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今年主產區小麥苗情偏弱,如果再遭遇“倒春寒”,將增加奪豐收的難度。
(一)提高認識早預防。“倒春寒”是指在天氣回暖的過程中,因寒潮侵入,氣溫驟然大幅降低,對小麥生長造成危害,主要發生在3~4 月份小麥拔節期至孕穗期。小麥拔節后若地表溫度降至-2℃以下,易導致主莖及大分蘗凍死,造成穗數不足,一般減產10%~30%,重者達50%以上。孕穗期若地表溫度降至0℃以下,會影響小穗小花發育,造成結實粒數減少,整穗不實,形成半截穗。目前,主產區小麥陸續由營養生長向生殖生長轉變,是決定小麥穗數、奠定穗粒數基礎的關鍵期,要提前做好防控準備。
(二)因苗管理防凍害。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及時落實好“倒春寒”的預防措施。鎮壓。對土壤暄松、尚未拔節的麥田進行鎮壓,彌補土壤縫隙,促進根土密接,防止透風跑墑,也可控制旺長。化控。對尚未拔節、生長過旺的麥田,要在春季鎮壓的基礎上噴施壯豐安、多效唑等化控物質,適當抑制基部節間過度伸長并提高抗寒性和抗倒性。低溫來臨前,可噴施蕓苔素內脂等生長調節物質,提高植株抗寒性。灌水。對土壤缺墑的麥田,降溫前提前灌水,改善土壤墑情,調節土壤和近地層小氣候,減小地面溫度的變幅,緩沖降溫影響。
(三)因災補救減損失。小麥是具有分蘗特性的作物,即使拔節期遭受了低溫凍害,分蘗也不會全部凍死,高位蘗芽還可發育成穗,只要及時采取補救措施,仍可獲得較高產量。拔節期凍害發生后2~3 天,及時調查幼穗受凍程度,分類施肥補救,爭取高位分蘗成穗,小蘗趕大蘗、大蘗多成穗。僅葉片受凍或主莖幼穗凍死率10%以內的麥田,不必施肥。對凍死率10%~30%的麥田,畝施5 公斤左右尿素。對凍死率30%~50%的麥田,畝施7~10 公斤尿素。對凍死率50%以上的麥田,畝施12~15 公斤尿素。孕穗期前后發生凍害的麥田,畝補施3~4 公斤尿素,或用50 公斤水兌尿素750 克或磷酸二氫鉀150~200 克,并加入適量生長調節劑混合噴施,利于增加每穗結實粒數、提高粒重。拔節孕穗肥還需正常施用。此外,受凍麥田更易遭受病蟲危害,應密切監測病蟲發生情況和發生程度,及時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