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儒富
(廣西貴港市港南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廣西 貴港 537100)
在水稻種植期間,化肥對于水稻生產產量以及生產質量起到了重要性作用,但過度使用化肥,將會對水稻周圍自然環境造成一定的破壞,影響水稻生長。在水稻種植過程中,一般以氮肥為主,但氮肥過度施撒時,對水環境以及土壤環境會造成嚴重影響,同時也會增加農戶水稻種植成本,對水稻品質也會造成嚴重影響。我國廣西貴港地區相關農業農村部門,針對水稻種植化肥過度使用情況加強了分析,實施了水稻化肥減量增效集成技術,并全面推廣了水稻化肥減量增效技術,促使更多水稻種植人員可以掌握該技術,從而提高水稻質量與產量,提高水稻種植經濟效益。
在水稻種植生產過程中,通過使用水稻化肥減量增效技術,可以有效減少化肥的使用量。由于近年來我國農業發展速度相對較為緩慢,水稻出售單價相對較低,為此許多農業地區在水稻種植中,為了提高水稻種植產量,過度對化肥加以使用,導致土壤環境逐漸酸化,周圍水資源環境受到破壞,造成了環境污染,同時水稻品質也隨之下降。因此,需要在水稻種植中,減少化肥的使用量。但是,在水稻種植中,需要為水稻的生長提供豐足的養分,以確保水稻種植產量以及水稻種植收益,運用水稻化肥減量增效技術,在控制化肥使用量的同時,需要利用其余營養產品代替化肥,確保水稻在生長中可以保障養分充足,以此確保水稻的正常生長。
為了保障水稻生產產量以及生產質量,廣西貴港農業相關部門對當地水稻種植農戶進行了相關調查分析,同時對當地水稻種植土壤環境進行了取土化驗檢測工作,進行了田間試驗,對水稻種植養分配方進行制定,以此達到測土配方施肥工作開展目的。(1)調查農戶水稻種植施肥情況。圍繞水稻種植實際情況,在調查工作中,對40戶水稻種植用戶施肥情況進行了調查分析,同時構建了施肥臺賬。(2)針對地區水稻土壤環境,實施規范化取土化驗,進行水稻植株種植測試。對土壤中成分進行化驗分析,確保整個化驗結果數據信息的準確度以及可靠性。在當地取土化驗工作開展中,為了保障化驗結果準確率,可以選擇市級以上農業管理部門,也可以選擇專業性土壤肥料檢驗工作機構。(3)指導做好田間試驗。在指導期間內,將貴港南、北區域進行分隔試驗,港南區進行機械化施肥試驗,港北區做好新型肥料試驗,以此根據水稻實際生長需求以及不同的生長階段,對化肥肥料配方加以優化,制定專業性施肥方案。當地農業農村部門需要及時結合水稻實際種植情況,依托相關科研研究部門,協助農業工作人員開展田間試驗。(4)觀測落實相關管理制度,指導當地農戶在種植水稻過程中,結合土壤環境,同時整理相關水稻農田試驗數據信息,以此為水稻化肥減量增效技術提供相應的技術支撐。
針對貴港當地的水稻種植大戶或者水稻種植合作社等新興經營主體,需要發揮出自身的帶頭作用,及時參與到化肥減量增效技術學習當中,通過技術學習以及當地農業農村部門人員的技術指導,促使農戶在水稻種植時,能夠轉變化肥施肥方式。(1)可以通過適期施肥技術,針對水稻生長階段,對水稻農田中的水分情況等,以此采取適期施肥技術,可以有效提高水稻生長質量,提高化肥的使用效率,同時避免不必要的施肥,減少用肥量。(2)可以通過利用水肥一體化技術,在水稻種植期間內,實現節水灌溉工作,同時也能夠減少化肥的使用量,提高肥料利用效率。(3)對機械施肥技術加以運用,結合水稻實際生長情況,利用機械控制好施肥量,能夠減少肥料浪費,利用機械施肥,每667m可以節約30%的肥料。
