。在創(chuàng)新教育理念下,在素質教育體系中,體育學科的綜合教育價值需要得到開發(fā)和認可,院校和體育教師要樹立素質教育理念,在體育學科中綜合滲透德育、智育、美育和勞育,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是時代對教育的需求,在體育學科的教學中要貫徹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學目標的制定上要致力于學生的長遠發(fā)展和綜合發(fā)展,在教學模式的構建要創(chuàng)新以生為本的教育模式,從而使學生成為教育主體,圍繞著學生受教育需求來進行教育活動,進而使大學體育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可以更加有效的實施教學達到育人目標。
首先,在教學目標的制定上充分考慮學生的發(fā)展需求,既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又要促進學生的長遠發(fā)展。全面發(fā)展包括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fā)展,使體育學科教育目標的制定,同時覆蓋德育、智育、美育、勞育的教育需求。事實上世間萬物本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學科知識間也是相互交融的,體育中蘊含著德智美勞的教育元素,德智美勞中也蘊含著體育的教育契機。學科間的交互融合、滲透教育可以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促進知識的融會貫通,促進學科間的協同育人。因此在體育教育目標的制定中,要全面的覆蓋德育、智育、美育、勞育的教育目標,比如通過體育教育實現對學生道德品質、精神意志、心理素質等培養(yǎng),以達到德育的目的。比如通過體育教育實現對學生思維品質、理論實踐結合能力的培養(yǎng),以達到智育的目的。比如通過體育教育實現對學生審美情操、審美價值觀的培養(yǎng),以達到美育的目的。比如通過體育教育實現對學生勞動能力、身體素質、勞動意識等的培養(yǎng),以達到滲透勞育的目的。
長遠發(fā)展就是對學生的教育不能只局限于院校的教育階段,要致力于學生終身成長,把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作為主要的教學目標,而并非只是體育學科的知識與技能。核心素養(yǎng)是學生適應社會所必備的品質和關鍵能力,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融入社會,更好地在社會中獲得發(fā)展和終身成長。比如自主學習能力、終身運動的意識和習慣、團結協作能力、人際交往能力、規(guī)則意識、戰(zhàn)術思維、團隊精神等等,諸多有利于學生長遠發(fā)展的素養(yǎng),都需要在體育學科的教學目標中得以體現,以實現以人為本的教育,促進學生的長遠可持續(xù)發(fā)展。
其次,在教育模式的構建上要構建以生為本的教育模式。這是對傳統教師本位教育模式的一種顛覆,可以更好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所有教學活動的開展都圍繞著學生的發(fā)展需求而展開,而并非圍繞著教師的傳授需求而展開。使體育學科的教學可以更加契合學生的成長需求,提高了體育教學的實效性。同時學生的學習體驗也得到了充分的尊重,這種良好的學習體驗也反過來作用于體育學科的教學質量,使學生群體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體育教學中,產生運動興趣和終身運動的體育意識。
大學體育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需要一系列的配套資源,包括師資力量、硬件設施和教學資源等多方面。學校需要重視體育學科的教學,加大對體育學科的人力、物力、財力、政策上的投入,使大學體育學科的教育創(chuàng)新可以更好地開展并取得較好的創(chuàng)新成果。
