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彩霞
桑蠶絲織物是一種用桑蠶絲織成的布料,桑蠶絲為天然蛋白質纖維,桑蠶絲面料織成的衣物光澤宜人,與人體具有很好的親膚效果,透氣性好,吸濕性也極佳,是現代紡織行業中比較昂貴的一種面料,也是人們追求舒適的首選佳品。與此同時,此類服裝生產企業以及消費者對產品的質量以及安全性相關的關注度也愈來愈高。為順應市場的需求,我國在2021年4月19日發布了FZ/T 43015—2021《桑蠶絲針織服裝》(以下簡稱新標準[1]),代替了舊版標準FZ/T 43015—2011(以下簡稱舊標準[2]),并于2021年7月1日實施。本文對FZ/T 43015—2021《桑蠶絲針織服裝》修訂的內容進行了分析總結和比較歸納,以便企業更好理解以及把控產品質量。
新標準適用于桑蠶絲純織及桑蠶絲與其他纖維交織或混紡(桑蠶絲含量在30%及以上)的針織服裝。不適用于桑蠶絲針織服裝。
新舊標準均是適用于桑蠶絲純織及桑蠶絲與其他纖維交織或混紡的針織服裝,但新標準更加具體和明確,當桑蠶絲與其他纖維交織或混紡時,新標準規定桑蠶絲含量在30%及以上時才適用。
從適用范圍可知,新標準是適用于所有年齡段的人群,包括嬰幼兒、兒童和成人。而嬰幼兒和兒童紡織產品強制性標準GB 31701于2015年發布,因此新標準基本安全性能要求增加了嬰幼兒及兒童用桑蠶絲針織服裝應滿足GB 31701的要求。
舊標準中纖維含量FZ/T 01053已經被國家標準GB/T 29862所替代,因此新標準纖維含量的技術要求應符合GB/T 29862的規定,需要注意的是,一般情況下,GB/T 29862是要求采用凈干質量結合公定回潮率計算的公定質量百分率表示纖維含量的結果。
新標準對水洗尺寸變化率技術要求和檢測方法均作出了調整,新舊標準技術要求對比見表1。

表1 水洗尺寸變化率技術要求對比
從表1中可看出,新標準合格品對直向和橫向技術指標比舊標準不管是伸長方向還是收縮方向都加嚴了。這需要企業加強生產環節尤其是后整理環節的控制,減少產品不合格的風險。此外,新標準中更新了彈性產品的定義,所指的彈性產品是指“含彈性纖維的織物或羅紋織物的彈性產品”。對于這類產品,新標準規定橫向不考核;同時新標準也規定了三角短褲產品不考核。
舊標準中水洗尺寸變化率的檢測方法按照GB/T 8630執行,洗滌程序采用“仿手洗”,干燥程序采用A法。而新標準中檢測方法按GB/T 8629—2017、GB/T 8630執行,增加了GB/T 8629—2017洗滌和干燥程序的標準,尤其是洗滌程序明確了按GB/T 8629—2017中的A型標準洗衣機,4H洗滌程序,A法(懸掛晾干)干燥程序,這使得標準更為具體和完整,也使得執行操作時有章可循。
與舊標準相比,新標準耐光色牢度和耐摩擦色牢度的技術要求均作出了調整。其中耐光色牢度區分了深淺色,桑蠶絲針織服裝除做內衣外,大部分是作為外衣穿著,由于桑蠶絲屬于天然蛋白質纖維,其纖維本身特性造成其耐光性能較差,因此新標準區分深淺色使標準變得更加合理科學。對于耐摩擦色牢度,新標準對耐濕摩擦色牢度的合格品也進行了深淺色區分,對淺色產品,技術要求提升了半級,新舊標準技術要求對比見表2。

表2 色牢度技術要求對比
同時,新標準還新增加了耐光汗復合牢度(堿性)項目,這是由于桑蠶絲針織服裝作為外衣穿著時也是直接接觸皮膚的產品,這反映了標準更加全面、完善和貼合實際使用,技術要求見表3。

表3 新增色牢度技術要求
新標準中對桑蠶絲與其他纖維交織或混紡的頂破強力提高了技術要求,新舊標準頂破強力技術要求對比見表4。

表4 頂破強力技術要求對比
此外,標準規定了彈性纖維不考核此項目,由于市場上的彈性纖維不僅僅是氨綸,還有如二烯類彈性纖維等其他彈性纖維,所以新標準用“加入彈性纖維的織物”代替“氨綸織物”,使之表述更為完善和嚴謹。
新標準還增加了其他影響服裝性能的檢驗項目,包括水洗后扭曲率、洗后外觀、起球、斷針類殘留物等項目,技術要求見表5。
水洗后扭曲率也已是針織產品的一個常規考核項目,趨于標準的全面性和切合實際使用性新標準加入了此項目的考核。新標準洗滌程序按GB/T 23319.3—2010中B法檢驗,具體的考核要求如表5所示。
起球項目因起球試驗是模擬了人穿著過程中織物受到外界摩擦力時起毛起球的狀況,織物起毛起球后,嚴重影響其外觀、降低服用性甚至失去使用價值,所以加入此項目的評估是非常有必要的。新標準起球試驗方法按GB/T 4802.1—2008中E法執行。
服裝經洗滌后的外觀質量是否能夠保持其原有風格是消費者較為關注的問題,而近幾年來發布和更新的服裝標準也越來越重視對服裝洗后外觀整體的綜合性評價考核,對于洗后外觀質量的考核內容不全面或缺失,服裝在洗后出現了外觀質量問題而相關標準卻未有明確的評估和判定要求時,將給日常檢測工作帶來諸多的不便,為順應市場需求新標準增加了具體明確的評估要求。
服裝檢針作為消費品的安全指標是服裝后整理的重要內容。為避免因服裝中殘斷針給消費者造成傷害不僅需加強對殘斷針的控制,還應針對服裝行業嚴格管理與要求,故新標準加入了此項目的要求,斷針類殘留物試驗方法按GB/T 24121執行,檢測靈敏度為1.0mm。
新標準對外觀質量面料疵點的紋路歪斜作了調整,技術指標要求見表6。
在表6中看到,新標準技術要求較舊標準更為嚴格。這是由于面料的紋路歪斜直接影響成衣外觀且容易通過感觀發現,所以需嚴加把控產品外形方面的要求以滿足消費者需要。其他外觀質量要求沒有變化。
由于國家強制性標準GB 31701—2015已于2016年6月1日正式實施,為了與強制性標準保持一致,嬰幼兒及兒童桑蠶絲針織服裝也應該符合該標準相關規定。所以新標準將產品使用說明“應符合GB/T 5296.4和GB 18401的要求”修改為“應符合GB/T 5296.4和GB 31701的要求”。
綜上所述,新標準的適用范圍明確了桑蠶絲針織服裝中桑蠶絲與其他纖維交織或混紡時對桑蠶絲含量的極限要求作了明確的規定,可以使得產品有其價值的存在,也符合消費者對產品追求物有所值的期盼。較舊標準相比,新標準在項目考核上體現更為齊全完善。新標準中水洗尺寸變化率、耐光色牢度、濕摩擦色牢度、頂破強力以及表面疵點紋路歪斜等項目指標要求的提高,對生產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議相關生產企業及時關注這些變化內容以便能及時調整生產控制工藝更好地滿足新標準要求,嚴格管控產品質量,生產出令消費者滿意的產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