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綺蕓
甘肅省平涼市第一中學 744000
解題不僅能檢驗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程度,還能讓學生在錯綜復雜的情境下,靈活應用自身已有的知識對具體問題進行有條不紊地分析,通過再創造性的思考,感知探究問題的過程,從而解決問題.解題策略對解題能力的形成,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但在實際教學中,仍有部分教師只注重學生的解題結果,而忽略了解題策略的引導,導致有些學生遇到一些復雜的問題時,感到手足無措,無法變通.因此,筆者特別針對解題策略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談一些拙見.
數形轉化解題策略是指將數或形的問題,從一種形態轉化為另一種形態或互相轉化的策略,它既是一種常用的解題方法,也是一種重要的數學思想.解題時,我們常在問題提供的“數”中思考相應的“形”,或在問題提供的“形”中尋覓相應的“數”,將兩者嚴密地結合在一起,互相轉化,則能達到解題的目的.
縱觀近些年的高考試題,會發現新穎的問題層出不窮,對學生思維的深度與靈活性的要求越來越高.數形轉化解題策略的應用,不僅能解決一些抽象的問題,還能優化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這種轉化方法常用于解決函數最值與值域、不等式以及三角函數等問題,簡化問題難度是它最大的優勢,在填空題與選擇題的解決中,其優越性更加明顯.因此,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形意識,形成“見數思圖”“見圖知數”的習慣.
例1直線y=1與函數y=2sin(ω>0)在(0,π)內存在三個交點,求ω的取值范圍.
分析:從題設條件來看,這是直線與函數位置關系的圖形問題,常規思維認為通過畫圖來解題是最便捷的.但觀察問題的條件,會發現本題的函數圖像并不容易畫出來,同時,問題還涉及三個無法一眼就能確定的交點位置,因此從“形”的角度著手思考,不一定是最便捷的方法.若轉化思考本題的方向,從“數”的角度去分析,也就是應用方程來解題,則容易得多.


從本題來看,雖然圖形具有直觀、形象的特征,但過于復雜的“形”還需要依靠“數”來分析.這就需要充分挖掘問題中的條件,結合圖形的幾何意義與性質,準確地將圖形數字化,達到解題的目的.
整體性解題策略是指將問題中的一些元素視為一個整體,通過對這個整體條件與結論的研究,達到簡化問題難度、提高解題效率的目的.這種方法能有效地避免多個小問題帶來的信息干擾.新課授學時,教師將數學的整體結構進行點狀分割,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結構;復習時,又將這些點狀的知識點有機地整合到一起,讓學生通過整體結構發現數學本質,完善認知;解題時,從知識的整體性出發,聯系各知識點之間的結構特征進行分析,可提高解題效率.
例2已知函數f(x)=ax2+bx+c(a>0),且f(1)=-,證明f(x)在(0,2)上有零點.
分析:根據題意,f(1)=-<0,依照零點存在定理,僅需判斷f(0)與f(2)的正負即可,但這個方向難度較大,需要分類討論.若從整體思想的角度來考慮,則能有效簡化本題難度,呈現耳目一新之感.此題還隱藏著一個重要的“二分法”思想,即1為區間(0,2)的中點.
解析:根據題意,f(1)=-<0,a,b,c的和為-,則b+c=-,因此f(0)+f(2)=4a+c+2b+c=4a+2×,因此f(0)與f(2)中必定有一個為正,由此可確定f(0)·f(1)<0與f(1)·f(2)<0中必定有一個是成立的,因此函數f(x)在(0,1)或(1,2)上存在零點,因此f(x)在(0,2)上存在零點.
為了鞏固學生對整體性解題策略的應用,教師可以設計變式,供學生自主探究,達到啟發思維、深化思考、熟能生巧的目的.
變式:已知函數f(x)=ax2+bx+c(a>0),且2a+3b+6c=0,證明f(x)在(0,1)上有零點.
此變式比較“狡猾”,雖然問題與原題類似,但條件卻很隱蔽,需要學生從“二分法”的角度去思考,也就是的正負.由此可見,該變式主要考查學生的思維變通能力.
