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永松
(彝良縣種子管理站,云南 彝良 657600)
關鍵字:新形勢;種子管理;思考
“國以農為本,農業種為先”。農業是國家的基礎產業,“基礎不牢,地動山搖”。種子又是農業生產中最為基礎、最為關鍵、最易改進、效益最為突出的生產措施,對農業生產貢獻極為突出。種子是農業生產的主要生物來源,是我國科技發展的重要課題。種子品質直接影響我國農村經濟發展和糧食生產安全,是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增加農產品產量和糧食安全的關鍵因素。2020年,我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3.07億元,比上年增長8.48%。谷物總產量達到221091t,比上年增長2.37%。糧食作物良種推廣率基本達到百分之百,基本實現糧食作物良種全覆蓋。良種推廣對糧食豐收過程中起到了關鍵、重要作用。在新形勢下,依法全面加強種子管理,提升種子品質,維護生產經營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權益,對發展種子產業化,發展現代種業,保障糧食安全,促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和鄉村振興具有重要作用。
我縣2021年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9294萬元,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31398萬元,財政支出是財政收入的8.75倍。人均財政收入和支出分別為782元和6847元,農林水支出107239萬元,占財政總支出的24.8%??h級財政極為困難,主要用于保民生、保工資、保運轉三個方面,工資難以及時足額發放。種子工作經費、辦公經費難以保障,致使種質資源、品種保護、生產經營、市場監督、行政執法,試驗示范和推廣等方面的正常管理不能適應新時期種子管理的較高要求。
種子投放市場時,往往因為經營戶的文化水平限制,或者缺少關于種子管理的專業知識,不熟悉種子的生產特點,這些情況都使得種子管理沒有科學保障。同時,相關種子經營戶為了尋求過度的經營利潤,在合格種子緊缺的情況下,劣質種子也會混入市場,在一定程度上大大降低了農作物的品質與效益。經營戶缺乏社會責任心,技術服務較差,種子播種、栽培和中耕管理技術服務不到位,將導致植物產量減少。
種子交易市場中存在著許多違法違規行為,如虛假宣傳、不正當競爭、銷售假劣種子等現象時有發生,這種違法行為擾亂種子市場的秩序,阻礙種子產業化的正常發展,嚴重影響種子銷售的規范化和種子產業化的正常發展。
縣級財政非常困難,上級財政應增加種種管理工作的財政投入,增加編制或確保在編人員從事種子管理工作,確保依法開展種質資源、品種保護、生產經營、市場監督、行政執法,試驗示范和推廣的等方面的正常管理,其實保護種子生產經營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權益,發展種子產業化,保障糧食安全,發展農村經濟。
監管部門應當制定種子交易市場的監督制度,按照《種子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以及省、市、縣的工作部署,重點查處套牌侵權,制假售假,標簽標識不規范,未備案經營,未按規范建立健全經營檔案等違法行為,集中力量對全縣區域內的種子市場進行逐戶逐店的檢查整治。對不合法、不規范的經營戶實施嚴格的處罰措施,從源頭上緩解種子交易市場的混亂,進一步加大對各個單位的監管力度,更有力地打擊了經營戶的違法活動,進而凈化和規范了種子交易市場,從而促進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場交易環境。保證春耕生產所需種子安全可靠,實實在在保護廣大農民的合法權益。
國辦發(2006)40號文發布后,縣以上種子監督管工作有較大提升,管理人員編制也有所落實,種子管理制度已初步建立,但因素質不齊,與當前新形式下的種子監督管理不相匹配,在相當程度上影響了種子管理工作的正常進行。當前還應該做好種子監督管理技術培訓,每二年開展一次對執法人員、質檢技術人員、種類檢驗技術人員參加的有關法律法規、種子檢驗專業知識及技術規范等理論知培訓,以提高種子監督管理業務素質和技術水平。
縣級存在著無種子檢驗檢測場所和設施設備的狀況,原種子機構改革剝離過來的測試儀器,因裝備陳舊老化、不完善,而不能使用。同時由于當地財力吃緊,管理工作費用也不能保證,種子管理更加艱難。還將加強對新一輪的種子工程等相關重大建設項目投資,進一步完善種子品質監測系統和執法力量建設。逐步構建起國家、省、地、縣四層級的種子品質監測系統,在每個縣市內至少設立一座經過認定的種子品質監測檢測中心。著力做好全縣的種子檢驗監測等基礎設施建設,配套齊全種子檢驗監測的儀器裝置,確保種子品質檢測檢查工作經費,配置必需的交通運輸技術裝備和測量取證裝置,如筆記本個人電腦、相機、攝像頭、掃描儀、種子品質檢測車等執法裝備。改變無經費、無人員、無檢驗設施設備的"三無"現象。
在種子交易和使用過程中、因受自然、土壤、農業災害性天氣、農事操作和種子品質等多種因素影響,很多種子糾紛損害了農戶的合法權益,農民上訪時有發生,對農村社會穩定帶來了負面影響。所以,當發生了種子糾紛時,種子主管部門應及時采取適當措施進行處理,根據實際情況開展對種子的質量檢驗和田間檢查,準確查明了種子糾紛的關鍵問題,查清事實,及時依法依規和政策進行調解和行政處理。在調解處理工作中,要了解申請方的訴求、查清糾紛事實,嚴格依據《行政處罰法》、《行政法》和《種子法》的規定依法調解和行政處理,切實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對違法生產經營種子行為,造成損失的,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的有關條款加以嚴厲處理,保障使用者不收損失。對非違法生產經營原因造成的糾紛,種子管理機構須對農戶作出科學的事實說明,穩定農戶情緒,爭取農戶理解,積極指導引導農戶采取補救措施,將農作物生產風險降至最低。