針對有機肥料養分以及營養元素,積極鼓勵農戶在水稻種植中,使用有機肥肥料。(1)對牲畜糞便資源加以運用,利用牲畜糞便制作成無害化有機肥,同時利用養殖以及種植模式,實現種植養殖一體化模式。(2)對秸稈養分還田技術加以運用,在水稻種植期間內,會產生出大量的秸稈,為了避免秸稈無處使用和污染環境,可以使用秸稈粉碎還田技術,促使在土壤腐蝕作用下,實現秸稈腐熟,并在農田中覆蓋,增加土壤養分,從而達到減少化肥使用的目的。(3)實施綠肥種植。由于廣西貴港地區的光源較好,晚稻收割后冬閑面積相對較為充足,所以可以實施冬季綠肥種植,實現培肥土壤,以此提高土壤肥力。(4)加大有機肥的利用率,通過對當地牲畜糞便以及甘蔗濾泥等有機資源加以運用,通過生物發酵,以此實現無害化有機肥,在水稻種植中通過對無害化有機肥加以使用,能夠有效減少化肥使用。
針對水稻種植實際情況,為了確保化肥減量增效技術得到全面優化與創新,促使更多的農業人士認可該技術,所以在廣西貴港地區,通過構建示范縣(區)。以此在水稻種植中,對該技術加以使用,并對水稻種植機制加以完善,明確水稻種植高產目標,控制好化肥施肥總量,達到水稻種植精細化管理工作,實現機械深施以及適期施肥等技術的集成,以此為化肥減量增效技術的落實奠定良好基礎。在當地地區水稻種植示范縣(區)建設中,當地政府通過利用購買政策以及物化補助方式,給予水稻種植農戶提供新型肥料以及機械技術,給予一定的補助以及補償,促使農業農村部門與相關肥料生產企業進行合作,加強雙方的溝通交流,明確水稻施肥方案,制定好肥料的配方,使更多的農戶在水稻種植中,對該肥料配方加以運用,以此減少化肥加以運用。
切實落實水稻種植化肥生產經營使用管理力度。(1)構建化肥使用檔案。針對當地水稻生產企業以及水稻種植大戶作為管理重點,推行化肥使用檔案,記錄使用各種化肥種類以及施肥時間等。(2)加強化肥溯源管理工作。針對化肥銷售企業,做好肥料銷售臺賬記錄管理工作,實現化肥銷售的可追溯性。(3)加強化肥執法監督力度。貴港地區農業農村部門針對化肥經營企業,做好許可證管理工作,限制化肥定點經營管制,加強化肥質量檢查工作力度,規劃市場化肥經營銷售行為,堅決對假冒偽劣相關化肥產品進行依法處理,保障化肥質量,從而避免因化肥質量問題,造成農戶大量使用化肥。
由于在水稻種植期間內,在使用化肥時,會導致稻田內滋生各種病菌,甚至會為病蟲提供一定的養分,造成病蟲害滋生和蔓延。為此,對化肥施肥量加以有效控制,則需要完成以下工作。(1)抓好重大病蟲害監測預報。通過將農田普查與檢測定點系統相結合,堅持“每日一報”工作原則,密切對農田病蟲害動態加以關注,及時發布病蟲害情況,對水稻種植人員進行科學性指導,做好病蟲害防控工作,為了使更多水稻種植人員了解農田病蟲害實際情況,可對水稻農田病蟲害情報發布方式加以優化,通過微信公眾號、微博以及廣播電視等現代化媒體,促使更多的水稻農戶可以了解病蟲害情況,及時解決病蟲害。(2)積極組織廣西貴港市相關部門,推進水稻病蟲害監測站建設,應用智能化病蟲測報燈以及性誘檢測自動計等相關檢測預警設施,提高對水稻農田病蟲害預警智能化水平。(3)加強農業技術人員及種糧大戶進行專業化培訓,以此提高水稻農田病蟲害綜合防治水平,從而對水稻病蟲害加以控制。
