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轉軌時代的困惑和反思: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中國科幻小說中的想象與現實

2022-11-11 05:23:54尉龍飛
科普創作 2022年1期
關鍵詞:現代化

尉龍飛

(重慶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重慶 400044)

20世紀80年代初,著名科幻作家鄭文光在一次文學創作座談會上提出了“科幻現實主義”這一概念,認為“科幻小說也是小說,也是反映現實生活的小說,只不過它不是平面鏡似的反映,而是一面折光鏡……”這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新時期”以來中國科幻小說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科幻小說長期被視為“科學文藝”的一個門類,以科學普及為主要任務,服務于國家建設。20世紀七八十年代,伴隨著社會政治的巨大變革、多元思潮的激烈碰撞以及歐美科幻小說的引進與傳播,一些科幻作家開始嘗試突破“科普”范疇,運用科幻的形式反映和反思現實問題,使得中國科幻進入一個重要的“社會化時期”,出現了《月光島》《機器人喬二患病記》等一批具有鮮明現實批判意味的科幻作品。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隨著經濟體制改革以及對外開放進一步深化,“現代化”開始深刻震撼社會方方面面,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以及思想觀念都在發生劇烈變化,而環境污染、資源枯竭、貧富分化等一系列“現代性”問題也逐漸顯現。在這樣一個躁動不安的轉軌時代,中國科幻的現實關切進一步強化。當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主流文學以“一種自生自發、難以遏止的趨勢”“向內轉”的同時,身處邊緣的科幻作家們卻以積極主動的姿態,通過科幻小說這一獨特路徑把握與介入廣闊的社會現實,并對這一時期“現代化”進程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展開反思。本文以當時的科幻主陣地《科學文藝》/《奇談》為主要考察對象,從這一時期科幻小說對科學研究的書寫、對“現代化”和工業化的態度以及對他者形象的塑造入手,探討涌動其中的時代癥候與思想潮流。

一、“市場化”的科學研究敘事

第一次工業革命以來,科技革新日益成為生產力快速發展的必要條件,而中國作為一個后發國家,人們對于先進科技的渴望尤為強烈。因此,作為科技進步的基礎,科學研究被視為一種崇高的事業,并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歷代領導人的高度重視。1956年周恩來在全國知識分子問題會議上提出了“向現代科學進軍”的任務,1988年鄧小平也作出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然而,不同時期對于科學研究的推崇背后,存在著不同的價值邏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科學研究往往與國防事業以及國家重點工程緊密相連,要求科研工作者必須具備可靠的政治立場,做到“又紅又專”。而伴隨著改革開放的進程,有關科學研究的表述也發生了變化。1978年,鄧小平在全國科學大會開幕式上明確表示,“致力于社會主義的科學事業,作出貢獻,這固然是專的表現,在一定意義上也可以說是紅的表現”,并要求“科學技術人員應當把最大的精力放到科學技術工作上去”。專業科研人員被視為實現“四個現代化”的關鍵力量。到了20世紀80年代中期,科學研究與市場的結合也逐漸得到了官方的認可與鼓勵。這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現代化”語境下對于科學研究的新的時代要求。

這種轉換的影響,在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的“科學研究”敘事中得到了深刻的表現。在一些作品中,科學研究開始與個人的物質利益追求以及市場相關聯。魏雅華在《奇談》上發表的《風流影子》(1989)便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在這部作品中,一個自動化工程師接受了一位作家的有償委托,在45 天時間內研究一部能夠自動寫作的機器,在這期間又邂逅了一位少女并與之相戀。然而,由于研究任務緊迫難以抽出時間與之相處,便向朋友要了一部機器人替身代替自己與少女相處,正當研發工作即將完成之時,“我”的替身突然不翼而飛,而“我”在苦苦尋找后竟發現那個“少女”也是一個機器人替身。小說開頭有這樣一段表述:

雖說我工作不錯,甚至是令人羨慕的,是個博士研究生,還是一個高級研究單位的研究室主任,可我窮。

論說我工資也不少甚至是高薪階層了,可我畢竟是掙薪水的呀。

我中學時的許多朋友都有了別墅、汽車……

這段話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20世紀80年代尤其是中后期科研人員經濟地位的變化。隨著改革開放進程的深入,私營工商業逐漸放開,工資不再是人們唯一的收入來源,收入差距也逐漸拉大。科研工作者的工資雖然不低,但遠遠不及經商所得。在這種情況下,一部分科研工作者開始發揮自己的相對優勢,利用技術在市場上獲取利益。

