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少工
(全椒縣武崗鎮農業綜合服務站,安徽 滁州 239521)
當前水稻種植業發展過程中,常常要求政府以及農業農村部門注重糧食生產安全,加強綠色水稻栽培。為提高綠色高產水稻栽培水平,這就不得不提到相關技術的應用。有關水稻種植人員應當提高綠色栽培技術的認識,并融入自身經驗,結合水稻種植實際情況,合理應用綠色高產水稻栽培技術,不僅僅在種子選擇上采取有效的技術措施,還需要注重水稻田間管理,實施綠色無害技術,提高水稻產量的同時,也能培育更為優質的水稻作物,滿足高產、無公害的水稻栽培要求,真正發揮出綠色高產水稻栽培技術的作用,達到預期的水稻種植效果。
近年來,隨著國家發展戰略的逐步深入,人類也日益關注農業環境,發展農產品已成為國家重點的工作領域,在推動中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方面也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尤其是隨著人類對食品安全日益重視,中國特色農產品的無污染、綠色生態、安全栽培,已成為中國當前農產品生產發展的主要發展趨勢之一。因此,要加快在稻米栽培過程中使用無公害綠色食品無公害高產品種栽培技術,以推動中國稻米栽培技術水平的持續提升,以滿足人民糧食需要。目前,國家已實現綠色無公害水稻高產品種栽技術的應用,并獲得了一些進展,但在實際栽種過程中,由于受無公害稻米栽種的環境影響,包括土壤條件、品種選用、播種時機、稻米栽種、田間管理、病蟲害發生防治等。在特定的稻米栽種過程中,一旦忽略某些因素,就會造成綠色無公害稻米栽種存在問題,無法提高稻米栽種的實際效果。在這方面,要掌握綠色無公害稻米的高產品種種植技術要領,推動中國稻米種植技術的持續改善。
對綠色稻米栽培技術進行應用,可以使稻米獲得較強的抵抗病蟲害能力,同時采用了安全規范的田間管理,既可以使農藥和肥料的使用量有所降低,也可以使出現稻曲病、紋枯病等病蟲害的可能性得到相應程度減少,對提高稻米的品質和生產能力有益。
對綠色水稻栽培技術進行應用,可以使水稻具有相對更強的耐旱力,在栽培水稻的過程中對水分的需要量也更少,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稻米免遭旱災的影響,為稻米生產的長期穩定發展提供了保證,降低種植者的栽培和管理難度,還可以對自然資源節約有益。
水稻種子必須提前作相應的預先處理后,才可以開始下種化。在第一步,我們首先需要將水稻種子作暴曬處置2~5h,首先選定在日照燈光充裕處暴曬,因為太陽的猛烈照曬會殺滅播種中可能出現的有害細菌和害蟲以及幼崽卵等;再等暴曬過后將播種清液沖洗干凈,隨后再將播種放在多菌靈水溶液中浸漬0.8~1h后,再繼續加以沖洗,甚至是放在強氯精水溶液中,甚至是放在生石灰澄清液中,作更進一步的消毒速度處置;接著再對播種開始催芽,播種破胸后,對水稻種芽必須加以淋水減溫,注意調控淋水氣溫和力量,一般把水溫控制得較為合適。培苗后,對秧苗實行了規范化移栽。在現階段,常規水稻栽培方法仍面臨著許多困難,如移植基本苗數量過少或過多,影響無公害稻米生產,所以,科學移植是水稻高產種植的關鍵問題,確保穗量適宜,減少不合理分穗。在插秧時期,應淺栽淺插,并保持一犁三耙。秧苗移栽植株行距以25cm×15cm為宜,栽植1.6~1.8萬穴/667m為佳。
結合實際,充分考慮各個水稻栽培地區在氣候、土壤條件等方面出現的不同,選取最佳栽培日期。一般而言,在較低的平均海拔區域(400m左右),應該挑選在二月中下旬或三月中旬開始播種,中低海拔地區可選擇在三月下旬開始播種。但注意要在播種時段內提早關注天氣預報,挑選在氣候較晴朗的時間開始播種,以增加作業效果。