農業相關部門為了促使更多水稻種植農戶在水稻種植中,可以對該技術合理運用。部門可以建設技術推廣行動小組,以此明確相應種植目標,要求推廣小組成員細化個人責任,采用行政推廣手段,加強區域范圍內技術推廣力度,促使更多水稻種植農戶了解到該技術。另外,農業農村部門可以采取定期考核工作,定期組織相關工作會議,同時給予推廣人員一定的權利,給予更多學習該技術的農戶提供一定的優惠政策,同時對金融支農方式加以創新,農業農村部門同時需要結合水稻實際種植情況,應當發放相應的經濟補貼優惠政策,促使化肥減量增效技術推廣效果得到有效提高。
構建專業性技術服務團隊,由第三方服務機構介入其中,以此達到肥料統一管理,同時引導當地水稻種植農戶參與到肥料減量增效工作當中。在整個結束推廣過程中,農業相關部門與當地企業之間達成良好的合作,同時是結合基金設置方式,發揮出社會的力量,以此展開化肥減量增效技術推廣工作,促使該技術獲得更多水稻種植農戶的關注,從而達到良好的推廣效果。
對于廣西貴港養殖業而言,可以通過養殖牲畜所生產的糞便,對糞便進行腐化,以此實現糞便還田模式,以此達到化肥減量增效技術的目標。為此,農業相關部門以及畜牧養殖部門需要給予支持,構建完善的糞便發酵處理措施,促使水稻種植農戶與當地合作社開展相關合作,或者政府相關部門在實際工作中,能夠通過支農服務,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模式,委托第三方對牲畜糞便進行儲存以及運輸處理,將糞便運輸到農田附近,以此實現就地堆腐還田模式。另外,指導相關農戶,在工作中,農戶可以在水稻種植區周圍構建堆漚池,以此達到糞肥生產規模,給予農戶相應的獎勵,確保在技術推廣中,推廣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結合相關政府或者農業農村部門,結合水稻種植戶實際情況,促進合作社進一步發展,同時政府以及農業農村部門需要起到一定的帶頭作用,為水稻種植農戶提供相應的服務,宣傳因地制宜水稻種植觀念,針對貴港地區的實際土壤情況,合理落實化肥減量增肥技術推廣工作,及時改變相應的推廣模式,提高工作效率,實現化肥減量增效推廣效率得到全面提升。
在水稻種植工作期間內,為了確保化肥減量增效推廣工作全面落實,需要利用水稻農田周圍的植物或者利用綠肥,對農田進行有效覆蓋,以此減少水稻農田水土流失情況發生。同時,為了確保土壤肥力,加強水稻秸稈還田技術推廣力度,在推廣工作開展中,推廣技術人員需要將水稻秸稈的作用進行具體化分析,嚴禁農戶焚燒水稻秸稈,使農戶可以有效利用秸稈,提高土壤肥力,減少化肥使用量。
在技術推廣中,農業推廣工作人員應當與農戶以及地方相關企業之間展開相應的合作,確保水稻生產對接,結合化肥使用量情況、水稻生長周期情況,及時對化肥施肥配方加以調控。在堿性肥料的推廣工作開展中,推廣人員需要通過了解水稻種植土壤PH值,推廣合適的化肥肥料。例如,堿性土壤情況下,則可以推廣尿素以及硝酸鉀復合肥等,減少硫酸銨化肥的使用,如果是酸性土壤環境,則可以利用石灰,避免土壤酸性惡化,同時也能夠提高土壤肥力。對水溶性肥料加以運用,選擇水稻吸收較快的肥料,避免化肥養分流失,對周圍環境造成影響,提高化肥使用效果,促使更多農戶了解該技術的優勢,從而參與到技術學習當中,促使技術推廣效果得到有效提高。
綜上所述,水稻種植過程中,通過對化肥減量增效技術集成的有效運用,可以進一步提高水稻生產產量以及生產質量,水稻種植農戶也能夠減少種植成本,避免對環境造成破壞,為農業發展奠定良好基礎。同時,地方相關政府部門也需要加強對化肥減量增效技術的推廣力度,促使更多農戶通過學習,掌握不同類型的化肥減量增效技術,減少化肥使用量,提高化肥的使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