在小說中,主人公便在工作之余通過在一家自動化公司兼職掙取外快,并在高額報酬的吸引下設計一臺自動寫作機器(客戶需要這部機器為其快速創作大量作品來獲得稿酬償還債務)。可以看出,科學技術在這里既沒有承擔“現代化”建設的重任,也并未起到“探尋真理”的作用,而是被作為一種生產要素投入市場交換。這樣一種構想可以說與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所出現的科研市場化趨勢密切相關。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的頒布,以及各地“技術市場”的建立,科學研究開始面向市場,科技工作者的價值取向也隨之變化。如果說《地質之光》中的李四光是為了促進國家建設而開展地質研究,《哥德巴赫猜想》中支撐陳景潤刻苦鉆研的是對數學的熱愛與專注,那么在《風流影子》中,則是高額的報酬、合同的規定促使主人公夜以繼日地工作。在現實中,的確有許多科研工作者通過將自己的技術成果商品化獲得了經濟上的成功。然而問題在于,經濟收益真的能有效平復內心的失落導致的思想困惑和精神苦痛嗎?盡管在《風流影子》中,“我”最終完成了能夠自動寫作的電腦,即將獲得巨額報酬,而機器人替身的“出逃”也并未造成實質性后果,但小說并未走向充滿歡笑的大結局,而是以“哭”作為結尾:“我捂著臉哭了,我快活得嚎啕大哭。”“我”究竟在為何而哭呢?是因為虛驚一場的如釋重負,還是因為在這一系列鬧劇中感到的荒謬與悲哀,抑或是出于科研工作者在時代浪潮中逐漸邊緣化,失去價值依托的落寞與失望?“我”真的快活嗎?

對于《風流影子》來說,“替代”堪稱這部科幻小說的核心要素:電腦替代作家去寫作,機器人替代活人去交往。這樣一種具有強烈解構意味的“替代”結構很容易使我們聯想到王朔小說《頑主》中那個“替人解難替人解悶替人受過”的“三T 公司”,其以一種頗為滑稽的戲擬實現了對于嚴肅話語的嘲弄與解構。我們一般認為,文學作品應當蘊含著作家獨特的思想意志與情感體驗,戀人之間的交往也應當是自我感情的真摯流露,然而在這里,文學是自動化機器的產品,日常交往中面對的“人”是機器替身,甚至感情也可能只是算法模擬,在這樣一種情況下,所謂“自我”“感情”的真實性以及文學的價值便成了值得懷疑的問題。如果說《頑主》中的于觀等人依然表現出了率直、幽默等特質以及鮮活的生命力,那么這里代替人進行寫作與交往的機器則冰冷空洞,令人戰栗。

在嵇偉的《別進入禁區》中,這種令人不安的虛無感表現得更為強烈。小說的主人公在科學實驗中獲得了能讀取別人內心想法的能力。在這之后,主人公逐漸發現,虔誠信仰基督教的父親其實一直懷疑上帝和天國的存在,與自己進行合作研究的兒時伙伴竟然有獨吞實驗成果的想法,而朝夕相處的戀人其實在貪戀自己的財產。這使得主人公對人性徹底失望,決定獨自離去,與動物為伍。主人公曾為了自己的信仰進行了漫長而艱辛的研究,并對友人、愛人抱有高度信任,而這一切卻在看到“真實的人性”后走向崩塌。這樣一種理想與“真實”的劇烈沖突不難使我們聯想到1980年“潘曉來信”中所提到的由“我眼睛所看到的事實,總是和頭腦里所接受的教育形成尖銳的矛盾”所帶來的痛苦。但不同于“潘曉來信”中對一系列宏大命題的追問,在這部作品中,主人公最初主要以親情、愛情、友情等個人情感作為自己的價值關切,從這一點來看似乎切合20世紀80年代新啟蒙思潮對于“人性”“自我”的呼喚。然而,主人公所窺見的“真實的人性”并不像想象中那般高貴美好,而是充斥著自私與貪婪。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物質利益交換在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中占據著愈發重要的地位,“利益”似乎成了唯一的真實,20世紀80年代初對于“美好人性”的想象在赤裸裸的物質利益面前漸趨黯淡。最終,主人公選擇遠離人群,廁身鳥獸,這樣一種近乎逃避的行為也體現了理想主義的瓦解以及對于超越可能性的放棄。

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后,隨著“現代化”實踐的深入展開,在開始成形的“市場社會”中,商品經濟及其喚起的物質欲望逐漸展現出強大的支配力量,沖擊了新啟蒙話語構建的個體精神高揚的“現代化”想象。這種“市場化”的科學研究敘述雖然并未在這一時期的科幻創作中占據主導地位,但卻生動地展現了理想與現實之間巨大落差導致的精神困境。

