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福娟
(阜陽市潁泉區寧老莊鎮經濟技術服務中心,安徽 阜陽 236000)
2020年,我國完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以及現行條件下貧困人口全面脫貧的兩大歷史性任務,實現鄉村振興與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有效銜接,已經成為未來農村發展的主要任務。十九大報告中提出,鄉村振興的關鍵問題為“三農”問題,因此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能夠促進我國農業現代化進程。農業始終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著力點,尤其是在當前鄉村振興的背景下,要想實現社會的快速發展,農業經濟發展是關鍵。
鄉村振興是中共十九大中提出的戰略發展方向,其實施的主要目標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同時,實現綠色農業的良好發展,同時對農村的基本經營制度進行完善,對鄉村治理體系進行優化創新,始終堅持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實現城鄉融合發展,實現共同富裕。在這一背景之下,我國農業經濟在近幾年也得到了快速發展。
近幾年,我國糧食的種植面積以及生產總量始終處于上升狀態,已連續實現“十九連豐”,這也為我國糧食安全提供了保障。在2021年,我國糧食總生產總量已經達到了6828.5億kg,糧食實際種植面積為1.176億hm,與2020年相比糧食種植面積增加了86.33萬hm左右。而在豬肉等肉制品生產方面,2021年我國豬肉的生產總量已經達到了5296萬t,與2020年相比增加了29%左右,目前已經恢復到正常生產狀態。除此之外,牛肉、羊肉等農產品的生產量也得到了穩定增長,為我國農業市場長期良好發展提供了基礎和保障。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在農業種植、農業技術應用以及農業裝備機械化發展等方面都處于快速發展狀態,我國范圍內的農業種質資源已經達到了2.6萬份,水產養殖資源達到了4萬份,農業自主種植養殖的水平不斷提升。在實際農業生產中,機械化的普及范圍已經達到了70%以上,機械的使用能夠降低農業生產的損失率、減少人工成本、提高生產效率,能夠極大地促進農業向著現代化方向發展,對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來說具有重要作用。
隨著種植結構的不斷優化、面積以及產量的不斷提高、品質不斷提升,農民的收入水平也得到了明顯提高。我國在2021年,規模以上農產品相關產業的經營收入已經達到了17.7萬億元,與2020年相比增長速度達到了10%。而在鄉村旅游方面,與2020年相比,2021年的鄉村旅游經營效益增加了1000億,整體上看均處于穩定增長狀態。為了給予更多農民工就業機會,我國通過建立農業生產園以及建設特色鄉鎮產生的方式,為1560萬的農民提供了就業機會。截至2021年,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8931元,與2020年相比增加了9.7%,增長速度遠遠高于城鎮居民的收入增長速度。由此可以看出,無論是在就業還是農產品種植方面,農村地區都處于穩定增長狀態。
鄉村振興戰略中要求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實現農業綠色發展道路,同時我國在“十四五”中明確指出,綠色農業是我國農業發展的主要方向,并且出臺了一系列的治理政策,例如:在長江地區禁止捕魚、針對農業污染物進行全面管理等,在近幾年取得了一定的管理效果。在實施長江地區禁止捕魚的政策中,給予漁民相應的保障政策,保障漁民的正常生活。并且農業種植中,實施了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農藥和化肥的使用數量呈現逐漸下降態勢,秸稈綜合利用率快速提高,農產品的生產加工標準化水平不斷提升,當前我國農產品生產質量的合格率已經達到了97%,綠色農業發展已經取得了初步建設成效。
