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銘宇 吉林體育學院
在素質教育發展過程中,體育在大學教育體系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經過幾年發展,排球作為一項較為成熟的體育項目,逐漸成為大學體育項目中重要的內容。我國作為排球大國,有舉世聞名的中國女排運動員,還有人們熟知的郎平教練。各大高校積極引入排球運動,豐富了大學生體育運動方式,鍛煉學生的排球運動技能,切實提升學生身體素質。從大學體育實踐情況來說,大學生會自發的開展各類體育活動,包括足球賽、籃球賽、跑步、跳高等,但排球受重視程度不足,進行排球運動鍛煉的學生極少,也從側面反映出大學排球教學工作的缺失。因此,必須采取有效的教學改進措施,激發學生排球興趣,提高排球教學的質量,為排球運動發展奠定基礎。基于此,加強對大學體育排球教學困境及改進的相關研究具有十分現實的意義。
開展體育運動的根本目的在于幫助學生強身健體。在開展排球運動過程中,需要全身各個部位相互配合,對鍛煉學生身體具有積極的作用。當前教育工作模式下,學生都是通過書本進行學習,尤其是剛剛進入大學的學生,對運動不夠重視。在大學體育教學中積極開展排球教學,能夠幫助學生在繁重的學習之余,通過排球運動強身健體,能夠豐富大學生的課余生活,讓其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對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具有積極的作用。
排球作為大學體育中重要的運動項目,排球對于學生心靈發展意義重大,還能夠讓大學生業余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大學不同于高中階段,學生具有更多的自由支配時間,但依舊屬于沒有脫離校園的群體,處于即將與社會接軌的重要時期,自身對于未來發展存在迷茫性。通過排球教學,讓學生了解排球運動的起源、規則等,還可以展示排球運動合作性、競技性、對抗性,讓大學生在運動中樹立克服困難的決心,對增強大學生意志力有很大幫助。排球教學中通過安排對抗訓練,讓學生從中找到調控自身心理、情緒的方式,能夠以冷靜、客觀的態度對待比賽,調整自身情緒,對學生身心健康發展起到良好的效果。
排球是全球性的競技性體育項目,在排球比賽過程中,每一名隊員都需要緊密配合,通過戰術配合等才能完成進攻和防守。在大學體育教學中強化排球教學,能夠讓學生從排球運動中感受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意義,在“一攻一守”中感受競爭意義,能切實提升學生的合作與競爭能力。通過排球運動,還能夠讓學生判斷何時進行合作、何時開展競爭,對改善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有很大幫助,為學生今后步入社會、職場后處理復雜人際關系奠定基礎。
受到傳統教學理念束縛,當前大學體育排球教學實施中,絕大多數體育教師依舊采用傳統教學模式,以自身為主體,在教學中更多是采用知識傳授的方式,但對于學生實踐鍛煉較為忽視,沒有給學生安排更多的排球實踐的機會。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過于強調單個技能訓練。例如,為了提高排球擊球動作的規范性,老師會讓學生進行反復的訓練,導致很多學生出現逆反心理,學生排球實戰機會更少,無法感受到排球運動的魅力,更談不上挖掘排球運動中蘊含的精神。另外,由于學生排球實踐性不足,導致排球教學目標無法實現,不利于學生在排球學習中樹立合作配合意識,違背了排球教學的初衷。
大學體育教學實施過程中,增強師生互動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途徑,排球運動能增強師生互動,而教師和學生是教學改革的主體,如果師生對于排球教學認知存在偏差,或存在對立的價值觀念,則體育教學改革很難起到應有的效果。第一,教師作為排球教學活動的組織者,由教師安排和指導學生進行排球活動,教師對排球課堂成效有直接影響。大學體育教學改革中,由于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很多學校對于排球教學不重視,排球更多是作為一門副課的形式出現在大學體育教學體系當中。這種觀念下,體育教師對排球教學活動較為懈怠,影響體育教師教學水平提升。第二,很多大學生存在重專業學習、輕體育鍛煉的心理,很多學生更喜歡待在寢室中玩游戲,去外面聚會,也不愿意進行體育鍛煉,更何況排球相對于籃球、足球、乒乓球來說較為小眾,開展排球鍛煉的學生更少。學生身體素質偏差,更不愿意參與到排球鍛煉中。
