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瑋
(沂水縣綜合行政執法局,山東 沂水 276400)
在我國的農田水利發展過程中,農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起到了重要作用,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以及可持續發展和環境保護工作的進一步推行,對當前的農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有了更深層次的需求,而相對落后的整體運行維護管理體系難以跟上時代的發展,出現了一系列的管理漏洞,對農田水利灌溉工作產生了不利的影響。這就要求灌渠工程的管理人員重新對農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進行深入認識,加強思想管理和專業技能的提升,保障農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運行維護及管理的正常、高效運行。
農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即使用機械、人工等手段對農田進行水分調配調度的基礎水利設施體系,其中的灌溉渠道基本分為飲水、輸水、配水、退水等多級別作用的露天渠道和人工管道,以及相應的配套建筑和設施共同組成了復雜全面的灌渠工程體系,渠道灌溉體系和管道灌溉體系分別負責相應的灌溉工作,渠道灌溉體系由地面溝和格田作為主要輸水界面,管道灌溉體系主要由人工管道進行輸水工作,兩者配合組成完整的農田灌溉系統將水分輸送至農作物的根部土壤或排除多余水分,實現對農田水分的有效調理。農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是保障我國農業正常有序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該工程需要由各級相關政府部門、水利部門、工程設計及建設方共同進行整體系統的發起、設計、建造、運行維護、管理等多個環節,是一項全面且復雜的宏觀系統,需要在使用中投入大量的資源和人力進行運維管理,才能保證其整體的有效運轉,因此需要對其運維管理工作提出嚴格、高效的工作目標,不斷加強自身體系的更新與學習,保障農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的可持續發展。
水利安全包括質量安全和總量安全問題,質量安全問題暫不討論,在保障農業充足用水、提升用水效率、提升水利生產總量等方面具備舉足輕重的地位,關系到我國的整體社會平穩性,也是保障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基石。由于我國的耕地面積相對于人口而言不夠充分,而且小型個體農耕的水利產量也占據了我國水利總產量的重要組成部分,農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為其重要的用水保障。另一方面,在我國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速以及對產業結構調整的高要求標準下,農業產業正面臨著嚴峻的考驗,不斷減少的實際務農人口數量也為我國的水利安全提供了警示,因此,加強對農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的運行維護管理工作質量,提升農業生產的總體工作質量,是保障農業產業可持續發展及優化更新的基礎措施。
我國的淡水資源相對匱乏,農業用水總體雖然呈現相對充足的現象,但細分到具體農田范圍中,有相當部分的農田仍舊產生了灌溉難的問題,而農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進行的水資源的宏觀調控,將農業用水直接調配到農作物的根部土壤,很大程度上節省了水資源,因此加強農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的管理工作,可以有效節省杜絕農業用水資源的大量浪費,為我國的水資源節省工作提供助益。另一方面,我國正處于產業結構調整轉變的重要時期,可持續發展和環境保護工作是當前政府所努力的重要方向,通過加強灌渠工程的運維管理工作質量的方式,進一步提升農業水資源的利用效率,是對可持續發展戰略和環境保護政策的大力支持和發揚。
我國正處于全面建設現代化社會主義國家的重要時期,農業人口數量仍占據我國相當重大的比重,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以及“三農”工作的不斷深入發展,是我國當前政府工作中的重要內容,進一步加強農村、農業的現代化建設,提升農業人口的總體收入和經濟增長,是我國面臨的重要考驗。農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是保障農業生產的重要基礎設施,深刻影響到了我國農業人口的經濟來源問題,保障灌渠系統的高效運維管理工作,就是提升農業生產總產值的重要手段,也是進一步促進新時期的農業發展和鄉村真行計劃實施的重要舉措。
農田水利對灌溉渠道系統運行時,應逐步加大維護和管理的強度,實現農業增收。現今,部分地區更依賴天時開展水利灌溉,從而發展農業生產。在灌溉渠道方面,農田水利無法充分發揮工作效用,不僅減少農民的經濟收益,還對灌溉工程的綜合效率有效帶動,借此達到農業增收增產。
