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芳芳/文
針對當前農村地區所存在的現實問題來看,如果不能實現文化環境建設,那么勢必也會在知識經濟競爭時代中使農村生產力無法得到提升,同時也不能全面切實提高農村整體的文化素養以及公民素質。因此,需要落實好鄉村振興戰略,并通過發揮公共圖書館的職能來滿足文化氛圍的打造,以此才能通過積極影響,真正實現推動農村建設工作取得積極成效。
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是實現滿足推進農村進一步發展的重大戰略,而且也是體現國家和黨關心鄉村生產生活的重要體現。因此,在基礎工作落實上,不僅要實現物質生活的保障,更要通過精神文化建設來實現滿足共同發展,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優化農村環境。對于公共圖書館來看,它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當中發揮重要職能作用的主陣地,更是實現信息傳播與教育工作開展的重要場所。因此,為保證在新農村建設工作中,發揮好公共圖書館的作用,則必須要根據現實狀況進行整合,以此才能保證基礎工作的落實上,可以取得優異的成績。
在我國長期的經濟發展過程中,是以城市化發展為主的優化建設,所以在二元結構的歷史框架下,就導致農村在發展的過程中一直處于邊緣化的地位。但是,自改革開放以后,我國對于“三農”問題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為保證一體化建設工作開展能夠取得成效,在黨的十九大會議上,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并切實通過具體措施應用保證鄉村的發展能夠實現與城鄉文化的有效融合。與此同時,從各項基礎工作的落實來看,為保證鄉村振興戰略的應用能夠取得成效,在現實工作落實上需要推進深化惠民服務,并以公共資源文化發展為基礎向鄉村進行傾斜,以此來實現為鄉村地區提供更多的公共文化服務則是當前的重要工作。因此,這就需要通過文化環境建設來實現文化傳播,從而實現提升農村地區的文化發展水平。在這一點上,就要通過公共圖書館職能的發揮來滿足現實建設的實際需求,這樣才能通過挖掘本土文化內容,實現現代文化與文化環境的融合,進而通過整合與傳承,則能夠真正以可持續化發展為主,實現新農村建設工作的落實。
在我國所構建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當中,公共圖書館是其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而且其職責就是實現對文化的有效傳播,并以其先天優勢來實現公共文化的教育,這時就能夠通過其自身職能的發揮,真正實現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實施。同時,對于公共圖書館來看,它自身的公共文化屬性決定了它在社會發展當中的重要作用,并且也能通過合理安排來實現滿足鄉村發展的實際需求。因此,這就使得公共圖書館在助力鄉村振興上,通過傳統文化的傳承以及教育功能的發揮來保證文化環境的建設能夠有利于人民群眾的發展。基于此,在基礎工作落實上,為有效發揮公共圖書館的職能作用,則必須要通過加強基層建設來實現公共圖書館的文化服務,從而通過服務覆蓋來提升其自身的服務效能,這樣才能確保在基礎工作落實上,可以通過職能發揮來為廣大農民提供更加具有實用性的文化服務,以此才能在鄉村振興戰略應用上,提供智力保障與支持。
首先,知識競爭是當前經濟發展當中的重要話題。因此,對于當前所應用的一系列先進技術手段來看,能夠真正實現為農村的生產生活提供有效保障。但是,由于信息閉塞以及思想解放程度的不足,導致了即使開展社會公共服務,并向農民提供了先進的設備,也會由于農民的固有思想而導致在現實技術應用上仍然會以傳統的耕作方式進行運作。對此,則無法保證生產效能能夠得到提升,進而也就無法帶動農村經濟得到有效發展。在公共圖書館職能發揮的過程中,能夠以信息服務為基礎來實現滿足農村農民的知識拓展與延伸,這時就能真正實現以信息技術服務為基礎來提供綜合層次的信息保障,從而在現實發展的過程中,讓農村農民真正認識到科技的力量,并實現有效利用科技技術改變過去的生產模式,就能為其經濟發展提供保障。