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艷玲
宜春市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 (江西宜春 336000)
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是新生兒科十分常見的疾病,患兒的主要臨床表現為鞏膜、皮膚、尿液等出現不同程度的黃染,嚴重者可并發肝脾腫大,若無法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可導致高膽紅素腦病發生,引起神經系統后遺癥,危及患兒生命[1-2]。藍光照射療法是臨床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重要方法,可降低患兒膽紅素水平,促進其病情好轉[3]。但在應用藍光照射儀的過程中,患兒易出現腹瀉、發熱、皮疹,且因新生兒哭鬧情況明顯,故而在治療的同時采取針對性干預措施十分重要。在常規護理模式下,醫護人員主要通過藥物干預、營養支持等手段對患兒進行護理,護理措施較為簡單,且缺乏針對性,部分患兒的干預效果并不理想;保護性睡眠護理可有效改善新生兒高膽紅素患兒的睡眠質量,安撫其哭鬧、煩躁等情緒,對護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藍光照射儀聯合保護性睡眠護理在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高膽紅素血癥患兒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表法將患兒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0例。對照組男18例,女12例;日齡1~10 d,平均(6.00±1.36)d。觀察組男17例,女13例;日齡1~10 d,平均(6.32±1.41)d。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患兒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納入標準:符合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診斷標準[4];足月分娩。排除標準:患有全身性感染疾病;患有嚴重心腦疾病;患有先天性疾病;存在藍光照射儀禁忌證。
兩組均應用藍光照射儀[鄭州迪生儀器儀表有限公司,豫食藥監械(準)字2012第2260026號,規格 BL-100D]干預:去除患兒衣物,遮擋其眼睛及會陰部后,將患兒放入藍光治療箱中,并與光源保持20~25 cm的距離;將箱內溫度控制在30℃~33℃,將濕度保持在55%~65%,設置藍光波長為425~475 nm,使藍光均勻照射患兒全身;每日持續照射20 h后,間隔4 h,連續干預3 d。
在此基礎上,給予對照組常規護理。(1)用藥支持:護理人員嚴格遵醫囑給予患兒益生菌(湯臣倍健股份有限公司,國食健注G20200058,規格 1.5 g×20袋),以溫水或牛奶(37℃以下)沖服,1袋/次,1次/d。(2)病情監測:密切觀察并記錄患兒皮膚色澤、食欲等變化情況,監測其血壓、心率等生命體征,同時監測其黃疸程度、黃疸部位變化情況,6~12 h/次。(3)營養支持護理:給予患兒及產婦營養支持,鼓勵產婦保持足量母乳喂養,適度增加母乳喂養次數,每日8次或以上;必要時可為患兒補充配方乳,以保證其營養攝入充足。
給予觀察組保護性睡眠護理。(1)睡眠保護:對患兒及其家屬進行睡眠保護知識宣教,通過微信公眾號、微視頻講座等形式,提高家屬的睡眠保護意識;組建微信交流群,護理人員定期在群內分享新生兒助眠方法,解答患兒家屬提出的疑問。(2)撫觸護理:對患兒進行撫觸護理,順序為“頭面部—胸部—腹部—四肢—背部”;先按摩患兒頭部,接著從兩肋按摩至雙肩,采用圓圈式按摩手法按摩患兒臍部周圍,但要避免碰觸臍部結痂部位;讓患兒手臂自然下垂,按照由上至下的順序撫觸患兒手臂;撫觸時間為20 min/次,3次/d。(3)睡眠護理:用防水海綿制作高約13.5 cm、厚約2 cm的防撞條,放置在藍光照射箱內,根據箱內空間、患兒體長適當調整防撞條大小,構成“防撞鳥巢”,以增強患兒安全感。(4)皮膚護理:定期檢查患兒四肢、背部、臀部有無擦傷、干燥或紅腫,若存在上述現象,可適當涂抹潤膚油;為患兒喂奶或更換尿布時,保持動作輕柔,避免損傷患兒皮膚。
兩組均連續干預1周。
(1)血清總膽紅素:干預前及干預1周后,分別于清晨6時抽取患兒靜脈血3 ml,按照3000 r/min轉速行10 min離心處理后,獲取血清標本;應用美國貝克曼庫爾特全自動生化儀(型號AU5800)檢測兩組血清總膽紅素水平,試劑盒由上海酶聯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嚴格按照說明書操作。(2)臨床指標:觀察記錄兩組干預后黃疸消退時間、胎便轉黃時間及每日排便次數。
干預前,兩組血清膽總紅素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1周后,兩組血清總膽紅素水平均低于干預前,且觀察組血清總膽紅素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干預前后血清總膽紅素水平比較
觀察組黃疸消退時間、胎便轉黃時間均短于對照組,每日排便次數多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指標比較
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是一種膽紅素代謝障礙性疾病,好發于出生28 d內的新生兒,發病原因主要包括膽紅素生成過多、膽紅素排泄障礙、肝臟膽紅素代謝障礙及腸肝循環增加等[4-5]。有研究表明[5],胎齡小于37周的早產兒、低體溫、高熱、出生后24 h內出現黃疸、低體質量等因素均可誘發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相關研究證實[6],采用藍光照射儀對高膽紅素血癥患兒進行干預,可將膽紅素轉化為水溶性異構體,經膽汁及尿液排出體外,從而可改善患兒皮膚黃染、肝脾腫大等癥狀;但由于高膽紅素血癥患兒年齡較小,往往不愿配合醫護人員,可降低藍光照射儀的干預效果,影響患兒病情改善。因此,對高膽紅素血癥患兒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至關重要。研究發現,良好的睡眠能夠維持高膽紅素血癥患兒體溫恒定,減少其皮膚熱量流失,提高其護理配合度[7],故而考慮保護性睡眠護理聯合藍光照射儀或可在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干預中獲益。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1周后,兩組血清膽紅素水平均低于干預前,且觀察組血清總膽紅素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黃疸消退時間、胎便轉黃時間均短于對照組,每日排便次數多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藍光照射儀聯合保護性睡眠護理在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中的應用效果顯著,可有效改善患兒臨床癥狀,降低其血清膽紅素水平。分析其原因在于,實施保護性睡眠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對患兒家屬進行睡眠保護知識宣教,可提高家屬的睡眠保護意識,改善患兒睡眠質量,從而可提高患兒的護理配合度,促進其癥狀體征好轉;護理人員對患兒進行撫觸護理,可安撫患兒哭鬧、煩躁等不良情緒,提高藍光照射儀的干預效果,降低患兒血清膽紅素水平;另外,對高膽紅素血癥患兒實施睡眠護理與皮膚護理,可消除患兒對陌生環境的恐懼,改善藍光照射過程中的不適,降低環境溫度對患兒的影響,促進其病情好轉[8]。在高膽紅素血癥患兒中聯合應用保護性睡眠護理與藍光照射儀干預,可促使患兒體內膽紅素發生異化反應,轉化為水溶性異構體,再經由腎臟、膽汁排出,從而可增強保護性睡眠護理的干預效果,降低患兒血清膽紅素水平,縮短其癥狀體征好轉時間。
綜上所述,藍光照射儀聯合保護性睡眠護理在高膽紅素血癥患兒中的應用效果顯著,可有效降低患兒血清總膽紅素水平,促進其臨床癥狀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