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菲
(內蒙古民族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內蒙古 鄂爾多斯 017000)
教育部辦公廳在2021年4月頒發《學前教育專業師范生教師職業能力標準(試行)》(以下簡稱“能力標準”)文件,主要目的是提升學前教育專業師范生的培養質量。《能力標準》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分別是師德踐行能力、保育和教育實踐能力、綜合育人能力和自主發展能力,高職師范類院校需按照《能力標準》的要求,突出以上四個方面能力的重點培養。
幼兒園主題網絡圖是在“課程整合觀和領域觀統一”的啟示下提出的,教師以設定的教育目標為中心,結合與主題相關的知識經驗或概念,經過歸納整理,以網絡的形式按照時間、空間或者某種內在關系構建課程的內容,展現主題實施過程中涉及的所有活動,體現幼兒在主題探索過程中所獲得的經驗和能力。幼兒園主題網絡圖可以幫助師范生思考幼兒的前經驗和興趣點,厘清整體課程結構脈絡,把握整體教育目標,在教學活動結束后幼兒獲得哪些經驗也可做到心中有數。
幼兒園主題網絡圖是基于《能力標準》要求下,樹立幼兒為本、德育為先的教育理念,培養師范生的師德踐行能力、保育和教育實踐能力、綜合育人能力和自主發展能力。因此,主題網絡圖設計是培養師范生能力的一項重要內容。
幼兒園主題網絡圖的設計以幼兒為本,符合幼兒的身心健康和心理需求,因此這一整體構思設計的過程中師范生要涵養教育情懷,領會整個教學過程對幼兒發展的價值和意義,做到關愛幼兒、關注幼兒成長,用心從教,在教學過程中做到工作細心、耐心、善于觀察,成為有仁愛之心的好教師。
一個成熟完整且富有操作性的主題網絡圖,需要選擇一個適合幼兒的主題,需要確定一個能實現的教育目標,需要設計一個脈絡清晰、完整美觀的預設方案。因此,需要師范生熟練掌握學前教育專業知識與技能,熟知學前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及規律。除此之外,還需要師范生能夠在設計主題網絡圖的基礎上開展環境創設,將主題網絡圖與主題墻的創設有機結合,為幼兒創設舒適的班級氛圍。最重要的是一個好的主題網絡圖,可以讓師范生全方位、多維度觀察幼兒、了解幼兒、評價幼兒,明確活動目標,梳理活動過程,豐富活動組織形式,成為有扎實學識的好教師。
主題網絡圖設計的背景是幼兒園活動整合課程創新發展的思考,包括五大領域和活動類型的整合。基于此,在主題網絡圖的設計過程中需要師范生樹立幼兒為本的理念,能夠基于幼兒的身心特點合理設計教育目標,選擇活動內容時不僅要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更加需要關注到幼兒在身體、情感發展的特性以及差異性;組織活動時要考慮幼兒的興趣和經驗,并能潛移默化地提升幼兒的能力。成為有道德情操的好教師。
主題網絡圖的設計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不斷修改完善的,這樣就形成前后對比。在這個過程中,師范生形成基本的反思意識和批判性思維素養,能對幼兒的具體情況進行分析,研究幫助幼兒構建新經驗的方法,挖掘更有利于幼兒成長的教育價值,提升專業成長和交流溝通、共同學習的能力,成為有理想信念的好老師。
主題網絡圖的設計過程中,師范生要充分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社會性和情感規律,從不同角度去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有針對性地開展育人工作。
培養師范生制定幼兒園主題網絡圖,一般是在大二下學期開展。因此,他們一要具備學前兒童“三學”等教育理論的基本知識。二要熟悉五大領域且了解活動組織與實施的過程。三要深入了解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賦予主題網絡圖“生命”,多元智能理論讓我們重新認識了兒童智能的真正含義,每一個兒童的智能構造都是獨特的,我們需要在尊重兒童發展的個別差異性和全面性方面尋找平衡,這就要求我們統一和協調整合的觀念和領域的觀念,主題網絡圖由此誕生了[1]。
主題網絡圖一般以一個月開展為一個主題,以一級主題為中心,采用網絡輻射的形式,依次將二級、三級主題和活動內容體現在紙上。
1.一級主題的設計
一級主題又稱為核心概念和核心技能,這是確定教育目標的關鍵,與幼兒的前經驗和興趣點緊密聯系。關于主題的確定,引導師范生在幼兒園通過觀察、調研,與幼兒進行談話,與家長或同事溝通交流確定主題,并撰寫主題說明。由于二年級到三年級上半年師范生仍在學校,去幼兒園的機會不多,我們采取的方法是與幼兒園合作,幼兒園定期反饋一些主題,或向專家前輩尋求幫助。
