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喜梅 (靜寧第一中學,甘肅 平涼 743400)
現階段的高中學生,學習壓力過大,而傳統的教學模式,對于高中學生的學習,又不能提供良好的學習氛圍.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只能死記硬背數學重點知識,只能被動學習數學內容.傳統的教學理念已經在教師的教育教學中根深蒂固,想要改變此現狀,還需要教師拋開以往的教學方式,不要受固有的教育思想的影響,要創新教學方案,不再盲目灌輸學生數學知識,運用更多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培養學生對高中數學學科的興趣,提高高中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
第一,教學理念更新滯后.在實際課堂教學中,部分教師依然停留在應試教學的理念中,師生界限十分明確,教師始終占據課堂的主導地位,學生則處于被動的狀態下進行死記硬背,搞題海戰術.學生在這種學習模式下,產生了極強的依賴性,依賴于標準答案和教師,嚴重束縛了思維的發展.部分教師為了增加課堂的容量,教學進度安排非常快,甚至導致學生沒有喘氣的機會.這致使課堂氛圍緊張、壓抑,甚至部分學生難以跟上教師的節奏.部分教師受到應試教學理念的束縛,在教學中過分關注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忽視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情感.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雖然取得了比較理想的考試成績,但思維、能力難以得到發展,這與新課程改革的要求背道而馳.
第二,問題設計不夠合理.新課程背景下,問題驅動教學法雖然得到了部分教師的重視,但由于教師對其研究不夠全面、不夠深刻,沒有精準把握問題驅動教學的內涵.部分教師在設計數學問題的時候,忽視了問題的科學性、探究性、梯度性、引導力,嚴重制約了問題驅動教學模式的應用.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問題驅動教學法應運而生.與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相比,問題驅動式教學模式凸顯了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圍繞一個核心任務進行思考、探究,引導學生利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在探究、實踐中完成知識的主動構建,并在知識構建中促進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在問題驅動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常常結合學科素養、教學內容、課堂教學重難點,設計出與高中學生“認知發展區”相契合的問題,給學生提供一個明確的探究方向;接著,圍繞探究任務設計教學情境,喚醒學生的探究欲望,并按照小組學習的模式,通過教師的適時點撥和引導,指導學生在自主思考、小組交流的過程中,完成知識的探究性學習.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采用問題驅動模式教學是非常有必要的.在高中的數學教學中,教師通過問題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這對于學生來說是非常有效的,能夠讓學生在高中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提升學習的欲望.教師也可以利用問題驅動教學模式引導學生主動學習高中數學,從而提升數學課堂的學習氣氛,活躍數學課堂的教學氛圍,達到教學目的.同時,通過創設能激發學生興趣的問題情景,讓學生自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在學習新知識的時候,教師可通過問題驅動引導學生進行思考,為教學埋下伏筆,讓學生學習新知識的同時也能將舊知識牢牢掌握.
相對高中教學中的其他科目來說,數學學科是一個活躍學生思維、相對較為難學的科目.教師應利用一切教學手段來提高教學質量.教師運用問題驅動教學方式,要對學生以往的學習情況與進度進行數學課前的準備和分析,制定完善的教學目標,提前做好問題準備工作.高中數學教師在準備授課前要考慮的是學生的學習進度、學習能力或接受程度,還要考慮數學知識點的融入.教師提出數學問題時必須結合學生學習的內容,讓學生能夠在問題中發現重點,得到有效思考.教師應該提出讓學生能夠結合所學知識點來進行思考的一系列環環相扣的問題,讓學生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快速投入到課堂的學習中,在學習中主動探索思考.教師的提問應該能夠讓學生在學習中集中注意力.同時,教師應培養學生自我檢查的學習習慣.無論是平日的學習,還是考試,學生能夠自覺進行自我檢查都是至關重要的.無論學生學習成績好與壞,都必須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能夠在學習中學會自我檢查,就相當于在思考過程中再做一遍練習題.學生在檢查中糾正自身的錯誤判斷,不管是對于考試成績,還是平日中的學習,無疑都是良好的學習習慣.