學校要重視對大學體育教師人才隊伍的建設,雖然在以生為本的教育體育中教師不再是主體地位,但這并不意味著教師不再重要。這種教學模式上的轉變只是使教師的角色發(fā)生了一定的變化,由原來的教授者轉變?yōu)檎n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通過組織設計各種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進行自主的學習探索,指導學生進行自主的訓練提升。看似在課堂上不再重點體現教師,但實際上這一切教學活動的組織設計是深藏功與名的。如果教師不具備組織設計能力,那么這種以生為本的課堂教學可能只會成為亂哄哄、熱鬧的形式主義,根本無法起到實際的教育成效。可以說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是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的基礎和前提,如果不具備較高的專業(yè)素養(yǎng)談何創(chuàng)新?談何教育成效?還有可能瞎嘗試亂實踐導致教學改革的失敗,進而產生不良的負面影響。因此學校要加大對體育教師隊伍的建設力度,重視人才的引進和培養(yǎng),重視教師隊伍的培訓和再教育。
首先,高校要引進優(yōu)秀的體育教師。在新進人才的選聘中要提高相應的標準,使新進人才具備創(chuàng)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手段,同時也具備實踐經驗和較高的綜合素養(yǎng)。在進入高校后可以在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中承擔一定的帶頭作用,應用其先進的理念和方式來促進高校的體育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使其成為人才隊伍的新鮮血液,為人才隊伍注入活力,影響和帶動思想消極、行為懈怠的不思進取者。
其次,高校要重視對教師的培養(yǎng)。從教師隊伍中選取出具有發(fā)展?jié)摿Φ哪贻p人才、骨干人才作為重點培養(yǎng)對象,為其提供學習與提升的機會。通過外出學習、進修等方式,使其可以通過學習而得到專業(yè)素養(yǎng)的提升,然后在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中作為骨干力量,帶領廣大一線體育教師進行體育教學的改革創(chuàng)新。
再次,高校要重視對廣大一線體育教師的培訓和再教育。科技的進步和時代的發(fā)展,使得任何一個行業(yè)都在飛快地進步,不要以為體育學科只是跑跑步做做運動那么簡單。高質量的體育教育也需要科技手段的支撐,獲取分析學生的體能數據制作出更加精準的訓練計劃,運用VR、AR等技術手段使學生產生科技感十足的運動體驗等,無不具有強烈的時代感和科技感,體育教師如果不與時俱進的學習與成長,也是很容易被淘汰的。因此學校要通過培訓和再教育,使本校的體育教師可以與時俱進的提升專業(yè)素養(yǎng),要通過組織交流研討活動,促進本校教師可以學習別人的優(yōu)秀工作經驗,吸取工作教育,最終提升教師的素質水平。
最后,體育教師也要積極自主的進行自我提升。知識社會任何一個人都是不進則退,不論是出于做好本職工作也好,還是出于實現自我價值也好,體育教師都需要致力于提升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從而更好地適應工作和生活。體育教師可以關注一些行業(yè)的先驅者,通過線上學習手段,自主地學習別人的改革創(chuàng)新經驗,并與自身的教學活動切實地結合起來,在實踐中不斷地探索提升。
硬件設施是大學體育發(fā)展受到限制的又一主要原因。由于高校不斷的擴招,生源不斷地增加,而體育教學對場地和設施的需求卻無法同步滿足,這就使得一些創(chuàng)新嘗試中的體育活動難以有效的開展,制約了體育學科的改革創(chuàng)新。因此高校要投入更多的資金和政策到硬件設施的改善上,以保障大學體育教學創(chuàng)新的順利開展。
首先,在資金上要保障專款專用,同時還要想辦法保障資金的充足。國家對于體育教育非常重視,每年會撥一部分資金用于大學體育硬件設施的改善和維護,對于這部分資金高校領導者要做到專款專用,以改善和擴建高校的操場、體育館、訓練設施等。如果在推進改革的過程中出現了資金不充足的情況,高校可以申請政府的補貼以及社會機構的扶持,但是要杜絕高校體育館的商業(yè)化,避免商業(yè)資本僅出于營利目的經營管理高校的體育館,影響學生的價值觀和體育鍛煉。
其次,體育硬件設施要與教學改革的需求相配套。大學體育的改革創(chuàng)新會涉及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等多方面的創(chuàng)新,會增加一些更符合學生興趣愛好、更具有時代氣息的體育項目,比如游泳項目、武術項目、跆拳道項目、輪滑項目等,會采用一些更具有科技感的教學方式如VR、AR場景體驗等,這些改革創(chuàng)新都需要配套硬件設施的支持,因此學校在做好改革創(chuàng)新的規(guī)劃工作,明確需要建設的項目內容以及配套的硬件設施,并預留出建設資金以保障體育教學改革的需求。
