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玲 福建省廈門第二中學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和信息技術的飛躍,互聯網技術深刻地改變了人們日常的生活觀念和生活方式,同樣也給我們的社會教育、國民教育、教師教學理念和學生學習方式等帶來了顛覆性的觀念轉變。翻轉課堂就是其中一種新型且廣受學生喜愛的教學模式。翻轉課堂主要是指改變傳統傳授體育知識與技能的順序,根據教學內容,借助微課的形式,有機地對課堂教學時間進行合理安排并科學地進行教學。以往的教學一般采用先對技術動作進行講解、示范,然后組織學生進行練習,而翻轉課堂則通過引導學生觀看微課,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消化和升華,從而達到掌握技能、提高運動技術水平及有效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等目的。
教師在進行翻轉課堂教學時,要牢牢把握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主線,既要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又要成為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引導者,促進師生間良好關系的形成,從學生現有體育知識、技能及體育學習能力等實際出發,充分發揮視頻在啦啦操教學活動中的功效,展現翻轉課堂在促進學生對啦啦操基本理論知識、運動技能的掌握及學科素養的培養等方面的優勢。要結合教材內容特點,制定學生經過努力學習可達成的教學目標,根據學校現有的場地器材等條件,科學組織整個教學流程并做好視頻的錄制,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啦啦操學習與鍛煉的興趣與熱情,讓學生在充滿和諧、友愛的課堂氛圍中快樂地學習并掌握運動技能,確保教學目標的達成及學生體育實踐能力的提升。
教師在錄制教學視頻時,要根據教材特點及現有教學條件,從不同個體學生的學習需求出發,大力收集、開發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啦啦操技術欲望、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的信息資源,只有確保信息資源的及時性、新穎性、價值性和獨特性,才能一改以往“滿堂灌”“滿堂講”的傳統模式,吸引學生學習的注意力和動力,確保課堂的生動、有趣及教學質量的提升,真正實現翻轉課堂在啦啦操教學中的優勢和價值。教師既可以教學單元或某一主題為單位進行學習資源的拍攝,并根據學生知識、技能掌握及教學目標達成等實際情況,再進行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的二次開發和補充,又可自主地開發符合不同年齡段學情的信息化系列學習資源,以此滿足不同技能水平、運動基礎及學習能力等具有差異性學生的需求,凸顯學生在學習啦啦操知識與技能過程中的主體性,從而既能保證“優等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又能促使“中等生”在發展體能素質的基礎上,學會參與啦啦操運動的技巧與方法,還能確保“后等生”基本掌握啦啦操的基本知識與運動技能。視頻制作有效地推動教師挖掘需求的信息課程資源以利于增進教學的便利性和實效性,為進一步開發校本課程及學校特色項目提供材料上的保證,使學生能在開放的教學中進行深度學習,促進了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形成了自主鍛煉的良好行為。
翻轉課堂集美妙的音樂、生動的圖像、豐富的素材及精煉的文字等于一體,將翻轉課堂與體育教學結合起來,既是一種教學創新,也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手段,這種新穎的教學手段極大地激發了學生體育學習的欲望與運動潛能,較好地達到了“為學生服務、為教學服務”及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等目的。鑒于此,教師要積極構建一種能為課堂教學帶來生機和活力的新型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充分的相互交流與探討的學習空間,并且在師生、生生互動的和諧氛圍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及進步的愉悅。
在學習啦啦操基本組合動作時,教師可在上課前,收集有關啦啦操教學素材,結合教學目標等實際,制作啦啦操比賽微視頻,激起學生學習啦啦操的強烈欲望;在學習運動技能階段,通過慢放及循環播放等方式,讓學生明確啦啦操的基本動作,應掌握的動作力度及制動點等教學重難點;采用回放的形式,為學生清晰直觀地展示自己的運動風貌等。
教師還可以通過布置任務,例如:如何有效克服練習過程中出現的動作松軟、力度欠佳等現象;如何解決動作沒有制動點之癥狀;怎樣才能避免動作幅度過大、動作模糊、路徑不清晰等情況……然后,引導學生圍繞錯誤動作進行交流、探討,并提出富有針對性的改進方法,如:練習時發力速度要快,過程要短;動作發力制動要早,有控制;手臂動作不可過伸及每個動作的開始與結束時要清晰等等,從而直觀有效地解決在教學中出現的關于技術動作重難點學習、易犯錯誤糾正以及保護與幫助等方面的問題。
在總結反饋階段,教師可組織學生通過分組展示各自的練習成果,師生共同反饋學習情況,結合反饋問題,再適當地調整教學目標、教學方案及教學方式,同時要不斷完善教學視頻內容等資源,以更好地弘揚優點、改進不足,更好地完成課程的教學任務和目標,促進教學質量與鍛煉效果的全面提升。
作為信息時代背景下師生極為喜歡的一種學習方法,翻轉課堂更新了我們的傳統理念,不僅改變了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現象,取而代之的是一種積極、主動、融洽而和諧的學習狀態,而且翻轉課堂教學又能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特征,及時調整和規劃具有差異性的學習內容、學習時間和學習強度,充分展現出因人而異、因材施教且靈活多樣的教學優勢,促進不同水平的學生在運動能力及學習素養等方面得以不同程度的提高,有效地達成課程的教學目標。
