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樂妤 攝影 楊濤
風過江南秋色濃。秋風吹拂,思緒飄遠,幾年前的這個時候,我們在哪里游玩呢?遠處的風景名勝固然能吸引眼球,但蘇州的文化氣息和生活味道也能持久打動人心。
不便去遠方的當下,不如回頭看看我們生活著的這座城市,換一種心境看蘇州,慢慢游、細細品,利用閑暇時間,感受城市肌理。原來,風景也不都在遠方。
新冠肺炎疫情催生了新的旅游方式和生活方式,“Citywalk”就是這樣一種新興旅游方式,“Citywalk”顧名思義,在城市中行走或者漫步,也可稱為城市微旅行。
生活在蘇州的我們,是否能在忙碌的間歇停下來,慢慢欣賞因為快節奏生活而忽略的美。通過一場城市微旅行,對蘇州這座城市收獲全新而又深度的了解。相比于千里迢迢去遙遠之地看風景,發現身邊的美好,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下,顯得更為方便,也更輕松。
去車程一小時以外的目的地,找個民宿住一兩天,逛逛不曾壓過的馬路,在同一個城市,感受和平時不一樣的日常。比如到“形如蹲虎,山小景多”的“吳中第一名勝”虎丘,和西起虎丘、東至紅塵中“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閶門的山塘街,感受古韻今風。徜徉古鎮,去周莊、黎里、沙溪,感受各有風情、風姿綽約的詩畫水鄉。享受田園休閑,可以到姑蘇城外的樹山村,梨花遍山野,片片楊梅林,堪稱世外桃源;長江之畔的永聯村,集工農業旅游于一體,在農耕文化園、陶瓷手工坊和特色民宿深入解讀鄉村休閑……
這些城市微旅行路線是今年夏天蘇州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舉辦的“蘇州人游蘇州”活動主推的主題旅游線路,從十條線路切入,多維度展現蘇州的城市魅力,引導蘇州市民愜意地享受家門口的“詩和遠方”。
這不是蘇州第一次推介城市微旅行,蘇州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旅游推廣處處長朱勝文介紹說,早在2003年,蘇州市旅游局就已經推出“蘇州人游蘇州”的活動。當時正值“非典”過后,為了啟動旅游市場,蘇州市旅游局在火車站投放消費大禮包,這對當時的旅游市場起到了積極的協調、推動、引導、示范和鼓舞斗志的作用。
城市微旅行,蘇州的腳步不停。10月6日,蘇州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推出的城市微旅行產品“城市可閱讀@蘇州”正式上線,這是蘇州和喜馬拉雅聯合打造的音頻產品,用104集聲音游記帶領大家聲游蘇州城,細細品味蘇州歷史文化的深厚底蘊。蘇州是一本值得一讀再讀的“書”,品讀蘇州,收獲不經意的美好。
“我們希望能夠讓蘇州人深度體驗蘇州,也鼓勵蘇州各個板塊之間流動,不必去遠方,家門口度假,走一走古城街巷、聽一聽歷史故事、看一看市井生活,細細閱讀蘇城的建筑、體會蘇城的文化、感受蘇城的溫度……讓蘇州人更深入地了解我們生活工作的這座城市。”朱勝文解釋說,這是推出活動的初衷。
當下正值秋天,在這個收獲的季節,我們一同出發,品味蘇州。秋天的蘇州,要細細地品,從哪里開始品呢?不如從美食入手吧,陽澄湖大閘蟹、桂花糖藕、鮮肉月餅、羊肉面、雞頭米……被美食包圍的秋天,飽食后的饜足,幸福感從暖暖的胃里升騰起來。
也許是見慣了陽澄湖的大閘蟹,我們并不知道,原來還有很多人每年到這個季節,就會從五湖四海集結而來,只為了那一口“鮮”。來自廣東的葵葵,每年秋天都會和家人一起到蘇州來,吃上一頓正宗的陽澄湖大閘蟹,坐在陽澄湖上的船塢尾端,吹著秋風,吃著大閘蟹,是她最愜意的時光。
盡管出行半徑縮短,但出游的風潮逐漸回歸。不管是周末還是小長假,身邊的人總是按捺不住想要出去撒歡的心,希望能在近處找到旅游目的地。
每當外地朋友來到蘇州,希望得到一些旅游建議的時候,即便是生活在蘇州十余年的記者,似乎都很難推介,傳統的旅游目的地怕太“俗套”,小眾的目的地怕對方嫌麻煩,在糾結與躊躇中,才發現自己已經很久沒有好好游玩過這座城市了。
