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中家院(北京)檢測認證有限公司 焦曉蘭、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 李澤瑋
在冰箱產品紛紛主打保鮮功能的市場環境下,如何評價一臺保鮮冰箱的性能就成為了商家和消費者共同關注的問題。為此,2021年8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了QB/T 5510—2021《家用電冰箱保鮮性能試驗方法》行業標準,其中規定了冰箱中水分失重率和凝露的測試方法;蔬菜感官評價及其中維生素C損失率的測試方法;肉類感官評價、汁液流失率及其中揮發性鹽基氮增長率的測試方法。國際電工委員會也曾在2020年發布了冰箱保鮮標準IEC 63169:2020 Electrical household and similar cooling and freezing appliances-Food preservation,標準中僅以冰箱的水分失重率來評價冰箱的保鮮功能。還有一些團體標準,規定了如母嬰功能冰箱、化妝品存儲功能冰箱等特殊用途冰箱的性能指標,為消費者選購適宜冰箱提供了依據。
目前市場上的冰箱保鮮技術主要集中在溫度控制、氣體控制以及微生物控制等幾個方面。溫度控制是較為傳統的保鮮方式,通過精準的調控溫度,減小溫度波動范圍以及快速降溫的手段,減緩食物腐敗速度,維持更好的口感與質感。氣體控制可通過改變冰箱中的氣體組成如降低氧氣含量、減少果蔬釋放的催熟氣體等方式,降低果蔬的呼吸作用與微生物的繁殖,從而達到保鮮的效果。微生物控制則是以紫外線、臭氧、負離子、等離子、觸媒等方式殺死細菌,以延長食物的儲存時間。除了殺菌技術,很多企業也在冰箱門封條、內膽、置物架等部件內加入抗菌成分,抑制細菌和霉菌的生長。此外一些新的保鮮技術也在不斷被研究發展,如電、磁場保鮮是利用電場和磁場降低食物中的生物酶活性,降低代謝強度,達到保鮮的目的;光照保鮮則是利用了各類光源為果蔬提供光合作用條件,使營養物質繼續積累,維持果蔬的新鮮程度。
冰箱健康功能的另一個重要方面是除異味功能。冰箱的異味來源主要是兩個,一是冰箱中食物腐敗過程中微生物分解的氣體,二是食物本身帶有的氣味。因此,冰箱除味可以從以上兩個方向入手解決。首先是可以通過殺菌、抗菌的方法減少微生物數量,二是通過物理、化學等手段,吸附、分解冰箱內的氣體。物理吸附主要是使用如活性炭、分子篩等多孔材料吸附異味氣體,方法局限性較多,容易失效導致二次污染。化學方式則是依靠觸媒、等離子、負離子、水離子等技術,將異味氣體分解,是目前比較主流的除異味方法。
電冰箱的除農殘功能是較為新興的冰箱健康功能。農藥作為能夠殺死植物病蟲害的有機物,大多具有毒性,濫用農藥或者錯誤的農藥使用方式都可能造成食物中的農藥超標,危害人們的健康。冰箱的除農殘功能,依靠臭氧、負氧離子、負離子、光觸媒等技術,氧化、分解果蔬表面的農藥分子,使之形成無毒的小分子物質,達到除農殘的目的。
冰箱健康功能的技術創新對于中國家電行業發展至關重要,更為全民飲食健康做出了保障。因此,順應市場需求,加強品牌創新,為市場提供更加健康的冰箱產品,是整個行業的大勢所趨。伴隨智能化時代的來臨,保鮮冰箱的智能化也將快速發展,讓冰箱實現對不同食材進行分類管理,具備過期提醒、健康菜譜推薦等功能,打造智能化的健康冰箱產品,也成為了各大品牌面臨的主要機遇和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