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佳 晉能控股裝備制造集團大同機電裝備有限公司中央機廠
在任何企業中,資產種類繁多,管理相對復雜,其中固定資產是非常重要的一類。這源于固定資產在企業中價值高,使用期限長,直接影響到企業經營投入和經濟效益。在新會計準則實施后,對企業當前所制定的管理制度和財務工作造成嚴重影響。在這種環境下,企業要想將固定資產進行有效管理,必須對固定資產準則進行高效理解,才能將企業固定資產進行準確核算,更好地反映出企業資產管理水平。應該注意到固定資產在管理中涉及到多個環節,需要從采購、保管、使用等方面進行分析,要符合現代社會經濟發展的趨勢,通過科學合理方式將制度進行調整和優化,更好地為企業經濟奠定基礎。
新準則和以往的會計準則存在很大差異,特別是在固定資產確認、累計折舊、后續支出等方面。首先,對固定資產確認的影響。從固定資產的含義進行分析,新準則對其進行重新定義,將企業現有固定資產在經營管理活動中使用的進行確認,并且對不同固定資產權利所屬人進行了區分,也對使用年限進行合理劃分,一般使用期限都在一年往上。從這點的變化看,基本和資本性支出保持一致性,這符合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有利于對固定資產進行確認,也可以對確定流程進行簡化。在以往固定資產管理制度上,調加了新的內容,確保其可以實現單獨計量,為后續折舊過程提供了客觀真實的數據資料。
其次,對累計折舊的影響。傳統固定資產準則中,雖然重視折舊問題,但是沒有根據不同固定資產屬性進行分類管理,往往實施了一體化管理過程,對相關部門工作職能沒有明確劃分,制約了固定資產核算工作的開展。但是新準則對其進行了補充,有著明確的規定。除此之外,以往固定資產在計提折舊中,都使用的是虛提折舊法,但是在市場經濟環境變化下,這種方式不再適用,并且更加重視資產折舊的完整性,這是從成本管理方向增強了對固定資產管理的重要性。通過這樣的實施過程,有效保障國有資產不被流失,真實反映出企業資產的使用效益。還可以對經營管理中的營運成本進行降低,有效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優勢。
最后,對后續支出的影響。新固定資產準則度后續支出的規定是增加的,而且包含很多內容,是對以往準則的較大改變,既要對固定資產數據進行匯總,還要呈現出對使用過程的分析,逐步讓企業固定資產管理工作具體化,充分提升企業固定資產管理水平,有效保障資產完整性。從具體層面分析到,如果企業加大固定資產后續支出,應該對固定資產進行精確計量,還要對長期融資進行考慮;在對固定資產復核和凈殘值規定中,新固定資產準則每年年終都需要對殘值進行確定,也要計算出合理的使用壽命。通過對后續支出進行調整,能夠讓企業各個階層對固定資產支出進行充分了解,也可以將企業真實合理的收支情況進行體現。
在新準則沒有確定之前,舊準則對固定資產的定義與現階段有著很大區別,除了需要對資產所有權、使用權、風險等進行衡量外,還要求固定資產必須具備相應的價值。但是新準則沒有對固定資產價值進行要求,只要可以產生相應現金流量,就可以確定為企業的固定資產。因此,在會計實務應用中,對價值考慮因素進行消除,更多要分析是否給企業帶來現金流入,也要對其他相關標準進行分析,才能將屬于企業的固定資產進行核算管理,有效保障企業資產安全穩定。
在以往會計準則中,企業獲得固定資產的方式很多,如購入、融資等方式都可以獲得固定資產。特別是股東向企業投入的固定資產中,如甲乙丙三個股東,分別給企業投入固定資產,其對方賬面價值為50萬、100萬、250萬,按照舊準則是直接按照對方確定的價格進行入賬。但是新準則要求按照公允價值入賬,根據雙方都認可或者其他同類資產價格進行入賬,除了不能進行公允的部分,其他形式的固定資產購入、接受投資等,都應該按照合同協議進行公允價值入賬。
在機廠中,存在很多價值非常高的固定資產,就算后續不進行使用,也還留存較高殘值,而且在棄置中會發生非常高的費用,這需要借助新準則進行綜合考慮,以此明確產品生產成本以及資產使用效益。如,機廠擁有一臺某高科技設備,購入時花費500萬,技術部門對其進行測定后,估計后期無法使用后,該設備在處置中需要支付60萬棄置費用。在實務中,應該這樣處理:
借:固定資產 500
貸:銀行存款 240
預計負債-預計棄置費 60
新準則要求下,應該保持后續支出和初始確認的一致性,要求對流入的經濟利益進行測算,需要對其進行成本計量,但是不需要進行單獨確認,后續支出應該符合制度規定,并且將支出科學合理計入固定資產的價值中,這種變化過程是不會給核算過程產生影響的。如,甲企業2018年9月對生產線進行改造,其賬面原值是6 000萬,累計折舊2 000萬,上年末所計提減值是200萬,在改造過程中,發生施工物資支出300萬,人工費用200萬,能源消耗50萬,在生產線改造后,也對其試運行,產生收益為50萬。在會計實務中應該這樣處理:
2018年9月應該將需要改造的生產線資本化部分進行確定,不需要對該資產的賬面價值重新確認,應該對其進行直接結轉,以此形成新資產。
借:在建工程 3 800
累計折舊 2 000
固定資產減值準備 200
貸:固定資產-生產線 6 000
2018年所發生的改造支出,應該在實際發生時對其進行賬務處理。
借:在建工程 550
貸:工程物資 300
應付職工薪酬 200
銀行存款 50
在完成改造后,對生產線進行試運行,并且產生收益,需要對工程成本進行沖減。
借:應收賬款 50
貸:在建工程 50
通過試運行后,經過驗收后,該生產線符合改造要求,應該對其成本結轉,并且形成新的固定資產入賬價值。
借:固定資產-生產線 4 300
貸:在建工程 4 300
因此,在對固定資產后續改造進行核算中,首先,應該關注賬面價值,按照資本化要求將其結轉到改造過程的初始成本;其次,對改造中發生的費用進行分析,區分出哪些是費用化的,哪些是資本化的,以此確定出改造完成后的固定資產初始價值。通過這樣的方式,才能將后續支出進行準確計算,有效保障企業資產安全。
在新準則下,增加對固定資產減值內容,要求一旦在會計期間對固定資產計提減值后,不管后續期間是否出現資產增長,都不能進行轉回。如,甲公司將生產設備出租給某工廠,所出租的資產原值是2 000萬,使用壽命為10年,采用平均年限法計提折舊,期末沒有凈殘值。第一年計提折舊1 000萬,年末對其計提減值準備為200萬,第二年折舊額為(2 000-1 000-200)/8=100萬,第三年沒有減值因素發生。按照新固定資產準則規定,減值一旦確定是不能轉回的,后續期間這200萬是無法轉回的。因此,該生產設備在后續使用中,不管可回收金額如何增長,都只能按照每年100萬計提折舊。因此,在固定資產實務處理中,應該對減值要素進行合理確定,充分考慮各方面的影響因素,以此保障固定資產核算的精準性,有效提升資產使用效益。
在新準則下,固定資產對企業越來越重要,能夠反映出資產使用效率,可以計算出資產產生的經濟效益,這需要轉變管理意識,提升管理、財務人員等對固定資產管理意識,有效保障資產核算準確。首先,加大對新準則的宣貫,讓企業各個部門掌握其變化內容,認識到固定資產對企業經營發展的重要性,通過對采購、入庫、使用、維護等環節的管控,逐步建立相對完善的管理體系,充分提升固定資產管理意識。其次,重視內部控制,融入固定資產管理。在財務人員培養中,應該制定合理的培訓內容和計劃,讓其具備較高的專業知識和實操能力。政府部門也要出臺各類政策,加大教育改革力度,為企業提升固定資產管理水平提供相應的人力、物力、財力支持。
新準則的變化和時代環境是存在密切關系的,這要求企業在使用該準則中,應該對其內容進行充分掌握,并且加大科學技術使用,轉變現有管理方式。當前,科學技術不斷進步,互聯網加速普及,傳統固定資產管理方式不再適合這樣的環境,要求企業應該借助信息技術對其進行創新,以此實現信息化管理。從企業固定資產管理方式中,大部分企業都沒有實施手工管理方式,更多使用信息系統實現自動化管理,有利于提升企業管理水平和效率。通過對固定資產采購、入庫、保管、使用、維修等方面全面管控,保障賬面資產價值和實際資產使用一致。在準則下,固定資產管理工作更加深入。應該在管理中,建立績效考核辦法,對其使用過程、核算等方面進行考核,有效提升資產管理水平。也可以結合固定資產管理目標對責任進行劃分,有利于提升企業資產使用效益。
固定資產折舊關乎這企業成本費用是否增加,也能反映出資產所產生的經濟效益,這需要按照資產性質和使用情況對其年限和價值進行合理確認。在企業會計制度中,要求固定資產應該根據性質和使用現狀對使用期限進行確定。一般對于企業而言,固定資產折舊年限應該和政府部門頒布的法律法規保持一致,通過對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加速折舊法等合理選擇,保障企業確定折舊額,有效分析資產使用效益。但是應該注意的是部分固定資產在使用中,期末是存在殘值的,需要對殘值比例進行確定,以此計算出正確的折舊率。因此,在企業對固定資產管理中,要先對資產類別進行合理分析,明確資產殘值大小,再計算出相應的折舊率,才能確保實務處理中客觀有效。
在市場經濟發展中,企業應該重視新固定資產準則對經營環境的影響,要從資產確認、折舊、后續支出等進行分析,找出新準則后的賬務處理方式,有效保障固定資產核算準確,也可以體現出資產使用效率和收益。因此,企業在實際對固定資產管理中,應該重視管理意識、日常管理、折舊等方面,不斷增強固定資產的管理力度,加大信息化的應用程度,逐步提升資產管理水平,有效推動企業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