二、多重危機中的現代性焦慮與反思

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的“科學研究敘事”生動地呈現出了這一時期人們所面臨的精神困境,而其背后則是現代化進程中逐漸浮現出的多重隱憂。1989年初,剛剛更名的《奇談》在該年首期頭條刊登了一篇名為《龍年之災》的報告文學。這篇作品以直擊人心的筆觸,列舉了1988年一年間全國各地發生的飛機失事、火車出軌等重大交通事故,沙塵暴、水土流失等一系列生態災難,以及物價飛漲、假貨遍地、消費狂熱等諸多社會亂象,全文充斥著焦慮、躁動與不安的情緒,以近乎全景的視角展現了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社會、環境、經濟等多個領域不容忽視的危機。《奇談》雜志將這篇文章放在當期第一篇,并占據全刊近三分之一篇幅,一方面固然如楊瀟和譚楷所說,是為了吸引人們的眼球,另一方面也有力地呼應了這一時期科幻界對“現代化”進程多重危機的關注與思考。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早期的許多科幻作品中,人類似乎可以依靠先進技術,按照自身的需求對自然進行自由的掌控與改造,如遲叔昌在《割掉鼻子的大象》(1956)中設想通過刺激豬的腦垂體大幅增加豬的體重,以滿足人們對于肉類的需求。這顯然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人們高昂的建設熱情以及現代科學技術給人們帶來的強大信心密切相關。“新時期”以來,在“四化”語境中,這種利用科學技術征服自然、建設國家的想象依然層出不窮,如《太陽城的春天》(1983)中,空間太陽能電站向地面發射微波以傳輸電能,人們得以改變局部氣候,將戈壁變為綠洲。然而,隨著“現代化”、工業化進程的演進,土壤退化、水土流失等生態環境問題逐漸顯現,甚至嚴重威脅到國內工農業生產和居民生活。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對此前粗放的發展模式進行反思,一些科幻作家也逐漸將目光聚焦于環境生態問題。

短篇科幻小說《脆弱的平衡》(1984)講述了一個人類活動打破自然平衡造成的慘劇。故事開端于一次鉆井活動,主人公所在的化工廠新建了兩個大型車間,廠長決定開鑿兩眼超深井,抽取深層地下水,以滿足供水需求。然而鉆井活動破壞了當地脆弱的地質結構,使得附近的一個湖泊底部出現了坍塌,并在湖中心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漩渦,主人公與廠長女兒此時正在湖中乘船游玩,不幸葬身于滔天巨浪之中。在這部小說中,作者借一位養魚大伯之口說出了自己的警世明言:“大自然是欺負不得的,誰欺負它,它就會懲罰誰。”正如這部小說的標題一樣,在作者看來,大自然并非是一個可以被隨意支配的對象,而是一個維持著脆弱平衡的整體系統,一旦這種系統被人為打破,就很可能發生不可預估的災難。相對于此前許多科幻作品中動輒改變地理形態、控制大氣流向、重塑區域環境的宏大敘事與雄心壯志,《脆弱的平衡》對待自然的態度轉為謹慎與敬畏。此外,人口的快速膨脹也給環境生態帶來了巨大壓力,同樣也引起了科幻作家們的強烈憂慮。《晨星號湮沒》(1990)和《碧海桃源》(1986)的科幻小說中也有通過建設海底空間緩解人口壓力的設想,但新建成的“海底城”很快又被快速增長的人口填滿,問題并未得到解決。

與上述作品對于“現代化”進程中種種具體問題的關切相比,韓松1988年發表的《天道》所包含的思慮更為深沉,直指“現代性”的本質。馬泰·卡林內斯庫(Matei Calinescu)認為,所謂“現代性”(modernity)有兩重含義,一種是“作為西方文明史階段的現代性”,另一種是“作為美學概念的現代性”。在卡林內斯庫看來,前者包含著“進步的學說,相信科學技術造福人類的可能性,對時間的關切,對理性的崇拜,在抽象人文主義框架中得到界定的自由理想,還有實用主義和崇拜行動與成功的定向”。“新時期”以來,“作為文明史階段的現代性”被廣泛接受。然而在《天道》中,作者對這種占據支配地位的“現代性”表現出較為復雜的態度。500年前,一群人懷著“幻想和激情”踏上飛船,奔向宇宙深處尋找外星人的蹤跡。500年后,人類技術水平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并征服了無數行星,而“科學”卻逐漸“硬化”,人們已無法理解“哲學”以及當初那群人踏上征程的動機。在得知飛船上的乘員全部死于未知太空病毒之后,這樣一種冒險行為被全面禁止。過了許久,一個飛船殘骸成為崇拜對象,名為“拜星教”的宗教逐漸興起并統治太陽系,試圖“使人類重有自知之明,熄凌駕萬物之意”。然而在一次朝圣過程中,突發的太陽磁暴使人們迷失了路線,造成大量教徒的死亡,一些幸存者開始對教義產生了懷疑,并孕育了下一代文明的胚胎。精神與物質、宗教與科學、保守與進取、文明的衰敗與新生,這一切似乎都在時間的長河中不斷循環,正如文中所說,“一個世紀的開端,標志著過去的一切都死掉了。然而正是因為死掉的一切,意味深長的事情才不斷重復發生”。

