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雪茹 安徽省阜陽市文峰幼兒園
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教師在開展手工活動教學時,不僅僅要引導幼兒掌握基本的技巧,更要注重幼兒其他方面的發展,如創意思維、合作精神等。手工活動屬于美術領域的內容,強調的是幼兒動手能力。優化手工活動教學質量,不僅可以調動幼兒的參與熱情,還可以培養幼兒的創造力、想象力和實踐操作能力。另外,在一些主題活動中,還可以將德育思想滲透進去,這對促進幼兒綜合素養的發展有著積極意義。本文主要結合文獻研究、經驗總結、實證研究等方法,就幼兒教育中手工活動教學的策略進行了探索,并提出了挖掘生活素材、關注基礎制作、注重啟發引導、組織手工展覽、創設開放環境的建議,旨在通過優化手工活動教學方式,促進幼兒綜合素養的提升。
巴金說過:“生活是創作的源泉。”因此,教師在開展手工活動教學時,可以挖掘生活中的素材,開發廢舊資源,同時培養幼兒的實踐意識。例如在“做賀卡”這一手工活動中,筆者就對幼兒進行了這樣的啟發:我們做賀卡是為了與朋友、親人更好地聯系、溝通,所以在做賀卡時可以選擇一些能夠代表親情、友情的東西裝點賀卡,讓賀卡更具有人情味。這一引導實際上就是要求幼兒關注生活,從生活中挖掘素材。有的幼兒受到啟發后,提出了這樣的想法:我認識自己的朋友是在秋天,我們當時都在撿花瓣,可不可以把制作好的花瓣標本作為裝飾融入賀卡中呢?面對幼兒的提議,筆者就給予了支持。當然,除了這種要求幼兒自己挖掘生活素材的活動之外,教師也可以提前準備好生活素材,鼓勵幼兒進行創作。比如在“包糖果”的手工活動中,筆者就為幼兒準備了碎紙片、碎布片、膠帶、泡沫球、衛生紙紙筒等廢舊資源,要求幼兒創作出不同的糖果和糖果的外包裝。在這個過程中,就有幼兒留心到這些素材都是生活中廢舊資源,但用來做手工卻可以將其變得更美好。在這樣的熏陶下,幼兒不僅可以提高手工水平,還可以產生環保意識,養成節儉習慣。
雖然在手工活動中要強調創意,但基本技巧是幼兒長期發展的基礎。因此,教師在開展手工活動教學時,要關注幼兒的基礎制作,引導幼兒循序漸進地發展。例如在學習剪紙時,為了使幼兒真正感受到剪紙的魅力,促進幼兒切實掌握剪紙的技巧,筆者在開展教學時沒有直接展示剪紙的技藝,而是先引導幼兒學習了剪紙作品的設計,也就是先通過繪畫的方式,思考自己要剪出什么樣的東西,什么樣的形狀。另外,在示范剪紙技藝的過程中,筆者引導幼兒進行了深入的探討,比如在剪人物的影子時要選擇正面剪、側面剪還是背面剪,為什么?在撕紙中要注意哪些事項?雖然撕紙具有隨意性,但是否要有一個大方向的規劃呢?在探究的過程中,幼兒會掌握一些剪紙技藝,比如,折疊剪紙最重要的就是對稱性,在最開始設計圖案時就要體現對稱性。而有了這些基礎的技藝打底,幼兒就可以發揮自己的創意思維,嘗試將剪影與折疊剪紙結合在一起,看是否可以變成面對面的兩個人影。教師關注幼兒的基礎制作,幫助幼兒夯實基礎,有利于為幼兒的未來發展做好鋪墊。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教師在教育活動中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嚴禁“拔苗助長”式的超前教育和強化訓練。因此,在手工活動中,教師要注意利用啟發引導代替直接灌輸,激發幼兒的創作思維。
