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杜萍 郭文晏
急性心衰主要是由于患者出現突發性損傷,導致心排血量降低無法滿足機體功能,進而出現心臟缺氧、缺血等癥狀的急性心臟疾病[1]。急性心衰發病較急且進展迅速,死亡率較高,因此在發病時需及時治療從而提升存活率[2]。目前對于急性心衰的治療方式以藥物治療為主,左西孟旦對于急性心衰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能夠顯著提升鈣離子活性,降低磷酸二酯酶滲出,加速血液循環[3]。本次研究主要針對左西孟旦在急性心衰治療中對心功能、NT-proBNP 及血清炎性指標水平的影響進行了分析,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9 年3 月~2020 年3 月收治的急性心衰患者90 例,按照奇偶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5 例。對照組患者男25 例,女20 例;年齡48~74 歲,平均年齡(61.02±4.75)歲;心臟病分級:Ⅲ級29 例,Ⅳ級16 例。觀察組患者男24 例,女21 例;年齡47~76 歲,平均年齡(61.54±4.87)歲;心臟病分級:Ⅲ級31 例,Ⅳ級14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經臨床診斷確診為急性心衰、對本次治療藥物無過敏反應、個人資料完善的患者。排除標準:存在精神障礙、多臟器功能障礙、凝血功能障礙的患者。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多巴酚丁胺治療,鹽酸多巴酚丁胺(上海上藥第一生化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1 021904;規格:2 ml∶20 mg×10 支)初始劑量為2 μg/min,使用0.9%氯化鈉注射液進行稀釋,靜脈泵入給藥,觀察患者耐受度,在泵入60 min 后即可增加劑量,增加至4 μg/min。治療2 周為1 個療程。
觀察組患者接受多巴酚丁胺聯合左西孟旦治療,鹽酸多巴酚丁胺初始劑量為2 μg/min,使用0.9%氯化鈉注射液進行稀釋,靜脈泵入給藥,觀察患者耐受度,在泵入60 min 后即可增加劑量,增加至4 μg/min;左西孟旦注射液(齊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00043,規格:5 ml∶12.5 mg/支)初始負荷劑量為6~12 μg/kg,靜脈注射,隨后改為0.1 μg/(kg·min)靜脈泵入,觀察患者耐受度,若耐受較好可改為0.2 μg/(kg·min)。治療2 周為1 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及治療前后心功能指標、NT-proBNP、血清炎性指標水平。療效判定標準:治療后患者心功能分級改善≥2 級表示顯效;治療后心功能分級改善1 級或有所改善表示有效;治療后患者心功能分級無改善表示治療無效[4]。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心功能指標包括LVEF、LVEDV、LVESV,治療前后使用多普勒超聲診斷系統進行診斷。血清炎性指標包括IL-6、hs-CRP、Hcy,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6 ml,借助離心機進行分離,檢測NT-proBNP、IL-6、hs-CRP、Hcy 水平。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3.33%,高于對照組的75.56%,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LVEF、LVEDV、LVESV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LVEF 大于對照組,LVEDV、LVESV 均明顯小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功能指標比較()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功能指標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NT-proBNP 及血清炎性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NT-proBNP、IL-6、hs-CRP、Hcy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NT-proBNP、IL-6、hs-CRP、Hcy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NT-proBNP 及血清炎性指標比較()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NT-proBNP 及血清炎性指標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現階段,急性心衰已經成為了威脅中老年群體的首要疾病,急性心衰會導致心肌組織心血管及內皮細胞出現突發性損傷,影響患者心臟回血、輸出,無法滿足身體機能需要[5]。臨床上常將利鈉肽作為診斷心衰的標志物,利鈉肽水平升高提示患者預后差。NT-proBNP 是由心肌細胞合成的能夠抗干擾結構穩定的物質,可以在患者心肌及心功能受損時恢復心功能,而這一指標與心室重構及心功能其他指標有著直接聯系[6]。急性心衰的發作原因較為復雜,而炎癥反應也在急性心衰發展過程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7]。患者心肌細胞、血管內皮組織出現應激反應導致細胞壞死,進而增加心室耗氧量,導致病情快速演化[8]。IL-6 能夠反應出急性心衰進程中炎癥程度,有助于治療參考。在心肌細胞內皮細胞受損時hs-CRP 指標會逐漸上升,這時會使患者修復速度降低,因此對于hs-CRP 的指標控制也具有較為重要的臨床參考價值[9]。
相關研究[10-12]表明,Hcy 水平升高屬于急性心衰的危險信號,可以通過Hcy 水平評估患者急性心衰程度。故將上述相關指標作為本次研究的參考指標。而左西孟旦作為一種正性肌力藥物,是一種新型鈣離子增敏劑,具有獨到的雙重作用機制,作為急性心衰治療的有效藥物近年來開始應用于臨床,與多巴酚丁胺不同的是,左西孟旦通過結合心肌細胞上的肌鈣蛋白C增強心肌收縮,并開放三磷酸腺苷敏感的鉀離子通道擴張冠狀動脈及外周血管,改善抑頓心肌功能,增加外周循環血量,降低心臟負荷,從而起到強化心肌力量、降低耗氧量、改善心肌收縮功能的作用,減輕缺血并可糾正血流動力學紊亂,緩解患者急性心衰臨床癥狀,其代謝產物半衰期為75~80 h,藥物效應持續1 周,適用于無明顯低血壓或低血壓傾向的急性左心衰患者,臨床中觀察到將多巴酚丁胺與左西孟旦相結合使用治療效果更佳。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LVEF 大于對照組,LVEDV、LVESV均明顯小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NT-proBNP、IL-6、hs-CRP、Hcy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左西孟旦治療急性心衰能夠提升臨床效果,有效改善心功能、NT-proBNP 及血清炎性指標,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