基于對當前大學排球教學理論的分析,發現當前大學排球教學課堂中,所采用的方式方法較為落后,教學內容長時間不能更新,無法與時代接軌。很多排球教師在教學中,更多是將排球教學當作是一項任務,對于自身教學方式、教學內容缺乏反思,未能夠從全局出發探索排球教學規律。當然,也有一些排球教師有改革的心思,但更多將改革側重點放在教學內容、教學方式上,但對于體育排球教學理念創新方面不夠重視,導致教學創新“治標不治本”。教學理念涵蓋了方方面面的內容,不僅包括教學模式、教學方法,還包括教學內容等,可以從教學技術與方法逐漸上升到觀念上。當前,體育排球教學中,學生課堂參與度相對不足,影響整體教學效率,很多大學生受到“義務教育階段”課程模式影響,形成了思維定式,對排球課程對自身發展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同時,當前大學體育課程設置中,排球教學內容、課時等相對不足,且缺乏新穎性,無法吸引大學生主動地參與其中。體育學科相對于基礎學科、專業課來說,長期處于邊緣化地帶,很多教師在體育課堂中安排學生進行自由活動,很多都是僅僅帶領學生做一個簡單熱身活動,學生覺得無趣,自然不愿意主動參與其中。
為了提升學生的排球運動技能,提升排球教學質量。高校體育教學過程中,必須建立完善的排球教學體系,不斷完善排球教學設施、教學內容,能夠針對新時期大學生的特點,提高排球教學針對性。科學的教學理念是提升大學排球教學效果的基礎,大學體育排球教師必須能夠注重自身理念更新,利用素質教育理念優化課程體系。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構建排球教學體系:第一,大學體育教師必須注重自身教學理念改善,能夠以素質教育為基礎,正確認識排球教學的重要程度,進一步明確大學排球教學的目標,并對排球教學內容、方法等進行改革;第二,全面改革排球課堂教學模式,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充分發揮學生自身的主觀能動性,能夠善于發動學生,讓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同時能夠認真聽取大學生的意見,結合大學生體育學習需求等,對排球課程教學內容、進度進行有效調整;第三,進一步完善排球教學考核評價體系,在傳統考核評價基礎上,將學生排球實踐能力納入考核內容體系當中,讓大學生重視排球實踐學習,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排球活動中,提升學生的排球運動能力;第四,制定科學的體育教學管理制度,為排球課程開展提供依據,為大學體育教師創新教學模式提供保障。
近年來,隨著中國女排在國際賽場中取得的一次又一次勝利,大大鼓舞了國人信心,讓排球在國人受歡迎程度上進一步提升。排球運動能夠鍛煉人的身體,同時排球比賽具有很強的觀賞性,這也是將排球納入大學體育教學體系中的重要原因。而大學生對于排球運動興趣偏低,教學方式影響學生興趣等,都對大學體育排球教學工作造成極大的阻礙。因此,必須能夠分析大學生對排球運動興趣不高的原因,能夠進行針對性的調整。根據相關調查發現,大學生對排球學習興趣不足的原因包括:一方面,學生對于排球運動認識相對不足,對排球比賽規則、排球發展史等知之甚少。可以通過教育宣傳方式,讓大學生對排球運動有全面認識,認識到排球課重要性;另一方面,當前很多大學生運動需求較大,而相對于籃球、足球,排球運動量相對較少,尤其是非比賽、非對抗練習,排球活動運動量更小,不能滿足新時期大學生運動需求。這就需要學校組織排球對抗比賽,增強排球運動的實用性,為學生創造出更多參與排球實踐的機會。