例如在“樹葉貼畫”的手工活動中,幼兒要利用樹葉貼出各種各樣的小動物。在開展這一手工活動時,筆者并沒有直接要求幼兒用樹葉貼出小豬、孔雀等動物,而是為幼兒展示了小豬、孔雀等動物的圖片以及簡筆畫,幼兒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動物進行制作,這給了幼兒較為廣闊的創作空間。之所以設計對應的簡筆畫,是因為簡筆畫直接展示的是動物的線條,可以對抽象思維有待發展的幼兒起到提示作用。在這樣的引導下,幼兒創作的積極性就得到了提高。
當然,除了這種啟發方式之外,教師也可以結合意外生成,因勢利導,啟發幼兒。比如有的幼兒本來想利用樹葉貼出一只大白鵝,但是貼出來之后發現不太像,過于平面。于是筆者對幼兒進行了這樣的引導:你見到的大白鵝一般是在哪里?是不是可以將一部分內容化作環境?在這樣的啟發下,幼兒將一部分內容改成了波光粼粼的水面。
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幼兒創作出作品之后不會產生任務完成的解脫感,而是會產生創作的成就感和滿足感,這對幼兒創新習慣的培養有著積極作用。
教師在開展手工活動時,還可以組織手工展,調動幼兒的創作熱情。例如在“漂亮的手環”這一手工活動開展之前,筆者就告訴了幼兒:在本次活動中創作的作品都會被展覽出來,組織家長和其他班級的小朋友參觀;而且還會要求這些參觀者利用小紅花投票,看看誰的手環最受歡迎。因為有了這一活動的激勵,幼兒在制作時更加積極和用心。比如有的幼兒除了運用錫紙和彩帶之外,還嘗試利用貝殼等小東西進行裝飾;有的幼兒則精心篩選了不同顏色的彩帶進行組合。而在開展展覽的過程中,幼兒也會有一定的收獲。比如有的幼兒會給自己的父母講解作品的設計理念,并聆聽父母的觀點;有的幼兒會參觀其他幼兒的作品,獲得靈感啟發。通過組織展覽活動,幼兒會獲得成就感,創作欲望也會高漲。教師組織展覽活動,肯定幼兒的創作,并促進幼兒借助展覽進行交流和探討,不僅提高了幼兒的創作熱情,還拓寬了幼兒的思維角度,鍛煉了幼兒的操作能力,有效促進了幼兒綜合能力的發展。
教師在開展手工活動時,還要注意創設開放的環境,尊重幼兒創作的作品。這樣既可以保護幼兒的自信,還可以促進幼兒的個性發展。例如在“有趣的紙袋玩偶”中,幼兒需要利用剪、貼、畫等技能表現各種動物的形象。有的幼兒在創作過程中,緊隨教師的要求,積極地進行各種動物形象的創作。但有的幼兒不僅創作了動物形象,還設計了植物形象、家的形象,給動物創編了故事,將這些作品融合在了一起。面對幼兒的表現,我不但沒有忽視或批評,還進行了因勢利導,鼓勵其他幼兒將作品融合在一起,創編有趣的小故事。這不僅鍛煉了幼兒的創作能力,還鍛煉了幼兒的想象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許多幼兒受到啟發,也嘗試將本次的創作變得更豐富。教師創設開放的環境,鼓勵幼兒大膽創作,尊重意外生成,可以為手工活動增添更多的色彩,甚至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有利于手工活動質量的提升。
總之,在知識經濟時代背景下,教師在開展手工活動教學時,要重點關注幼兒創新思維和意識的培養。幼兒階段是兒童的啟蒙階段,在這一階段培養良好的創新習慣,對幼兒的未來發展也有著積極意義。當然,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也要充分考慮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認知特點。希望本文從開發廢舊資源、循序漸進發展、激發創作思維、調動創作熱情和促進個性發展幾個角度提出的建議,可以對幼教工作者起到一定的啟發作用,促進幼兒手工活動教學模式的優化,使幼兒在手工活動中獲得長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