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章霞
(淮陰師范學院圖書館數字化部,江蘇 淮安 223001)
周恩來精神是以周恩來為代表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長期領導新中國革命和建設過程中形成的優秀品質和美德。和諧校園是一種辦學理念和人文環境,是高校穩定和發展的基本前提和根本保障,將周恩來精神融入和諧校園的構建工作,有利于探究科學務實的學校管理機制、營建和諧向上的校園文化環境、加強教職工隊伍建設和加強學生管理與服務工作。淮陰師范學院是一所以周恩來精神為辦學理念的高等學府,學校建立了周恩來精神研究學術團隊,其中教授16名、博士21 名,有4 位專家在全國周恩來思想生平研究會中擔任副會長等領導職務。學校還專門成立了周恩來研究會、由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各位周恩來研究學者牽頭成立了周恩來研究所和周恩來精神與青少年教育研究中心。學校高度重視周恩來精神對現代大學生的影響,先后開設相關專業課程10 余科,并由國內周恩來研究方面頗具影響力的研究學者汪浩,王家云等多次為學生及教職工開設講座。
為了更好地為廣大的師生提供專業而又有質量的服務,作為高校文獻保障中心,高校圖書館不斷地豐富館藏和提升服務質量以為學校的教學科研提供更高效的服務,因此應該積極依托特色庫來開展各種特色的信息服務,以為教學科研提供更高的更有質量的服務,在此背景下2017 年下半年,淮陰師范學院圖書干與同方知網(中國)技術有限公司江蘇分公司合作,進行了周恩來研究專題數據庫憑條的升級項目,2018 年3 月正式完成,經過前期多年時間的積累,周恩來準提數據庫收錄了海量的相關資源,數據庫資源涵蓋了周恩來研究的各個方面,包括圖書、論文、圖片、多媒體等,收集的每一條數據都經過工作人員人工審核,以確保收錄的每一條數據的相關性與權威性,周恩來數據庫作為國內首個以周恩來研究為主體的自建庫,一經發布便在業界引起強烈的反響。同時周恩來數據在建設和維護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出一些問題和困難,本文通過對周恩來研究專題數據庫的建設現狀分析,發現數據庫在資源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并分析其原因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為其他高校數據庫建設提供參考。
周恩來研究專題數據庫中現有期刊文獻資源93 000 余條,圖書資源2 700 余冊,學位論文700余條,會議論文2 800 余條,報紙資源8 100 余條,新方志資源890 余條,圖片資源4 600 余條,書目資源3330 余條,另外還有研究學者資源近200 人,媒體資源400 余條。周恩來研究專題數據庫數據資源的豐富程度、權威性在國內周恩來研究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席位。
目前周恩來研究專題數據庫的文獻資源現狀為:周恩來期刊庫現有文獻93 000 余條,并以每月一更新的頻率上傳最新的研究文獻資源。本數據庫在搜索關于周恩來的相關文獻時,主要的搜集渠道來源于中國知網期刊庫,超星發現期刊資源,calis 等,在搜集信息時,為確保數據的相關性,數據庫的建設老師會以“周恩來”或“周總理”為主題詞,類型設定為學術期刊,按照論文更新時間進行篩選,基于以上前提條件搜集大量的相關文獻。而就建國前的關于周恩來的文獻資源,則以伍豪、飛飛、少山及冠生等周恩來的曾用名為關鍵搜索詞進行文件收集。
對搜集到的文獻,負責數據庫建設館員會按照前期制定出的標準,對所有文獻逐條進行核對,并對其中學術性專業的、度密切相關的資源進行上傳,以確保所存文獻資源的專業性和權威性。為了本校師生在使用數據時的便捷性,數據庫后臺對每一篇文章進行了全文識別,同時還設有:主題、題名、關鍵詞、作者、作者簡介、中英文摘要、基金、刊名等30 余項檢索途徑,極大的提高了檢索的全面性和準確性。同樣圖書資源庫、學位論文、會議論文等資源庫在后臺都設有20 余項檢索途徑,方便閱讀者達到以點查面的效果。
期刊庫資源的搜集途徑雖然涵蓋了八成以上的資源,但還是有少數的資源無法通過現有的途徑來獲取。文獻搜集及上傳的標準是數字化部所有工作人員根據校內研究學者的意見,結合數據庫后臺檢索標準而設定的,所以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勢必會導致少數不在收錄標準范圍內卻對某些研究學者有重要價值的文獻的缺失。同樣周恩來研究學者的收錄標準現在以發表文章數量,出版著作等為標準,而文章的撰寫者當中就不缺乏相關度不高,研究水平不到的學者,更是與研究大家無法相提并論。相反有很多收藏與周恩來相關圖書資料、生平事件及影像照片資料的愛好者,對周恩來的了解程度不亞于真正的研究學者,但因為無著作無文章而拒之門外,這從研究層面來講無疑是一種資源缺失和遺憾。
