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俊
(河南大學民生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1)
黨的十九大以來,黨中央根據國內外經濟形勢變化,深刻認識并把握經濟發展規律,做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重大判斷。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主要組成部分,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所以,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是實現國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要載體。
河南省作為中原經濟區中的大省,在中部地區經濟增長的過程中做出了重要貢獻。2019 年9 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調研時指出“要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抓住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機遇,立足省情實際、揚長避短,把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作為主攻方向,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突出位置”。然而,資料顯示,在河南省競爭力排名前10 的產業中,7 個是資源消耗型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占比不到30%。資源消耗型企業加大了環境壓力,對生態環境造成了不利影響[1]。
因此,分析河南省制造業的節能減排的潛力和節能減排實施路徑,從而研究其綠色發展路徑,具有重要意義。
在中部六省中,河南GDP 長期位居第一,在中部崛起中起著龍頭帶動作用。然而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能源急劇消耗、環境破壞等問題突出。
根據《河南統計年鑒》數據顯示,2005—2019 年制造業能源消耗占所有產業能源消耗總量近55%。這說明,制造業能源消耗仍是河南省能源消耗的主要來源之一。制造業的節能綠色發展對實現河南省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2019 年河南省第二產業占比高達50%左右,說明工業貢獻率仍然很高,制造業作為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綠色發展將直接影響整個國民經濟的節能減排情況。
按照《河南省統計年鑒》的分類,河南省制造業一共包括農副食品加工業、食品制造業、家具制造業等32 個行業。這32 個行業共同構成河南省制造業的整體,推動河南經濟快速發展。但由于原材料和生產技術等的不同,各行業在產出總量、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
在河南省制造業發展過程中煤炭和石油等成為主要能源產品,它們在經過一系列生產流程后,一般轉換成廢水、廢氣、二氧化硫和粉塵等污染物排放出來。
根據《河南統計年鑒》數據顯示,在污染物排放方面,2010—2019 年河南省制造業不同行業的廢氣排放量差距較大。其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6344.11 億標m3)、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4223.69 億標m3)、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2845.83 億標m3)不僅能源消耗多,同時廢氣排放量也較大。相反,煙草制造業(6.40 億標m3)、金屬制品業(0.65 億標m3)等能源消耗少,相對應的廢氣排放量也較小。
從前面的介紹可以看出,在河南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節能減排方面雖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2000—2019 年,河南省制造業能源消耗總量約12 000 萬t 標準煤,約占能源消耗總量的近55%。制造業廢氣排放量約占全省廢氣排放量的40%。
根據上文數據顯示,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的能源消耗量和廢氣排放量較大。同時,煙草制造業、金屬制品業、機械和設備修理業等能源消耗少,相對應的廢氣排放量也較小。由此可見,在河南省制造業各行業中,低能耗、低污染的環保行業發展較落后,行業結構也不合理。
創新驅動是制造業轉型發展的主力軍。然而,河南制造業的自主創新力度不夠,科技行業發展落后,競爭力較弱,工業設計創新仍處于薄弱環節,導致受生產要素成本、資源環境等約束的勞動密集型、資源密集型、高耗能高污染行業等低端制造業增長乏力,并導致河南省制造業綠色發展趨勢較緩[2]。
對于企業來說,節能減排需要巨大資金,而私人投資意愿不強,由此造成了市場失靈。為彌補市場失靈,政府有必要將一部分財政資金通過財政支出和財政補貼的方式投入節能減排工作中來。雖然政府在節能環保方面的投入總量在逐年增加,但從實際來看,財政投入多集中于環境基礎設施方面,對企業節能減排技術創新和研發的相關財政補貼仍不足。
關于綠色發展,節能減排是經濟內生增長、科學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轉變發展方式的必然要求[3]。節能減排潛力的測算主要包括節約能源和減少排放兩個方面[4]。現有文獻中,關于綠色技術發展路徑的介紹,多集中于國家角度、省際角度的工業方面,較少討論制造業。然而,不同生產要素特征的產業在技術選擇和技術發展路徑方面也需進一步分類研究,如資源密集型產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5]。因此本文對河南省制造業進行異質性劃分,通過測算其節能減排的潛力,為河南省制造業綠色技術路徑的討論奠定基礎。
基于節能減排的內在特征和生產要素使用特征,制造業中不同類型行業體現出不同的節能潛力和減排潛力。根據我國工業行業的劃分標準,如韓燕等[6]利用資源密集度方法將中國工業行業分為資源密集型、勞動密集型、技術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產業。因此,河南制造業也可被劃分為勞動密集型、資本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通過異質性劃分可以更好測算出不同行業的節能減排潛力。
貴州省赫章縣位于貴州西北部的烏蒙山腹地,是貴州省貧困縣之一,也是13個同步小康發展困難縣之一。2013年以來,黨中央明確提出了“精準扶貧”的重要理念,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考察時,進一步提出“六個精準”扶貧要義。按照“六個精準”的扶貧要求,在貴州省委省政府的統一安排下,省國土資源廳對口幫扶赫章縣,派遣駐村工作隊深入基層實施精準扶貧,通過國土政策助推貧困地區精準扶貧開發,加快同步小康進程。幫扶以來,通過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一人一畝優質良田土地整治項目等實施,為解決搬遷工程資金、貧困人口就地發展等問題探索出了新的扶貧路徑,讓土地資源政策起到1+1>2的效果。
本文采用變異系數法來確定評價體系的權重系數。一方面是因為此方法是客觀賦權法,另一方面是因為觀測值中的變異程度較大時,可以更好評價。例如,陳一萍[7]將變異系數法用于我國節能減排的評價研究。
(1)計算各指標的平均數和標準差。

