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侯莉莉 主任中醫師 南京市婦幼保健院

近期,南京市婦幼保健院中醫科一周內接診了15例“久備不孕”的患者,據科主任侯莉莉介紹,如今高齡備孕困難人群越來越多,而這些患者大多數是因為遇上了生育途中的“攔路虎”——卵巢功能下降。
37歲的肖女士(化名)前不久終于懷上了寶寶,她從去年起便把備孕提上了日程,但經過半年多的努力,仍未迎來好消息,于是在家人的陪同下來到南京市婦幼保健院就診。經檢查,肖女士雖然有排卵,但與普通人相比,卵泡不但少而且質量差,這一診斷結果讓她和家人犯了難。
“患者來的時候情況確實不太好,卵巢儲備功能幾乎到了快絕經的水平。”侯主任表示,考慮到肖女士的訴求,一方面要求夫妻雙方改善作息,另一方面建議中藥口服結合穴位埋線及針灸等外治法來進行綜合治療。在侯主任的治療下,肖女士備孕之路有了“方向感”,夫妻二人信心倍增,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治,肖女士卵巢功能逐漸改善,最終順利懷上孩子。
侯主任說,卵巢儲備功能減退要做到早發現、早治療,這類女性不管是在備孕還是保胎的過程中,都需要根據自身情況進行辨證施治,中藥口服配合針灸、熏蒸、穴位埋線、外敷等中醫外治法綜合治療效果更好。通過全身狀態的調理,盆腔局部環境的改善,上下經絡的疏通,可使卵巢功能減退狀態盡快得到糾正,內分泌紊亂和生育難的問題也能迎刃而解。

中醫講究“未病先防”和“治未病”,大部分疾病的形成都是日積月累的。對育齡期女性來說,只有提前關注卵巢儲備功能減退的問題,才能防止卵巢早衰的出現。
侯主任介紹,卵巢早衰的定義是年齡小于40歲的女性的基礎期促卵泡激素(FSH)數值≥25,這是卵巢功能過早衰退的表現。而對出現卵巢儲備功能減退問題的女性來說,雖然她們的基礎期促卵泡激素尚在正常范圍內,但是生育能力已經出現了下降,屬于卵巢早衰的“預備役”。因此,關注卵巢儲備功能減退,相當于把治療卵巢早衰的窗口前移。

中醫古籍云“年未老,經水先斷”,意思是年紀雖然不大,但是月經量已經少了或者月經稀發。當出現以下表現時,需警惕卵巢儲備功能減退:
●月經周期或月經量的變化。如果以前月經周期為28天左右,現在提前至23天或更短,或者月經量突然減少1/3~1/2,需引起警惕。
●失眠多夢。睡眠質量下降,每天睡眠時長不到5個小時。
●35歲以上女性備孕半年以上仍沒有懷孕。部分女性雖然基礎期促卵泡激素數值≥25,但仍會存在卵巢儲備功能差的情況,需引起重視。
此外,隨著卵巢儲備能力的減退,卵子質量下降,胎兒畸形率也會隨之升高,所以更要進行嚴格的產前篩查。
夫妻雙方應先檢查再備孕,嚴格細致地做好各項備孕前的檢查,摸清自己的“生育力”,當出現問題時,盡早嘗試中醫的辨證治療,綜合調理。通過中藥、茶飲及中醫的外治法(如督脈熏蒸、針灸等)改善體質,疏通經絡,延緩卵巢儲備功能減退的趨勢和速度。此外,在日常生活中,還需要注意以下三個方面:
●適時生育
《黃帝內經》記載“女子三七,腎氣平均,故真牙生而長極;四七,筋骨腎,發長極,身體盛壯”。意思是說:女性在28歲左右,是身體盛壯,腎氣充盛,生育期的峰值。如果錯過了這個最佳生育年齡,到了35歲,則“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發始墮”,身體開始走下坡路,逐漸腎氣衰,天癸竭,地道不通,無法受孕。從現代醫學角度來說,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齡”普遍被認為在25~34歲,一旦超過35歲,則受孕能力明顯下降,生育風險明顯增加。因此,育齡期女性要適時懷孕。
●規律作息
熬夜是卵巢功能的一個最常見最重要的“殺手”,中醫里的“不熬夜”,是指在晚上11點之前入睡。根據“子午流注”理論,子時(23時至1時)是膽經運行的時間段,膽經在中醫里是“中正之官”,子時是吐故納新的時間,一旦膽經運行不暢,則人體的代謝能力下降,免疫功能受損。而丑時(1時至凌晨3時)是肝經運行的時候,肝藏血,人臥則血歸于肝,同時肝主疏泄全身的氣血,都是非常重要的功能。焦慮易怒則肝經失于條達,表現為經前胸悶胸脹,乳腺增生等,長期熬夜導致肝血不足,失于濡養,積年累月,疾病也會悄然而至。
●放松心態
在備孕或者治療期間,好的心態能產生很大的幫助,有時候心態越焦急效果越不理想。中醫的治療是身體和心理的全息調養,只有讓神經松弛下來,積極配合治療,同時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治療才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