農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中的基礎設施主要包括露天渠道和人工管道,以及相關的配套設施,基礎設施是農田灌溉工作的實施主體,承擔著農田水利灌溉工作的主要責任,加強對基礎設施的長期、全面、實時的檢測工作,及時發現損壞的設備和渠道,進行維修和設備更換,是保障灌渠工程平穩運行的重要工作方向。另一方面,基礎設施檢測工作較為枯燥且辛苦,設施維護人員容易產生麻木心理,造成檢測工作的不全面、不及時,提升維護人員的工作態度,也是保障基礎設施檢測工作質量的重點。
農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中的工程機械設備通常處于長時間的負荷運轉,同時也承受著農業用水和土壤的不斷腐蝕,本身就處于設備損壞的高危險區域,多重因素的結合,讓灌渠的機械設備需要進行長期且頻繁的檢修和維護工作。維護人員需要對工程設備進行常規檢測維修,依照設備的具體維護條例進行定期維護更換,加強對高風險設備的多次檢測,確實的保障農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機械設備的高效、安全運轉。
受益于我國科技的不斷發展,農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中的運維管理系統正在不斷的向著智能化、科技化發展,相對老式的灌溉技術而言,現代化的灌渠技術工藝正向著高效節水、精準灌溉的方向不斷邁進,運維管理手段也在不斷地進行更新發展,智能化的管理技術為管理人員的高效率工作提供了大量的助益。進一步加強農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的運維管理技術手段,升級系統的智能化、自動化進程,是當前灌渠運維管理工作的重要發展方向。
在農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運維管理工作中,大量的基礎管理維護人員是保障整體工程系統順利、高效運轉的重要組成部分,提升管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是加強工程系統工作效率的有效方法。農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是一個龐大且復雜的系統,直接面向農業產業,運行維護管理人員需要長期進行艱苦工作,如果不能保障管理人員的思想認識的先進性和吃苦耐勞的奮斗精神,會造成管理人員的機械性工作,不利于灌渠工作的順利開展。另外,管理人員需要經常面對農民的灌溉需求,如何提升管理人員與農民的有效溝通以共同保障灌渠系統的維護運行,是需要管理人員進行的重要工作。
在農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中,由于整體系統的龐雜和具體工作的分散性,以及基層工作的復雜性,運行維護和管理制度很難做出全面有效的整體性方案。一方面,在灌渠工程的建設工作中,由于管理制度不完善,導致系統建設缺乏整體性,沒有考慮到后續的運維管理工作,沒有為其留出充足的工作接口,導致后期的運維管理工作難以開展;其次,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導致工程質量不達標,給后續的運維管理帶來了極大的困難;再次,不完善的管理制度導致人員的責任劃分不明確,不能開展高效的運維管理工作,同時也容易出現責任無法落實到人的現象,也有可能導致出現管理漏洞造成系統損失;最后,各級管理人員缺乏統一的調配,不同主管部門之間職責不明確,溝通不順暢,導致運維管理工作無法高效展開。
運維管理人員的專業素養可以分為技術素養、管理素養和工作態度,部分人員對于專業的工藝技術掌握不夠深入,應用手段薄弱,不能清晰地找出故障原因,不能高效快速地進行設備維修,也缺乏對新興技術的學習動力,不能進一步推進灌渠工程的現代化發展;部分人員不能有效地進行各部門之間的順暢溝通,無法進行多部門合作的協調工作,導致整體工程無法順利開展,對基層運維人員的管理浮于表面,沒有深刻認識到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部分人員缺乏對農民灌溉工作的指導和協調認識,不愿深入基層與農民進行面對面的溝通交流,缺乏思想認識,對農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的最后一環工作造成了阻礙,不利于灌渠工作的順利進行。
農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的運行維護和管理工作,不但是管理人員的職責,同時,也需要農業工作者進行高度配合,才能完成農田灌溉工作的邏輯閉環,提升農田水利灌溉的效率,從而提高農業產量。但由于宣傳管理工作的不到位,很多農業從業者雖然清楚地知道農田灌溉工作的重要性,但在進行灌溉時與管理人員無法進行有效的溝通,導致了灌溉工作的不能順利開展,即造成了農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系統的資源浪費,也導致了自身農業生產工作的極大損失。
