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紅 李菲菲 馬莉娜 劉巖 秦冰
(河南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河南 鄭州 451191)
老年高血壓患者由于長期面對疾病困擾,身體健康狀況逐漸降低,可產生巨大心理壓力。研究指出,長時間心理壓力過大可對患者產生諸多負面影響,心理壓力水平過高的患者長期處于緊張的精神狀態,易產生挫敗感及消極情緒,降低患者自信心、喪失競爭的勇氣,使患者沉浸于煩惱和憂愁當中,降低治療依從性,影響患者預后〔1,2〕。此外,心理壓力水平過高的患者還易出現煩躁不安、失眠多夢等癥狀,對機體免疫系統產生負面影響,增加多種疾病發生概率,不利于機體健康〔3,4〕。因此,積極探尋影響老年高血壓患者心理壓力的相關因素十分必要。本研究觀察老年高血壓患者心理壓力狀況,分析影響心理壓力的相關因素。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選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于河南省修武縣中醫院206例老年高血壓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107例,女99例;年齡60~78歲,平均(67.54±3.62)歲;體重指數19~26 kg/m2,平均(22.19±1.38)kg/m2;收縮壓119~168 mmHg,平均(148.62±9.64)mmHg;舒張壓71~112 mmHg,平均(96.85±8.71)mmHg;婚姻狀況:已婚149例,未婚13例,離異12例,喪偶32例。患者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1)符合高血壓相關診斷標準〔5〕;(2)意識清楚,可正常交流;(3)具有一定文字閱讀、理解能力,可配合完成問卷調查。排除標準:(1)既往有抑郁癥或焦慮癥;(2)合并惡性腫瘤或其他重癥疾病;(3)合并認知障礙或精神異常。
1.2方法
1.2.1臨床資料 調查員制定臨床資料調查表詳細記錄患者性別(男、女)、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初中以上)、婚姻狀況(已婚、未婚、離異、喪偶)、年個人收入(≤1萬元、>1萬元)、醫療付費形式(醫保、自費)、高血壓并發癥(有、無)、宗教信仰(有、無)、居住方式(獨居、與家人居住)、家庭功能〔采用家庭關懷度指數(APGAR)問卷〔6〕評估患者家庭功能,該問卷包括合作度、親密度、適應度、情感度、成長度5個項目,每個項目采用3級評分法,分別計0~2分,總分評分越高則家庭功能越高,其中評分≥7分提示家庭功能良好,評分<7分提示家庭功能障礙〕。
1.2.2心理壓力評估 采用中文版知覺壓力量表(CPSS)〔7〕對患者心理壓力狀況進行評估,該表共包含14 個項目,每個項目采用5級評分法,分別計0~4分,其中有7 個項目采用反向計分,總分56 分,評分越高則知覺壓力水平越高。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5.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均經Shapiro-Wilk正態性檢驗,組間用獨立樣本t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采用多元線性回歸分析檢驗老年高血壓患者心理壓力的影響因素;用GraphPad Prism8.0軟件繪制各因素影響老年高血壓患者心理壓力的森林圖。
2.1不同特征的患者心理壓力比較 不同性別、婚姻狀況、醫療付費形式、宗教信仰、居住狀況的老年高血壓患者心理壓力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不同受教育程度、個人收入、高血壓并發癥、家庭功能的老年高血壓患者CPSS評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不同特征的患者心理壓力比較分)
2.2老年高血壓患者心理壓力(CPSS評分)狀況 206例老年高血壓患者CPSS評分為(39.61±2.48)分,總體心理壓力水平較高。
