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永嘉信律師事務所 王曉星 胡琳
公路資產因交通事故損壞后,公路經營企業按照公路設施路產保護相關規定,對損壞的道路交通安全設施(如廢舊護欄、立柱、防阻塊、護欄端頭、防眩板支架、橋梁鋼扶手及支座等)進行拆除并集中回收管理。但因目前的法律法規、行業規定中并無針對性的制度化規范,導致公路經營企業難以及時處置拆除和回收的公路資產(以下簡稱“路產殘值”),進而不得不為保管該部分路產殘值支出額外的人力和物力,加重自身負擔。針對路產殘值處置中的主要法律風險問題,本文結合相關法律法規提供如下分析與闡述。

事故發生后路產人員對損壞護欄進行評估是否完全損毀 王軍 攝
公路作為直接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基礎設施,與國民經濟命脈和國家安全密切相關,通常情況下由中央或地方政府代表國家履行出資人職責,并對其出資享有投資收益。同時,我國鼓勵國內外經濟組織對公路投資建設,并以多樣化方式籌集公路建設資金。
根據我國有關公路資產所有權的法律規定,對于法律明確規定為國家所有的公路及公路資產,屬于國家所有;沒有特別規定的,則按照“誰投資,誰收益”的原則處理。本文僅就國有公路在公路資產處置中所涉及的相關問題進行以下分析。
根據《公路資產管理暫行辦法》第四條規定,我國對于公路資產的管理按照職責范圍明確了三層分工。
第一層為財政部門,負責制定公路資產管理綜合性制度和管理情況報告制度,并組織實施和監督檢查。
第二層為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負責制定公路資產行業管理制度,并組織實施和監督檢查;組織所屬管護單位開展公路資產管理工作,匯總統計經營性公路和專用公路資產情況;按照規定權限審核或審批公路資產處置和公路附屬設施經營等管理事項;指導下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開展公路資產管理工作,并接受同級財政部門的監督和指導。
第三層為管護單位,根據財政部門、交通運輸主管部門的規定,制定本單位公路資產管理的具體辦法并組織實施;負責本單位管護公路資產的清查登記、入賬核算、養護運營、處置報批、收入收繳等工作;辦理本單位管護公路資產處置和公路附屬設施經營等管理事項報批手續。
《公路法》第六十二條規定:“受讓公路收費權和投資建設公路的國內外經濟組織應當依法成立開發、經營公路的企業(以下簡稱“公路經營企業”)”,《收費公路管理條例》第二十六條規定:“收費公路經營管理者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標準和規范,對收費公路及沿線設施進行日常檢查、維護,保證收費公路處于良好的技術狀態,為通行車輛及人員提供優質服務”,《陜西省公路路產保護暫行規定》第八條規定:“各級公路管理機構和高速公路運營(經營)單位履行除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強制等職能以外的公路保護職責,按照法定職責和省廳規定,查處公路、公路用地、建筑控制區、橋梁和隧道安全保護范圍內的違法行為”。根據上述規定,作為管理維護單位,公路經營企業對所轄公路資產負有管理維護的責任。此外,考慮到經營性公路目前大多由公路經營企業入賬,未在政府公路管理部門賬上有所反映的情況,《公路資產管理暫行辦法》又再度明確管理維護單位還需負責填寫其所管理維護的公路資產信息卡,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或其授權單位需負責填寫經營性公路資產信息卡。而對于公路資產的處置,依據《公路資產管理暫行辦法》第四條及第十五條:“公路資產處置和公路附屬設施出租、出借、對外投資形成的收入,屬于政府所有的部分,應當在扣除相關稅費后,按照政府非稅收入和國庫集中收繳管理有關規定上繳國庫”的規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作為公路資產的處置權單位,其處置的收益依法上繳國庫。
鏈接
“我國關于公路資產所有權的主要規定
《民法典》第二百五十四條:鐵路、公路、電力設施、電信設施和油氣管道等基礎設施,依照法律規定為國家所有的,屬于國家所有。
《公路法》第二十一條:籌集公路建設資金,除各級人民政府的財政撥款,包括依法征稅籌集的公路建設專項資金轉為的財政撥款外,可以依法向國內外金融機構或者外國政府貸款。國家鼓勵國內外經濟組織對公路建設進行投資。開發、經營公路的公司可以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發行股票、公司債券籌集資金。依照本法規定出讓公路收費權的收入必須用于公路建設。向企業和個人集資建設公路,必須根據需要與可能,堅持自愿原則,不得強行攤派,并符合國務院的有關規定。公路建資金還可以采取符合法律或者國務院規定的其他方式籌集。
