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 林
從目前很多國有企業發展趨勢來看,隨著企業規模不斷擴大和多元化發展,企業涉及的業務越來越多,分布區域也越來越廣,不少企業從單體公司向集團公司快速成長,企業管控的難度和復雜程度也日益加大。如何提升國有企業基層監督質效,筑牢分(子)公司安全發展堤壩,實現監督全覆蓋、無盲區、零死角是當前紀檢部門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需要探索研究的課題。
國有企業分(子)公司為適應市場競爭,均建立了快速響應市場變化的組織架構和人員結構,與總部相應崗位人員比較,分(子)公司管理人、財、物的人員決策權限更大、管理范圍更廣,并且還可能存在一人身兼數職的情況。同時,由于分(子)公司缺少總部的人才集中、財務集中、采購集中、組織管控能力強等優勢,其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能力相對薄弱,如果集團在管控中沒有根據內外部環境的變化對管控體系及時優化,就可能出現管控不力、風險加劇的問題。為防止在分(子)公司出現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盲區,保障集團公司健康發展、行穩致遠,紀檢部門在對分(子)公司的經營管理、財務管理、成本管控等實施集團管控時,應把紀檢部門的專職監督作為集團管控模式之一,根據各分(子)公司的工作性質、特點,制定差異化監督方案,做到“一司一策”,并通過績效目標考核等杠桿工具,把黨建工作目標與生產經營目標同向聚合、深度融合、同頻共振,以高質量黨建為企業高質量發展強根固魂、凝心聚力。
實施監督的前提是要了解監督對象,摸清各分(子)公司底數。國有企業紀檢干部如果坐在辦公室搞監督、與職能部門疏離、與監督對象隔離、不熟悉各分(子)公司的情況,就不能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及風險,就容易使廉潔風險排查、研判和防控等工作虛化。
因此,在嚴守工作紀律的前提下,紀檢干部首先要深入分(子)公司近距離觀察和了解監督對象,圍繞“行使公權力”這一關鍵點,對有審批權、銷售權、人事權、采購權、財務資金權、放行權、關鍵信息權等崗位人員進行盤點、梳理,建立監督對象信息庫,并實時根據人員變動、職能變化、機構調整及時更新信息,使監督數據精準有效;其次,要以各分(子)公司業務流程為線、關鍵環節為點,建立物資采購、銷售、工程建設、廢舊物資處置等重點領域廉潔風險防控管理體系,并組織總部、分(子)公司各類監督管理部門實時對廉潔風險點和防控措施開展有效性評估,把評估后的廉潔風險點及防控措施“上墻”公示,讓監督對象明確風險點并加強自律,讓職工知曉風險點并關注監督,讓總部各監督部門加強對風險點的排查及監控頻次,讓干部職工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廉潔文化熏陶;同時,根據總部各類監督主體發現的問題以及職工群眾反映的情況等,從蛛絲馬跡中分析、研判監督對象的情況和癥結,建立問題臺賬,實行清單化管理,通過聽、查、訪、評等方式,全面掌握問題情況,精準運用“四種形態”處置化解問題存量、遏制問題增量,使問題“見底清零”。
監督的關鍵是要找準監督著力點,實施精準監督。國有企業紀檢干部要盯緊重點人、重點事、關鍵處,做到分(子)公司業務到哪里、紀檢監督就跟進到哪里,業務與監督同頻同步、見人見事。
一是以分(子)公司發展戰略、規劃、中心工作為著力點,加強對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情況的監督檢查,推動政治監督常態化、具體化。二是抓住決策、執行關鍵環節,加強對領導班子成員特別是“一把手”在貫徹落實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嚴守政治紀律、政治規矩,執行“三重一大”決策制度、廉潔自律等方面的監督,推動上級“一把手”抓好下級“一把手”,通過抓“關鍵少數”帶動絕大多數。三是緊盯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的物資采購、招標管理、銷售管理、廢舊物資處置等重點領域、重要環節,著力整治“靠企吃企”“微腐敗”問題。四是通過“機動式”巡察、“點穴式”督查、聯動總部各類監管部門進行專項檢查、“體檢式”篩查、發動紀檢聯絡員及監督員“明察暗訪”等,對分(子)公司工程項目建設管理、內控制度訂立和執行情況,經濟合同簽訂及履行情況,車輛管理、辦公用品采購、資產經營管理、財務及賬務處理、大額資金使用及對外借款情況,黨建工作、黨風廉政建設、人事管理、薪酬管理、工會經費使用等情況進行檢查,使總部及時掌握分(子)公司運營情況,實施有效管控,確保企業高質量發展。
在集團企業中,分(子)公司數量多、分布較分散、距離總部遠的情況較為多見。要全面了解各分(子)公司生產經營情況、及時查堵漏洞和防范風險,僅靠紀檢部門的力量是不夠的,必須不斷完善監督機制,貫通融合各類監督,優勢互補、同向發力,才能不斷增強監督治理效能。在對分(子)公司管控中,要發揮好職能部門在各自領域中的管理和監督作用,用好“大監督”體系,避免出現企業內部各類監督主體協同作用發揮不足、力量較為分散、部分領域監督脫節和監督重復現象并存等問題;要按照監督融入崗位、融入業務、融入管理的原則,將企業監事會、紀檢、審計、黨群、人力、財務等監督資源進行整合,緊緊圍繞“如何促進分(子)公司高質量發展”這一共同目標,梳理出各類監督主體的監督重點,做到各類監督“一盤棋”,避免出現監督“漏點”,真正發揮監督的保障執行、促進發展作用;要針對各類監督主體發現的問題召開“聯席會”,充分運用大監督信息共享機制,共享監督成果,共商破題辦法,構建起“全覆蓋、無盲區、零死角”的大監督工作格局,使大監督工作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形成整體監督工作的責任鏈體系,從而激活“基層細胞”,打通“神經末梢”,強健企業“肌體”。
發現問題是國有企業紀檢干部的基本功,解決問題是對紀檢干部能力的檢驗。在分(子)公司管控中,有時已經查處了的問題,事后又重復出現,或者類似問題在其他分(子)公司又出現,究其原因是懲治震懾、制度約束、提高覺悟沒有一體發力,沒有處理好“三不”的內在聯系?!安桓腋薄安荒芨薄安幌敫辈皇侨齻€階段,也不是三項工作,而是一個相互融合、環環相扣的有機整體,只有深化“三不”一體理念,打通“三不”內在聯系,把“三不”貫通于監督執紀問責和審查調查處置全過程,才能將“三不”融入企業治理體系中,放大“三不”疊加效應,標本兼治,助推企業高質量發展。在推進“不敢腐”的過程中,要挖掘“不能腐”和“不想腐”的教育功能,發揮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的震懾作用;在推進“不能腐”的過程中,要融合廉潔風險防控、內控體系建設,使其產生更多的制度性成果和更大的治理成效;在推進“不想腐”的過程中,要體現“不敢腐”的震懾作用和“不能腐”的約束功能,最終實現“查處一個案件、警示一批干部、完善一套制度、規范一個單位”的疊加效應。
總之,國有企業紀檢部門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及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中紀委歷次全會精神,堅持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切實從黨的百年奮斗歷程中汲取智慧力量,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把主體責任、監督責任、協助職責統籌起來,把監督體系與治理體系對接起來,把正風肅紀反腐與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促進治理、推動發展貫通起來,找準監督保障執行、促進高質量發展的切入點和關鍵點,使正風肅紀反腐更好地適應企業改革發展需要,使監督體系更好地融入企業治理體系,以高質量的監督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