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念念
長沙環境保護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4
為了促進我國職業教育的高質量發展,國家發布了“雙高計劃”,提出集中力量建設一批引領改革、支撐發展、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職學校和專業群,帶動職業教育持續深化改革,強化內涵建設,實現高質量發展。其在建設計劃中主要的任務是打造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高地、技術技能創新服務平臺、高水平專業群、高水平“雙師”隊伍。湖南作為教育大省,共計有70多所高職院校,提高高職教育水平對于整個湖南高等教育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近年來,為貫徹落實“雙高計劃”建設意見,湖南省就高職人才培養、專業設置、課程建設等出臺多個文件,以培養出適應產業轉型升級、具有創新能力和工匠精神的高端技術技能人才。
教師作為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教育生態環境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合理科學的配置是各高職院校可持續發展的根本所在。因此,各高職院校應當積極行動起來進一步加大對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視力度,以便于為社會培養出適應市場需求的高素質技能技術型人才提供強力保障。
首先對師生比結構進行研究。通過師生比參數的研究,可以直觀發現教師平均負責的學生數量。一般而言該數值越高,那么說明師資優化越好。為此國家教育部門明確規定,我國優秀師生比標準為1∶14,良好標準為1∶16,合格比為1∶18。
隨著湖南省政府對高職教育的大力扶持,配套政策持續推進,當前湖南省高職院校的師生比平均值變得越來越高,但相對于江蘇省、山東省等教育強省而言,湖南省師生比依然偏低。除此之外,根據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年度報告專欄中的相關數據不難看出,在2020年度湖南省70所高職院校當中依然存在少數學院師生比不符合教育部所制定出的合格標準。因此對于湖南省來說,要想有效提高其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應當加大教師資源總量投入,“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力度,盡可能地提高師生比。
所謂的職稱結構實際上指的就是一所院校內部不同級別職稱專任老師與整體師資比例的數值。通過職稱可以衡量某個教師在其專業領域內的科研學術能力。一般職稱評價越高的教師,其學術科研能力越高。因此高職院校擁有高級職稱的教師數量越多,對于學校品牌打造而言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根據我國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年度報告專欄所發布的湖南省高職院校專任教師高級職稱以上結構情況的分析來看,近些年湖南省擁有高級職稱教師的數量持續攀升,整體教師隊伍的職稱結構不斷優化,但相對于國內其他的教育強省來說,湖南省依然存在著不小的差距。通過大量走訪調查發現當前很多湖南省高職院校的高級職稱教師年齡較大,大多數都在50歲以上,中青年教師的比例很小甚至可以說沒有。為了滿足社會對高級技能人才的需求,我國高職院校不斷擴大招生規模,使得各大高校紛紛加大教師招聘力度擴充師資力量,這種情況對高職院校教師職稱結構的穩定性產生了一定影響,使得高級職稱比例出現被稀釋的現象,因此為了使職業教育向著更加健康可持續的方向發展,湖南省應當對其具有老齡化特征的高級職稱結構進行有效優化,并且持續縮小不同院校高級職稱結構差距。
學歷結構的定義如下,某所院校內部所有專任老師的學歷層次占據整體比例的具體情況。就一般情況而言,人們認為教師的學歷層次越高,教師的學識便會越淵博,其在后續發展中會進一步提升其價值,獲得更高水平的職稱可能性也就越大。因此,學歷結構對于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一般教師隊伍中,高學歷層次人才數量越多,那么該學校的師資力量就會越為渾厚,在今后開展職稱結構優化工作時,更利于相關措施的有效執行。
通過近幾年的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年度報告專欄中的相關數據顯示,湖南省高職院校的高學歷教師數量不斷上升且增長幅度越來越大。從2017年開始擁有較高學歷的教師已經超過了整體師資的一半。這一數據充分表明當前湖南省的師資力量正在不斷加強。但是,結合教育部所下發的關于加強高職高專師資隊伍建設的若干意見中要求的35%以上這一比例,當前湖南省有56.67%的高職院校依然在全國平均水平線以下苦苦掙扎。由此不難看出當前湖南省不同高職院校的師資力量差距較大,需要對部分較差的院校進行重點扶持,引入擁有更高學歷的專業人才。
對于高職院校來說,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不僅表現出了高教性,而且還擁有一定的職業性特征。而要想滿足高職院校人才培養需求,“雙師型”教師的引入是必不可少的。這類教師經過長期努力,不但具備高水平專業知識,同時還擁有相關專業所對應的職業綜合能力,這些師資力量的存在是職業教育不斷向前發展的重要保障。從概率學的角度上來看,一所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占整體師資力量的比例越大,那么該高職院校的教學水平就會越高。根據我國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年度報告專欄中的相關數據,不難發現近幾年來湖南省“雙師型”教師比例平均值不斷攀升,已經達到了教育部的合格比例50%以上。但是,相對山東省、江蘇省等教育大省來說依然存在著一定距離。