幽門螺桿菌感染小鼠模型Th17細胞及IL-17表達變化的研究…………………………………嚴 萍,趙衛東,謝可心,司 祥,李 敏,施榮杰,楊理偉(21)
按照《種子法》、《種子生產許經營可證管理辦法》規定,應全面檢查申請材料和種子生產基地情況,加強對產前、產中、產后的質量監督管理。種子生產單位應當每年將產地、面積、質量管理等信息資料報種子管理站備案。
種子生產經營記錄管理和植物新品種權的獲取情況,是種子管理的有效手段,通過了解種子生產記錄管理和植物新品種權的獲取情況,可以有效防止非法種子生產經營?!斗N子法》要求檔案管理,但它沒有強制性手段,難以監督。需要改進有關種子的法規、規章和制度加以規范,強化檔案管理。
目前,縣和鄉鎮的種子管理者都不夠專業,整體素質參差不齊,意識較弱,種子管理專業知識不強,對最新科技、新技術和新品種也不夠熟悉,接受教育速度慢,管理能力較差,極易出現種子問題。種子經營門店比較分散,涵蓋了這個區域的全部街道和社區,且網點數量眾多,選址范圍較廣,監督技術落后,對種子安全具有潛在危害。因此,及時出臺相法規規章和制度,加快種子生產經營監督工作的數字化、網絡化及規范化建設。著重加強法律法規、種子檢驗、種質資源保護、種子儲藏、種子檢驗、種子示范、種子營銷推廣等法律法規及政策的學習,提升執法水平和增強種子技術能力。
完善種子產品體系,強化種子生產基地實地檢查,保證種子品質,從源頭上管理種子品質,有效維護種子企業、生產經營者和種子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保障種子技術在農作物生產中的應用安全,是國家種子監督管理機構的主要職責。每年春天和秋季對該區域的許可生產企業實施種子品質管理,對隔離條件、田間檢驗指標達不到種子生產規程要求標準的種子,應當做報廢處理,轉為商品糧,不作為種子銷售。對上述指標達到種子生產規程要求的,應以農戶為單位,抽取代表性種子樣本,基地種子管理站應將種子樣本發送到海南種植,開展田間檢驗以評定種子純度,對種子純度達不到規程要求的種子由基地農業農村部門依法封存,暫不做種子銷售,依據生效行政復議、行政訴訟等生效的法律文件規定最終處理。
以基本作物、基本品種、基本市場和關鍵運營商為重點,深入種子生產基地、企業種子和配送中心,進行市場管控。以鄉鎮和農資市場為重點,檢查經營資質、品種審定、質量指標、廣告標識和經營記錄等內容。嚴厲打擊了非法宣傳、不當競爭、品牌侵權、假劣種子等違法行為。針對退出國家和省審批的種子,各類種子經營服務機構要著重對此類種子實施監管,使之有效退出市場,保障廣大種子用戶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
種子生產受到自然環境以及其他各種因素的制約。如果出現了災害性天氣,種子生產者將會受到巨大經濟損失。行業主管部門要完善種子生產風險制度,會同種子生產企業、保險企業開展種子生產保險,增強種子企業抗風險能力,促進種子產業化發展。
應正確引導廣大農戶合理選用良種,發揮良種增產增收的功能,快速推廣應用新品種。政府應加強對大農作物種子管理系統的支持,種子監督管理機構負責開展并對其管轄范圍內種子生產經營企業和研究育種機構,按照高產和高標準的品種培育目標,進行聯合攻關,培育出本區域內適合特定生產要求的大作物品種,加快品種培育速度和品種質量,滿足農業規模化、機械化、產業化、市場化、商品化的更高要求,促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建立上市品種公示制度,對滿足農業規模化、機械化、產業化市場化和商品化的種子,長期進行公示,納入全國糧食種植大產品推薦目錄,由省級農業主管部門通過新聞媒體、網絡等形式發出通告,以加強宣傳推介。
隨著科技的日益發達,新品種不斷涌現,種子監督管理單位,尤其是區域性種子監督管理機構,須具備必要的品種檢測與暴露能力。國家須增加對新的基礎設施的投入,以支持種子項目中的植物品種測試和曝光基地,并創建現代品種成像和展覽測試基地。通過展示,掌握新產品對地區的環境適應性和綜合農藝特征。邀請品種成像方面的有關專家學者、農業科技人員、控股公司和農民等對產品進行分析與對比;以找出適應性強、安全性好、質量高、綜合抗性好、適合機械化作業的種子。
因農作物產業結構的調整,谷物種植面積下降,設施蔬菜、馬鈴薯、食用菌、藥材等經濟作物面積增加,種子和苗木需求逐年上升。在加強糧、棉、油等主要農作物種子生產經營基礎上,全面開展麻、絲、茶、糖、菜、煙、果、藥、雜和觀賞植物品種的培育和生產經營工作,滿足人們對植物新品種的不同需要,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發展農村經濟。
種子協會在種子生產經營和種子監督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種子監管部門應加強對種子協會的指導和幫助,充分發揮種子協會在政府和種子生產經營者之間的橋梁和紐帶作用,適時組織開展領域內的學術交流合作,多渠道、多方位地加強種子管理,促進種子產業化發展。
農作物生產實踐表明,種子是重要的、關鍵的、易改進的、效益突出的農業生產資料。加強種子管理,在農業生產中顯得尤為重要。提高管理人員素質,增加財政投入,加強種子糾紛調解處理,營造良好種子生產的法律環境和種子生產秩序,必將對切實維護種子生產經營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權益,發展種子產業化,發展現代種業,保障糧食安全,促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和鄉村振興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