在“現代性”敘事中,人類社會沿著“前現代”到“現代”這一方向不斷線性向前發展,而根據馬克思主義理論,人類社會將經歷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等不同發展階段,最終實現共產主義,這同樣是階梯式上行的“進化史觀”。而在這部小說中,文明似乎陷入永無止境的循環,在進步與衰退之間周而復始,呈現為一種閉合的環形時間結構。這樣一種結構在韓松的其他作品中也時常出現,王瑤曾以“環舞”一詞來加以形容。現代人被囚禁于這一圓環之中無法逃離,與魯迅《吶喊·自序》中“鐵屋里的人”頗有相似之處,然而與靜態封閉的“鐵屋”不同,一切似乎都在不停地躁動,而這運動的背后卻是無盡的輪回。一些評論者認為韓松的寫作風格與當時的先鋒文學頗為“氣味投合,聲息相通”,使用了一些現代和后現代文學寫作技巧。與此同時,這樣的書寫也可以認為是對時代往復變遷的隱喻。

相應地,韓松對于科學技術的態度也顯得曖昧微妙。人類利用科學技術造出了飛船,開啟了太空探索,而隨著科學的“硬化”,人們失去了當初的激情、勇氣以及獻身精神,對于星空的探索也就此止步,多年之后飛船的殘骸漂流返回地球,又被人們當作宗教信物崇拜的“神器”。正如時任《科學文藝》雜志副主編的譚楷在評論這部小說時所說:“未來科技高度發展,人們生活當然高度的舒適,于是‘哲學’沒有了,人們視古代的獻身精神為愚蠢的行為,進入另一種層次的愚昧之中。”科學技術本是人類文明與智慧的結晶,在這里卻成為束縛人類自身的囚籠,這也正是對“現代化”進程中個體以及文明異化的深刻反思。但譚楷同時也認為,“另一層次的愚昧仍舊要打破的”,不管是“硬化”的科學還是神秘主義的“拜星教”都并非歷史的盡頭,歷經災難之后,新一代文明再度萌發,也暗示著探索的重新起航,在無盡的盛衰輪回中,人類文明始終生生不息。

正如韓松本人所說,中國科幻“是這個國家現代化的晴雨表,也是大國崛起雄心的表達,乃至苦難風暴過后的彩虹映射”,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一直與中國工業化進程緊密相連。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伴隨著“現代化”軌道的轉換以及多重“現代性”危機的浮現,科幻小說中對于科學技術乃至“現代性”本身局限與負面后果的反思更是進一步深化,甚至直接指向人類文明。因此,之前有研究提出的中國在20世紀80年代末之前并不具備“最起碼的工業化條件”,導致“現代科學人文精神的啟蒙在中國科幻小說中無法萌芽”,這一時期中國科幻主題大多來自西方文藝思潮,是“缺乏現實土壤的模仿”的判斷,似乎并不十分準確。如果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的科幻作品主要反映了中國工業化起步階段人們建設國家的炙熱激情,以及由現代科學技術帶來的巨大信心,那么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的許多科幻小說則體現了隨著“現代化”進程中各種問題逐漸顯現,人們對于“現代化”道路以及“現代化”這一概念更為冷靜的思考。

三、“開放”時代的他者想象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很大程度上也是一個主動重新融入世界市場的過程。正如上文所述,“新時期”以來中國經濟、社會等多個領域乃至整個“現代化”路線發生了深刻變革,而這一切絕非中國內部的孤立事件,與這一時期中國對外開放進程以及和西方關系的調整密切相關。在溫鐵軍看來,正是這“第二次對外開放”推動了一系列改革舉措。中國為了實現“四個現代化”,需要從西方大量引進資本和技術,這也就必然要求對原有經濟體制與管理模式進行一定調整以與之進行對接。一方面,外國先進技術的引入的確促進了國內生產力的提高,而外資的注入也成為經濟發展的強勁助力。但另一方面,西方企業的管理、運作方式時常與國內原有體制、觀念發生沖突。而由于技術和體量上的弱勢地位,許多本土企業的生存空間在外企擠壓下大幅削減,甚至面臨著被外資吞并的風險,中國與西方發達國家在經濟規模和技術水平上的巨大差距也讓人們再次因“落后”產生了沉重的壓力和焦慮。在思想文化領域,對外國尤其是西方的思想、學術著作的引介同樣如火如荼,并興起了一股翻譯、學習、研究“西學”的熱潮。人們對世界以及中國在世界中所處位置的認知被重新塑造。與此同時,這一時期的一系列西方思想文化與中國既有文化、觀念形成了一種微妙的張力,人們在引進與接納西方思想文化的同時,也在擔心其對于中國傳統文化以及社會主義制度的侵蝕,而中國近代以來被侵略的歷史和冷戰背景下“和平演變”的風險也使得許多人對“西方”保持著一定的戒備心理。