解題時,若遇到過程過于煩瑣或干擾條件過多時,不妨換一種思維模式,另辟蹊徑,讓思維“整體轉化”,將一些條件視為一個整體進行解題,有可能會出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高中數學中常用的整體性解題策略包括整體代換、整體判斷、整體換元等.不論應用哪種方法,都需要用戰略性的眼光去看待每一個問題,以突破解題思維的瓶頸,達到優化思維、提升解題能力的目的.
特殊化解題策略主要是以特殊數值、圖形、角、位置或數列等代替問題中的普遍條件,從所獲得的特殊結論來推導、論證出命題的正確性的方法.特殊化解題策略不僅具有“探路”作用,還能在很大程度上簡化運算與推理過程,提高解題效率.縱觀近些年的高考試題,結合特例法解答的問題占比有上升趨勢.因此,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勤加訓練,使學生能敏銳地發現更簡便的解題方法.
數學中有很多問題都存在著一定的結構特征與內在規律,只要有敏銳的觀察能力,就能快速洞察到其特點,這對解題具有深遠的影響.如看到問題中有3,4,5這樣的數字,就能快速聯想到勾股定理,這種對數字、式子或圖形敏感的能力,能讓學生快速發現問題的本質,從而化繁為簡,巧妙求解.

解法1:運用“特例法”,設f(x)=1,f(x)滿足原題條件,利用“排除法”,很快可將B,C,D排除掉,確定本題選A.
解法2:將題設條件更換成cosx·f′(x)-sinx·f(x)<0,令g(x)=cosx·f(x),那么g(x)<0,因此g(x)在上單調遞減,通過代入檢驗的方式,可得選項A是正確的.
對比以上這兩種解題方法,發現解法1給大家帶來了一種大快人心的感覺,設f(x)=1就輕輕松松把一道題給解決了.此過程不僅呈現了數學簡潔美的魅力,還體現了思維的靈活性與敏銳性對解題的影響.應用特殊化策略解題,除了要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外,還要有良好的數感,遇到問題時才能靈光乍現.而要獲得這種數感,就需要日常的思維訓練和核心素養的培養.
生活中,有些事物我們可通過切身體驗感知它的存在,而有些事物卻無法用我們的感覺器官去感知.生活如此,解題亦如此.有些開放性問題,我們可以通過實踐獲得真知,但有些問題無法通過具體實踐獲得答案.這就需要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將抽象的事物具體化或將具體的事物抽象化,在兩者的互相轉化中找到突破口解題.
同時,抽象思維與具體思維又是相輔相成、相對而言的.有些學生雖然有良好的具體思維能力,但抽象思維能力有所欠缺.這種特征導致他們更擅長解決一些具體問題,對于抽象問題則容易產生畏懼心理.因此,教師應注重學生抽象思維與具體思維互相轉化的培養,為核心素養的發展奠定基礎.
例4已知函數f(x)=log2()+2018x3,且f(x2+2x)+f(x-4)>0,則x的取值范圍是多少?
分析:觀察本題,雖然題設條件給出了具體函數,但若想用“代入法”求解,有一定難度.換個角度,抽象發現該函數是奇函數,且為增函數,根據此性質解題,則簡單很多.
解析:已知函數f(x)為奇函數,同時在R上是增函數,根據f(x2+2x)+f(x-4)>0,可得f(x2+2x)>-f(x-4)=f(4-x),因此x2+2x>4-x,即x2+3x-4>0,解得x>1或x<-4.因此x的取值范圍為(-∞,-4)∪(1,+∞).
本題充分體現了具體與抽象互相轉化對解題的直接影響.較好的抽象能力,能把控好問題的整個格局.有時拋開一些具體、零散或繁雜的干擾條件,常能抽象出問題的核心與本質,讓人產生一種“撥開云霧見天日”的感覺,解題能力與思維品質也在這種轉化中得以螺旋提升.
總之,解題策略是考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衡量學生思維能力與解題能力的重要指標之一.有效的解題策略能讓學生利用最少的時間,高效、準確地完成解題.然而,解題策略有很多,究竟該如何選擇,這就需要教師培養學生根據問題特征與認知情況,用科學、合理的策略解題,達到優化思維品質、提升核心素養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