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黽(江蘇)

這天,衣著時尚、模樣俊俏的女記者潘小虹來到縣農業局,要采訪陳旭。接待她的是陳旭的同事朱麗。她看了下潘小紅的采訪證,說陳旭去中益鄉扶貧一年多了。
隨后她話鋒一轉:“潘記者,來早不如趕巧。”她拍了拍桌上的包,“陳旭托我買些書給他,我正準備過去,不如一起去吧!”說著她摸出手機,要通知陳旭做準備,潘小虹卻示意不必,她想感受被采訪人最真實的工作狀態。
縣城距中益鄉四十多公里,朱麗邊開車邊跟潘小虹聊天,談起有關陳旭到中益鄉鹽井村做第一書記的情況。“他這個第一書記有哪些職責?每天具體又是做什么的?”
“這個,我還真說不準。我只知道一點,他現在每天除了處理分管的村務,主要精力就是飼養寵物。哦,對了,他一直喜歡寵物,貓啊狗的,之前他還在辦公室養金魚,后來怕違反規定,就送了人。”
“那現在,到底是什么寵物讓他一個大男人如此癡迷?”潘小虹追問。
“保持一點神秘感,等你到了那,答案自然分曉。”朱麗朝潘記者擠了下眼睛。
潘小虹不再堅持,隨后有一搭沒一搭聊著陳旭,最后她請朱麗談談個人對陳旭的看法。
“高大帥氣,有韌勁,肯擔當,這樣的男人絕對是當今社會男人中的珍品。”朱麗快人快語,“這么跟您說吧,如果我現在沒有男朋友的話,我一定會義無反顧地追他!”朱麗說著咯咯笑出聲來。
兩人有說有笑,不知不覺到了中益鄉場鎮,再行駛幾分鐘,便是鹽井村部。陽光燦爛,潘小虹戴上墨鏡和遮陽帽,跟著朱麗下車步行。沿著通往山坡的曲徑,拐過一片茂密的山林,只見兩間木屋前有個小伙,抬頭看見來客,便朝這邊使勁揮手,小跑著迎過來。
來人正是陳旭。朱麗分別介紹,又將帶來的書包交給陳旭,然后說她的任務已完成,便匆匆開車走了。
潘小虹目送走朱麗,轉身發現陳旭正直勾勾盯著自己,便笑問:“怎么,不認識啦?”
“潘小虹,果然是你!你不吱聲,我真不敢認。你……你怎么來了?”陳旭興奮地一把抓住潘記者的手。
潘小虹說,她現在兼任大學校報記者,這次專程前來采訪學校的優秀畢業生。“你不是在同學群里吹噓你養了另類寵物嘛,所以我特別想來見識見識!它們在哪?”潘小虹微笑著說。
陳旭調皮地眨眨眼:“其實,其實你現在已經可以感受到它們的存在了。你聽!”
潘小虹屏住呼吸,側耳聆聽,隨后驚得張圓了嘴:“天啦,你是說蜜蜂!”
“沒錯,不過準確的說法叫中華蜜蜂,簡稱中蜂。現在百花盛開,到處都有它們勤勞的身影。你看——”陳旭走到路邊,指著一叢花。粉紅色花瓣上,有兩只蜜蜂振動翅膀,歡快移動。
陳旭提議,更近距離接觸了解一番這些可愛的小精靈。他將書包放進屋,給潘小虹戴上防護斗笠、手套和防蜂帽,然后帶她走向屋后的蜂場。
來到一只蜂箱旁,陳旭小心開啟上蓋,輕柔地提起巢框細看,接著,他將巢框向外轉半個圈,檢查另一面。這時,密密匝匝的蜜蜂在巢脾上快速爬行,有十多只蜜蜂爬到了陳旭的手上,有的還盯在臉上,鉆進領口,而陳旭無視它們存在,只顧專心察看,隨后放回巢框,蓋上蜂箱,動作嫻熟而輕快,最后填寫養蜂記錄。蜜蜂很快飛離陳旭。
潘小虹手撫胸口:“緊張死我了,真擔心那些蜜蜂會蜇你!”