高中數學教學中,課后的作業也是需要重視的.高中的數學布置的作業不在多,作業問題值得思考、值得探討才是至關重要的.高中的學習較為緊張,過多的課后作業會讓學生產生一定的情緒和壓力.教師安排學生課后的自我學習要適當讓學生產生一定的思考,即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提升自身思維的能力.數學本身就是邏輯思維較強的學科,學生在解題過程中要開動自己的腦筋,對于數學要有一定的敏感性,面對任何數學問題,都要仔細認真揣摩,深入理解問題,再逐一進行分析探討,得出結論.課后的作業要有一定的深度和難度,讓學生思維得到廣泛發展,讓學生在課后時間與同學相互討論,對不同的問題產生不同的看法并獲得自己的結論.
在高中的數學課程中,所有教師提出的問題都是一個拋出點,而學生則是一個接點.這個過程是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配合的.對于教師提出的問題,學生應在思考的過程中勇于探索答案.對一些難題,教師可以讓學生們進行小組討論.在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觀察學生的課堂積極性,讓班級所有學生都投入到思考當中.當學生討論后得出結論,教師一定要給予評價,正確的回答加以表揚或贊賞,不足之處加以引導,引導學生自行改正錯誤,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有自己的判斷,形成自我糾正的能力.
在課堂中,學生進行多人探討,針對教師提出的問題做有效回答,每個人的答案和思考過程都可能不一樣.在聽見其他同學的思考過程后,學生對自己的答案也會有所判斷.每個人分析事物和看待事物的角度都不同,學習也如此.不一樣的思考過程就好比通過不同的途徑走到終點.學生們集思廣益得到的答案,更容易銘記于心.這種情況下,無論是思考過程,還是探討過程,都可以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較難的重點知識和疑難題目都可以深入學生大腦,使其記憶深刻.問題驅動有利于學生配合教師的教學,而配合學習又培養了學生的團隊意識、團隊能力和合作能力.
以往,高中數學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時,基本上都是按照教學方案,進行知識的“灌輸”,學生則始終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對知識進行死記硬背.在這種學習模式下,學生不僅難以感悟到數學知識的魅力,其數學學習能力的發展也被制約.在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師可靈活借助問題驅動的模式,借助數學問題的驅動,引導學生圍繞問題進行思考、交流和探究等,最終在問題驅動下完成數學知識的探究學習,真正踐行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促使學生主動學習.
例如,直線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這一課的教學目標是引導學生掌握直線與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并對其進行簡單應用,促使學生在直觀感知、操作的過程中,靈活運用判定定理解決實際生活中存在的問題,最終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促進學生邏輯思維的發展.基于此,高中數學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時,就可采取問題情境驅動的模式.教師以實際生活中常見的例子作為出發點,引導學生對門、書等進行觀察.接著,教師引導學生打開教材,觀察教材封面的上邊緣和桌面的關系.之后,教師提出問題:“直線與平面的位置關系為什么會出現不同?”引導學生在特定的問題情境中,圍繞問題進行思考、分析、判斷和總結,并在這一過程中,完成數學核心素養下的教學目標.
借助問題驅動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對學習產生欲望,是高中數學教師的重要關注點.在以往的高中數學課堂上,學生無法提起學習數學的興趣.在新課改的要求下,高中數學教師完全可以利用問題情境的模式,驅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能夠積極自主地參與到數學知識的學習中.
高中數學教師在利用問題驅動的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創設出有效合理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在具體問題的情境中對數學知識進行深入思考、分析、探究,從而有效學習數學知識.在此過程中,教師還可以結合實際生活情況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能夠在生活實際中有效運用數學知識和數學理論,這無疑也能提升高中數學課堂學習的質量.生活離不開數學知識,結合生活實際提出合理的問題,對學生來說也是一種鍛煉.為了在高中數學的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教師需要積極聯系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能夠在學習中增強生活能力,思考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問題驅動下的學習模式,不只是教師對學生進行提問,學生也可以質疑教師提出的問題.無論是課上還是課下,教師都要提倡學生針對數學知識提出疑問.而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要適當引導,不要第一時間就公布答案,要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無論學生提出的數學問題是怎樣的,教師都要給予一定的耐心,以便讓學生勇于提問,勇于探索,勇于發現問題.教師引導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學生深度學習的過程和深入思考的過程.
總而言之,問題驅動下的高中數學教學模式的應用可以有效增強學生在課堂上的活躍度,讓學生在課堂中發揮自己潛在的優勢,提高自主思考能力和邏輯思維的活躍性,從而全面提升高中數學課程的教學質量.同時,教師也能更好地完成高中數學課程的教學目標,為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發展奠定一定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