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北京國道通公路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黃博
臺湖鎮位于城市副中心西南部地區;北側緊鄰環球主題公園,南與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接壤,規劃提出營創臺湖演藝文化小城鎮,打造北京第一批特色小城鎮標桿,成為北京建設全國文化中心的重要節點。為配合規劃建設,展開對臺湖演藝小鎮周邊道路、節點改造的研究,相關研究成果同步納入總規和控規。規劃建設好臺湖鎮,對于處理好城市副中心和通州區的關系、促進副中心可持續發展并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具有示范作用。
臺湖鎮位于城市副中心西南部地區,距離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約10公里,距中心城核心區約21公里。規劃提出營創臺湖演藝文化小城鎮,打造北京第一批特色小城鎮標桿,成為北京建設全國文化中心的重要節點;承接中心城區演藝資源、文化創意資源疏解,包括話劇、戲曲、兒童劇等,為青年演藝人才創作排練場所,并逐步集聚傳媒傳播、IP機構、舞美設備道具、展覽展示、學術研究等上下游產業。
各相關規劃要求要臺湖演藝小鎮要堅持“特而精、小而美、活而新”,舞美基地要發揮龍頭作用,用好現有政策,促進文化創意產業“高精尖”發展。
研究范圍內主要對外通道4條,分別為京哈高速公路、京津高速公路、東六環路及通馬路。對外交通條件較好,方便連接城市副中心及全市其他重要功能節點,但高快速路的包圍導致鎮區內外部的封閉性較強。
研究范圍內現有對外節點9處,分別為:1.東石村橋、2.徐莊橋、3.施園橋、4.普合橋、5.京津高速公路與臺湖南三路(現狀口小路)相交處、6.次渠橋、7.東六環路與鋪窯路相交處、8.東六環路與九德路相交處、9.京哈高速與九德路相交處。
除上述對外立交節點外,研究范圍內還有部分現狀道路(非規劃道路)與京哈高速、京津高速及東六環路相交,均為為分離式立交,其中與京津高速相交的非規劃立交2處,與京哈高速相交的非規劃立交3處,與東六環路相交的非規劃立交4處,在此不詳述。
現狀鎮區與中心城銜接的主要路徑為通臺路——普合橋立交——京哈高速公路以及現狀京臺路——通馬路掉頭——京津高速公路,通道單一,服務能力低。
現狀鎮區與副中心銜接的主要路徑為通馬路、九德路以及東西下營橋——施園橋——六環路,銜接通道與過境通道功能重合,服務能力有限。
現狀鎮區與亦莊地區銜接的主要路徑為通馬路、現狀潞西路以及部分地方道路,區域道路銜接能力低。
隨著臺湖鎮發展,鎮中心區與已經按照規劃逐漸形成了方格網式的城市路網格局。研究范圍內,現狀道路總里程47.68公里,其中城市主干路8.91公里,城市次干路19.49公里,城市支路15.36公里,一級公路2.33公里,二級公路1.59公里。鎮中心區現狀道路總里程29.36公里,路網密度4.42公里/平方公里。除上述道路外,還有部分現狀道路,路面寬度5-12米。
1.對外交通系統問題
(1)對外通道能力不足;(2)現狀外部道路節點功能不足;(3)內外部道路節點分布不均。
2.內部交通系統問題
(1)鎮區路網發展不平衡;(2)鎮區內現狀道路網密度低,微循環能力不足,內部道路斷頭較多,支路系統實現率低,區域路網體系不完整。
3.公共交通系統問題
臺湖鎮公共交通系統形式單一,目前有僅三條公交線路服務鎮中心區,其余均在外圍穿過。
臺湖鎮規劃構建一個“對外快集散—互聯暢通,內部慢體驗—綠色智慧”的宜居、宜業、宜創、宜游的交通系統,服務臺湖鎮的建設開發,與臺湖鎮用地開發形成良性互動。延伸城市集中建設區的公共服務品質和交通設施配置標準,切實改善臺湖鎮的生活出行環境,協助打造彰顯生態魅力的美麗人居小鎮。
經城市設計團隊測算,演藝小鎮年客流量約為650萬人,日均活躍1.5-2.5萬人次,游客來自居民市場與國內外旅游游客,同時承接環球影城客流外溢。經過折算,臺湖演藝小鎮對外方向及比例分別為:35%來自中心城區及西北部地區,29%來自環球影城,19%來自城市副中心及東北部地區,8%來自西南方向,9%來自東南方向。
