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函威|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新桃源第一幼兒園
近年來,隨著我國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的不斷推進,教育開始進入內涵式發展階段。幼小銜接階段是第一個教育轉換階段,幫助幼兒科學做好入學準備,是幼兒園教育的重要內容。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新桃源第一幼兒園積極探索幼小銜接的本質,構建出有效的幼小銜接方案。
教育模式的變化:從保教結合到學科教育。幼兒園的教育內容是全面的、啟蒙的,教師通常以多種形式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幼兒參與活動,同時由于幼兒的年齡和發展特點,幼兒園在教育活動中還需要增加對幼兒的保護和照顧。因此,幼兒園的教育活動在照顧幼兒身體發展和安全的同時,還需要對幼兒進行啟蒙教育。另外,按照《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要求,游戲是幼兒園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主要方式,尤其是近些年來更加強調幼兒的自主性游戲發展水平,這就更加需要幼兒在集體活動中發揮主動性。
進入小學后,學科教育成為教育教學的主旋律,學校按照義務教育階段的課程方案開展學科教學,教師和教案、課本和作業共同推動了教育目標的實現。同時,依據我國集體教學的管理模式,課堂學習成為幼兒進入小學后的主要學習方式,這與幼兒園時期有了極大差別。
針對這些實際情況,我園以三年為期,循序漸進地完成幼小銜接的順利過渡。從幼兒入園開始,我園便遵循幼兒的年齡和心理特點,努力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衛生、行為習慣,激發幼兒對事物的探究興趣,從身心、生活、社會及學習四個方面進行幼小銜接準備。以身心發展目標為例,我園邀請體育教育專家對幼兒健康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診斷與指導;組織幼兒與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桃源小學的哥哥姐姐開展“醒獅跑”友誼賽。到目前為止,幼兒堅持進行“醒獅跑”打卡,有效改善了體質,體格更加強健、動作更加靈活,同時還培養了吃苦耐勞、堅韌不拔的良好品質。
為了更有效地融合幼小間的教育模式,我園聯合小學在幼小雙方教師間開展了滲透式的教研互動。為達到引領輻射的作用,我園組織片區內骨干教師開展了“幼小科學碰撞、銜接花開有度”研習活動,走進小學聆聽專題講座“幼兒園在左,小學在右”,同時讓幼兒園教師與小學一年級組教師團進行深入交流。
教育評價的改變:從過程評價到個體化的結果評價。作為經歷過三年幼兒園生活的幼兒來說,他們所面臨的是全方位的改變。在幼兒園,豐富的一日生活、各種有趣的區域游戲以及游戲化的集體活動是他們生活的主旋律,這種教育活動對于幼兒的評價主要是教師的主觀觀察和總結,因此過程性的觀察是主要評價方式。進入小學后,明確的課程方案、有序的教學以及周期性的達標測試成了主要的教學模式,這就要求對兒童采用個體化、標準化的評價。雖然近年來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過程性評價不斷被提及和采用,但是結果性評價一直是主要評價標準。這就對兒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幼小銜接中必須重視和解決的轉換問題。
在進入大班的最后一年,我園聯合南山區桃源小學共同開展“桃小體驗官”活動。對接小學一整年的教育教學活動計劃,逐批逐項讓幼兒進入小學擔任“體驗官”,如升旗儀式、入隊儀式、紅色活動等。由小學教師對“幼兒體驗官”提出相關要求并在結束時進行個體評價,幼兒園隨行教師做好觀察與記錄,在幼兒畢業時提供一份《小學體驗報告》,隨幼兒帶入小學。不管去哪所學校上學,這份《小學體驗報告》都可以讓小學教師對幼兒有相對的了解。幼兒在獲得豐富體驗的同時,也滿足了多元成長的需求。

不變的本質:為了全面發展。首先,在幼兒園到小學的銜接過程中,從領域發展到目標發展、從游戲活動到課堂教學、從方向指引到達標評價,不同模式的轉換是兒童不同發展時期的身心特點所決定的。處于幼兒園時期的兒童,剛剛進入社會化生活,對成人的依賴程度還很高,學習的方式以具身感知為主,直接操作和感受是他們獲得知識、發展認知的主要方式,同時兒童的神經發展還不充足,情緒的自我管理能力還不強,輕松和相對自由的教學活動形式更加符合他們的發展特點。
進入小學后,作為小學生的兒童已經具有了群體生活的經驗,生長發育也進入了另一個階段:自我管理能力增強,也更加自主,這一時期和社會生活相關的基本概念已經建立,思維開始加速發展,更加適應小學的學科教學方式。同時,隨著人格發展,兒童的交往內容和交往對象也相對幼兒園時期更加豐富,這為兒童適應小學時期多人、多班級、多教師的生活提供了基礎。
其次,無論是小學還是幼兒園,雖然教育形式和教育內容有所不同,但其最終目標是相同的,本質都是促進兒童的全面發展,目標都是培養兒童的能力。因此,在全面發展總方向和目標不變的前提下,為幼兒或小學生提供促進其發展的良好環境是必要條件。
有效的準備:以發展促成長,以成長迎未來。形式和內容有變化,但發展的本質不變,這就為我們把握好幼小銜接的“度”提供了思路。從兒童發展而言,身體發展、心理發展和社會情感發展是三個基本內容。從身體發展而言,幼兒時期除了重視營養攝入,還要關注動作發展,通過動作發展培養幼兒平衡、協調等能力。幼兒園培養幼兒面對小學學習生活的基本能力,如書寫技能、體育技能。就心理發展而言,幼兒能夠自主探索、對事物充滿好奇、能夠養成專注的學習品質,這些都有助于幼兒快速適應小學的學習和生活。在社會情感發展方面,幼兒能夠和小朋友友好交往,能夠遵守規則、愛護環境、愛護物品,碰到困難時不害怕、不放棄,愿意積極嘗試解決問題,這些都是幼兒快速適應小學環境的必要準備,可以幫助幼兒快速了解和掌握應該知曉的規則,明確學習任務,順利開展社會化交往等。不難發現,具有較高發展水平的幼兒能更好地適應幼小銜接的轉換,能更加從容地迎接未來。
總之,幼兒園和小學表面上看有著不同場所、不同師資、不同內容、不同形式的差別,然而究其實質,都是以兒童發展為基本方向。當幼兒具有較高的發展水平時,幼小銜接的轉換自然就更加順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