上文提到的對于“西潮”的警惕,在《金魔王》中清晰可辨。小說主人公在抗日戰爭末期作為八路軍小戰士,在一次站崗中意外遇到了前來向八路軍首長提供日軍企圖偷運黃金這一重要情報的N 國人威廉。改革開放后,威廉再次來到中國,找到已成為縣農業局局長的主人公,要向當地免費提供一批高產玉米種子,并承諾在玉米成熟后以高于市場的價格統一收購。主人公欣然答應,并打算與其簽訂長期合同。然而就當合同即將簽署之時,科研人員卻發現,這一玉米品種能夠將土壤中的金離子吸收到植物體內,之后可通過熔煉還原出黃金,而威廉提供這批種子的真正目的是竊取當地的金礦資源。在文章結尾,一名抗戰時期駐扎在當地的日本軍官重返故地,對當年的侵略行徑表示懺悔,并揭露了歷史真相:當年威廉舉報日軍偷運黃金的行為并非出于“良心”,而僅僅是因為在與日軍合作過程中分贓不均。

從“威廉”這一名字以及小說中的外貌描寫來看,“N 國”應該代指某個西方國家或者整個西方世界。雖然威廉主動向八路軍報告日軍偷運黃金的情報,似乎是一位“國際友人”,但事實上,這一行為卻由利益驅動。小說由此成為宏大歷史的隱喻:即使西方和中國在反法西斯戰爭中處于同一陣營,在中國抗戰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西方的援助從根本上源于利益考量,并未反思其自身的殖民侵略惡行,更沒有改弦更張。同樣,“新時期”以來西方對中國的資本、技術輸出亦絕非對中國“現代化”事業的無私援助,而是為了從中國攫取更多利益。在對外開放的過程中,一些外資企業也確實因觸逆近代以來的歷史記憶與國內民眾發生了沖突,如1983年發生過一起深圳某外資采石場因懸掛“非外國人不準入內”的標語引起工人強烈不滿的事件。雖然在20世紀80年代官方宣傳話語中,“斗爭”已經逐漸淡化,但“百年國恥”的歷史記憶并未完全隱褪。這部作品將故事緣起設置在抗日戰爭時期,并在結尾提到“從十四歲起他就拿槍保衛著這片土地,此刻他才深深感到僅僅有槍桿子是不夠的”,很大程度上體現了這樣一種由歷史經驗帶來的警惕外部侵略的政治意識甚至無意識。對投資、技術的渴望與對外來侵略的警惕共同構成了這一時期人們在面對“西方”這一外部力量時的復雜心態。

事實上,挫敗外國勢力陰謀、保衛國家利益的主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中國科幻作品中經常出現,《珊瑚島上的死光》(1978)中就有科學家為保護發明成果與“某大國”勢力殊死搏斗的情節。然而,比較一下不難發現,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科幻作品中的“斗爭”敘述不再敵我分明、劍拔弩張,甚至有時文中出現的“外國”并無明確所指,作者在行文中的態度亦較為復雜。在《金魔王》中,當年舉報日軍偷運黃金的“國際友人”威廉竟然是企圖竊取我國黃金資源的不法商人,而侵略過中國的日本軍官坂本反而回來悔過,并揭露了威廉的罪行。童恩正的名作《在時間的鉛幕后面》(1989)中也有類似情節。小說主人公是一位中國著名考古學家,在美國參加學術交流活動時,一位名為舍遜的美國女士送給他一塊古蜀國銅片,并希望他帶回中國。這塊銅片由舍遜女士的傳教士父親于1937年在中國考察時獲得并帶回美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對中國文物的盜取(雖然當事人主觀上可能并無惡意)。如今,流失海外的文物由西方友好人士主動送還給中國,而主人公也表示:“我愿意將這件禮物作為美國人民對中國的友誼的象征來接受。”這一“失而復得”的結構可以視為彌合歷史裂痕、實現中西和解的期望。由于這塊銅片上的花紋蘊藏著古蜀國寶藏埋藏地點的秘密,美國古董商人亨利·杰克遜試圖搶奪,以便之后在中國境內盜取珍寶,而主人公依靠過人的膽識以及此前從一位高僧那里學到的武藝最終挫敗了其陰謀。舍遜女士與杰克遜同為美國人,然而前者為了兩國友好主動歸還文物,后者則出于一己私欲對文物進行搶奪,這一對照頗為耐人尋味。如果說,前日本軍官的懺悔和傳教士后人主動歸還文物反映了這一時期化干戈為玉帛的愿望以及國家層面直接對抗的緩和,那么兩部小說都將試圖竊取國家財產的反面角色設置為不法商人,則表現了對西方資本勢力的警惕。童恩正曾于20世紀80年代初在美國擔任訪問學者,因此相較于當時國內許多科幻作家,對以美國為代表的現代資本主義社會有著更為真切的體驗,并對這一社會體系的問題知之甚詳,對于資本的批判意識在其此前創作的《西游新記》(1983—1984)等作品中已經有所體現。雖然“新時期”以來,人們希望從西方引進更多先進技術,并在政治上與之和解,但意識形態層面的戒心依然存在,也不可能無視資本主義世界真實存在的惡行與弊病。此外,盡管小說中的主人公同美國資本勢力發生了激烈的沖突,但故事并未以任何一方的毀滅為結局——主人公的人格魅力令對手欽佩,作為反面角色的資本家杰克遜在陰謀失敗后主動致信主人公,表達了和解的愿望以及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敬意。童恩正在談到旅美經歷時曾表示,中國人只要發憤圖強、自尊、自信、不卑不亢,展現出泱泱大國國民的風度,自然會得到美國人民的好感與尊重。這一系列表述都體現了童恩正試圖通過中華文化魅力和中國人的自尊、自強打破中西之間的隔閡,贏得世界認可的愿望。