通過對類似項目的調查和分析,居民和職工出行以綠色出行為主,占81%;游客出行中小汽車、出租車和大巴的占比較高,游客出行對舒適、便捷行要求更高,以居家出行為主。
結合上述對居民出行早晚高峰、職工出行早晚高峰、游客進出高峰的分析計算,三部分交通生成源的高峰不是重疊的,不能簡單疊加,游客進出的高峰是臺湖演藝小鎮交通出行的高峰。
最終選取節假日的上限出行量作為本次路網節點研究的數據依據,晚高峰進入臺湖小鎮高峰小時14400人次,折算2967pcu/h,晚高峰出臺湖小鎮15300人次,折算3152pcu/h。
本次設計方案研究主要針對區域外圍道路骨干節點進行具體研究,條件基于內部路網基本按規劃實現的狀況,結合近遠期需求,提出不同實施階段的方案。
本節點是規劃通馬快速路與京哈高速公路相交節點,規劃設計樞紐型互通立交,工程隨通馬路工程建設,新建匝道長約8.8公里。
結合普合立交擬增加匝道方案,鑒于上述章節從交通需求角度出發,結合建設條件,研究從京哈高速節點或路段新建出口與臺湖演藝小鎮相連,提供外部去往區域的快速出口,方案研究方向考慮從節點引出或從路段引出。本方案采用從擬建普合立交西向北轉向匝道新建分流匝道,沿京哈高速公路南側向藝術大道方向延伸,近期與鋪大路相接,遠期建設至藝術大道,直通臺湖演藝小鎮核心區域。
近期方案,自B匝道由西向北轉向過程中分流新建匝道,新建匝道自B匝道橋梁結構分出,在主線出京方向新建匝道收費站南側以橋梁形式平行布置,后貼近京哈高速公路主路向南落地與現狀鋪大路相接。
遠期方案,根據臺湖演藝小鎮內部路網規劃,現狀京哈高速南側鋪大路線位改向西南方向,為將快速進入臺湖演藝小鎮核心區域功能發揮充分,遠期方案接近期方案終點,沿京哈高速公路南側繼續向東,跨過蕭太后河轉向藝術大道方向。
本節點主要響應區域散場期間對外聯絡條件擴容,與中心城聯絡充分利用路網中京哈高速、京津高速兩條高等級道路,現狀及規劃在京哈高速公路一側條件預留較好,考慮在京津高速公路一側研究增加入口,分流區域返回中心城的交通量,平衡路網。京津新增入口為規劃京津北側路西終點,京津北側路規劃為30m寬城市次干路,以口小路分為東西兩段不同的交通組織,口小路以東為雙向四車道,三幅路城市次干路,口小路以西為單向單行兩車道三幅路斷面。
利用規劃京湖路、現狀節點周邊地方輔路以及施園橋與地方路進出口,可在此區域就近與京哈高速公路及東六環路進行轉換,此區域整體交通組織不變,遠期按規劃實現京湖路同步可優化出行條件。
遠期結合本段東六環路加寬改造,新建九德路節點一般服務型立交,實現小鎮車輛駛入六環路雙向。
本節點已建成通車,日新路為連接環球影城區域和臺湖演藝小鎮區域的道路之一,目前實施方案為京哈高速公路與日新路設置半苜蓿葉立交,主要完成中心城與此區域的交通轉換,立交可實現小鎮車輛駛入京哈高速雙向。
通馬路全線根據互通式立交、分離式立交、相交道路和道路周邊用地情況,合理設置主輔路出入口,便捷小鎮車輛駛入通馬路主輔路雙向,便于進出臺湖地區。全線設計主輔路出入口10個,對稱布置于5個位置,出入口間距滿足規范要求。
東石村立交節點結合現狀與規劃,考慮首都機場第二高速的實施時間,分為近遠期方案。近期方案隨通馬路項目同步實施。
近期方案主旨為完善立交功能,補全缺少的方向。設計由現狀京津高速進京方向預留的匝道出口新建東向北匝道接入立交區通馬路輔路,匝道完成轉向。
本節點為京津高速公路與東六環路相交處的樞紐型互通立交,位于本區域東南角,目前立交區域整體運行狀況良好,且本區域對此節點并無特殊需求,其功能依舊為兩條高等級道路轉換,因此建議維持現狀全互通式立交,無需進行改造。
1.結合近遠期需求和供給,臺湖演藝小鎮范圍所涉及周邊快速轉換的進出節點可以滿足集散需求。
2.相關節點預留遠期建設條件,配合小鎮建設進度和使用需求,擇機完善。
3.建議區域內部路網按計劃積極推進,避免外部至內部快慢轉換受阻。
4.對外轉換除關注外圍高、快速路網,建議加快區域內部城市道路與各個方向區域道路的連通,兼顧遠近、兼顧快慢交通的轉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