(2)計算各指標的變異系數和權重。

(3)數據的標準化。對數據進行極差法標準化處理,計算公式如下:

(4)各評價對象潛力計算。

其中,各指標對象潛力數值越大,潛力越大;數值越小,潛力越小。
利用以上計算方法,測算出河南省異質性制造業節能潛力。各個行業的節能潛力有較大差異,范圍在0~0.3。其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等潛力大,數值在0.24 左右,擁有較大的節能空間。但是能源消耗量較大的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的潛力并沒有預期高,數值僅為0.1412。而能源消耗量較小的農副食品加工業的潛力比預期高,數值為0.237。綜上來看,由于行業性質和生產投入不同,數值排在首位的是資源密集型制造業,節能潛力為0.51;其次是資本密集型制造業,節能潛力為0.45;最后是勞動密集型制造業,節能潛力為0.27。
再次利用以上計算方法,測算出河南省異質性制造業減排潛力,得出各個行業的減排潛力存在差異,但是差異不大,數值范圍在0~0.2。其中,廢氣排放較多的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等減排潛力較大,數值在0.2 左右。綜上來看,數值排在首位的是資源密集型制造業,減排潛力為0.81;其次是資本密集型制造業,減排潛力為0.29;最后是勞動密集型制造業,減排潛力為0.22。
本文利用近幾年河南省制造業相關數據,對節能減排現狀進行剖析,并利用變異系數法對節能潛力和減排潛力進行測算,為異質性制造業選擇最優綠色發展技術路徑提供參考,主要結論和建議如下。
由于行業性質和生產投入不同,資源密集型制造業的節能潛力最高,其次是資本密集型制造業,最后是勞動密集型制造業。與此相對應,資源密集型制造業的減排潛力最高,其次是資本密集型制造業,最后是勞動密集型制造業。
可以從異質性制造業節能減排潛力大小以及要素投入角度出發,探索三類綠色技術路徑。
資源密集型制造業雖具有高能耗、高污染、低產出等特征,但其節能減排潛力最大。考慮到大部分資源密集型制造業對投入要素的依賴性較大。因此在實際中,應強化技術創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增加資本投入等。故資源密集型產業綠色發展路徑歸納為“技術—資本—勞動”。
資本密集型制造業是制造業中創收最多的一類,能源消耗也較低,節能減排潛力較高。資本密集型制造業偏好資本要素,因此,應重點提升資本利用效率,提升要素使用效率。由于資本密集型制造業中包含大量技術型企業,更加需要加大資本投入。故資本密集型產業綠色發展路徑歸納為:資本—技術—勞動。
基于人口總量大的省情特征,勞動密集型制造業偏好勞動要素,行業性質本身決定其在生產過程中需要依靠大量的勞動投入。可以通過增加資本投入、引進新型技術設備等形式將勞動力作為一種新型“環境要素”投入生產。故勞動密集型產業綠色發展路徑歸納為“勞動—資本—技術”。
從宏觀角度來看,可以建立政府和企業行為的激勵相容動力機制,使得政府實行綠色發展的相關政策與企業獲取經濟效益相統一;從微觀角度來看,企業應該加大科研投入力度,主動提升自身自主創新能力,對落后產業和生產技術進行改造升級。從而推動河南省制造業的綠色發展,實現低能耗、少污染、高效率的產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