如果說童恩正的《在時間的鉛幕后面》表現了一位曾游歷美國、已屆知天命之年的學者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以及對中西文明歷經沖突后逐漸走向和解并互相尊重的期望,那么韓松的《超越現實》則通過書寫地球文明與外星文明的交往,以隱喻的方式對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人們面對外來強勢文化時的不同態度以及由之引發的思想激蕩進行更為細致的探討,表達了青年知識分子的困惑。在這部小說中,地球同一個名為“彌星”的更為先進的外星文明建立了聯系,在100年的交流中受到彌星文明的深刻影響,從而在多個方面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正如文中主人公所說:

在這樣短的時間,這樣有限的接觸中,地球人得到的是他們幾千年來得到的成千上萬倍。建筑、衣著、食品……甚至語言、思想,一切的一切,都變了!地球人的生活從未達到過如此完美的地步。

這很容易使我們聯想到近代以來尤其是20世紀80年代西方文明對中國的影響。在雙方的往來交流中,西方由于在科技與經濟方面的領先,占據著資本、技術與文化的輸出地位,其先進科技以及思想文化涌入中國,深刻地改變了中國的社會經濟結構,也對人們的思維方式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在中國的“現代化”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小說中,地球與彌星的交流主要是以友好、和平而非沖突的方式進行,這也符合20世紀80年代中外交流的特征。在這樣的情況下,主人公認為:“地球人需要的是與彌星人更為密切的合作,需要進步而不是倒退,需要過好日子而不是窮日子!”在同技術上遠超自身的“先進”文明進行交往的過程中對其產生崇拜心理,并將其視為模仿與追趕的對象,這樣一種觀點很大程度上隱喻著20世紀80年代逐漸興起的向西方學習的思潮。“新時期”以來,隨著中外交流的日益深入,越來越多的人對中國和西方發達國家在“現代化”程度上的差距有了直觀認識。在以發展為首要目標的“現代化”語境中,中國與西方在近代世界格局中所處位置的不同以及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探索的獨特經驗被遮蔽,經濟狀況和技術水平的差距被簡單地定義為“先進”與“落后”的差異,并形成了一整套“西方”/“中國”、“先進”/“落后”、“現代”/“傳統”互相對應的二元對立式敘事結構,這與小說中的“彌星”/“地球”、“進步”/“退步”、“好日子”/“窮日子”等二元結構如出一轍。這種二元式的認知結構在全面認同西方“現代化”模式的同時,對自身文化傳統以及獨特“現代化”經驗大加撻伐。當然,站在今天的角度來看,這類觀點顯然失之偏頗。

與主人公“我”的觀點相對,小說中還有以報社社長為代表的另一種聲音:

是的,然而我要警告你,地球人在短短的時間中失去的,比他們幾千年來得到的要多得多!哪樣不是彌星的形式、彌星的內容?……是的,我們更進步,更文明了,但哪樣是地球人通過自己努力獲得的呢?地球需要的是文化的獨立而不是同化。

