輯 | 魯利瑞

●李芳 湖北省十堰市柳林小學黨總支書記、校長
●羅志良 四川省樂山市高新區嘉祥外國語學校副校長
●張忠艷 江蘇省蘇州科技城西渚實驗小學校黨支部書記、校長
家庭教育關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關乎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穩定。《家庭教育促進法》的施行,需要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有效協同和社會各界的共同“促進”。在國家導向下,如何貫徹落實《家庭教育促進法》的精神?本期《教育家》雜志線上《教育三人談》特邀大家圍繞“家庭教育變‘國事’,學校教育如何作為?”建言獻策。
張忠艷:家庭教育中主要存在問題包括:教育方式欠妥,或溺愛、滿足孩子一切要求,或簡單粗暴、強制孩子做事;父母的愛未形成合力,或一方缺席,影響孩子人格的健全發展和行為認知能力養成;隔代養育,父母“缺席”;重智輕德,死盯孩子學習成績,引發孩子及家長內卷,甚至導致出現心理問題和家庭矛盾;部分家長教育意識淡薄,教育認知和儲備不足,與學校的互動也不積極;年輕父母在家庭教育上有想法沒做法、有做法沒章法,對家風家訓的認知較為模糊,孩子出現問題時不知如何正確應對。
解決這些問題,首先要轉變家長育人觀念。家庭教育核心是教孩子學會生活、學會做人,健康成長最重要,家長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孩子成長,發現孩子的興趣、志向、能力并進行引導,讓孩子擁有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家庭中應營造平等交流氛圍,生活中處處都蘊藏著教育契機,家長要善于捕捉和引導,以生動鮮活的方式灌輸孩子行為原則和品德規范,堅持“底線教育”,引導孩子言行舉止符合公序良俗。同時要留給孩子靜心思索、獨立成長的時間與空間,讓孩子積極主動地建構意義、解決問題、合理行動。
李芳:在柳小教育人心中,新時代教師除了要具備較高的教學教研能力,還應是一名智慧的教育者和管理者。柳小教師積極學習相關知識,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提升家庭教育指導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引導家長樹立正確教育觀念,實現家長教育子女能力和教師專業化育人水平雙提升。
《家庭教育促進法》明確提出發揮學校在家庭教育中的指導作用,構建協同共育的教育體系。柳林小學率先開展了一系列“有靈魂的家校共育活動”,建立科學完善的“線上+線下”家校協同育人網絡,促進家校合力。
線上課程體系完善,拓展精彩共育時空。開設“柳小芳草地父母學堂”,每周兩次晚上8:00~9:30開展活動,目前已開展230期課程,直接惠及6000余名家長,形成了切合家長能力水平、可持續發展、科學有效的網上學堂家庭教育課程體系:“專家微課”板塊從普及基礎養育理念與方法方面入手,引領家長閱讀相關書籍,利用“讀書分享”板塊領讀,增強理解吸收;“困惑答疑”“家長互助”板塊從解決實際問題、加強過程指導入手,家長可以將習慣培養、家庭關系、有效溝通等方面的困惑提出來互相探討,學校也會對這些問題集中進行解答;“家長分享”主要鞏固學習成果、引領家長實踐,推廣成功經驗和成果;“線下咨詢”“專題講座”板塊從深化理解吸收、體驗促進領悟方面入手,以年級為單位召開家長專題講座,解決一般性問題,并提供個案咨詢。
線下活動豐富多彩,營造良好共育氛圍。作為“湖北省示范家長學校”,柳小每學年初都會制定家校共育工作計劃,細化家庭教育培訓的內容目標,分層落實。建立班級、年級、學校三級家委會,將家長會開成家教知識培訓會;在班級群中分享好的家教書籍,交流學習感悟,使班級群成為學習群和成長群;定期挑選優秀家教文章,統一印發給每位家長,促進家長全員學習。自2009年起堅持每年舉行大型教育教學開放周活動,經常性開展校園親子互動活動,如親子共讀、“家長進課堂”助教活動等。研學旅行、六一文藝會演、體育節等也邀請家長志愿者參與其中,既讓豐富的家長資源得以充分利用,又增進了家校之間的溝通與了解。
后期我們將在健全學生成長跟蹤制度、培養成長型家長,落實幫教結對制度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使家校共育體系更科學、完善,符合教育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