雖然目前我國在農業生產的過程中,農業技術的應用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缺乏對農業技術的優勢、特點等進行總結分析,導致農業技術的推廣效果以及應用效果不佳,進而影響了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尤其是在當前鄉村振興的基礎下,對農業技術的應用要求更高,需要制定更加全面科學的推廣方案。當前,農業經濟發展方案的制定人員,雖然了解和分析了鄉村振興戰略內容,但是沒有對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需要的條件進行歸納總結,對農業技術在實際應用中的價值不夠清晰,無法得到有效宣傳推廣,進而導致農業經濟發展受到影響。而在建立農業技術推廣路徑的過程中,還沒有認識到培訓指導的重要性,農業技術生產應用范圍不盡合理,無法實現在有效的應用范圍內拓展,該種情況下,農業技術的推廣和應用都受到了嚴重的影響。
農業機械化發展是促進農業經濟發展的關鍵點,但是目前并沒有明確當前農業機械化發展程度,對其發展水平缺乏清晰認知,加上對其中存在影響因素的了解不夠全面,導致當前農業機械化的發展速度較為緩慢,不能為農業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例如,部分人員在設計農業機械化方案的過程中,對其今后發展趨勢不夠明確,沒有全面了解目前我國相關政策。尤其是針對關鍵性的生產設備的相關政策優惠,一旦無法爭取到財政補貼,則會由于資金不足等原因導致關鍵性設備無法購置,影響到農業生產,農業經濟發展也會受到一定影響。
農業生產者是農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專業素質水平直接決定農業生產水平,但是目前我國多數農業生產者為農村居民,在文化程度以及思想認識方面水平有待提升。該種情況下,對于新型的農業種植技術以及種植方法,多數農業生產者處于旁觀狀態,真正參與到其中的人數較少。即便部分農業生產者使用新技術和新設備,但是由于缺乏專業培訓,導致其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存在操作不規范、操作失誤等現象,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這與使用農業技術和機械設備的初衷相違背。另外,當前我國農業經濟發展方案中,并沒有認識到農業生產者專業素質培養的重要性,僅注重理論培養以及經驗傳授,不能為其提供專業全面的培訓體系。因此,該種情況下生產的農作物非常容易出現質量不達標等現象,不僅影響農業生產者的經濟收入,同時也導致農業經濟無法穩定發展。
現階段,在我國農業實際發展的過程中,主要采用家庭經營的發展模式,多數農村經濟主體為小農戶,散、亂問題較為嚴重,這也為農業管理增加了難度。由于多數以農戶的形式種植農作物,因此農產品規模化發展難度較高,生產的農產品的種類也較為單一。尤其是在鄉村振興戰略中,提倡鄉村產業振興,發展現代化農業的同時,還要實現各個產業的相互融合。但是目前,由于農戶自身的規模較小,無法與市場形成有效對接,不能有效地形成產業融合機制,不利于農產品品牌建設。整體上看,我國農業發展模式并沒有根據鄉村振興戰略進行優化改革,嚴重阻礙了農業經濟向著可持續化方向發展。另外,在這種發展模式中,農產品收購企業的成本也會增加,導致企業經濟效益不高,收購積極性受到影響,從而減少收購量,致使大量的農產品積壓在農戶手中。這無論對于企業還是農業生產者來說,都會產生一定的經濟損失,農業經濟在該種情況下也無法得到穩定發展。
鄉村振興戰略中,要求農業逐漸向著現代化的方向發展,這就需要應用先進的農業技術作為支撐,保證農業生產質量,提高農業生產經濟效益。因此加強農業技術的推廣力度,對于促進農業經濟在鄉村振興背景下的發展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針對我國農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在進行技術推廣過程中要關注我國鄉村振興的指導方針,實現現代農業技術的有效應用,充分了解各項農業技術,進而將農業技術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要對傳統農業生產理念進行改造,將可持續發展與現代化發展理念融入其中,為農業技術的推廣和應用提供條件,達到鄉村振興戰略的實際要求。例如,針對水資源較為匱乏的地區,可以采用滴灌技術,既能夠達到種植澆灌的目的,還能夠節約水資源。同時還可以充分利用自動控制技術,對種植大棚中的溫度以及濕度進行智能控制,為農作物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控制外界環境對農作物生長產生的不良影響,實現對農業生產的自動化管理,提高生產效率。要在制定農業技術推廣方案階段,將重點放在農業從業者的思想教育引導中,使更多的從業者能夠認識到現代農業技術應用價值,從而改變傳統的農業種植方法,實現農業技術的全面高效應用。目前我國針對使用綠色農業技術制定了一定的優惠政策,可以充分利用這一點加深農民對農業技術的了解程度,進而實現農業技術的有效推廣和高效利用。
