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 郭明多 黃莉莉
近日,交通運輸部集中發布了一攬子重點行業標準,以推動交通運輸行業高質量發展。其中,在提升運輸服務智慧化水平方面,交通運輸部批準發布了推薦性行業標準《交通運輸數據資源交換與共享 第2部分:通用技術要求》(JT/T 1415.2-2022),將于今年9月9日起正式實施。

交通運輸信息資源共享平臺應用監控
為規范交通運輸數據資源共享交換體系規劃和建設,交通運輸部結合部省兩級交通運輸數據資源共享交換相關信息系統建設、數據資源共享交換等工作開展實踐,于2022年6月9日批準發布了推薦性行業標準《交通運輸數據資源交換與共享 第2部分:通用技術要求》(JT/T 1415.2-2022),對全行業數據資源共享交換體系建設進行規范和指導,實現數據資源高效共享與開發利用。
建立和完善數據資源共享交換體系,實現數據資源的深度開發、及時處理、安全保存、快速流動和有效利用,是《2006~2020年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提出的一項重點任務。為進一步落實和推進國家大數據戰略和政務信息資源共享有關要求,2017年,國務院印發《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共享實施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17〕39號)。隨后,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國務院辦公廳相繼建設國家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和國家政務服務平臺,并出臺《國家數據共享平臺(政務外網)庫表交換、文件交換操作指南》和《國家政務服務平臺數據交換與共享接口 第1部分:數據交換要求》,用于指導全國政務信息資源基于國家數據共享交換平臺的數據交換。2020年,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標準委)發布《信息技術 大數據 政務數據開放共享》系列國家標準,完善了政務數據資源共享標準體系。
為全面貫徹落實國家大數據戰略,推動行業數據資源整合共享,有效支撐交通強國建設,交通運輸部先后印發了《交通運輸部辦公廳關于推進交通運輸行業數據資源開放共享的實施意見》(交辦科技〔2016〕113號)、《交通運輸部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共享工作方案》(交辦科技〔2017〕143號)、《交通運輸政務數據共享管理辦法》(交科技發〔2021〕33號)等政策文件;2017年,印發了《國家綜合交通運輸信息平臺總體技術方案》(交辦科技〔2017〕177號),啟動了國家綜合交通運輸信息平臺建設。為落實國家綜合交通運輸信息平臺總體“五大功能、六個統一”的體系框架要求,規范共享交換平臺提供“統一信息資源”的服務使用方式,交通運輸部還組織開展了交通運輸部數據資源共享交換平臺建設工作,并于2019年印發了《交通運輸數據資源共享交換平臺資源提供規范》《交通運輸數據資源共享交換平臺交換通道規范》和《交通運輸數據資源共享交換平臺服務使用規范》。
雖然政務部門在數據共享領域已出臺《信息技術大數據 政務數據開放共享》系列國家標準,但相關標準內容細度較粗獷,未能體現交通運輸行業數據資源交換與共享需求與特點,尤其是在部級共享平臺已實現建成上線的當下,部省兩級交換通道完全打通,相關管理制度和平臺技術規范相對完善,體系建立已初具雛形,因此,需要進一步結合行業數據資源共享交換需求制定統一的行業技術標準。
《交通運輸數據資源交換與共享》系列標準共分為3個部分,其中第1部分總體架構和第3部分數據格式與接口已于2022年1月先行發布。本次發布的第2部分,即通用技術要求規定了交通運輸數據資源共享交換的通用技術要求,包括資源共享要求、交換要求、日志要求、環境要求和數據安全要求,適用于交通運輸數據資源共享交換平臺的規劃、設計、建設、運維和管理,對進一步完善和規范交通運輸行業數據資源共享交換體系,指導行業相關信息系統開發建設,提高行業數據資源管理、數據共享應用及數據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信息中心在起草過程中通過反復調研,經過多次專家討論,廣泛征求行業主管部門和企事業單位意見,并考慮到國家相關標準、行業已經印發的政策文件和技術指南要求,明確了本標準的關鍵技術內容。