張忠艷:科技城西渚實驗小學開啟家校共同體的深耕模式,讓家長、教師的教育認知不斷疊加,激活家庭、學校以及社會的教育磁場,營造良好教育生態,共同助力孩子成長。學校借助家委會運作實現漣漪式擴展,重大事項邀請家委會參與商議與決策,并由他們輻射到全體家長,家長可對學校工作提出合理建議。開展教學開放日和家長考察日活動,讓更多家長走進課堂、走進學校,了解教師的辛勞與奉獻,更尊重其勞動,支持學校工作。
西渚實小把生命的真善美與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融合起來,建設優良校風,將其滲透到課堂教學、課程建設、德育機制、家校合作等各方面工作之中。并開展傳承優秀家風家訓評比活動,組織學生講、演、評、議家風家訓,讓優秀的家風家訓浸潤學生心田,促進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邀請最美家庭成員走進學校、走進社區,并通過微信公眾號為廣大家長提供展示、共享的平臺。在共享理念引領下,許多家長從最初的“只為自己孩子”慢慢地走向了“為更多孩子”“為班集體”,甚至為“學校發展”,用行動拼裝出了“小我與大我連接”的美好圖景。
隨著家校共同體運作漸入佳境,學生家長開始主動協助學校開展運動會、藝術節、科技節、圓桌會議、小型家庭沙龍等各類活動,做志愿者幫助學校管理圖書、護送學生上下學,舉辦親子聯誼活動,帶孩子走出校園,開展社會實踐、研學踏青及社會公益活動等,呈現不同家庭的教育方式和親子關系并互相學習。
學校從課堂和講堂兩個有效的成長路徑入手,讓每位家長都成為更好的教育者。一是家長進課堂。通過系列專題講座讓家長與教育專家面對面交流,同時定期或不定期向家長推送親子讀物或電子讀本,班級自發組織主題沙龍交流,分享學習的資源、感受和成果。二是家長上講堂。邀請家長根據個人職業或專長、興趣錄制供學生學習的微視頻,學校梳理分類后放在網站共享。圍繞學生的學習與成長,學校定期組織專題微視頻比賽,如學科類的大單元主題學習、項目化學習、小牛頓科學實驗秀、日日書香等,并推送優秀作品,每學期開展“ 西小好爸媽”評選,以優秀引領優秀。
此外,學校還開設了心理熱線和校長信箱,針對家庭教育中的痛點、難點、疑點、熱點問題進行溝通交流和探討。
羅志良:樂山嘉祥外國語學校設立心理健康與家庭教育指導中心,下設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生涯輔導中心、心理咨詢中心、危機干預中心)和家庭教育指導中心(三級家委會、家長學校、家校培訓中心),聯動家、校、社資源,充分了解家長需求,結合我校實際建立健全保障制度,以規范、常態開展指導工作。目前《家長學校管理章程》《家育中心咨詢管理制度》《三級家委會協同育人管理制度》《社會資源進校園管理制度》等經過踐行、修改,已基本完善。

中心常規工作主要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加強協同教育隊伍建設。明確學校對指導家庭教育的具體要求和做法,鼓勵教師積極參加家庭教育指導師培訓;研發校本教材《家庭教育訓練手冊》,讓教師與家長達成共識;建立《家校共育卡》,保障家校溝通機制,提升家校協同育人能力;家長培訓學校定期開展線上線下專家講座,充分利用家長接孩子等待的時間開放心育中心閱讀室、播放家庭教育視頻。二是完善協同教育評價機制。學生成長手冊、嘉祥智慧平臺記錄學生成長實踐過程;定期開展家長家庭教育問卷調查,及時了解家長需求;評選“嘉美家庭”,引領家風新時尚;評選“優秀家庭教育指導獎”“社會教育貢獻獎”,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吸引社會資源積極投入。
學校全面啟動個性化作業布置,針對學生不同情況制定相應學習方案,減少學生練習的盲目性,緩解家長輔導無方法、缺措施的焦慮。針對家庭教育開設特色品牌課程,助推家校同心共育。一是21天雙陪伴。雙陪伴是指“智慧的老師陪伴困惑的家長,覺醒的家長陪伴成長的孩子”,通過21天不間斷的專業課程傳遞科學育兒精神,緩解家長焦慮,引導家長寫親子日記,記錄成長美好瞬間,并在社群互動體驗共同學習的快樂。二是嘉里家外家長加油站。通過講座、沙龍、讀書分享會、公益咨詢輔導等提供家庭教育學習交流平臺,主題涉及如何做智慧型父母、父母情緒管理等家長集中關注的問題。三是嘉美家長講堂。由家長主動申報、走上講臺,提供社會生活、經濟金融、文化藝術、科技航天、安全健康、文明禮儀等眾多領域內容的講座,開闊學生視野。四是家文化節。堅持每學期開展一次家文化節活動,包含家庭創意攝影展、繪家譜、寫家風故事、共商家庭公約等,促進家文化的傳承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