現在周恩來研究數據庫所實現的全文檢索項,在檢索上極大的方便了教職工和學生查閱文獻資源,但是后臺仍無法實現自動化的全文識別,只能通過工作人員進行手動文字識別,這無形之中就將工作難度加大同樣也影響了所識別文字的準確性。要想實現高精準的自動識別系統則需要最先進的軟硬件系統,這也就意味著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來購買這些系統,而資金短缺幾乎是所有圖書館都難以解決的問題。
和很多的自建數據庫一樣,周恩來研究專題數據庫同樣會遇到圖書、期刊的版權和知識產權的問題,現在周恩來研究專題數據庫目前只對校內教職工和學生開放,并且所有內容僅限閱讀不支持下載功能。對于有版權保護的圖書和文獻現在只能夠提供書目的題名及作者等簡短信息,而解決版權問題則是耗時耗力耗財的工作,這就導致了很多文獻資源不能及時的呈現在讀者面前。
周恩來研究專題數據庫是國內建立的首個研究專題數據庫,無論在信息資源數量還是在信息資源整合上都有非常有優勢,受宣傳渠道和宣傳方式的限制,周恩來數據庫目前除了本校的師生能使用外,校外研究學者及科研人員了解此數據庫的人數則是寥寥無幾,即便有部分人知道卻也因為登陸數據庫需要專門的VPN 賬號而無門。
數據庫的最終的目的是為地方的發展做出一定貢獻,為做周恩來研究的各位學者提供便捷及全面的資料參考服務,周恩來研究專題數據庫一直在實踐中不斷地改進和完善,數據庫的負責老師也在工作中不斷的學習與提高;對于文獻、圖書的收錄標注,圖書館現在也在加強和周恩來紀念館及各大網站的聯系,以便搜集到更多更全面的相關信息,在擴充文物收藏、內部資料及相關會議內容也有重要的作用。同時,工作人員將現在周恩來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資料收錄標準存在的疑問進行梳理,有相關部門負責人對接周恩來研究方面的學者來一起探究及制定相關收錄條款,為后期周恩來數據庫的建設畫好航向。
高校圖書館的建設離不開學校的支持,資金短缺幾乎是所有圖書館發展的絆腳石。縱觀南京幾所圖書館屆“龍頭”院校,學校的資金支持及政策支持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只有充足的資金支持,購買更加先進及專業的設備,圖書館人才能放開手腳干大事,為學校的發展增磚添瓦,為全校師生提供更便捷更智能的個性化服務。圖書館在相對完善的環境中會創造出更多的價值,發現更多的創新點,申請更多的課題基金,同樣在學校的政策支持下才可以發揮自己的獨特優勢,為社會上的商業公司及部門提供有償知識服務,創造自己的產業鏈獲取發展資金,以此而形成良性循環。
數據庫的建設與維護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和專業技術人員保障,現階段看來,各高校數據庫各自為政,自建自用的建庫和使用模式是主流,這種自建自用的模式限制了數據庫的充分利用,造成投入成本高,利用率底,周恩來數據庫同樣存在這樣的情況,可喜的是淮陰師范學院圖書館數字化部領導正在改變這一主流而努力,正在為部分數據庫資源共享與相關院校及部門進行商榷及擬定方案。開通高校自建特色數據庫,既滿足本校教學的需要,又能實現本館特色數據庫的利用價值和影響范圍,從而取得更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這對本身數據庫的建設也是非常有利的舉措。在宣傳方面,目前周恩來數據庫除了本校的師生外,外界對其的了解少之又少,而淮陰師范學院作為周恩來辦學的高等院校,在宣傳本校辦學理念的同時應對特色資源庫進行宣傳,加大社會影響力;同樣微博,微信及貼吧等熱門社交平臺都不失為宣傳和推薦的有效方式;也可以加強與周恩來紀念館、周恩來故居等相關單位進行合作,在他們已有的宣傳基礎上對周恩來研究特色數據庫進行介紹,無疑對周恩來數據庫的宣傳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著作權問題是國內各大自建數據庫面臨的普遍問題,自建特色數據庫會有很多內容涉及到知識產權,這是數字化圖書館建設中要碰到的一個重要問題,版權問題處理不好,將會引發意想不到的法律糾紛,影響數據庫的可持續發展。加強高校間合作,共同解決知識產權問題是目前最為有效及成本最小的方式,淮陰師范學院圖書館也在致力于加強高校之間信息資源合作,以服務更多的師生和社會群體。
隨著研究的深入及地方發展的需求,國家和地方對特色自建庫的建設也越來越重視,特色數據庫的建設必然成為發展趨勢,學校的資金扶持是特色數據庫的發展根基,專業技術人員及設備的配備是有效提高特色數據庫工作效率及質量的基礎,高校之間的資源“共享”是使特色數據庫資源內容更加充實和解決版權問題的有效方式,制作具有地方文獻特色的宣傳載體形式并增加宣傳渠道,是擴大特色數據庫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的最重要手段,只有把資金、設備、人員和技術有效的整合在一起,才能使數據庫得到迅速發展。將地方特色做到極致是特色數據庫建設的最終目的,新形勢下挑戰與機遇并存,這為數據庫建設工作者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及文獻服務能力注入了強大的推動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