與此同時,對于當前的鄉村建設來看,更多的企業走向了農村,這時也需要大量的農村勞動力來滿足生產的需求。但是,由于整體素質的不足,導致在用工環節上,大量的農村勞動力只能夠在一線進行生產。對此,為保證農村整體發展的平衡性,并進一步提升農民的收益,則需要以信息服務的供給來實現關注基層農業管理者,并實現滿足教育培訓功能的發揮,這樣既能夠實現為其供給生產技術,也能夠實現為其供給管理技術,這都有利于提升農村地區的發展實力。此外,對于信息服務來看,也能向農民提供當前的相關政策以及市場信息,還能通過數字化服務來打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有利于為鄉村發展提供保障。
其次,為保證鄉村振興戰略能夠落實到位,在公共圖書館發揮職能時,能夠通過舉辦各類圖書推廣活動來進行知識傳遞,這時通過上級進行牽頭并開展活動,就能夠聯合當地所有公共圖書館來建立閱讀文化活動。比如,農民讀書、國學講堂、少兒閱讀以及技術生產宣講會等,這都有利于農村地區知識環境的構建,并且也能在文化傳播的過程中,實現對其思想解放,進而保證農村地區的發展能夠更加趨近于城市。同時,針對當前農村留守兒童和留守老人的問題來看,通過開展此類活動,也能夠解決很多矛盾問題的發生,并且也能真正改善由于教育資源不平衡所帶來的弊端,這也有利于社會的和諧發展,還能在這種全民閱讀的環境下,增強農村地區群眾的閱讀意識,并實現思想開悟與發展。此外,對于此類活動的創建來看,它其實有利于資源共享,并打破公共文化服務中所存在的壁壘問題,這時以文化元素融合來實現活動創建,也能夠進一步提升鄉村群眾的閱讀意愿,并解決鄉村群眾的精神發展訴求,更能為后續的城鄉文化服務交流工作開展提供保障。
最后,為有效解決技術生產能力不足的問題,在公共圖書館發揮自身職能作用的過程中,可以直接與社會教育活動進行串聯,這時就能在基礎活動開展中,以技術培訓為基礎來實現提升農村勞動力的生產技能,并實現以技術優化為目標進行發展,進而就能在集約化運行模式下,進一步保證農村生產力的提升,實現帶動農村地區經濟的發展。同時,對于鄉村文化培訓工作的開展而言,不僅是以技能發展為基礎進行的培訓,還會以素質匹配來實現各項能力的綜合發展,這其實更有利于農業科學技術的成果轉化,并且也能在鄉村文明建設工作開展中,真正提升農業的高質量發展。
首先,對于公共圖書館的職能發揮來看,在鄉村振興工作開展中,大部分的活動組織仍然是以節日設置為基礎所開展的一系列活動,這其中包括了讀書日的公益講座、兒童節的送書下鄉以及圖書閱覽活動。雖然,在基礎工作落實上,這樣的活動形式也能夠實現滿足基礎群眾公共閱讀需求,但是為保障發展的全面性,同時以個性化服務落實為基礎滿足對特殊群體的照顧,仍需要通過創新機制的應用來實現發展,這樣才能通過基礎保障來實現滿足各項工作落實的效果,并使服務方式通過創新來適配更多人群的需求,以此才能使文化服務的供給更加全面。
其次,想要保證文化惠民服務工程的落實能夠取得積極成效,并真正通過公共圖書館職能發揮來推進鄉村文化振興戰略得到落實,則必須要通過組織人才隊伍建設來滿足業務工作的開展,這樣才能通過文化服務來實現保證農村地區的發展。但是,根據當前公共圖書館的建設情況來看,在編人員人數其實并不能滿足基礎工作的落實,因為除了要實現在公共圖書館內完成自己的服務工作外,也要承擔著基礎業務輔導以及鄉村閱讀推廣等各項活動。同時,對于各鄉鎮工作人員來看,除本職工作以外,也要完成相應的服務推廣工作,這就導致在基礎工作上,由于工作總量十分巨大,而無法保證各項工作落實的實際質量。此外,由于在基層服務工作開展中,志愿者服務隊伍也能夠實現滿足對各項服務的保障,但由于這類服務型人員往往流動性較大,這也導致在基礎工作落實上,有時也會產生一些問題。基于此,就需要通過全面優化,并實現對人才隊伍的建設,以此才能在基礎服務供給上,取得良好的成績。
再次,保障機制的應用是實現滿足各項服務能夠取得成效的重要內容。但是,從基層公共圖書館的建設來看,在各項服務供給匹配上,需要以完善的資源服務體系建設才能夠保證服務的供給可以滿足鄉村振興戰略的落實。從資源服務體系的構建來看,需要大量的財力、人力、物力的投入來保證各項活動的創建能夠取得成效。但是,由于經濟條件落后地區的活動經費不足,勢必就會導致在公共服務發揮上難以通過文化服務創建來滿足鄉村振興戰略的落實。對此,為保證基層公共圖書館的文化服務職能能夠得到體現,就需要在財政扶持上,通過加大力度來保證資金的供應,以此才能通過彌補短板來實現文化服務的供給可以取得成效。