在綠色高產水稻栽培過程中,要求種植人員提高對于選種技術的重視,合理應用選種技術,按照要求進行種植選擇,確保水稻種子品質良好。具體選擇過程中,遵循以下幾點要求:(1)合理選擇供應商。因為水稻種子的供應商有很多,部分供應商的種子良莠不齊,難以確保水稻種植質量過關。為此,要求供應商資質齊全,并與供應商建立長期合作關系,方便種子購買。(2)科學選擇審批已過的種子。實際上,若是正規水稻種子,國家有關部門已經進行審批,而且達到標準,所以經過審定合格的水稻種子,其質量安全才能得到保證。(3)結合有效生產日期進行選擇。水稻種子存在包衣、非包衣兩種情形,選種時,有關人員應當提前詢問,明確具體的生產日期,在有效期內購買種子,提高水稻發芽率,為后續水稻栽培打下基礎。
水稻田間管理階段,要求種植人員加強綠色高產水稻栽培技術的了解,落實有效的栽培及似乎措施。水稻田的灌溉是重要的環節之一,更需要加強綠色高產水稻栽培技術應用,以便提高整體水稻田的灌溉效果,為水稻土壤補充水分,達到綠色、高產的目的。首先,為實現合理灌溉,有關種植人員需要提高水稻秧苗管理的認識,要求針對各個時期的秧苗都進行充足灌溉。一般而言,插秧期的灌溉水層較淺,而分蘗期則采用淺水濕潤灌溉辦法。其次,注意不同天氣情況下的灌溉。若是天氣氣溫較高,甚至出現干旱的現象,則要求提高水稻田的灌溉量,避免出現水稻田缺水的情況。與此同時,嚴格加強灌水質量的控制,要求水質潔凈,達到規定標準,滿足綠色水稻栽培的要求。最后,加強水分管理。主要采取曬田、濕潤、淺灌等技術措施,以便滿足水稻田的水分需求。需要注意的是,種植人員必須做好潛水增溫工作,返青期將水層控制在3cm左右,實現水稻的綠色優質培育。
為加強綠色高產水稻栽培技術的應用,種植人員應當提高對于科學施肥的重視程度,施肥時期著重使用無公害、無污染的肥料,滿足施肥用量的要求外,還能實現水稻產業的綠色發展。具體而言,科學施肥時,主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加強有機肥與無機肥的結合。通過聯合兩種肥料,有助于提升土壤肥力,保證土壤質量,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化肥的使用,避免出現化肥濫用等現象的出現。二是主要配方比例控制。要求將氮磷鉀等主要營養物質按照要求合理配置,并適當增加微量元素,使得土壤養分得以提升,提高施肥效果。三是規范施肥操作,加強先進施肥機具的應用。如今已經步入現代化機械生產階段,在水稻施肥時,種植人員可以采用先進機械進行施肥。將氮磷比例按照1:1進行混合,再均勻灑在表層,避免出現養分流失等現象,這里值得一提的是,在前作騰茬后,應搶晴天,爭取干耕曬垡,既能促使土壤風化、養分分解釋放,提高土壤供肥能力,又可使前茬施用的對水稻有害的除草劑光解、氧化,減少藥害僵苗現象的發生。四是加強化肥用量的嚴格控制。主要結合土壤肥力大小等情況確定化肥用量。與此同時,還要注意追肥環節,避免水稻早衰等現象的產生,提高綠色高產水稻的栽培效果。五是提高對于有機肥的重視以及使用率,提高綠色種植效果,實現無公害高產水稻的生產。
