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邱碩
災害不過節、搶險救災沒有時間表。組建以來,該養護中隊雖然經歷調整改革,但使命任務不斷拓展、職能定位節節拔高、實戰考驗愈加嚴峻。

中隊處置公路塌方險情
武警第二機動總隊某支隊某中隊駐地海拔4000多米,面對“條件異常艱苦、環境異常艱險、戰斗異常艱巨、任務異常繁重”的極端特點,該中隊官兵始終賡續傳承“老西藏精神”“兩路精神”等精神譜系,鐵心向黨、穩邊興藏、扎根高原、無私奉獻,他們愛路護路、守路修路,圓滿完成各類急難險重任務20余次,被當地藏族同胞親切地稱為“筑路云端的天路衛士”。

中隊正在進行路面施工作業
中隊駐地離天近、離家遠,點自為建,點自為戰,抓建設靠自主,統思想靠覺悟。為此,黨支部一班人始終抱定堅守一個目標,就是扛起理論武裝的責任擔當,全盤謀劃、主動作為,在興隊育人上闖路子、想法子、出點子。每當黨的創新理論發展一步,黨支部抓理論武裝的步伐就跟進一步,堅持開展“三個半小時”“紅肩章講壇”“理論攻堅小課堂”等活動,觀看《海拔4663》《守望天山》等反映隊史的影片,組織走訪紅色遺址、參觀史館、聽英模報告,聆聽先輩講述光榮歷史,感悟先輩走過的輝煌足跡。
有了思想困惑大家來解,有了理論盲區大家來破,有了軍營熱點大家來談,力求人人掌握基本內涵、精神實質和實踐要求。大力推進“書香軍營”建設,在陽光棚設置“閱讀長廊”,集中學習誦讀《雪祭》《挺起胸膛走西藏》《一路格桑花》等講述高原故事的文學作品,發動官兵編排話劇舞蹈、創作天路兵歌、制作軍營MV,極大豐富了文化生活和精神家園。
同時,該養護中隊還組織10余名理論骨干,上講臺、到戰位、進車廂,用戰士的語言、戰士的情懷、戰士的事跡,通過飯前演講、現場問答、隨機競賽等喜聞樂見的形式,圍繞“理論學習為什么,穩邊戍國圖什么,高原勁旅練什么,搶險救援做什么,養護保通干什么”常態問題開展思想辨析,廓清思想迷霧,劃清是非界限,明確奮斗目標,鼓舞提振士氣,使創新理論潛移默化進入官兵思想頭腦、話語體系。
上級離得遠、任務撒得開,作業時時在進行,人車時時在路上,危險時時要面對,該中隊著眼動態分散特點,注重堡壘前移、自建自強,以隊為家、團結進取,有力促進了建設發展全面過硬、全面提升。
按照“重復的合并、繁瑣的簡化、交叉的理順”原則標尺,細化梳理經常性工作落實清單,與周工作安排表“無縫焊接”,保證內容定細、時間定準、措施定清、責任定實。堅持按照“化整為零、見縫插針、統分結合、積少成多”的思路理念,沒有大塊兒時間,就利用休息間隙、機動途中,開展三五分鐘的小談心、小教育、小討論;缺少固定場所,就把施工點、駐訓點當“戶外學習室”,把車廂、帳篷當“流動會議室”,使各類工作穿插滲透、相得益彰。注重充分調動“四長”(黨小組長、團小組長、民主小組長、“三互”小組長)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發揮其密切聯系群眾的特長優勢,做到第一時間掌握困難問題、第一時間感知隱患苗頭、第一時間化解矛盾癥結。
堅持每月召開“吐槽大會”,鼓勵大家用最尖銳、最幽默的語言亮家丑、擺問題、出主意、想真招、促解決,將含金量高的“槽點”公之于眾、共同監督整改,齊心協力糾治,營造出一種“想在一起、做在一起、苦樂在一起、拼搏在一起”的工作氛圍。好的方法理念帶來好的實踐成果,好的實踐舉措帶來好的基礎建設。該中隊“按綱要建、按條令管、按大綱訓、按規定辦”從未斷過層,從未斷過線,無一起安全事故、無一人受紀律處分,多次受到上級表彰,基礎底蘊愈加豐盈厚實。
川藏線是邊疆穩定發展的政治線、經濟線、國防線,尤其是“天路72拐”,從業拉山頂到嘎瑪溝底,海拔高差達1800米,彎多坡陡、災害頻發,是最難最險最陡的路段。災害不過節、搶險救災沒有時間表。該養護中隊組建以來,雖然經歷調整改革,但使命任務不斷拓展、職能定位節節拔高、實戰考驗愈加嚴峻。
中隊黨支部始終崇尚“缺氧氣不缺志氣,海拔高斗志更高”的思想境界,始終保持“枕著險情睡覺”“搶險保通就在下一秒”的戰備意識,始終認為“帶兵打仗決不能使偏勁,必須時時處處拿戰斗力說話、用戰斗力衡量、靠戰斗力制勝”,聚焦使命任務、聚力練兵備戰,致力把自身打造成一個穩扎在雪域天路的戰斗堡壘,把集體凝聚成一股向戰場激情奔涌的澎湃“后浪”,把使命任務作為鍛造鋒刀利刃的實戰檢驗,堅持每天巡路、每周演練、每月養護保通專業教育雷打不動,做到一聲令下迅即出動、快速到位、高效救援;每一次執行任務結束后,及時組織召開復盤反思總結會,將“機械掘進效率太低”“人機協同嚴重脫節”“安全員人到心未到”等具體問題擺到桌面上、拿到臺前來,干部骨干進行檢視復盤,群策群力,集思廣益,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在反復研究論證中摸索出多種戰法技法工法,在實戰中得到推廣應用。


組圖:中隊積極開展除雪除冰工作,保障公路安全暢通。
在“七下八上”汛期,中隊相繼處置塌方、泥石流、水毀等突發險情60余次,解救疏導被困車輛80余輛、群眾700余人,贏得了過往司乘人員和駐地群眾的紛紛點贊、一致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