在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機械化發展是農業經濟得到良好發展的關鍵點,因此應給予其重點關注,要充分了解分析目前我國農業機械化建設的實際情況以及影響因素,對其中的變量進行控制,為農業機械化建設工作提供條件。例如,要針對不同類型的農業機械進行分析,確定不同類型機械在實際使用中的特點以及適宜環境,我國地域環境相差較大,所以需要根據環境的不同,科學合理地選擇機械設備,進而將農業生產機械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同時靈活使用我國針對農業機械化發展制定的相關政策,給予農業機械化發展一定的政策支持。歸納分析當前新型農業在實際發展中需求的條件,在此基礎上對農業機械化發展計劃進行針對性調整,保證農業機械化生產建設水平。例如,另外在農業經濟方案設計方面,還需要根據實際生產結構進行設計,根據生產結構的需求情況,以及農業生產設備的使用優勢開展綜合分析,充分利用政策補貼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針對農業機械的購置補貼,需要先掌握補貼的辦理流程,提前進行資金兌付,在市場報價合理的情況下完成補貼申請以及設備購置,將農業機械設備的購置成本降到最低。
在鄉村振興的環境下,要求農業向著專業化、綠色化以及現代化的方向發展,所以對于農業生產者來說,需要改變以往的農業種植方式,學習新型的農業生產技術以及方法,提高農業經濟發展水平。這就需要針對農業生產者進行專業培訓和正確引導,不斷提高其專業素質。尤其是針對農業機械的操作方法以及綠色農業生產技能進行培訓,滿足當前對農業生產的需求。同時,要根據當前農業經濟發展實際要求,建立農業生產人員管理培訓機制,定期組織講座以及培訓活動等,使其能夠更加了解我國農業發展的方向。例如,充分利用當前互聯網或者自媒體等平臺,對鄉村振興指導方針以及農業經濟發展、農業技術推廣等內容進行宣傳。通過直播演示或者直播介紹等方式,為農業生產者示范機械規范操作方式,不斷提高農業生產者的機械操作水平,避免在實際生產中出現操作失誤等現象。規范標準的農業機械操作,能夠對農藥化肥的實際使用量進行合理控制,既可以提高種植效率,又符合農業綠色發展的方向,從而促進農業經濟的良好發展。
鄉村振興要求要引導傳統農業逐漸向智慧型和創新型農業轉變,從而促進農業經濟更好更快發展。
第一,要提高對農民的服務意識和水平,尤其是針對“棉、糧、油”等大宗農作物的生產性服務,充分利用農機以及供銷等方式,逐漸將專業服務組織轉化為農業生產綜合服務組織。
第二,要樹立新銷售理念,針對農產品開展全面營銷。例如,建立“水果蔬菜”農民合作社機制,使農戶與合作社相互合作,形成一種新型的經營模式。這種方式能夠降低散戶種植存在的風險,引導其形成一定規模。另外還可以利用互聯網以及電商平臺進行營銷,幫助農民進行農產品銷售,尤其是直播銷售模式,目前作為線上銷售的重要渠道之一,已經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成效,所以要加大對新銷售形式的引導和重視,提高農產品的銷售額,實現農業經濟的良好發展。
第三,要加大對鄉村旅游的發展力度,有條件的地區可以建立農村產業園以及田園綜合體,提高土地資源的實際使用效率,拓展農業的文化傳承和休閑旅游功能,幫助小農戶有機融入現代農業發展之中,將產業轉化為農民經濟收益,從而實現共同富裕,同時還能夠促進農村集體經濟能力的有效提升,引導農業產業向著規模化的方向發展。總之,我國在鄉村振興的背景下,要想實現農業經濟的良好發展,就需要將新型的農業生產技術、模式應用其中,充分發揮機械化在農業生產中的作用,提高農業生產者的專業素養,不斷提高種植水平和經營效益。同時要采用因地制宜的方式,對農業資源進行有效利用,控制成本的同時提高農業經濟發展水平,這也是今后我國在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經濟的主要發展方向。
綜上所述,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經濟要想實現穩定發展,需要從各個方面入手,充分發揮出農業資源優勢,根據實際情況引導農業經濟實現長期穩定發展。本文從能農業生產技術、農業機械化建設、農業生產者等方面入手,對農業經濟進行全面優化,滿足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經濟的實際發展需求,最終達到促進我國農業經濟得到穩定發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