稻米栽培中,比較重要的一環便是對稻米苗床的管理,土質肥沃、土壤稀疏、養分豐富的苗床,能夠幫助提升稻米產量和品質。因此我們需要首先在播栽前1~3d使用移栽靈制劑和敵克松顆粒劑,并及時進行苗床滅菌工作。將苗床設置于背風朝陽處,并在附近設有良好的澆灌水源,符合稻米生長對水源和光線的需求。在具體苗床管理流程中。我們還需要重點注意動脈內膜高溫,一般將一葉期和二葉期之間的高溫控制在5℃比較合適,一葉期平展以后再將土壤地膜揭開。等稻米步入三葉期后,可將土壤地膜于白天取下,夜晚再進行遮蓋。而一旦稻米苗床的床土發白,就必須及時對其進行澆水。苗床的幼苗在出土后步入到二葉期時,栽培技術人員需要將與移栽靈藥按一定比例配制好的水溶液,噴到苗床,可以增強水稻抗病蟲害能力,從而防止出現水稻秧苗枯黃情況。為了增加土壤肥力,種植者應在播種稻米以前先利用腐熟的水稻稻草作土壤有機肥料,再繼續為稻米供給養分;為了合理調整土壤酸堿性程度,栽培人員可提早7d將硫磺粉均勻撒播于泥土中,并結合適當使用水稻壯秧藥劑,以增加水稻的抵御力量;而沙石型土地則必須對其施足底肥,確保水稻能夠充分汲取水分和養分。
擴大行距可改善稻田中后期群體的通風透光條件,從而增加光合效率,有利于抽穗后增加光合產物積累而提高產量。現在的大面積生產上行距普遍較小,紋枯病等病蟲害較重,所以要大幅度擴大行距,縮小株距。擴大行距要根據品種特性、土壤肥力、施肥、產量水平以及栽培管理水平來確定。根據近幾年實踐總結出如下經驗:粳稻產量要達到8250kg/hm需擴行到25.0cm,株距11.7cm,栽植密度34.5萬穴/hm栽基本莖蘗苗135~150萬苗/hm產量9000 kg/hm需擴行到28.0cm,株距12.0cm,栽植密度30.0萬穴/hm栽基本莖蘗苗120~135萬苗/hm;產量9750kg/hm以上的高產田,需擴行到30.0cm,株距12.0cm,栽植密度27.0萬穴/hm栽基本莖蘗苗112.5~120.0萬苗/hm。
水稻綠色高產品種栽培技術的傳播與推廣,可以使更多關心水稻高產發展技術栽培的農民朋友們對這種科技有一種嶄新的認識,從而增強人們對高產發展水稻栽培技術的認識,同時也積極地將之運用到農田水稻栽培當中,從而迅速地擴大了水稻高產發展科技栽培的社會影響。
高產水稻種植技術的推廣人員可通過新聞媒體等渠道,利用信公眾號、報紙、雜志期刊、電視宣傳、視頻廣告等方法開展各種宣傳,以增加對綠色稻米的高產種植科技認知度,并不斷擴大影響范圍。小范圍的宣傳推廣模式往往僅僅取得了有限的宣傳效益,而沒有十分突出地展示水稻高產科技的普及和運用。地方有關部門也要對它予以必要的注意和關心,協助各地農業農村有關行政部門進行科技宣傳推廣工作,向各地農業農村有關技術人員介紹具體的科技效益,用實例來向水稻栽培有關技術人員進行宣傳推廣,把重心放到水稻栽培之后所取得的實際效益上來,通過多方位多角度地宣傳推廣工作將會不斷擴大綠色水稻高產栽培技術范圍。
有關部門對水稻高產品種栽培情況必須提高關注度,對于水稻栽培予以必要的資金扶持,也應該出臺一系列關于水稻栽培的政策;同時,政府有關部門還要與地方的農業及農村經濟管理部門,積極爭取水稻的高產發展綠色栽培技術資金支持,并組織地方有關技術人員著力于研發綠色水稻的高產發展栽培技術。此外,還必須重視專門推廣和應用的水稻栽培專用化肥的研制開發和優良種的培養,為水稻栽培和生產提供更全面的技術服務。
近些年,綠色技術逐漸深入人心,這在水稻種植中也不例外。因為綠色技術的應用直接關系著水稻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更是與廣大民眾的健康息息相關。為提高綠色高產水稻栽培技術的有效應用,必須加強綠色水稻的了解,同時明確種子選擇、田地管理等環節的要點,就需要相關的技術人員加強度高產高效栽培技術的研究力度,提高該技術的應用效率,嚴格地按照高產高效栽培技術的應用原則去進行運用,并結合實際情況實施有效的技術栽培手段,使得水稻種植環境得到改善,提高水稻綠色種植成效,進而達到增產增收的目的。未來水稻事業發展過程中,還需要推廣綠色高產理念,強化各地綠色高產水稻栽培技術的應用,促進綠色水稻事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