陳旭輕松地聳肩:“對蜜蜂就像對待最心愛的寵物,熟悉、遵從它的生活習性,關心體貼,細致入微,避免毛手毛腳、粗魯輕率。它就會對你情緒穩定,溫文爾雅。”
說話間已是中午,陳旭請潘小虹去場鎮的特色餐館,品嘗土家招牌菜。利用這段時間,陳旭打開話匣子,講述他養蜂的來龍去脈。
陳旭出生在一個養蜂世家,對蜜蜂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感情。來到鹽井村后,他發現這一帶谷深林密、蜜源植物多、村民飼養中蜂歷史悠久,卻沒能通過養蜂改變貧困落后的狀況。陳旭決定利用特長,帶頭養蜂。他首批引入五箱中蜂小試牛刀,為了確保成功,他幾次將父親請來教關鍵技術。同時,風雨無阻去場鎮參加縣鄉專家的培訓,邊學習邊實踐。他還在坡角搭建起木屋,跟中蜂吃住在一塊,多觀察勤研究細揣摩。隨著他的本領越來越精,蜂群數量也水漲船高,在村里增加到三個場所。看到一箱箱天然蜂蜜從陳旭的蜂場被高價賣出,鄉親們心動了,打工的村民也回了村,紛紛加入村里的中蜂養殖專業合作社。
陳旭趁機圍繞中蜂養殖,調整農業布局,最終,根據耐觀賞或能采摘的特點,家家戶戶“雞爪地”“巴掌田”都種上了黃連、前胡等中草藥,還有脆李、桂花等蜜源植物。如今,養蜂業已帶動起本村鄉村旅游業,“中華蜜蜂谷”農旅融合讓全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摘帽,小小中蜂更成了鄉親們心目中最可親近的寵物。
陳旭侃侃而談,潘小虹邊聽邊做著錄音。最后她送陳旭四個字:“干得漂亮!”并以茶代酒,敬了陳旭一杯。緊接著,她試探著問陳旭,他對同事朱麗印象怎樣,她感覺朱麗看他的眼神有些特別。
陳旭坦然表示,朱麗是個心直口快的好姑娘,他也覺察到了朱麗對他表示出的好感。他在不同場合表示過自己已有女友,不過好像朱麗并不完全相信,仍在找機會接近他,比如今天自作主張給他送書。這讓他哭笑不得,他絕對不可能心有所動,因為他的心早已交給另一個溫柔美麗的女孩。本以為時間可以改變一切,但時間同樣也證明了,有些東西永遠不可能被改變……
面對潘小虹,陳旭直抒胸臆當然不是一時沖動。他們在大二時便產生了地下戀情,自然就有了花前月下,山盟海誓,誰知畢業前夕卻遇到了挑戰。兩人雙雙被學校留校任教,潘小虹很是興奮,陳旭卻愁上眉梢,他更愿意回到家鄉,為鄉村振興出力。由此二人黯然分手各奔東西,卻始終放不下對方。前幾天,陳旭在同學群中邀請,歡迎參觀他的寵物養殖場。潘小虹隱約感覺到了召喚,再也繃不住心底熾熱的情感,她借口采訪,希望再驗證一次自己的愛情。
現在,聽了陳旭的表白,潘小虹的眼里泛出淚花,她輕輕握住陳旭的手,說:“你不用再說了!我相信你。你看,你黑多了,也瘦多了……”
飯后,潘小虹猶豫是不是該返程了,陳旭卻說采訪哪能半途而廢,還有好些事情她還沒了解到,必須留下來,繼續深入感受大山深處的人和事。
下午,陳旭親自操刀,讓潘小虹體驗蜂場采蜜全過程。他穿著防護服,手戴乳膠手套,頭頂頭燈,懷抱搖蜜機。他小心取出蜂箱中的巢框,雙手快速而用力地連續抖動幾下,蜜蜂紛紛從巢脾上脫落。他再用專用刮刀割開巢脾封蓋上的蜂蠟,蜂巢口有了亮閃閃的蜂蜜。陳旭又將巢脾置于搖蜜機,快速搖動。潘小虹看到,頭燈下,晶瑩的蜂蜜緩緩流下,濃厚黏稠,像閃躍著光澤的絲綢。
陳旭興致勃勃地介紹,收蜜最好挑選蜜蜂情緒穩定的傍晚,操作時必須輕手輕腳,動作舒緩,慢拿輕放,避免擠壓、傷害蜜蜂。
晚飯后,村部燈火通明的扶貧夜校,坐滿了等待上課的村民。幕布上的投影顯示,今天安排的是陳旭的授課——“前胡種植技術專題講座”。陳旭精神抖擻走上講臺,結合投影講解:“種植前胡地要挖深、土要搗細、廂要掏寬……”村民們邊聽邊記,不時提問。

潘小虹坐在教室后排,在采訪本上記錄,又舉起相機拍照。看著陳旭全身心地投入課堂,享受干事創業的樂趣,她幾次陷入陣陣遐想。
講座結束送潘小虹住宿途中,陳旭似乎意猶未盡。他說,扶貧夜校有時針對村組修路用地,有時針對農村環境整治,有時是給村民講清講細醫保、就業、教育等政策。總之,了解群眾的發展愿望,按需開課,因戶、因人施策,這樣才能做到精準扶貧。
第二天清晨,按照約定,潘小虹陪陳旭進行蜂箱定期檢查,一邊欣賞著山間美景,呼吸著清新空氣。忽然,她發出一聲驚叫,從一叢灌木旁跳開,躲到陳旭身后。陳旭忙放下手上的活詢問。
潘小虹用手指了指,嗓音顫抖:“那里……會不會……有狼?”
“怎么會呢,這里根本沒有狼。不信你看!”陳旭嘿嘿笑著,隨手撿了根木棍上前,扒拉著雜亂的枝條。不料聽到一個低沉的聲音:“陳書記,是我。”
隨即一個中年男子從樹叢里走出來,漲紅著臉,眼神游移不定:“我叫譚啟清,前段時間外地打工才回來。”
“哦譚叔,一大早的,你在樹叢里做啥?捉野兔?”
譚啟清摸著后腦勺,憋了半天才說:“嗐,干脆我實話實說了吧。不怕您笑話,我躲在這里,是想偷學您的養蜂手藝哩。”
陳旭一聽,笑著告訴譚啟清,想學技術是好事,他會把所有知道的,認認真真全教給他,毫無保留。他還讓譚啟清去夜校聽課,勤學多問,遇到困難盡管來找他。完了,陳旭讓譚啟清去木屋拿防護帽戴上,零距離看他如何操作。
眼看到了分別時刻,陳旭提出借車專程送潘小虹返回。潘小虹堅決拒絕,說乘班車回城即可,讓他安心工作。她向陳旭握了握拳頭,鼓勵他繼續努力,說她自己也會加油,用最短的時間,申請到石柱縣工作。
潘小虹前腳剛走,陳旭便接到朱麗的短信:“你的‘寵物’不錯。把握住機會,好好愛她!”
“你怎么知道她是我的‘寵物’?”“看了采訪證上的工作單位我就預感到了,那是你的母校。還有更重要的一點,我是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