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婷婷 云南省煤炭產業集團有限公司
大數據是一種現代化的數據處理技術,已經在傳統金融行業當中得到了相對廣泛的使用。大數據的應用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企業提高金融管理的效率和質量,但是因為二者之間的融合也會帶來一定的風險隱患,無形中也會增加管理的負擔和壓力。所以企業有必要結合自身金融管理的實際狀況,針對大數據技術做好應用開發和管理設計,充分發揮其優勢和價值,進而提高管理的效率,在最大限度地降低風險同時,也為企業更好地把握金融發展態勢提供助力。
大數據技術就是在存儲和處理海量數據的基礎上,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數據處理、應用模式,如此不僅可以提升企業的經濟發展和決策實力,更能優化企業內部經濟流程。
在實際應用大數據理念和技術的過程中,不能再使用傳統、隨機的方式進行管理,而是可以使用計算機處理海量的數據,及時把握數據發展的規律以及特征,更好地體現其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如果從技術角度來進行剖析,大數據以及云計算之間存在密切的關聯性,但是如果想單純依靠同一臺計算機完成海量數據的搜集和統計工作顯然就是不現實的,要想確保數據提煉的有效性,就必須優化處理手段和方法,堅持將經濟金融作為大數據使用的重要方向。
但事實上,海量的大數據要想得到快速處理,必然需要新模式,只有通過新的模式來提高企業的數據分析和處理決策能力,才能為后續工作的順利開展打下基礎、提供平臺。由于大數據本身具有價值高、數量大以及種類多的特征,較之大眾所熟知的云計算帶有一定的異曲同工之處。在金融管理過程中,大數據必須優先考慮金融層面的業務,同時對數據展開詳細的分析與研究,這是確保企業能夠在市場競爭中保持主動權的關鍵點,將行動準則的變化徹底滲透到每一個工作細節當中,優化國內金融管理體系。有關金融管理的內容以及知識掌握得越全面,主動權就會越清晰、越明顯,就能夠打造更加完善和系統的金融管理體系。
金融管理作為企業運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借助大數據可以提高其管理的準確度、效率以及規避過程中存在的風險隱患。
1.企業財務預算編制會更加合理
企業針對未來一段時間的發展制定相應的編制十分關鍵,這是企業實現運營管理目標的關鍵所在。但是在具體推進金融管理的過程中應用大數據技術,可以幫助企業基于以往的財務、金融數據,實現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把握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在做好投資管理的基礎上,也讓預算編制變得更加科學、更為合理。
2.強調財務管理信息化,讓金融管理更加精準
大數據的發展很大程度上給企業現階段的數據管理和應用處理帶來了新的契機,也打造出了全新的信息應用格局。雖然會計電算化是企業實現財務管理信息化的基礎和開端,但是如今的財務管理不能止步于會計電算化,而是以信息共享為基礎,整合多個部門的數據以及信息系統,打造出綜合性的信息處理和數據分析中心。整體而言,大數據技術的應用讓企業的財務管理走向了徹底的信息化,也讓各個部門之間的信息和數據得以協調,金融管理變得更加精準。
3.非數字化財務信息的應用變得更加深入
一方面,大數據技術本身就具備信息篩選的功能,能夠對各種信息是否有用進行深入的剖析和分辨。企業在推進金融管理的過程中,可以使用其進行市場分析,如此不僅可以幫助企業拓展市場,更能激發企業的活力以及創造力。
另一方面,以往企業展開財務數據分析的過程中,都是基于數字信息展開分析,但是對大數據技術的有效使用,可以將在數字信息的基礎上進行圖文信息的分析,體現出智能化的特征,如此也可以直接提升企業的金融管理水平。
4.直接提高了企業金融管理的風險控制能力及應對水平
一方面,長久以來企業發展都面臨著信息不對稱的現實問題,在金融管理方面,這類問題的存在更會影響到管理的質量以及有效性。但是大數據的應用,本身是以建立數據庫為前提的,數據庫可以進行信息收集的渠道比較多,很大程度上能夠為企業帶來更為充沛和豐富的信息資源,減少不對稱給金融管理造成的風險與隱患。
另一方面,變幻莫測的市場環境,常常埋藏著不可預知的風險,在企業推進金融管理的過程中,對大數據技術的合理使用,很大程度上能夠幫助企業快速感知如今的市場趨勢和風險變化情況。企業可以針對目前的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借助海量的數據分析,判斷識別出為自己所需的信息和結果。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金融管理的前瞻性,能夠提高過程中的風險識別和預判能力,也能夠幫助企業的管理層,做出最為科學的決策。
金融管理工作本身就帶有一定的復雜性,而大數據作為一項現代化、充斥著難度的技術,對使用者以及企業的“門檻”頗高。所以很多企業在實際借助大數據執行金融管理的過程中,確實會面臨很多“阻力”。
在日漸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很多企業對于自身所關聯的數據信息都會采取嚴格的保密措施,相關金融單位也會出于利益、客戶安全等需要,不對外披露關鍵信息,如此導致部分信息其實很難對外做到及時的共享與傳遞。
從金融機構的角度來說,其要想更為深入地了解和明確客戶的真實情況,自然需要和客戶建立穩定且深入的聯系,在缺乏數據共享平臺的情況下,必然需要支付較高的成本來獲取信息,而且因為缺乏高水平的處理及應對技術,促使企業很難將數據信息的價值得到最大化的呈現與發揮,這對于企業內部的金融管理工作而言,無疑是充斥著阻力的。