再次,要做好硬件設施的管理和維護。一是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明確管理崗位的工作職責,由專職人員負責場地的管理、設施的維護等。管理人員要定期對設備設施進行檢查和維護,對于存在安全隱患的設備設施要及時地申報更換,避免意外事件的發(fā)生,對于需要維修的要及時地做好維修工作。在處理損壞設備設施時,要秉著物盡其用的原則,不能一味地貪圖省心省事直接報廢,能修盡量修,能廢物利用就廢物利用。二是要做好學生的教育工作,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運動習慣以及愛護公物的責任意識,不損壞運動設施,不浪費運動設備,主動參與到運動場所良好環(huán)境的維護中,主動關注運動設備設施的使用狀況并及時的反饋問題,便于及時的維護保養(yǎng)。
大學體育的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依托于各種教學資源來實施,在明確了創(chuàng)新的方向,具備了創(chuàng)新的硬件設施和師資軟實力后,還需要對相關的教學資源整合優(yōu)化,以滿足具體教學創(chuàng)新活動的開展需求。
其一,要開發(fā)校本課程資源。教學內容是否具有創(chuàng)新性是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的著力點之一,教學內容創(chuàng)新既要突破束縛又要新穎獨特,開發(fā)校本課程資源可以滿足體育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的需求。學校可以組織體育教師成立教研小組,針對大學體育的教學進行校本課程資源的開發(fā)。教研小組的體育教師可以綜合考慮學校的實際情況、特色資源、學生需求等幾方面因素,來開發(fā)體育校本課程。結合學校的特色資源和實際能力水平設計一些具有可行性的體育教學項目,然后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來獲取學生對這些體育項目的興趣和發(fā)展需求,從中選出學生呼聲較高的體育項目作為本學期的教學內容。既實現了以生為本,又達到了教學內容的創(chuàng)新。
校本課程的開發(fā)方向之一是本土特色。在體育教學中融入具有本土特色的體育文化,自然是新穎獨特的。本土特色體育文化既可以突顯出地域價值、輸出地域文化,又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鄉(xiāng)土情懷,并由愛家鄉(xiāng)、愛成長的土地上升到愛祖國,實現德育的目的。比如武術體育文化,隨著傳統文化的復興,很多傳統的體育運動形式又被重新重視起來,也獲得了當代年輕人的認可,太極拳、八段錦等多種武術形式都可以引入到高校的體育教學中,在強身健體的同時還實現了對傳統文化的傳承。高校可以結合當地的特色體育文化來設計教學項目,促進教學內容的改革創(chuàng)新。
校本課程的開發(fā)方向之二是時代特色。在體育教學內容的開發(fā)中突出時代的特性,設計一些更具有時代感,更符合當代年輕人興趣愛好的體育項目,如輪滑、游泳、跆拳道、體育舞蹈等。突破傳統體育教學內容的束縛,使時代感更強對年輕人更具有吸引力的體育項目,可以在校本課程中實施。以體育舞蹈來說,在廣場舞風靡中國甚至走向國際的今天,大學生對于廣場舞也有著濃厚的興趣,但有些學生會出于不好意思不敢參與到廣場舞中。在體育教學中教學體育舞蹈,不但可以實現鍛煉身體的目的,還可以為學生提供參與廣場舞的機會,使學生具備藝術特長。而且體育舞蹈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自信的氣質,健美的體型,活力十足、神采飛揚,舉手投足間意氣風發(fā)才是青春該有的樣子,體育教師可以開發(fā)出一些適合體育教學的舞蹈,使學生在體育課中還收獲一門藝術特長。
其二,要優(yōu)化傳統體育教學課程。在體育教學改革中傳統體育教學項目也是要進行優(yōu)化創(chuàng)新的,在傳統體育教學項目中,重視對學生基礎體育能力的培養(yǎng),同時也為國家的儲備體育人才力量。
創(chuàng)新教育理念下大學體育教學也要及時地更新教育理念,樹立更加符合當代素質教育的教育理念和以生為本教育理念,以指導大學體育的改革創(chuàng)新,使培養(yǎng)的人才更加符合時代的發(fā)展需求,符合社會主義的建設需求。在推進改革創(chuàng)新過程中要做好相關教育資源的完善,從師資力量、硬件設施和教學資源三方面來進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