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高福 ,張文富 ,毛鳳成
(1.淳安縣新安江生態開發集團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17000;2.淳安縣林業局,浙江 杭州 3117000)
淳安是浙江省9個林業重點縣之一,森林面積與蓄積量均為全省首位,因坐擁千島湖綠水青山而聞名天下,是浙江首個且迄今唯一的特別生態功能區。2018年發生松材線蟲病疫情,嚴重威脅著淳安森林的生態安全和碳匯增量。如何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準則,實現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和“雙碳”目標,做好千島湖松材線蟲病防控,保持森林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和連續性,使千島湖內各類森林資源按自然演替健康發展,發揮包括碳匯在內的最大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對共建特別生態功能區、共享魅力千島湖,走出一條具有千島湖特色的以保障國家木材安全、生態安全、物種安全為使命的林業產業健康、快速、高質量發展之路,是新時代面臨的重要課題。
淳安縣位于浙江西部,有“八山分半水半分田”之稱,處于“西湖—千島湖—黃山”黃金旅游線中部。全縣森林覆蓋率為76.86%,林木綠化率為78.99%。林地面積35.53萬hm,森林面積33.93萬hm。全縣活立木總蓄積2 562萬m。淳安縣新安江生態開發集團有限公司作為千島湖核心山水資源的經營管護主體,管理千島湖周邊及湖中島嶼3.45萬hm國有山林和5.33萬hm水域,經營著浙江省最大的國家級森林公園——千島湖國家森林公園。系浙江省乃至全國林業系統中具有較大影響力的林漁企業。
植被固碳作為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之一早已形成共識,自從21世紀初實施生態公益林補償以來,隨之而來的千島湖林業碳匯的研究和交易嘗試從未間斷過。有幾個重要事件可以從側面反映對林業碳匯的熱衷與努力。
2007年,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港澳首席顧問周進通過他人介紹與淳安縣新安江生態開發集團有限公司取得聯系,其初衷旨在傳播森林碳匯知識,開拓林業碳匯研究市場。由周進邀請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的專家為公司員工授課,普及林業碳匯文化。與此同時,將集團公司所屬小金山林場祝業塢林區20.2 hm山林作為其森林碳匯科研基地,每年監測相關科研數據,并按照國家生態公益林補償同等標準支付公司森林資源費用,其促成的林業碳匯交易項目5%成交額作為回報,雙方簽訂了為期30年(2007年10月1日—2037年9月30日)的協議。
自2007年開始,淳安縣新安江生態開發集團有限公司建立了10個不同森林撫育方式研究固定樣地,與浙江省林業科學研究院合作,開展了與之相關的森林撫育碳匯效果調查研究,并且參與了浙江省、杭州市發改委下達由浙江省林業科學研究院主持的碳匯清單編制工作。分別于2012年4月和2013年3月取得了“杭州市土地利用變化與林業溫室氣體清單報告”“浙江省土地利用變化與林業溫室氣體清單報告”科技成果證書。
2014年10月,淳安縣新安江生態開發集團有限公司林業科技人員編寫的《千島湖森林健康經營實證研究》一書由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其中有“生態公益林和碳匯經營”專門篇章。結合浙江省林業局最近調查結果,將長期監測樣地數據進行處理,可以為林業碳匯研究與市場開發提供基礎素材。
雖然全國和省內部分地方對林業碳匯工作進行了試點,但總體來說林業碳匯工作還是一項新生事物,本質上還是屬于政策驅動的結果,涉及林業碳匯管理的諸多工作,如碳匯基金的管理、碳匯項目的組織實施、計量監測、碳匯交易等在國家和地方層面仍處于探索階段。