有調查結果顯示,企業金融管理在大數據方面缺少專業的人才,或者已有的金融管理人員在專業知識背景方面不夠扎實,操作水平和技能以及無法滿足大數據技術應用的相關要求。
首先,企業缺乏能夠結合數理統計以及金融知識來針對性地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此可以進一步阻礙我國金融行業整體發展水平的提升。
其次,企業在實施金融管理的過程中,在對有關數據進行初步的篩選和管理過程中,很難做到有效識別和深度應用,如此很容易為各方面因素所干擾,導致數據發生失真。
最后,在人才待遇和薪資方面,一些企業并沒有給大數據人員以優越的待遇,所以這類企業很難從根本上留住人才,也很容易出現人才流失的情況。在沒有為其提供良好的發展機遇和平臺的基礎上,為后續打造專業化的技術人才團隊造成影響、帶來沖擊。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企業金融管理工作的推進帶來較為明顯的影響和沖擊。
一方面,從政府監督管理的角度來說,由于國家調整了對于金融行業的監督管理模式,很大程度上為金融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間,間接導致大量的非金融機構從事金融業務,并且在很短的時間內快速占據市場份額。如此不僅會給傳統的金融機構造成影響和損失,也會增加不同機構之間競爭的激烈程度,給普通企業的金融管理增加風險隱患。
另一方面,在日漸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可以利用大數據技術對各類信息急性識別、整合以及分析,這是帶動企業實現高效發展的重要因素,更是推動金融行業與其他行業進行技術融合的重要基礎與媒介。如此不僅維系了企業自身對外開放的水平,更推動了相關金融機構發展壯大的水平。但與此相反,企業如果不能靈活使用大數據本身所具有的功能,無法激發其潛在的價值,就很難在激烈的行業競爭中做到脫穎而出,甚至為激烈的時代環境所影響,被迫退出“市場競爭”。
為了更好地應用大數據技術,提高企業的金融管理水平,規避過程中存在的風險和隱患,企業需要做好信息共享、人才培養以及模式優化的作用。
任何企業要想實現平穩發展、可持續發展,都必須加強企業之間的互動和協同,對于金融管理工作而言,亦是如此,其需要推動不同機構之間的數據和信息共享,避免因為信息不對稱給企業金融管理造成的影響。因此,相關部門必須加強對金融數據共享平臺的開發以及信息管理機制的建構。
一方面,企業需要加大信息調配的力度,在打破行業信息壟斷的同時,盡最大可能實現資源的互動以及共享。
另一方面,企業通過創建信息平臺,將大數據結合各個部門的實際需要進行必要的融合、實時地調配,企業可以通過針對數據特點展開詳細、及時和整體性的分析,深入了解客戶的信用情況以及過程中存在的風險隱患,針對有可能出現的風險及時采取應對措施,將其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
在企業推進金融管理的過程中,管理人員必須具備整合素材、挖掘信息、分析數據的能力,確保能夠及時了解金融行業的政策、信息以及發展趨勢,堅持將其應用到實際管理的過程中。
首先,企業需要加強對相關技術人員的培養,定期邀請業內專家到企進行技術培訓,確保其能夠在掌握最先進的大數據技術同時,也能掌握有效的風險管理及控制辦法。
其次,企業可以組織有關金融管理的活動以及競賽,激發相關工作人員踴躍參加。同時設置相應的獎勵制度,激發工作人員參與活動積極性的同時,更提高其本身攝取知識的主動性。
最后,企業必須改善現有大數據人員的薪資待遇和工作福利,堅持為其創造優良的工作環境,也為其提供更多的發展機遇與平臺。如此,企業不僅可以提高技術人員的職業素養,也能引導其及時規避企業發展前行過程中遭遇的風險和阻力,更能夠及時指導企業應用新技術、開辟新業務、拓展新市場,革新以往運營模式的同時,創新企業技術。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雖然給企業金融工作帶來一定的沖擊和壓力,但是其本身的“雙刃劍”的屬性,也注定了其如果為企業所用,能夠呈現較為理想的效果。
1.建立合理合法,并且具有較強針對性和權威性的法律法規系統
企業要想更為快速、高效地開展金融管理,自然需要來自外界尤其是政府等關鍵部門的支持和引導。企業只有擁有完備的法律法規作為保障,就能夠更加有效地防范和規避風險,確??沙掷m發展目標的最終實現,更能將大數據及時以正確的方式應用到金融風險管理和控制的過程中,確保風險管控效果的最大化。
一方面,政府以及相關部門必須堅持做到與時俱進,緊跟大數據以及時代發展訴求,制定和頒布相應的法律法規;另一方面,相關部門需要結合市場發展的狀況,制定出一套合理、權威并且具有針對性的法律法規,確保企業在實施金融管理方案時,能夠絕對做到有法可依、有據可循。
2.及時轉變傳統的金融管理思維模式
一方面,企業內部員工需要及時調整和改變自身的思維模式及工作習慣,要具備大數據思維及戰略,在秉承自身發展特點的基礎上,更新學習模式,確保自身在學習過程中及時尋找與自身發展高度契合、能夠充分彰顯優勢的經營管理模式。
另一方面,在以往的企業金融管理過程中,因為數據搜集和分析的難度較高,也缺乏相應的技術,直接導致企業的數據分析工作以抽樣檢驗為準,結果具有片面性和局限性,很難做到全范圍覆蓋。在導入大數據技術之后,企業可以深入收集和整理數據,展開全方位、整體性的研究,并借助大數據的關聯性,讓最終呈現的分析結果帶有一定的全面性,提升分析效率。
總而言之,企業要想做好金融管理、規避和防范財務風險,可以加強對大數據技術的使用。但是其在具體應用的過程中,在借助其不斷提高企業金融管理水平的過程中,其必須擁有清晰和完整的計劃,規避脫離企業實際情況的應用,畢竟如此很有可能會產生適得其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