2.3老年高血壓患者心理壓力的影響因素回歸分析 將2.2中比較有差異的指標作為自變量并賦值,受教育程度(X1)為1=初中及以下,0=初中以上;年個人收入(X2)為1=≤1萬元,0=>1萬元;高血壓并發癥(X3)為1=有,0=無;家庭功能(X4)為1=障礙,0=良好。將心理壓力作為因變量,經多元線性回歸分析得到方程:Y=36.667+2.333X1+3.936X2+2.314X3+3.943X4,其中回歸模型F值為216.156,R2為0.811,調整后R2為0.808;結果顯示,受教育程度在初中及以下、年個人收入≤1萬元、高血壓并發癥、家庭功能障礙可能是導致老年高血壓患者心理壓力水平升高的危險因素(P<0.05)。見表2。老年高血壓患者心理壓力的影響因素回歸分析森林圖見圖1。

表2 老年高血壓患者心理壓力的影響因素回歸分析

圖1 老年高血壓患者心理壓力影響因素回歸分析森林圖
心理壓力是老年高血壓患者常見伴隨癥狀,心理壓力過高的患者易對生活不滿情緒累積到一定程度時則可能會對身邊親友發泄不滿情緒,將不良情緒轉移給他人,影響親友間關系,而人際關系緊張又可進一步加重患者心理壓力,形成惡性循環,不利于患者心理健康〔8,9〕。本研究結果提示該癥患者總體心理壓力水平較高。因此,積極探索與老年高血壓患者心理壓力先關的因素尤為重要。
本研究結果顯示,受教育程度在初中及以下、年個人收入≤1萬元、高血壓并發癥、家庭功能障礙可能是導致老年高血壓患者心理壓力水平升高的危險因素。對上述因素進行逐一分析:(1)初中以上老年高血壓患者認知能力相對較高,高血壓疾病相關知識較為豐富,能夠正確認識自身疾病情況及治療狀況,且健康保健意識較強,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自身健康行為,利于生理及心理健康〔10〕。同時受教育程度較高的老年高血壓患者對自身疾病的接納程度相對較高,能夠采取理性的態度看待疾病,有助于減少緊張、焦慮情緒,故而心理壓力水平較低〔11〕。此外,受教育程度較高的患者社會低位相對較高,更加容易獲得社會支持,從而緩解內心負性情緒,降低心理壓力水平〔12〕。而受教育程度較低的患者健康知識相對缺乏,同時認知能力較低,對高血壓疾病認知不足,加之社會支持度較低,以產生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加重心理壓力〔13〕。對此建議,臨床醫務人員加強對患者的健康宣教,通過發放高血壓健康知識手冊、開展知識講座等方式提高老年高血壓患者疾病知識水平,減少受教育程度低、疾病知識缺乏所致的心理壓力水平升高。(2)研究指出,社會經濟地位較低的心力衰竭患者壓力水平較高〔14〕。收入是老年高血壓患者日常生活、就醫的基本保障,年個人收入≤1萬元的患者個人收入可能難以滿足生活、就醫等支出,患者易出現焦慮情緒,故而心理壓力水平較高。對此建議,針對個人年收入水平較低、經濟困難的老年高血壓患者給予一定傾斜政策,保障其最基本的就醫及生活需求,以降低其心理壓力水平。(3)合并高血壓并發癥的老年高血壓患者身體健康狀況相對較差,需多種治療方案聯合治療,不僅增加患者照護需求,加重患者家庭經濟負擔及照顧壓力,還可降低患者生活質量,嚴重影響患者心理健康,加重心理壓力〔15,16〕。對此建議,醫務人員向患者強調高血壓的危害,要求患者嚴格遵循醫囑使用降壓藥物,將血壓控制在理想范圍,并嚴密檢測血壓狀況,減少血壓波動,減輕高血壓所致的血管損害,減少高血壓并發癥,進而降低患者心理壓力水平。(4)家庭是個體棲息的重要場所,家庭功能體現在家庭成員間相互支持、相互愛護、共同承擔生活壓力等諸多方面〔17〕。老年高血壓患者隨年齡增長,社交范圍不斷縮小,甚至部分患者僅限于家庭活動,家庭功能良好的老年高血壓患者家庭成員間溝通順暢,患者可感受到家庭成員對自身疾病的重視,有助于減輕患者心理負擔;此外,良好的家庭功能可為患者提供物質支持與精神慰藉,增強患者個人承受力,增加其應對創傷事件的信心,進一步減輕心理壓力。而存在家庭功能障礙的患者情感體驗較低,不被家人理解與尊重,難以排解內心消極情緒,心理健康必然受到影響〔18〕。對此建議,臨床醫務人員積極與患者配偶、子女溝通,鼓勵其共同參與患者疾病對抗過程中,充分發揮家庭支持的作用,減輕家庭功能障礙所致的心理壓力。
綜上,受教育程度在初中及以下、年個人收入≤1萬元、高血壓并發癥、家庭功能障礙可能是導致老年高血壓患者心理壓力水平升高的危險因素,臨床應采取針對性干預措施,以減輕老年高血壓患者心理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