最后,考慮到農村地區發展的實際水平以及公共圖書館總量的問題,就需要通過以一室多用的形式來滿足文化服務的供給。但是,從現實建設工作的開展來看,想要真正解決貧困地區的扶持問題,勢必需要通過公共文化基礎設施的建設來實現優化,以此才能通過文化服務供給來滿足文化氛圍的提升。但是,由于很多偏遠地區的交通存有不便利之處,而且在資源配置與布局上還存有不均衡問題,這就導致在現實服務供給中,受資源配置不均衡問題的影響,導致各項工作的落實仍存有缺漏。對此,這就需要通過優化改革來實現彌補,這樣才能確保農村振興戰略在落實上可以得到外在保障。
相較于城市地區來看,鄉村地區能夠接觸到閱讀的機會其實更少,而且在文化服務供給上,由于資源不匹配問題也會導致其享受到的服務更少。因此,想要彌補文化服務的短板,就必須要通過公共圖書館的建設來實現滿足文化資源的供給,這樣才能通過高質量的公共文化服務來實現豐富農村地區的文化生活,并通過精神文明建設來實現優化發展。對此,這就需要由市區級以及縣級圖書館開展活動來實現滿足閱讀服務的供給,并通過開展一系列活動來為其提供公共文化服務,這樣才能使鄉村閱讀活動更加豐富,同時實現滿足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落實。值得注意的是,為有效解決交通不便所帶來的影響,可以通過基層建設來實現優化,并以接送服務構建來實現解決偏遠地區受路途影響而帶來的問題,這樣才能保證服務供給的全面性。此外,針對特殊人群來看,可以提供上門服務,并通過組織當地學校開展送教上門來實現全面供給閱讀服務。通過公共圖書館供給書籍與技能培訓,并由送教上門的教師進行閱讀服務開展,就能夠有效解決很多現實問題。
為保證文化惠民工程能夠落到實處,改善農村地區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則必須要以基礎建設工作落實為基礎,真正做到通過文體設施建設來實現滿足各項服務工作的開展,這樣才能將公共閱讀體系覆蓋到鄉村,同時實現通過文化產品供給來滿足發展的現實需求。對此,針對偏遠地區來看,可以通過設置農家書屋來實現知識普及,并且可以通過制定課程計劃,并由公共圖書館按時間計劃表派遣相應人員進行服務,進而就能夠有效滿足基層文化建設的需求,并且也能在便捷性上滿足偏遠地區發展的實際情況。
除閱讀服務供給以外,文化培訓服務其實更有利于滿足農村地區經濟條件的發展。畢竟,技能學習能夠真正實現為其自主創業提供機會,并且也能在文化教育中,提升農民的整體素質,更能保證鄉村振興戰略的落實可以取得良好成效。因此,公共圖書館在發揮自我職能時,除與基層圖書館進行合作開展閱讀活動外,也需要與文化部門和農業部門共同開展鄉村文化培訓活動,并通過邀請專家學者開展文化課堂、或以講座的形式向其傳授農業技術信息、種植養殖信息以及電商技術進行指導,這時就能夠有效打開鄉村地區群眾的視野,并實現以技能學習為基礎來滿足經濟發展的需求,這不僅能夠拓寬其經濟來源,并且也能在文化熏陶下,使其精神得以發展,從而也能使農村地區的幸福指數獲得提升。
為保證鄉村振興戰略在落實上能夠通過公共圖書館職能的發揮進行公共文化的傳播,那么就需要在人才隊伍組建上進行優化。對此,這就需要通過引進高素質人才來滿足文化技能培訓以及文化傳播的需求,并通過內部培訓與整合來實現提高現有服務人員的職業技能與職業素養,這樣才能在文化服務供給上給予保障。此外,為解決服務人員不足問題,并降低由于人員流動帶來的影響,也可以通過組織鄰近城市高校學生進行志愿服務,這樣通過定期開展服務并實現匹配現實發展需求,則能夠有效解決人力不足帶來的影響。
總之,為保證鄉村振興戰略落實的實際效果,在公共圖書館發揮自身職能時,必須要通過全面整合與優化并且結合農村地區發展實際情況,這樣才能通過公共文化服務供給來滿足現實發展的需求,以此才能通過文化環境創建,并以技能學習、技能培訓、知識服務來保障,從而才能確保農村地區的發展可以更加迅速。■
引用
[1] 黃種發.公共圖書館助力鄉村振興的實踐與思考[J].辦公室業務,2021(17):161-162.
[2] 曾少英.公共圖書館助力鄉村振興的幾點思考[J].發展,2021(8):47-48.
[3] 黃種發.公共圖書館助力鄉村振興的實踐與思考[J].辦公室業務,2021(17):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