國家綜合交通運輸信息平臺-數據共享交換

交通運輸信息資源共享平臺-目錄編制
資源共享部分主要針對信息資源目錄、資源提供和資源使用提出要求。其中信息資源目錄應符合行業已有標準JT/T 747《交通運輸信息資源目錄體系》及其他相關規定。
在資源提供方面,根據主流數據共享技術,參考《NTIP/T 0301—2019 國家綜合交通運輸信息平臺 交通運輸數據資源交換共享平臺資源提供規范(試行)》,提出增量提供和全量提供兩種規則。一般情況下應優先采用增量方式提供資源,但若數據不具備增量標識且人為無法指定增量標識時,可采用全量方式提供數據資源。
通過對部級共享平臺、部分省級交通共享平臺等應用現狀和管理需求調研,參考《信息技術 大數據 政務數據開放共享 第2部分:基本要求》(GB/T 38664.2-2020)和《交通運輸部政務信息資源共享交換平臺管理規程(試行)》,形成本標準資源提供要求如下:提供資源時資源提供方應按照相關文件要求,在共享平臺上編制信息資源目錄,注冊相應數據資源,保證資源注冊的信息與目錄信息保持一致,并將資源與目錄進行關聯;資源注冊時,應提供可機讀的電子格式數據資源,并逐一確定資源內容、基本信息、注冊形式、更新方式等,根據不同資源提供方式,提供資源鏈接或文件,其中接口方式注冊資源應先進行接口調用測試。注冊時應同時提供相應的軟件版本信息,根據資源類型提供數據結構說明文檔或數據字典或接口說明文檔等;提供資源有變更的,資源提供方應及時更新、維護目錄和資源,確保所提供的數據資源與本部門掌握的數據資源一致;資源提供方應對所提供的數據質量負責。
在資源使用方面,通過對交通運輸部共享交換平臺、部分省級交通共享交換平臺相關平臺應用現狀和管理需求調研,參考《交通運輸部政務信息資源共享交換平臺管理規程(試行)》,形成本標準資源使用要求如下:資源使用方首先應保障資源使用環境正常接入交通運輸行業通信網絡,并按照約定的方式和使用范圍使用資源。為提升平臺數據質量,建立數據共享使用反饋機制,向資源使用方提出平臺反饋資源使用情況的要求,包括資源滿足需求情況、資源質量情況及資源使用效果。
通過調研目前行業內外主流數據共享交換平臺的交換技術路線,結合行業內實際情況,參考《NTIP/T 0302—2019 國家綜合交通運輸信息平臺 交通運輸數據資源交換共享平臺交換通道規范(試行)》和《交通運輸信息資源交換共享與開放應用平臺省級工程建設指南》,明確了數據資源交換要求,主要包括業務角色和業務流程。
考慮到共享交換平臺在實際數據交換運行過程會涉及各種用戶角色,本標準參考《交通運輸部政務信息資源共享交換平臺管理規程(試行)》,對各方職責進行清晰界定,并提出整個數據交換業務流程。基于各級共享交換試運行情況及行業主管部門特點,明確數據交換過程中的角色包括交換通道管理方、交換業務方、交換文件發送方和交換文件接收方,并對各方職責進行界定。根據實際交換業務運行情況,參考《國家數據共享平臺(政務外網)庫表交換、文件交換操作指南V2.0》和《ZWFWC0126.1—2018 國家政務服務平臺數據交換與共享接口 第1部分:數據交換要求》,提出交換業務流程包括業務申請、業務注冊、任務創建、文件上傳、文件傳輸和文件下載。
交通運輸數據資源共享交換過程中的日志要求如下:應對服務器、安全系統、應用支撐及業務系統的日志信息進行統一管理,實現全面監控和實時告警,記錄日志包含但不限于登錄日志、操作日志、服務調用日志、服務監控日志、前置機日志、交換日志,并對各種日志信息進行進一步解釋舉例。
參考部級共享平臺建設運行情況,以及《交通運輸信息資源交換共享與開放應用平臺省級工程建設指南》,提出共享平臺環境要求,包括平臺運行環境、前置機和網絡安全要求,其中平臺環境部分提出了平臺部署所需的基礎服務器和安全管理設備,對設備軟件部署和參考硬件配置提出要求。前置機作為交換通道上進行文件交換的入口,需對其部署和硬件參考配置提出要求。
為保護數據資源交換與共享過程中的數據安全,標準提出提供和使用數據資源的信息系統應按照《信息安全技術—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基本要求》(GB/T 22239-2019)的有關要求開展等保定級,同時提出對必要的數據進行加密、脫敏、防泄漏等安全控制策略的要求。
交通運輸政務數據資源交換與共享工作應符合《交通運輸政務數據共享管理辦法》及國家有關規定;數據安全管理應符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使用部級共享平臺應符合《交通運輸部政務信息資源共享交換平臺管理規程(試行)》及平臺技術規范;省級交通共享平臺的設計和建設還應符合《交通運輸信息資源交換共享與開放應用平臺省級工程建設指南》相關要求。
建立交通運輸數據資源共享交換體系是落實國務院“加快政府數據開放共享,推動資源整合”要求,解決交通運輸行業“信息孤島”“數據煙囪”難題的重要舉措。隨著行業數據共享工作深入推進,部級數據共享交換平臺成為行業的數據匯聚中心和共享交換樞紐,平臺配套技術規范已經形成,但全行業數據資源共享交換體系構成尚不明確,對數據資源、交換通道、共享服務、安全管理等尚未形成統一的技術和管理要求。通過制定《交通運輸數據資源交換與共享》系列標準,對數據資源共享交換體系提出統一的技術管理要求,可指導交通運輸行業各級數據資源共享交換平臺有序建設和高效運轉,打破數據壁壘,充分發揮數據資產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