在職業教育不斷向前發展的過程當中,政府要全面明確自身在職業教育優化中的職能定位。結合市場對人才的需求,從不同角度對有限的教育資源進行合理分配,使教師資源朝著合理的方向流動,減少不同區域教師資源配置上存在的差距。
首先,地方政府應當積極行動起來,對不同高職院校的發展特色進行全面了解,將其作為分配教育資源的參考依據。在對教育資源分配的過程中,為了保障分配工作的有效性切不可完全根據學校的層次進行教育資源上的傾斜,而應當根據不同地區產業發展的需求因地制宜的為不同高職院校分配教育資源。例如,湘西自治區自然資源非常豐厚,為了促進當地的發展,政府部門大力發展旅游業及養殖業,政府應當根據其產業優勢對高職院校的專業發展進行有效扶持。通過各項政策的有力引導,加大不同企業的投資力度,從而使高職院校相關專業得到更好的發展。
其次,地方政府應當結合教育改革發展趨勢,根據不同高職院校動態變化特點為其設置一套具備彈性的教師配置制度。根據人才培養工作需求,對不同學校專任老師的引入數量進行合理規劃。根據每所高職院校每年計劃招生人數及當前在校人數,根據最優師生比計算出需要的教師人數。
最后,為了促進師資力量的優化,政府應當取締教師終身聘用制。將人事權力下發到各高職院校,允許高職院校根據自身發展對不同特征的教師采取更加靈活多變的聘任形式。結合不同學科的專業特點為新入的教師設置一定的實習考核期。在實習期間應當始終貫徹落實考核淘汰制,對于不符合人才培養工作的教師進行解雇。而對于一些適合時代發展的教師,則為其安排對應的崗位。對一些在實習期表現優異的教師,可以與其簽訂3~5年長期聘用的合同。而對于一些已經擁有高級職稱的教師資源,為了防止其流失可以給予其終身聘用制。如有特殊情況可以額外增編。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有效消除學校由于編制的問題而導致同工不同薪的不公平現象,從而讓教師能夠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學生教育工作當中。
不同高職院校所屬的地理位置有著很大的區別,由于種種因素的影響以及經濟條件上的差異導致教育資源投入會出現種種限制。為了保障高職教育工作的穩步推進,政府不得過度分散教育資源,但是在分配的過程當中也不得將教育資源太過于集中,否則將會使不同區域教育效益的差距變得越來越大。為此政府應當積極應對,搭建起線上線下共享合作平臺,提供更加高效快捷的公共服務,從而使教育資源利用率得到有效提高,消除教師互通培訓的培養壁壘,使得教師資源的配置更優化。
通過有效制定激勵政策,可以全面增加教師在工作中所獲得的成就感,保障教師的歸屬感,使教師以更加飽滿的激情投入到教育事業中,為此相關部門要有效提高對人才的物質保障。首先,在全省范圍內實現更好的社會福利激勵管理制度。政府應當出臺一系列有效政策支持高職院校對高層次人才的引入政策。例如,引入的人才可以享有獲取公共教育科研機構圖書館等公共單位的信息資料綠色通道,同時為引入人才提供落戶、住房、醫療、社保等方面的保障;其次,應當在省內實行薪酬激勵管理制度。政府根據教育事業的發展需求對教師的薪酬制度進行合理調整,將崗位工資等內容與教師的職稱以及年限緊密連接起來,模仿企業所制定的薪酬制度按優勞優酬等原則對教師崗位工資進行合理化調節;最后,應當在省內實現獎懲獎勵管理工作。各高職院校應當將教師的績效考評與獎懲制度緊密連接起來。對為學校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優秀教師應當給予其經濟上的獎勵或者是為其安排更多的科研項目。而對不符合學校發展素質要求的教師,適當的對其進行降級解聘等。從而使教師產生不進則退的憂患意識,提高教師的自我成長動力。此外各高職院校應當為教師營造更為開放包容的工作環境,加大教師參與民主管理工作中的力度。
首先,科學的人才考評機制可以使企業與學校教師之間的流通壁壘得以打破,可以使教師的整體素質得到有效提高。各高職院校應當對其考評內容進行合理優化,根據教師內涵的拓展需求,為其制定相應的考評標準。和本科教師考評標準不同的是職業院校教師考評工作,應更加注重技術技能方面的考核。因此,在實際操作中應當全面克服唯論文、課時量的傾向,應將教師在企業中的實踐經歷、科研成果貢獻等內容納入考核中。
其次,對當前已有的考評標準進一步細化,對不同專業教師的工作重點進行有效劃分。同時結合教師職稱為其制定出具有區別性的績效考核指標,合理分配不同指標的實際權重。例如對于一些資歷較淺的青年教師可以在考核中加大職業道德的權重系數,對于一些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可以增加科研能力的權重系數,對于“雙師型”教師應當進一步加大專業實踐考核指標的權重。
政府及高職院校要進一步加大對“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力度。將理論與技能密切結合起來,對“雙師型”人才進行有效培訓,全面深入其內涵建設工作。具體而言可以增加校企之間的聯合、不同高職院校之間的合作來共同提升教師的視野。還應當進一步完善“雙師型”教師的成長機制,政府部門應積極行動制定出校企聯合的培養方案,培養激勵方案讓高職院校能夠對接地方產業結構,讓企業融入高職院校的教師培養項目當中。最后還應當健全“雙師型”教師的培訓考核機制,讓“雙師型”教師的發展能夠全面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求。
職業教育對于國家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近些年來湖南省抓住機遇從不同維度推進職業教育改革,對接地方行業及地方經濟發展需求,推動適應市場需求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采用一系列有效措施,提升全省高職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努力推動全省高職院校向內涵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