社長的這番言論體現了對于自身文化在外來文化沖擊下失去獨立性與主體性的擔憂,這也正是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逐漸興起的思潮。韓少功曾在《文學的“根”》中表示:“五四以后,中國文學向外國學習,學西洋的,東洋的,俄國的和蘇聯的;也曾向外國關門,夜郎自大地把一切‘洋貨’都封禁焚燒。結果帶來民族文化的毀滅,還有民族自信心的低落。”在韓少功看來,近代以來外部文化的沖擊以及由之引起的非理性應激反應(不管是全盤接受還是盲目排外)共同造成了民族文化信心的破滅,以至于如今“從外匯券到外國的香水,都在某些人那里成了時髦”。我們必須從“現代”的視野出發,以更為理性的態度重新發掘自身文化的根脈,“來重鑄和鍍亮這種自我”。面對“民族虛無”的困境,小說中的社長試圖通過創辦紙質報紙、使用公元紀年等方式“喚醒大眾的地球人意識”,而1985年前后許多中國知識分子也試圖重新挖掘和認識中國傳統文化。然而我們并不能簡單地將這種行為認定為“文化保守主義”,其背后事實上是一種更為外向性的訴求。在社長看來,“我們是要以地球人的身份進入宇宙的,而不是彌星人的摹擬品”,1985年前后的“文化尋根”也在很大程度上表現了一些知識分子在與外國文化界交流過程中逐漸形成的通過發掘傳統文化“走向世界”的愿望。在韓少功看來:“只有找到異己的參照系,吸收和消化異己的因素,才能認清和充實自己。”對自身文化的重新認識必須以他者為參照,對他者文化進行消化、吸收,在這一過程中,自身文化的主體意識逐漸強化,“世界文明”這一整體視野也隨之生成,而自身文化在“整體”中所處的弱勢地位,又使人們“走向世界”的愿望更為強烈。從這一角度來看,“‘全球化’和‘民族化’正是一枚硬幣的兩面”“‘民族化’是‘全球化’的必然副產品”。所謂“文化尋根”體現的正是在20世紀80年代中國再次被卷入(或者說主動進入)資本主義全球化的過程中試圖抵抗西方“現代性”的吞噬,尋求“文化獨立”的“反向運動”。然而問題在于,這樣一種抵抗真的有效嗎?事實上,“文化尋根”很多時候所依憑的正是西方“現代”理論視野,將自身目光與作為不在場“他者”的“西方”目光進行想象性重疊來審視“傳統文化”,進行“自我東方化”的表述。正如小說中社長在“彌星人”全部離開地球后表示“我們又要開始尋找外星人”一樣,這樣一種“文化民族主義”雖然擺出了抵抗“他者”的姿態,卻又以“他者”的存在為前提,與其說是對西方“現代性”的反叛,倒不如說是對這一話語體系的追隨與強化。

“我”和社長的觀點體現了20世紀80年代中國社會當中的兩股重要思潮,同時也構成了小說中的兩個聲部。而兩種聲音在小說中形成的張力很大程度上透露出作者面對這一問題的思想困惑。“我”在與社長的辯論中逐漸意識到“我和社長代表的正是當今地球上的兩股激流……它們相碰產生的漩渦、沖力,最終會影響這個行星的自轉和公轉……社長說的是事實,我說的也是事實,然而事實卻是最圓滑的一頭動物”。一方面是資本主義全球化吞噬一切的強大引力,另一方面是試圖抵抗這種引力,尋求自身文化主體性的“反向運動”。正是在“兩股激流”的不斷博弈中,許多人的思想陷入深刻的內在矛盾。主張全面倒向“先進文明”的“我”并未在辯論中取得勝利,甚至不得不承認,社長的觀點也是“事實”。最終“我”動用行政手段,對社長創辦的《環球消息報》發起了彈劾。然而當報社即將被查封時,“我”又對其表現出了特別的關心,并主動打電話給社長。得知社長已經離開后,“我”沉默良久。小說中以這樣一段話概括了“我”此時的心情——“此時我內心能產生的,卻只不過是一個新聞從業人員對同行和新聞本身的一線憐憫”。這一自述是否可信?所謂“對同行和新聞本身的一線憐憫”,是否隱含著自身觀點的動搖與文化認同的焦慮?當“我”掛掉電話正在沉默時,一個“彌星人”模仿地球人的禮儀問我,“您是不是生病了”。面對“彌星人”的親切問候,“我”感到“一陣暖意”,但緊接著便是“無比的卑微感”。“我”全面認同外來“先進文化”,然而在強勢“他者”面前,卻又始終難以擺脫自身作為“落后”文明子民的強烈屈辱感,這種憧憬、自卑與焦慮雜糅的情感也正是這一時期許多如韓松一樣的中國知識分子在面對西方時的復雜內心體驗。

