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發
黨課教學需要真情涌動,理論宣講需要激情澎湃。黨課教學過程既是傳授知識和涵養道德的過程,也是培養感情和表達情感的過程。因此,黨課教員要善于抓住教學內容中的情感資源,實現傳授知識與傳遞情感的和諧共生。筆者在黨課教學和理論宣講實踐中,常用四種情感激發教學方式。
在一定條件下,一個人的情感可以影響他人,使他人產生同樣的或與之相聯系的情感體驗。在黨課教學中,教員要想打動學員,激發出學員的真情實感,自己就必須有真情、動真情、用真情。教員只有把真情融入教學內容之中,才能感染學員、激勵學員產生情感共鳴。比如,我在給青年黨員上《牢記初心使命 堅定理想信念》黨課時,充滿激情地朗誦了革命烈士何敬平1948年夏在重慶渣滓洞集中營寫下的《把牢底坐穿》這首膾炙人口的不朽詩篇。聽著這首詩,學員們的眼睛濕潤了,胸中充滿了對這位革命烈士深深的敬意。教員在朗誦時融入真情,把革命烈士的意志、信念、情感充分表現出來,有助于學員在緬懷革命烈士的同時,產生一種樹立崇高理想并為之奮斗終身的豪情。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情緒、情感是人腦的機能,是客觀刺激物作用于大腦活動的結果。描摹教學情境能將深奧、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增強學員的感性認識,使其產生身臨其境之感,從而營造出生動活潑的教學氣氛。在黨史學習教育中,我為機關黨員上了一堂《長征精神永放光輝》的黨課。我以幾位老紅軍撰寫的《長征回憶錄》為依據,用生動、形象的語言,真實地描述了紅軍長征中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等激烈、悲壯、艱苦的情境。形象、逼真的情境描摹,吸引了學員的注意力,課堂上鴉雀無聲,學員仿佛看到了那滾滾大渡河、錚錚鐵索橋、皚皚雪山、茫茫草地。描摹出逼真的長征情境,能夠更生動地將紅軍戰士堅定的革命理想信念和不怕流血犧牲、勝不驕敗不餒、艱苦奮斗、一往無前的精神表現出來,從而突出黨課教育主題,達到教育目的,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幫助學員提高析理明義、辨析問題的能力,是黨課教學的重要目的。許多文學作品中的名言警句寓意深刻、富有哲理,且朗朗上口、容易記住,如果將其引用到黨課教學中,則能激發學員的情感、引發學員的深思。我在青年干部培訓班上講《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一課時,引用著名詩人臧克家的《有的人》中的詩句:“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有的人,騎在人民頭上:‘啊,我多偉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頭,想‘不朽’;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著地下的火燒。”還引用毛澤東《為人民服務》中的內容:“人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有不同。中國古時候有個文學家叫做司馬遷的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張思德同志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還要重的。”引用這樣哲理深刻、富有啟發性的名句,對幫助學員理解人生的真正目的和真實意義,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是十分有益的,這比教員滿堂課的講解說教更易被青年學員所接受。
激情獨白,就是教員運用精練的文學語言、優美的文學韻律向學員傳授內容,它的最大特點是飽含激情。在黨課教學中,精彩的激情獨白被運用在黨課教學的精妙處、關鍵處、內涵豐富處,會讓黨課收獲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比如,我在給青年黨員進行中國近代史教育時,講到“帝國主義列強對中國的侵略和掠奪,火燒圓明園”,便情不自禁地誦讀了一段文學獨白:“火,熊熊的大火,它燃燒了三天三夜;它燒盡了華美壯麗,留下了灰燼廢墟;它燒盡了中華民族的尊嚴,把恥辱深深地烙在了每個國民的臉上。山河悲哀,江水是淚,古老的神州支離破碎,祖國母親被燒得體無完膚;天昏昏、地暗暗,東方巨龍在痛苦地呻吟;歷史啊,記住這滄桑的一頁,銘刻下帝國主義列強對我中華的蹂躪。”獨白至此,學員們個個義憤填膺,他們都不由自主地感受到了歷史的呼喚和責任的重大,此時黨課也就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激情獨白能起到催化劑的作用,它能使學員在思想上產生共鳴、在情緒上受到感染、在行動上受到鼓舞,能使黨課的教育目的和要求更好地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