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欣
(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常州 213164)
剪紙是中國最受歡迎的民間藝術之一,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被譽為“民間藝術之母”。最早的民間剪紙主要是由百姓創造的,用于宗教祭祀或裝飾,以滿足他們自己的精神生活需要。其藝術形式簡約、生動有趣或寫實或夸張,其細膩優美的線條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并隨著逐漸發展演變為一種被廣泛傳播和應用的藝術形式。它存在于人們的生活之中,不受功利主義思想和價值的限制。因此,它包含了傳統藝術最純粹的審美觀念和精神內涵。從某種意義上說,雖然簡單,但很有趣,平凡且深刻。現代設計也受到剪紙藝術的啟發,廣泛應用于包裝、廣告、服裝等設計。
近年來,隨著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5G通信等新興數字技術的飛速發展,催生出數字經濟這一新形態。數字經濟是指以使用數字化的知識和信息作為關鍵生產要素、以現代信息網絡作為重要載體、以信息通信技術的有效使用作為效率提升和經濟結構優化的重要推動力的一系列經濟活動。[1]數字經濟作為一種新興的經濟形式,已經在全球范圍內成為了新的發展動力。數字化領域已經是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和國家戰略競爭的主要領域。服裝設計是服裝企業贏得市場的重要手段,而傳統服飾的開發成本高、周期長、資源不能得到有效的開發,數字虛擬服裝的出現和發展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了可能。數字虛擬服裝利用手繪、PS或AI等二維繪圖軟件實現由顏色和款式搭配轉變為展現服裝材質特色、制作工藝、人體全方位著裝的效果展示。此外,可以達到衣服尺寸、穿著舒適等方面的協調,使服飾的設計和陳列也越來越個人化和直觀化。服裝面料和數字服裝的動態模擬是數字技術的重要內容,它可以利用數字服裝特有的物理特性,利用數字服裝的獨特的拼接技術來實現與真實服裝的結合。
剪紙作為一種雕刻藝術,在我國是一種非常受歡迎的傳統工藝,具有穿透性和藝術性。它出現在服裝上,打破了原有的以印花、繡花為主的傳統服裝制作理念,創造出一種別樣、獨特的視覺感受。從古代起,剪紙藝術就不斷被人們應用到服飾中。在染纈、華勝、藍印花布和小品刺繡等作品中都可見其身影。在當代服飾的設計中,無論是禮服、成衣還是舞臺服飾,都可以看到剪紙與服飾的結合。總之,在當代服飾的設計中,剪紙的應用多表現在印花與立體造型上,同時還運用數碼印花、激光切割、3D打印等新技術進行創新。
鏤空與剪紙呈現“孿生”的形式,以剪紙為根基,為鏤空工藝打下了堅實的基石,同時在服飾上的運用更加普及。而鏤空工藝的興起也使剪紙藝術更加豐滿,特別是在服飾上的運用更加廣泛。現在的服飾中,鏤空工藝的應用更為普遍,有抽紗、編結、撕破、剪刻、燒花等技法,有規律地、無規律地分布在服裝面料中或者其他材質中,以一種空靈、凈透的意境進行體現。鏤空藝術形式歷來都是以各種形式出現的,中國傳統的掛面花卉裝飾手法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出現,中國十佳時裝設計師丁潔以蔚縣剪紙傳承人陳林剪紙作品為設計靈感,凝練出“冰雪、和平、未來”的設計理念,為冬奧會主題曲舞蹈“放飛和平鴿”中愛樂團主唱兒童、河北阜平縣馬蘭花冬奧會會歌合唱團山區兒童進行服裝設計,在服裝圖案中融入“中國結”等吉祥的剪紙元素,演變出千變萬化的雪花盛宴,并將其運用在服裝之上(如圖1)。西方古典時期的蕾絲,現代的設計師們推崇的是破碎的設計,都是這種工藝的復制,比如俄羅斯女裝品牌AlexanderTerekhov2021年春夏款襯衫就應用的此設計手法(如圖2)。