四、結語

1986年,《科學文藝》雜志主編楊瀟在首屆銀河獎頒獎典禮上說過這樣一段話:“科學文藝不僅要描寫技術本身,而應該更廣泛地表現時代、社會和人生在科技革命浪潮沖擊下的演變。”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先鋒小說等面向“文學自身”的探索試圖在主題上實現“對于具體現實社會政治問題的超越”,以追求“‘本體意味’的形式和‘永恒意味’的生存命題”,同一時期的中國科幻小說則有意識地以自己的方式把握時代與現實的脈搏,從內心深處價值困惑的真摯表達到對中國“現代化”進程中諸多問題的深度反思,再到面對西方技術、資本、文化時的矛盾猶疑,在多個層面訴說著人們對于轉軌時代的體驗與理解。與一般的現實主義文學不同,科幻小說通過一系列迥異于現實的環境、情節與技術裝置,使讀者產生一種驚異感,達成“認知性陌生化”效果,助其擺脫習焉不察的境況,對習以為常的現實進行反思。“新時期”之初,“黃金時代”中國科幻就已經包含對于“‘現代化’的憧憬與焦慮”,在以西方意義上的“現代化”為追求目標,并對“現代化”的美好未來展開想象的同時,也呈現了對西方世界“現代化”后果的超前思考以及“20世紀中國知識分子面對世界時的困惑和焦慮”,而20世紀80年代中期之后,尤其是到了20世紀80 與90年代之交,這種“憧憬”逐漸成為現實,甚至“現實已經遠比理論更激進”,物欲膨脹、貧富分化、環境污染等“現代性”問題愈演愈烈。與之相應,科幻文學對于“現代化”的美好想象日益消退,而對于“現代性”后果以及中國自身“現代化”道路的反思則在深度和廣度上得到了拓展。同時,人們在“現代化”進程中面對多重現實危機與中西文化張力所產生的日趨強烈的焦慮感乃至價值困惑,也躍然紙上。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科幻小說中生動可感的時代癥候以及對“現代性”的深入反思,延續和發展了“科幻現實主義”的理念,并深刻影響著20世紀90年代乃至新世紀中國科幻,同時也為我們反思“新時期”以來獨特而曲折的“現代化”進程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

猜你喜歡
現代化
中國式現代化
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的創新抉擇
邊疆治理現代化
中國現代化何以起飛和推進
——評《中國現代化論》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現代化詮釋
工業設計(2016年5期)2016-05-04 04:00:35
論中國大學治理現代化
現代化
現代化與馬克思主義現代化理論的發展
現代企業(2015年9期)2015-02-28 18:57:09
國內某1 700 mm熱軋廠現代化改造
上海金屬(2014年4期)2014-12-15 10:40:43
中國新現代化論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尤物在线| 456亚洲人成高清在线| 欧美色综合网站| 国产精品无码影视久久久久久久 | 国产黑丝一区| 免费一级毛片完整版在线看| 亚洲中文无码av永久伊人| 国产成人精品在线1区|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鸭| 国产亚洲视频免费播放| 亚洲三级影院| 最新日韩AV网址在线观看| 国产91九色在线播放| a毛片在线|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一区| 国产导航在线|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8| 亚洲成aⅴ人片在线影院八| 精品国产自在现线看久久| 国产噜噜噜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又大又粗又猛又爽的视频| 久久精品这里只有精99品| 亚洲精品无码日韩国产不卡| 极品尤物av美乳在线观看| 欧美亚洲激情|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鬼色| 精品久久久久无码| 亚洲人人视频| 午夜久久影院| 亚洲av无码专区久久蜜芽| 999国产精品永久免费视频精品久久| 色天堂无毒不卡| 中文字幕中文字字幕码一二区| 色综合激情网| 亚洲欧美日韩高清综合678| 欧美成在线视频| 专干老肥熟女视频网站| 亚洲欧洲国产成人综合不卡| 国产乱子伦精品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国产女人| 九九九精品视频| 国产高清自拍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 亚洲无码在线午夜电影| 国产视频欧美| 伊人丁香五月天久久综合| 激情综合网激情综合| 五月婷婷欧美| 日韩麻豆小视频| 99re66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v在线| 极品国产在线| 国产手机在线观看| 97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不卡| 2021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 午夜爽爽视频| 国产综合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在线观看成人91| 日本尹人综合香蕉在线观看| a级毛片视频免费观看| 欧美日韩国产系列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精品高清在线下载| 99视频精品全国免费品| 亚洲国产亚洲综合在线尤物| 亚洲天堂首页| 91九色国产在线|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2| 四虎成人在线视频| 2021亚洲精品不卡a|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 青青草a国产免费观看| 2022精品国偷自产免费观看| 日韩小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αv天堂无码| 天天综合网色| 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的| 日本久久久久久免费网络| 成人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无码av永久伊人| 欧美日韩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在线视频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