《公路法》第五十二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損壞、擅自移動、涂改公路附屬設施。前款公路附屬設施,是指為保護、養護公路和保障公路安全暢通所設置的公路防護、排水、養護、管理、服務、交通安全、渡運、監控、通信、收費等設施、設備以及專用建筑物、構筑物等。
《公路資產管理暫行辦法》第三條:本辦法所稱公路資產,包括公路用地、公路(含公路橋涵、公路隧道、公路渡口等)及構筑物、構成公路正常使用不可缺少組成部分的交通工程及沿線設施(含交通安全設施、管理設施、服務設施、綠化環保設施)等資產
對于政府收費公路,各省、區、市往往會出資組建國有公路經營企業負責公路的日常運營管理。國有公路經營企業在被授予包含收費權在內的運營管理權的同時,也常會被一并賦予公路資產處置權。
作為負責公路運營管理的國有公路經營企業,其應當按照《公路法》第六十六條:“依照本法第五十九條規定受讓收費權或者由國內外經濟組織投資建成經營的公路的養護工作,由各該公路經營企業負責。各該公路經營企業在經營期間應當按照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規定的技術規范和操作規程做好對公路的養護工作。在受讓收費權的期限屆滿,或者經營期限屆滿時,公路應當處于良好的技術狀態”,以及《收費公路管理條例》第二十六條:“收費公路經營管理者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標準和規范,對收費公路及沿線設施進行日常檢查、維護,保證收費公路處于良好的技術狀態,為通行車輛及人員提供優質服務”的規定,及時管理和維護公路資產,保證公路資產處于良好的技術狀態,以保障公路通行安全。
依據《民法典》第二百二十四條規定,動產的物權設立和轉讓,自交付時發生效力。為保障防護設施安全、完整及完好,公路經營企業應在交通事故發生后,為保障防護設施安全、完整及完好,及時進行的恢復其原狀的處理,是在侵權責任人承擔侵權責任之前的代為修復。此時,公路經營企業基于前述規定對被替換的舊路產(本文中提及的“路產殘值”“舊路產”系指損壞后以全額賠償方式或者通過購置新路產以替換下的損壞路產)殘值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公路經營企業根據自身對資產處置的規定,可以對路產殘值按照相應程序進行變賣、拍賣。
依據《公路賠(補)償通知書》載明的賠(補)要求:“現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第八十五條、《陜西省公路路政管理條例》第十九條之規定,請你(單位)依法對損壞的公路路產進行修復或賠償:1.選擇自行恢復的,按照公路工程技術標準和《路產修復告知書》履行修復義務,對路產原貌予以恢復;2.選擇照價賠償的,執行陜價經發【2009】30號文件標準,未規定標準的,以實際修復所需材料及人工費的時常標準計算賠償費用”,路產損壞人(含基于保險合同關系替代肇事方全額賠償的保險公司)在賠償損壞路產后,公路經營企業可以向其交付被拆卸的路產殘值,或者在該路產殘值無交付必要、不能交付的情況下,以折價補償方式將路產殘值的價值補償給路產損壞人。
根據《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條:“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訴訟時效期間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但是,自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權利人的申請決定延長”之規定,路產殘值利益的主張時效一般為對應事故發生之日起三年內。如期間路產損壞人未提出過主張,也不存在《民法典》第一百九十四條、第一百九十五條法定的時效中止、時效中斷事由時,該期限過后,公路經營企業即可以超出訴訟時效為由對抗路產損壞人的路產殘值利益主張。
第一,處置前需注意核查該路產殘值的處置權歸屬,及時留存相應處置的事實依據與相關文件。
第二,對未能向路產損壞人交付的路產殘值及時登記造冊,明確記錄其品類、型號、數量、殘損情況、對應事故時間、涉事人員信息、涉事車輛信息、更換時間、支出費用等可以確定路產殘值來源和現狀的信息,以便明晰路產殘值的來源。
第三,對路產殘值的處置應遵循法律法規及企業內部就路產處置的相關規定,履行相應的評估、審批等手續,通過公平、公正、公開、合法、合規的方式處置路產殘值。

護欄設施在經過火災后,其強度會發生變化,應進行更換。劉金虎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