當然,在學習啦啦操技術動作時,教師要因人而異地對待每個學生的表現,翻轉課堂對學習能力高且自主學習性強的學生而言,具有較好的鍛煉效果,反之,對于缺乏學生動力及接受能力較差的學生,則需要教師不時地進行針對性的鼓勵、指導與評價,激起他們學好啦啦操技術動作的信心。在此情況下,教師可將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分組,讓他們進行“以優帶差”,相互訓練與探討,然后通過比賽、表演等方式,展示每個小組的集體成果,教師再及時進行評價指導;也可以借助視頻進行檢測,讓每個學生知曉自身的動作細節,以便更有針對性地自主改進練習,不斷提高自身運動技能及運動技術,進而在潛移默化的學習中不斷提高運動能力及掌握自我體育鍛煉的本領。
例如:針對啦啦操技能掌握較為薄弱的學生,教師可讓學生模仿微課視頻動作或技術掛圖進行自主練習,或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引導學生針對教學重點展開相互交流與討論,還可借助平板電腦拍攝并展示學生練習動作的質量情況,并有針對性地帶著問題進行改進與提高動作的練習,在練習中,學生彼此進行分析、探討,提出問題所在及改進措施,較好地調動了學生對體育知識與技能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性,發揮了學生在學練中的自主性、互動性及合作性,這對提高學生掌握啦啦操動作技術,增強學生的運動能力及體育實踐能力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教師在啦啦操教學中要充分挖掘信息技術的多種功能,激發學生樂于參與啦啦操學習的內驅力,使學生及時了解當前體育發展方向,促使學生在濃厚的學習氛圍中較好地掌握運動技術,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例如:為激發學生對啦啦操的學習熱情,教師在課前展示全國啦啦操的比賽視頻,讓學生清晰地了解啦啦操的來源、概念及其基本步法、手法等相關基本知識,進而充滿信心地學習并掌握正確的啦啦操運動技能。
教師還可發揮多媒體具有慢放、停放、倒放等技術優勢進行較為具體而又詳細的動作分解和說明,這種方式既能讓學生仔細觀察,了解真相,方便記憶,又可讓學生邊看技術畫面邊模仿練習,較容易地掌握正確的技術動作和解決教學重點,促進運動實踐能力的不斷提高。如:在學習啦啦操基本手位動作時,教師可借助播放體育明星訓練、比賽視頻或展示啦啦操三十二個基本手位圖等手段進行教學,這種形象且生動的畫面,不僅加深了學生對啦啦操基本手位的理解與記憶,同時幫助學生如何結合啦啦操動作結構、方向及不同形式等要素,掌握“上舉類”“下舉類”“平舉類”“斜舉類”“屈臂類”“沖拳類”六大類等基本知識;還可讓學生利用平板電腦回看自身的練習動作,并與正確的技術動作進行比較、分析,及時找出造成錯誤動作之癥結,更好提出解決措施并改進技術。例如:在低位托舉“金字塔”造型的學習中,通過“逐幀”慢動作技術進行慢放、回放及“定格”等,針對“單膝跪地”“雙手卡在兩底座肩部”“腳踩底座大腿”“手臂環繞尖子腿部”等技術動作進行詳細的分解示范、講解與練習,不僅讓學生較好地理解了托舉動作的技術關鍵點,而且通過直觀的多媒體教學,使學生能針對不足進行自主糾錯和改進練習,同時促進彼此間的相互合作與探討,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的有效性,達到教學效果最優化。
在以往的中學啦啦操課程評價中,更多考核的是學生對整套動作的完成情況,這種以“掌握技術動作”為主的單一的評價方式,不僅忽視了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態度及進步情況等,而且無助于學生自主與合作能力等培養,這種未能關注到學生存在著的個體差異性的評價體系,無法真實反映學生的學習效果和運動能力,導致了部分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下降,學習效果無法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得不到及時、有效的反饋,從而失去了評價應有的作用與功能。
鑒于此,教師要從學生的運動需求及自身個性特征出發,創設有益于讓學生隨時體驗到經過自身努力而獲取成功的喜悅感和滿足感的多樣化的評價體系。這種評價體系的構建,既要結合學生原有的運動基礎,又要顧及到學生的情意表現,還要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等因素,讓教師所設定的具有層次性的教學目標、所采用的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都能適合每個不同層次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需要。
例如:在前期評價中,著重評價學生完成教師布置的觀看微課視頻及材料搜集等作業完成情況;階段性評價則主要評價學生在學習啦啦操技術中所展現的學習態度、與同伴合作意識及掌握技術動作等情況;期末評價則有機地將學生各個階段技術動作的考核成績、學習進步程度以及創新學習能力以及包括禮貌待人、和諧相處,在合作練習中樹立個人責任感、尊重同伴的勞動成果、形成正確的勝負觀等在內的體育品格等內容,按照一定的成績比例進行整合,合理地構建一套較為全面而客觀的評價體系,促進學生全面而多元化的發展,享受學習啦啦操運動帶來的樂趣和收獲。
綜上所述,“翻轉課堂”給我們帶來了新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這種將課堂教學和信息技術有機融為一體的模式,不僅更新了教師傳統的教學理念,而且改變了以往學生缺少學習時間和展示平臺的不足,縮短了教師過多的毫無意義的講解時間,為學生提供了更多且具有實際意義的鍛煉時間、練習內容和練習密度,讓學生在更加民主、開放、和諧、舒適的環境中主動學習、快樂學習,更好地密切了師生間的關系,有效地解決了以往啦啦操課堂教學中存在的諸多問題,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進取心,促使學生在學習啦啦操技術動作中更加自主、積極,在挖掘自身運動素養的同時,提高啦啦操基本技術和運動技能,確保了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