農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是一項龐大的系統性工程,主管面大,工作內容繁雜,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需要大量的各層運維管理人員的通力配合,需要大量資金的長期運營,其中各級渠道、管道的鋪設與維修,大量機械設備的長期損耗,大量工作人員的人力配置,都需要充足的資金支持,但由于整體工程必須全面進行,導致資金情況不夠理想,無法進一步完善整體工程;其次,我國存在大量早期建設的農田水利灌溉渠道,技術標準較低,工藝不完善,建設質量不高,相當部分的渠道和設備處于年久失修的境況,資金不足無法進行全面的更新維護管理;最后,由于各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不均衡,部分地區政府在資金分配上有著不同的比重,進行農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的資金投入情況不理想,無法支撐其高效運維管理,導致當地農業無法進一步發展。
管理制度是工程體系建立的基礎,尤其是如農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這樣規模大且關系到基礎民生的系統,一套足夠完善且高效的管理制度可以大幅度提升農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的運維管理工作效率,為此,可以向以下幾方面進行制度改良:首先,管理人員要充分認識到運行維護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進行農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建設的初期,就要完成對整體系統的完善構架,做到對工作內容的規范化、整體化要求,將具體工作劃分到具體的人,采用責任人工作制度,保證每一條工作線都有具體的責任人進行負責;其次,要建立明確的獎懲制度,并實現獨立監管、分層監管的實際落實工作,不能出現監管漏洞,一次加強監管工作的透明度,激發工作人員的責任感和積極性;最后,要通過制度加強各部門之間的交流與溝通,促使運行維護管理人員之間緊密合作,在工作中不斷優化管理結構和制度,保障灌渠工作的高效開展。
不斷提升運維管理人員的專業素養,升級灌渠技術的節水能力、灌溉效率以及智能化管理技術,是提升農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運維管理質量的有效方法,一方面,要加強對運維管理人員的專業素養的培訓提升,從技術素養、管理素養和工作態度三方面入手,定期舉行培訓班,鼓勵其進行自我學習,為進步快的人員保障其上升渠道的暢通,以此激勵人才的自我培育;另一方面,要積極進行灌渠技術的智能化、遠程化升級,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建設全面的系統性實時、遠程智能化監測,以及對灌渠時間、水量等方面的智能控制,充分發揮科技手段,提升農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的科技性和進步性,做到灌渠工作的長期持續發展。
管理人員要實現對基層灌溉情況的深入了解,經常性地深入到農田中去,加強與一線農業工作者的溝通交流,掌握灌渠工作的實時動態和問題難點,這就需要運維管理人員加強農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的宣傳普及工作,讓農業工作者認識到灌渠工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主動進行工作配合,輔助進行渠道、設備的檢測工作,讓農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的管理者與受益者形成互幫互助的工作狀態,將大大有利于灌渠管理工作的開展。
農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是一項關系到基礎民生的重要工程,不以營利為目的,是國家大力推進新農村建設和“三民”政策、全面推進現代化社會主義國家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政府的大力度資金支持。一方面,早期的灌渠工程年久失修,需要進行全面的升級和維護,同時,新技術的升級與研究也需要資金的支持;其次,對于資金的使用要進行合理的預算制度審核,保障資金投入的質量;另一方面,對于投入的資金要建立完善的使用和監管制度,杜絕貪腐,整肅管理紀律條例。最后,要開拓社會資金的流入渠道,通過技術、資源置換的方法進行資金補充,以制度為準繩,掌握好相關標準,實現合作共贏,為農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的運維管理提供充足的資金力量。
在我國全面推進現代化社會主義國家建設的重要時期,通過對于農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的運維管理工作的健全和改良,進行健全管理制度、加強人才培養和技術升級、強化宣傳普及工作以及開拓監管資金投入等改良措施,進一步提升灌渠工作對農業產業的支持力度,保障好灌渠工作的順利高效開展,提升農業產業的產業價值,在優化產業結構的基礎上,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和新農村建設,是農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的運行為u胡管理工作的進一步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