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曉靜
(景德鎮市第二人民醫院婦科,江西 景德鎮 333000)
子宮肌瘤的手術干預方式有子宮肌瘤剔除及子宮切除術,因子宮對于女性而言不僅是一個機體器官,更承載著女性做母親的希望,子宮切除術后患者易出現焦慮、抑郁等負面心理情緒,降低患者術后的生命質量,影響患者的情緒狀態[1-2]。因此,越來越多的患者選擇保留子宮的子宮肌瘤剔除術。基于此,本研究選取本院收治的子宮肌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旨在探析經陰道腹腔鏡手術與傳統腹腔鏡手術性行子宮肌瘤剔除術的療效差異與安全性,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20 年5 月至2021 年5 月本院收治的100 例子宮肌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臨床術式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0例。對照組平均年齡(38.15±1.55)歲,子宮肌瘤平均直徑(7.85±1.52)cm,子宮肌瘤平均個數(3.25±1.58)個。觀察組平均年齡(38.54±1.24)歲,子宮肌瘤平均直徑(7.78±1.45)cm,子宮肌瘤平均個數(3.31±1.51)個。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納入標準:患者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確診為子宮肌瘤;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合并危急重癥患者;妊娠期女性;中途退出研究者。
1.2 方法 兩組均于月經結束后的5~7 d 內進行手術。
對照組實施經腹腹腔鏡剔除術,術前進行常規的體位指導、備皮、消毒、建立靜脈通道等輔助措施,行全身麻醉,于患者腹部采用四孔法建立操作孔,根據子宮大小選擇腹部操作孔,置入腹腔鏡,借助腹腔鏡視野明確子宮與子宮肌瘤組織的解剖位置,于宮體注射稀釋后垂體后葉素6 U,使用單、雙極電刀切除肌瘤,使用電刀電凝止血,采用可吸收線縫合瘤腔,在肌瘤保護袋內利用旋切器將肌瘤旋出,清理手術部位,撤出醫療器械,縫合皮膚切口[3-4]。
觀察組實施經陰道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行全身麻醉,取膀胱截石位,行術區清潔、消毒等術前準備措施,根據子宮肌瘤所在位置,選擇經前穹隆或后穹隆切開陰道黏膜進腹,經陰道置入單孔PORT,置入腹腔鏡,探查并明確病灶位置、大小、數量后,經陰道置入醫療器械,于宮體注射稀釋后垂體后葉素6 U,使用單、雙極電刀切除肌瘤,使用電刀電凝止血,采用可吸收線縫合瘤腔,經陰道將肌瘤組織取出,在瘤體較大的情況下,對瘤體進行分割處理,將多個分割部分瘤體逐漸取出,清潔術區,術畢,術后給予抗生素藥物干預[5-6]。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治療期間不良事件發生情況,包括感染、血栓、便秘。②比較兩組營養狀況,采用微型營養評定簡表(mini-nutritional assessment short-form,MNA)評價營養狀況:MNA≥24 分表示患者營養狀況良好;17 分≤MNA≤23 分表示患者存在營養不良的危險;MNA<17 分表示患者有確定的營養不良。③比較兩組治療期間手術指標,包括手術時間、出血量、住院時間、排氣時間、治療費用、腫瘤清除個數。④比較兩組生命質量,采用SF-36 生活質量調查量表評價生命質量,包括生理狀態、情緒表達、社會狀態、自我效能4項,單項分值25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生命質量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不良事件發生率比較 干預期間,觀察組不良事件發生率為2.00%,低于對照組的14.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不良事件發生率比較[n(%)]
2.2 兩組MNA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MNA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干預后,觀察組MNA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MNA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MNA評分比較(,分)
組別對照組觀察組t值P值例數50 50干預前16.15±1.12 16.21±1.15 0.264 0.792干預后20.25±1.35 24.17±1.45 13.991<0.001
2.3 兩組手術指標比較 兩組腫瘤清除個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觀察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排氣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出血量、治療費用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手術指標比較()

表3 兩組手術指標比較()
P值<0.001<0.001<0.001<0.001<0.001 0.544手術指標手術時間(min)出血量(ml)住院時間(d)排氣時間(h)治療費用(元)腫瘤個數對照組(n=50)90.25±8.25 180.25±15.35 7.25±1.25 12.35±1.58 2 315.25±245.35 3.25±0.79觀察組(n=50)70.15±7.11 161.15±13.25 5.15±1.05 10.25±1.01 1 512.55±200.35 3.15±0.85 t值13.050 6.660 9.096 7.919 17.949 0.609
2.4 兩組生命質量比較 干預前,兩組生理狀態、情緒表達、社會狀態、自我效能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干預后,觀察組生理狀態、情緒表達、社會狀態、自我效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生命質量比較(,分)

表4 兩組生命質量比較(,分)
項目生理狀態情緒表達社會狀態自我效能時間干預前干預后干預前干預后干預前干預后干預前干預后對照組(n=50)15.21±1.15 17.65±1.23 15.25±1.11 17.58±1.21 15.88±1.16 17.81±1.25 15.65±1.19 17.47±1.26觀察組(n=50)15.31±1.14 20.21±1.35 15.26±1.18 21.25±1.35 15.74±1.17 20.35±1.26 15.58±1.14 20.15±1.33 t值0.437 10.260 0.044 14.315 0.601 10.119 0.300 10.344 P值0.663<0.001 0.965<0.001 0.549<0.001 0.765<0.001
子宮肌瘤疾病在婦科中屬于高發性的良性腫瘤疾病,好發于育齡階段女性,近年來,相關醫學研究結果顯示,子宮肌瘤的發病人群呈年輕化的趨勢發展[7-8]。腹腔鏡醫學技術有效地促進了子宮肌瘤的臨床術式干預,且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具有創口小、出血量少、操作便捷的多方面優勢。子宮肌瘤的臨床醫療干預中,常規手術干預措施術后出血量大,且創傷性切口對患者術后的生理機能恢復具有一定影響,醫學干預技術的發展擴大了內鏡技術的應用范圍,腹腔鏡術式用于子宮肌瘤患者的臨床干預,克服了常規手術創口大、出血量多的問題,并提升了醫療質量與效率;基于醫療理念的發展,傳統腹腔鏡依舊不可避免留下手術瘢痕,故在術式實施中,通過陰道直達病灶,可以有效的避免體表創傷,降低術中出血量,優化術后醫療干預質量,應用價值顯著。因此,微創經陰道腹腔鏡術式的實施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9-10]。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MNA 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腫瘤清除個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觀察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排氣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出血量、治療費用均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生理狀態、情緒表達、社會狀態、自我效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經陰道腹腔鏡術式臨床療效顯著,可改善患者生命質量,減少患者機體損傷。
綜上所述,經陰道腹腔鏡手術治療子宮肌瘤的療效顯著,可提升機體美觀性,改善患者生命質量,減少患者機體損傷,臨床應用價值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