2.二級主題的設計
主題網絡圖的設計實際操作是在幼兒園,根據幼兒園和幼兒自身實際情況教師與幼兒共同完成,各自設計自己的主題和內容,然后根據教育目標進行總結、歸納、提煉,分類、整理。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將師范生分小組進行此項活動。具體設計的思路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按照事情發展的時間、空間關系設計二級主題。如大班主題活動《我要畢業了》,就是根據“第一步,第二步,最終目的”的思路按照時間的發展順序開展的。第一步“我長大了”,第二步“我們的畢業季”“感恩同伴與老師”,第三步“我要上小學”,也是本次主題活動的最終目的,做好幼小銜接。
第二,按照事物的某種內在關系設計二級主題。在二級主題設計過程中,引導師范生根據事物發展的前后因果關系、分類、主題內核構成要素架構等進行設計。根據事情發展的因果關系設置主題網絡圖。大班主題活動《保護自己》就是依據“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的因果關系展開的,首先要知道我們的身體是什么樣子的(身體的秘密),然后知道為什么要保護自己(病毒的危害),最后是我們要如何保護自己(遵守規則,健康成長),同時也能幫助幼兒更加清晰地梳理事情發展脈絡。根據事物的分類不同設計主題網絡圖。中班主題活動《動物朋友》就是按照動物的不同分類來展開的,動物可以分為家里的寵物,農場里的動物和動物園里的動物,最終的目的是要引導幼兒了解動物,保護動物。根據主題內核構成要素架構設計主題網絡圖。小班主題活動《幼兒園,你好!》就是按照主題內核構成要素架構設計的,首先將幼兒園活動這個主題內核逐層分解,然后再分解成若干個相互獨立的子主題,即幼兒園中的具體活動,最后將每個子主題再分解為若干個次子主題,即在班級和園里面分別開展的活動。
第三,根據問題線索設計二級主題。在幼兒園活動中,幼兒會根據興趣或好奇心不斷探索,我們可以引導師范生根據幼兒提出的問題設計二級主題。如中班主題活動《春天在哪里?》就可以回答問題的形式設計二級主題,從動物、景物、天氣、活動的變化來尋找春天。
3.三級主題和活動內容的設計
三級主題和活動內容的設計主要采用頭腦風暴的方式進行。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將師范生分成若干組,小組成員由具有總體協調能力、設計繪畫能力、熟悉學前教育基本理論、較強創新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較強的人組成,在頭腦風暴中每個人將自己的內容寫在便簽上,共同商討,圍繞目標歸納總結,提煉分類,形成三級主題和活動內容。
活動內容要體現出邏輯性和連續性,且要預留生成活動的空間。主題網絡圖的預設活動內容是教師與幼兒共同精心設計好的,但是也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靈活調整或發展一些新的活動,以此為依據開展下一輪的主題網絡圖設計,使活動內容具有邏輯性和連續性。另外,活動內容要全面,要考慮生活化、興趣性、適宜性、幼兒主體性和家園合作等因素,且盡可能兼顧幼兒每個年齡段五大領域的核心經驗,活動的形式需根據活動的性質、幼兒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包括集體教學、區域教學、親子教學、日常教學和游戲教學等。整個活動中最大限度地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發揮主題網絡圖的最大教育價值。如中班主題活動《親親我的臉》,整個主題活動內容的設計涵蓋五大領域,活動組織形式豐富多樣且有效,如圖1所示。

圖 1 中班主題活動《親親我的臉》
主題活動設計完成后,可以預先做一個檢核評估,并根據評估結果來修訂主題活動內容,如表1所示。

表 1 單元主題活動評估表
綜上所述,幼兒園的主題網絡圖是在教師預設、師生共建、歸納提煉的過程中設計、開展起來的。主題網絡圖對于提升師范生的能力有重要的作用,其培養過程也符合《能力標準》對師范生的要求,主題網絡圖既是幼兒園教學活動開展的必然趨勢,同時也是培養師范生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為師范生職業能力的培養提供了更大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