圖1 兒童服裝

圖2 襯衫
印花也是從傳統的剪紙工藝發展而來的,印花分為傳統的凸版印花、縷版印花和今天的機械印花,印花技術的發展蒸蒸日上。在服飾的設計中采用了剪紙的圖形,既可以進行局部的印花,也可以進行整體的印制。通過對材料的最佳選擇,可以在布料、紙張、木板等材料上進行造型,使色彩純度、牢度和持久度得到改善。此外,還可以采用絲網印花、直噴數碼印花、熱轉印、機繡、手織等技術將剪紙圖案運用于衣服上。如2013年由半圓設計工作室創設的原創女裝品牌UEOO,此品牌以關注當下生活、自然之物、匠人匠心、傳統文化為設計出發點,專注對服裝款式進行設計,多運用傳統文化與印花工藝對面料進行創新(如圖3)。

圖3 春夏背帶裙
各種面料的拼接也會產生新的花樣、新的款式。提及各種面料的質地,如皮革與沙質面料的拼接,棉麻與絨布的拼接,還有各種色彩布料的拼接,這些都是為了增加服飾的裝飾性、肌理質感和空間效果。如1999年創設的小眾高奢時裝品牌SACAI多使用迷人而不失優雅、多種質感的物料進行搭配,志在創造獨特、永恒、創新和實驗性的時裝(如圖4)。服裝造型的轉變是由各種設計要素的結合而完成的,使用單一的設計要素不會有太大的改變,而改變的是設計要素的結合。“拼接”因其價值觀念、審美觀念的變化而產生了不同的審美意蘊。

圖4 披肩斗篷
制作繡品的技藝可以概括為:“針尖為筆,絲線為墨”。刺繡的技藝多種多樣,所涉及的范圍也很廣,中國并不只有四大名繡,還有各民族的特色繡品,正是這種多彩多姿的繡品,鑄就了中國繡業百花爭艷的輝煌畫卷。中國的元素,這些年在世界舞臺上一露面,就會變得光芒四射,而我們對中國文化有著深刻的了解,可以對這些傳統的文化進行再一次的挖掘和升華,并將其應用于服飾之中。如中國最早的“十佳服裝設計師”之一郭培,她和她的公司“玫瑰坊”曾多次被國內外媒體報道,近年來舉辦過數場以精美的刺繡、顯著的中式元素為服裝設計點的極具影響力的時裝發布會(如圖5)。

圖5 巴黎時裝周
我國有很多流傳下來的傳統繡品多采用民間的剪紙圖案粘貼在布料上進行刺繡,而苗族、白族和侗族等民族將剪紙圖案作為繡品元素一代代傳承下去。當前,傳統的服裝設計大多是以手繡為主,而現代的服裝則多是利用計算機設計并將剪紙的圖案在其上進行繡制,多使用平繡、纏繞繡、毛巾繡、亮片繡等多種繡法,使織物的花紋更加具有立體性和美感。
剪紙的三維造型以直線分割、曲面原則為基本原則,采用裁剪、彎曲、折疊、插接等技法,構成了三維造型,具有造型多變、空間透疊、圖案抽象、表達形式多樣等特點,與服飾造型中的曲線和人體曲線有著異曲同工之處。
數字服裝與傳統服裝設計不同,擺脫了二維設計模式,運用虛擬仿真服裝設計軟件內含的數字人臺能幫助設計師方便快捷地建立人體仿真模型,將二維設計想法轉化為三維立體效果,既可以更好地表達設計創意,又能實現對微小細節的改進,提升設計精準度,縮短設計流程。數字服裝可以將圖案、物料、服裝款式、工藝數字化,深度還原數字化仿真模擬物料的各種物理屬性,實現設計數字化。
隨著計算機科學的發展,特別是虛擬仿真技術在服裝設計上的運用,使傳統服裝設計不能完成的計算機即時模擬實體樣衣得以實現。在數字服裝中常采用鏤空設計以呈現服裝織物特有的紋理和立體感,這恰好符合了剪紙藝術中的鏤空特征。
當代服飾與剪紙藝術通過與印染、鏤空、刺繡、立體造型等多種形式的融合,使服飾具有更深層的意義和內涵,給服飾設計注入了全新的生機,并在滿足大眾多樣化的審美觀、個性追求和時尚追求上有著卓越的成就。在中國風潮日益崛起之際,對傳統的剪紙藝術進行再思考,汲取中國民間的藝術精華,結合折紙、紙雕藝術,數字服裝通過與數碼印花、激光切割、電腦刺繡、3D打印等先進技術相結合,打破剪紙藝術的限制,打造豐富的面料肌理和服裝立體造型,展現傳統剪紙藝術與現代時尚的完美融合,無疑成為現代服裝設計發展的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