制定亞運會碳中和方案,其中包括林業碳匯抵消亞運會碳排放;組織開展“我為亞運種棵樹”活動,推廣林業碳普惠,突出公眾參與、宣傳綠色、低碳亞運理念;引導重點排放企業、社會團體捐資購買林業碳匯并捐贈;國有林場先行先試,開發林業碳匯項目。
千島湖要立足生態優先、產業富民、文化興林的發展方向,以重點工程為載體,推進碳匯能力提升。通過保護固碳、擴面增碳、提質增匯、防治減損等措施發展林業碳匯,進一步加大特別生態功能區生態碳匯質量與數量。一是想方設法推進國土綠化,擴面增匯,實施“新增百萬畝國土綠化行動”。二是系統整體提升森林質量,提質增匯,建設戰略儲備林、美麗生態廊道、健康森林,搞好中幼林撫育,建設珍貴樹種和大徑材基地。三是將優質的生態成果轉化為良好的生態服務。尤其是不斷推進在種子種苗、林木培育和湖泊開發等領域的科技創新,發揮姥山國家級林木良種基地的科技興林示范引領作用,提高林木良種遺傳增益,增加碳匯能力。四是將森林資源與文化、康養、旅游有機結合。聚焦千島湖生態資源綜合開發,面向全國湖泊輸出千島湖生態旅游、保水漁業的商業模式和科技理念。
松材線蟲病的入侵,不僅對松樹造成致死性破壞,還嚴重影響本土生態安全。大量枯死疫木使森林生物量和蓄積量銳減,導致森林碳匯量不增反減。基于松材線蟲病入侵后生態修復和碳匯提增的生態碳匯雙贏培育技術,是目前迫切需要解決的應用性技術課題。
3.3.1 加強松材線蟲病防治 創新松材線蟲病防控技術,降低松樹死亡率。2020—2021年度千島湖累計除治疫木3.98萬t,除治面積3 133 hm,完成打孔注藥67萬瓶,打孔注藥松樹25.58萬株,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千島湖森林生態安全。與此同時,按照應除盡除的要求,全面完成疫木除治工作。
3.3.2 改進森林經營措施,提高碳匯增量 降低農林業面上污染,采取退耕停耕還林措施,針對性進行森林撫育,特別是經濟林要避免深挖墾復尤其是噴施草甘膦除草劑撫育,實行劈草歸還土壤的生態環保撫育措施。開展松木撫育提升工程,做好古松大樹保護。
3.3.3 以碳匯交易為重點,推進千島湖林業生態產品價值實現 加強千島湖林業碳匯交易項目儲備,探索區域性林業碳匯交易機制,探索能夠體現碳匯價值的生態補償機制。
3.3.4 千島湖林區森林資源及其生態功能和碳匯儲量的評價研究 對千島湖林區森林植被生物生態特征、立地類型、立地質量現狀進行詳細調查,設立固定典型樣地,以現代科學精準的數字化方法,研究千島湖林區森林植被生態系統年生產總值和年碳匯儲量,為千島湖林區生態碳匯精準培育提供本底資料。
3.3.5 千島湖林區生態碳匯精準培育技術研究 在松材線蟲病危害嚴重的區域,采用固定網格化精準樣地方法,遵循遺傳、立地、樹種、演替的科學原則,進行良種良法、密度控制、樹種組成、群落結構等的生態碳匯培育技術系統研究,并進行生態功能和碳匯計量測驗,為生態碳匯精準培育提供技術依據,從而研究建立生態碳匯精準培育技術體系。填補基于生態功能提升的碳匯增益森林培育的技術空白,為松材線蟲病入侵后的森林生態修復和碳匯增量培育及時提供應用性技術。
在多年的實踐中,從擴面增匯、提質增匯、碳庫管控等方面,探索千島湖森林、濕地生態系統碳匯能力鞏固提升實施途徑。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千島湖森林、濕地固碳增匯技術,并推介一些優良的固碳樹種。意識到林業交易方法學的研究將有助于服務林業碳匯交易,并有針對性地提出千島湖森林植被碳儲量分析評估,支撐林業碳匯整體智治,建立科學的森林碳匯監測核算體系等一系列發展策略,其理念與實踐路徑清晰。
首先,衡量碳匯價值,不僅要看到市場價值,還要注重交易價值、經濟社會價值。其次,林業碳匯是國家和區域戰略發展不可或缺的生態要素,不能簡單用抵消全域碳排放來衡量碳匯作用。第三,碳捕捉、碳封存成本高昂,海洋、土壤碳匯難以計量,因而不能簡單地用碳儲量占比、碳匯項目占比衡量林業碳匯。第四,因地制宜采用有效措施提高森林碳匯,既不能簡單地一封了之,也不能搞唯碳匯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