“首先要讓蘇州人會玩蘇州,從而成為蘇州的代言人,向朋友以及周邊城市推介蘇州。”體驗蘇州的文化、生活,真正愛上這座城市,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蘇州的推廣員。
要想會玩蘇州,首先得了解蘇州,疫情給了我們一個機會,向內看,向深處看,四海茫茫,好看的是我們生活的地方。視覺中國簽約攝影師楊濤是個純正的北方人,從小他就對蘇州充滿了向往和憧憬,2015年剛來到蘇州,目前已定居在這座城市。從向往的城市到居住的城市,換一種心境看蘇州,楊濤依舊深深沉醉其中。
拙政園的秋色、北碼頭的晨曦、定慧寺的銀杏、尚湖的扁舟、虎丘塔的光影、山塘街的畫舫、網師園的紫薇……在楊濤的相機里,這些都是他無悔入江南的最好佐證。在互聯網平臺上,楊濤總是不遺余力地宣傳蘇州,在蘇州的幾年里,他走遍了蘇州80%的景點,但依舊拍不夠也拍不膩。
徒步走過道前街,那一地的金黃,他深知,這是秋天里屬于蘇州的無聲浪漫。每到深秋,道前街鋪天蓋地的銀杏葉沉沉落下,遍地金黃。有人要問了:“這里的落葉沒有人清掃嗎?”噓,這是獨屬于蘇州人約定俗成的浪漫。
楊濤在互聯網平臺上這樣描述蘇州的秋天:“我有一萬個理由讓你留在蘇州的秋色里,但我只想用一抹金黃,勝過萬千理由。滿街的銀杏樹,配上江南的水鄉幽幽,配上禪寺的佛音裊裊,想必這就是蘇州最好的饋贈了。”天平山的紅楓、定慧寺的銀杏、白鷺園的紅杉、太湖畔的蘆葦……勾勒出江南的斑斕畫卷,讓人不禁醉倒在這秋日的光陰中。
“或許有人說,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在蘇州久了其實也不過如此,但蘇州的文化底蘊,是勝過千言萬語的,哪怕是再熟悉,我依然會愛著這個地方,會選擇在這里慢慢老去。”楊濤告訴記者,“與其說是我選擇了這里,不如說是蘇州值得,值得每一個熱愛生活的人留下來。”
今年,因為疫情,我們錯過了蘇州的春天,這個秋天再也不想錯過了。我們總說,疫情打亂了我們正常的生產生活節奏,讓我們無法遠游,換個角度看,幸而我們生活在蘇州,這里有著2500多年的歷史,有著豐富的文化旅游資源。
或許,疫情讓原本想要遠游的人停下來,他們原先的出游方式被打破,這對于蘇州的旅游業來說反而是個機遇。借助這個機遇,我們可以讓生活在這座城市的人,深度體驗蘇州的文化,浸潤式享受蘇州的生活。
蘇州有著層次豐富的文化旅游資源,如何挖掘和呈現給蘇州人,這是一個嶄新的命題。蘇州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精選了108條線路,覆蓋全年,按照四季劃分,帶領蘇州人走街串巷,真正地了解人文蘇州,體驗人文蘇州。
近日,秋天旅游季系列線路推出,如“入畫·斑斕”蘇城尋求線、“風吹·稻浪”田園經典線、“踏徑·聞香”尋芳悠游線、“極目·遠望”登高賞秋線、“憑風·觀瀾”運河漫游線、“古鎮·秋波”水韻江南線、“蟹行·江湖”金秋品蟹線、“老街·鮮食”時令蘇味線、“秋月·懷古”蘇城賞月線、“東吳·雅音”入戲江南線,30條主題線路,玩轉蘇州不是事兒。
激發旅游活力,不僅僅需要旅游部門的發力,抓住蘇州人“宅”在蘇州的機會,餐飲、酒店、交通、教育等各個行業都可以思考,如何才能成為蘇州旅游的推廣者。
近日,國內地鐵行業首本旅游口袋書——《乘著地鐵游蘇州》正式發布,這是軌道交通集團聯合有軌電車集團等單位共同打造的旅游口袋書。軌道交通集團從自身維度出發,以目前已經開通運營的5條軌道交通線路、2條有軌電車線路的站名為切入點,深挖站點名稱背后的歷史典故和人文故事,讓市民、游客既能乘著地鐵、電車輕松游玩‘打卡’,又能深入了解蘇州文化、江南文化。圍繞軌道交通聊旅游,他們做起來更好、更專業。
朱勝文呼吁各個行業都動起來,在商業中鑲嵌城市文化,在教育中融入城市文化,在交通中串聯城市文化。希望各行各業發揮自己的力量,在不能走向遠方的時候,多角度多挖掘旅游,才能讓我們的生活更豐富更精彩。只有當各個行業都動起來,生活在這座城市的人,才能真正享受旅游。
或許,當旅游不再只是旅游部門的事情,各行各業都試圖與旅游結合,這時候,旅游才會蓬勃發展,而我們也都更加為蘇州這座城市著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