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曉艷 劉繼寶
江蘇油田車服中心以“四個轉移”,推進人員優化創效,促進經營業績持續好轉。


●哪里能創效,車服中心的人員就往哪里去。 供圖/江蘇油田
“無論是公務車出行、車輛修理,還是油煙機清洗、后廚洗碗摘菜,哪里能創效,人員就往哪里去。”對江蘇油田車服中心總經理沈閩來說,最重要的工作莫過于找到新業務或新項目,那樣人力資源就能盤活起來。
江蘇油田車服中心由公務車業務重組而來。成立后,面臨管理后勤人員多、一線跑車人員少,老舊車多、新車少,大眾崗位人員多、專業技能人員少的問題與矛盾。
如何盤活人力資源,讓每位員工都創造最大價值,成為車服中心的首要任務。
開了30年公務車的鄧勝寧,現在開起了值班車。每天與車為伴,隨叫隨到。花頁2井壓裂以來,他已經在井場堅守了28天。
“雖說環境艱苦了點,但是有活干總比等活干強。既能為單位創效,自己的收入也增加了不少。”鄧勝寧說。
車服中心低效司駕崗占比30%。這些崗位一年的勞務收入,扣除人工成本、車輛運行費用等,虧損七八萬元,高的超過十萬元。
為盡快扭轉大幅虧損的局面,車服中心出臺了績效考核傾斜政策。一方面加快處置老舊車輛,一方面加速推進人員向高價值崗位轉移。
車服中心邵伯分部的女駕駛員李雅琴,以前在江蘇油田內部開生產值班車,還算穩定。但是辛苦一年下來,入不敷出。
來到新崗位后,她換開越野車。雖然路不好走,但工作量增加了,自己和單位的收入都增加了。價值得到了最大體現,她干得更舒暢更開心。
一兄弟單位由于特種車輛業務發展,急需司駕人員。車服中心人力資源部門及時搭橋,把10人轉移到了特車崗位。他們不僅實現了從小車司機到大車司機的身份轉變,而且收入隨之增長了不少。
今年以來,車服中心共有56名駕駛員從低創收崗位轉移到了高價值崗位。
自從江蘇油田取消上下班通勤車,張麗萍的售票員崗位沒有了。
江蘇油田重組車服業務后,車服中心有200多名管理及后勤輔助人員。有很多員工像張麗萍一樣,因業務調整失去了崗位。
如何盤活這些人,成為車服中心人力資源優化工作的重中之重。
通過定崗、定編、定員,車服中心將有限的崗位實施競聘上崗,將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崗位上,讓富余人員顯現,然后讓他們進入新業務中心,進行轉崗培訓,適時轉移到外部市場的新業務上。
為了開拓外部市場,車服中心出臺了對外創收激勵政策,鼓勵員工出去找市場、找業務。
跟進揚州智谷二期物業服務,關注江蘇紫京外部市場用工招聘,將原乘務員、庫房管理員、核算員等19名后勤輔助人員向市場崗位轉移。
他們由原來的輔助人員變成新業務的骨干人員,在新業務上創收創效。其中11人承包了揚州物業服務業務,干起了大樓空調運行保養維修、食堂油煙機清洗服務。劉忠斌等4名員工主動走向外部市場,干起了食堂勤雜業務。鄧俊國以前是核算員,轉移到外部市場項目后,優質高效地保障項目生產用車,得到了甲方多次好評。
今年以來,車服中心共收到感謝信及錦旗55件。“在盤活人力資源的同時,我們開拓了外部市場,贏得了聲譽。”沈閩說。
在江蘇油田奪油上產的黃金季節,張仰東一大早就駕駛值班車穿梭在采油一廠油區。
中午吃飯時間,油區17臺值班車駕駛員湊在了一起。他抓住機會,開了個短會,傳達車服中心有關會議精神,叮囑大家注意安全。
張仰東曾是車服中心分部生產運行室副主任。雖然工作輕松,但分部管理人員多,人均勞效低,他的收入自然也少。
現在他來到一線,當起了駕駛員,兼油區值班車負責人。每月與大伙一起參與單車效益排行榜考核。既是指揮員,又當戰斗員,他忙得充實,收入也高了一截。
為改變管理人員多,一線崗位缺員的情況,車服中心精簡機構,優化崗位設置,部門融合、兼崗并崗。通過“三室撤銷、班組整合、崗位合并”,機構總數壓減了49.1%,崗位總數壓縮了28.1%。基層單位推行“3+2”管理模式,綜合管理崗、生產運行管理崗、HSSE監督管理崗、設備管理崗承接原“兩室”管理及業務職能,除HSSE監督管理崗為專職崗以外,其他崗位實行兼崗。
經過改革,分部原室主任紛紛摘掉“官帽”。有的回流到基層,從事班組管理,把起了方向盤;有的主動外輸到市場項目,在新業務上發揮作用……
車服中心業務比較單一。對癥下藥,在盤活人力資源的過程中,著重向一業為主多元創收轉移。
汽車駕駛培訓是車服中心的優勢項目,尤其是防御性駕駛教程在行業以及本地區有較高的知名度。
發揮長項,車服中心以5名具備國際駕駛協會(IVV)認證資質的防御性駕駛培訓師和評估師為龍頭,成立了防御性駕駛項目組,為江蘇油田各單位開展防御性駕駛理論培訓和實操評估。同時,為上海協通、錦江商旅、樂杰、斯倫貝謝和鎮江道達爾及中國石化華東分公司等多家單位提供培訓業務,實現了從體力創收向智力創效的轉變。
打造員工再創效的起點,車服中心積極搭建緊缺工種培訓平臺,幫助員工實施精準化培訓,提升技能水平,實現轉崗再就業。員工發揮個人潛力,從單一車輛駕駛、維修,變身多技多能,實現一人多崗。
從起重司機、防御性駕駛評估、自動焊維修技術、低壓電工等專業的42名專業人才中,選拔了8名員工擔任市場子項目經理,開展車輛租賃、維修等業務,全力盤活各類人員。
把人員從低創收崗位向高價值崗位轉移,從后勤輔助崗位向外部市場崗位轉移,從管理崗位向一線崗位轉移,從單一業務向多元業務轉移,這樣的不斷優化與調整帶來的是真金白銀——
1~5月,車服中心經營收入同比增加了1008.3萬元,新業務人員績效收入比原崗位增加近30%,外部市場業務收入同比增加了100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