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富榮 陳銳|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甸柳中心幼兒園
作為幼兒園和小學兩個教育階段平穩過渡的教育過程,幼小銜接一直備受關注。為幫助幼兒順利升入小學,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甸柳中心幼兒園遵循教育規律,科學引導幼小銜接工作。
正確認識銜接過程中的真實問題。我們通過發放調查問卷,收集真實問題作為教研主題。我們發現,家長對幼兒進入小學的焦慮感主要源于三個方面。一是學習方面,擔心幼兒識字量不多、不會書寫,無法跟上小學的學習進程;擔心幼兒在學科學習上存在困難;擔心幼兒面對學習壓力,產生抵觸甚至厭學情緒。二是社會交往方面,擔心幼兒朋友少,難以適應新環境。三是自理方面,擔心幼兒在收拾書包、整理書本、喝水、如廁等方面難以自理。
讓科學銜接理念浸潤幼兒生活。我們定期邀請幼兒園畢業的小學生“回家”,向在園幼兒介紹有趣的小學生活,激發幼兒對小學的向往之情。
入學準備教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我們根據《幼兒園入學準備教育指導要點》,形成“花開有時,銜接有度”的教育理念,培養幼兒的關鍵素養;強調教師應珍惜幼兒成長的每個瞬間,尊重幼兒發展規律,一步一個腳印地抓好幼兒每個成長階段的關鍵點,真正幫助幼兒做好身心、生活、社會、學習4個方面的準備。
我們把銜接素養有機融入幼兒的教育全過程,由于年齡不同,教育內容也各有側重。小班階段,我們融入生活習慣、自理能力和社會適應等。在入園適應的基礎上重點培養幼兒常規習慣的初步養成,通過一日活動八大環節,包括入園好時光、趣味來盥洗、溫馨進餐點、科學來飲水、輕松如廁去、甜蜜午睡時、運動懂自護、幸福離園時,為幼小銜接打下良好的基礎。
中班階段,我們進一步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以及大膽與人交往的能力。在自主游戲中,為幼兒提供交流、交往的平臺,指導幼兒學習交往的基本規則和技能。

大班階段,除了參觀小學之外,我們還開展了“對話小學”“友誼辯論賽”等有針對性、趣味性的銜接活動。比如,我們開展了“21天養成一個好習慣”活動,根據幼小銜接的需要,確定了“今天我值日”“圖書管理員”“小小記事本”“行動派”等習慣培養內容,逐步培養幼兒自我服務與服務他人的能力。班級開展了“我的班規我來定”活動,由幼兒自主商議,制定班級規則,提高幼兒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律性。通過幼兒園家鄉文化園本課程,幼兒尋訪名泉、打卡泉城地標、品味家鄉美食,培養任務意識。
聯合教研助力深度融合。幼兒園和山東省濟南市燕柳小學成立了聯合教研團隊,開啟了“聚焦問題+深度研討”的聯合教研活動,建立了一套科學有效的銜接方案。比如,開展“走進小學”的活動,讓幼兒全方位地感受小學生活,包括參加升旗儀式,參觀功能室,與小學生互通信件、互留聯系方式,請小學教師走進幼兒園介紹小學的生活和學習內容。我們還與小學教師進行座談,了解畢業生入學后的狀況,對畢業生入學的適應情況進行追蹤調查,整理教師反饋的問題,從而更好地達成雙向銜接的共識。
多方聯動搭建成長階梯。在幼小銜接的關鍵時期,家長的作用尤其重要。一方面,我們定期召開家長會、家訪、開展家園校社活動。另一方面,我們進行幼小銜接專題推送、開展內容豐富的家長開放日活動、舉辦幼小銜接專家講座、進行家長心理疏導。“三定期、四進行”策略為幼兒成長搭建階梯。
我們努力為幼兒扣好人生中重要的一粒扣子,希望他們有足夠的力量在未來的生活中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