具體實施中,第一,體育教師必須能夠充分考慮學生的想法,在排球教學改革中認真征求學生的意見,及時調整教學手段;第二,體育教師必須關注大學生群體中存在的個體化差異,開展分層教學模式,滿足各個層次學生排球學習需求。對于具有排球基礎且身體素質較好的學生,除了安排排球基礎知識學習,還應該組織學生開展排球實戰,且上升到技術與戰術指導層面中,促進學生排球實踐能力提升;而對于身體素質差、排球基礎不足的學生,則可以通過針對性的身體素質訓練,提升學生的體質,根據實際情況酌情安排排球對抗實戰;第三,教師還可以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開展排球賽活動,讓學生感受到排球運動的樂趣,增加學生對排球的熱愛程度,為排球教學活動順利開展奠定基礎;第四,教師必須強化對排球項目的研究,還可以帶領學生一起觀看大型排球賽事,研究重大賽事中的排球技戰術。教師之間也需要進行相互交流,分享排球教學心得體會。
在大學體育教學中,教師通過跑步、跳高、跳遠等田徑項目鍛煉學生的體能,通過長跑可以提升學生耐力,而在跳高中可以訓練學生彈跳力,在短跑中可以鍛煉學生的爆發力。這些運動素養的提升,都能夠為排球教學奠定堅實的基礎,讓學生在排球運動中具備相應的身體素質。因此,排球課教學中,可以從多個方面入手,提升學生的體能:第一,體育教師應該加強對學生體能測試,根據學校體檢報告、每學期體育成績等,對學生自身體能情況、耐力情況等進行判斷;第二,根據學生體能調查結果,結合大學體育排球教學目標,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訓練計劃,不斷提升學生的體能,為提高學生排球水平奠定基礎。第三,選擇合適的運動方式,控制運動時間,對提升大學生體育成績具有重要幫助。例如,體育教師可以定期組織學生開展長跑訓練、跳高訓練等,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控制開展長跑訓練的周期。對于體能較差的班級,可以縮短開展體能訓練的周期;而對于體能較好的班級,則可以適當減少體能訓練次數,或者控制每次訓練的時間;第四,對于每一次體育運動,都需要提供提前熱身、運動后拉伸等,讓學生身體得到充分的舒展,保持放松的心情;第五,體育教師需要在排球教學中滲透體育文化,將合作精神、拼搏精神等滲透到體育教學中,激發學生的體育情感,幫助其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從而愛上排球課,形成更加全面、健康、積極的排球運動意識。
為了切實提升大學排球教學質量,體育教師必須能夠重塑自身教學理念,要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排球運動的科學性,向學生展示出排球對塑造學生身體方面的有效性,堅持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基本原則,教師制定的教學方案應該與當代大學生實際情況相符,能夠滿足學生體育鍛煉需求,保證排球課程設置的合理性。在明確教學任務后,教師在課堂中應該善于觀察學生,了解學生在排球運動中的不足,發揮學生運動特長,同時制定出針對性的訓練方案。同時,教師應該創新教學方式,在排球理論講解中,可以配合多媒體教學、VR 教學等,讓學生全面了解排球基礎知識,了解排球比賽的基本規則,同時向學生灌輸排球精神。另外,需要注重實踐教學,不僅需要在課前做好熱身運動,同時分階段開展排球實踐項目,包括個人排球技巧表演、雙人對抗、多人對抗等,讓學生在實戰中提升自我排球技能,也將所學的排球運動理論、排球精神灌注到實戰當中。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排球作為大學體育教學中重要的運動項目,通過排球教學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同時還能夠促進學生體育意識、體育精神的增長,在推動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方面具有積極的優勢。當然,目前大學體育排球教學工作開展中還存在一定的不足,包括學生排球興趣不足、實踐環節不足、缺乏創新等。因此,必須采取有效的改進措施,從學生興趣入手,不斷改進教學方式與內容,增加排球實踐,提升學生的排球素養,也為推動我國排球事業發展提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