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賽君,段繼華,雷 雨,黃飛毅,羅 意,康彥凱,丁 玎,陳瑩玉,董麗娟
湖南省農業科學院 茶葉研究所/國家中小葉茶樹種質資源圃(長沙)/國家茶樹改良中心 湖南分中心/農業部茶樹及茶葉加工科學觀測實驗站/湖南省茶樹品種與種苗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湖南 長沙 410125
茶樹種質資源是經過長期自然演化和人工創造形成的一種重要的自然資源,積累了由自然選種和人工選擇所引起的極其豐富的遺傳變異,蘊藏著控制各種性狀的基因,形成了各種優良的遺傳性狀及生物類型,是茶樹品種選育的物質基礎[1]。湖南省屬我國茶樹區劃的江南茶區,是茶樹遷移、演化的過渡帶,部分資源兼具大葉種和中小葉種的特點[2-3]。酃縣(今炎陵縣)位于井崗山西麓,屬南嶺山系,其境內茶樹資源酃縣苦茶屬大葉資源,多酚類含量高達33.8%,適應性較強,尤其具有較強的耐寒性[4],有著重要的潛在利用價值,可篩選出適制優質紅茶的茶樹品種。本研究以優質、抗寒紅茶專用茶樹品種為目標,采用單株選擇法從酃縣苦茶自然雜交后代中選育出優質抗寒大葉紅茶新品種‘凌波紅’(選育代號為2011-30-5),選育研究過程報告如下。
2010年,從湖南省茶葉研究所茶樹資源圃采收酃縣苦茶自然雜交種子40粒并播種育苗。2011年,通過對其一年生苗的生長勢、葉片形態、樹型等性狀進行初步觀察,篩選出5個不同變異類型的優良單株進入選種圃。2012—2014年,連續三年對5個單株的修剪物重量、抗性等進行鑒定,其中選育編號為2011-30-5(品種登記命名為‘凌波紅’)的單株表現突出,于2015年起在湖南省茶葉研究所長沙縣高橋試驗基地布置品比試驗和生產試種試驗。
參試新品系為‘凌波紅’,采用國家級良種‘福鼎大白茶’(CK1)和‘櫧葉齊’(CK2)為對照。品比試驗區設在湖南省茶葉研究所長沙縣高橋試驗基地,地處東經113°19′、北緯28°29′,海拔64 m,年平均氣溫16.8℃,絕對最低溫-15℃,無霜期275 d,降雨量1400 mm。試驗地為第四紀紅壤,pH值4.6 ~ 4.8,肥力中等。試驗小區長9 m、面積13.5 m2,種植規格為150 cm×33 cm×33 cm雙行雙株,三次重復。施肥、耕作等田間管理與試驗基地生產茶園相同。
2.2.1 植物學特征觀測
參照《茶樹種質資源描述規范和數據標準》測定與觀察植株形態、葉片大小、芽葉性狀等。
2.2.2 物候期觀測
每小區分別連續兩年于3月初選取剪口下越冬芽10個,掛牌固定觀察一芽一葉和一芽二葉初展期,以達到30%為標準;參試品種(系)均三次重復,每個品種(系)共30個芽,每隔2 ~ 3 d 觀察一次。
2.2.3 修剪物重量測定
1 ~ 3齡茶園分別在茶樹高度為15 cm、30 cm和45 cm處進行定型修剪,修剪物重量按小區計產并折算為單位面積(667 m2)產量。
2.2.4 產量測定
從2019年開始連續三年進行鮮葉產量鑒定,全年采一芽二葉及同等嫩度對夾葉,按小區計產并折算為單位面積(667 m2)產量。
2.2.5 生化成分測定
2019—2021年,春、夏季分別采一芽二葉制蒸青樣,分別參照國家標準測定水浸出物(GB/T 8305)、咖啡堿(GB/T 8312)、茶多酚(GB/T 8313)和氨基酸(GB/T 8314)等的含量。
2.2.6 感官審評
春、夏季分別采第一輪一芽二葉鮮葉制烘青綠茶和紅條茶,參照茶葉感官審評方法(GB/T 23776—2018)進行審評。
2.2.7 抗性測定
采取大田自然鑒定法及5級評分法調查各品種(系)的抗寒性和抗旱性。每個品種(系)調查10個單株,調查成熟葉片的受害程度,確定其抗性級別,根據受害指數(DI)確定抗性指數和抗性強弱。病蟲害隨發生情況調查。
2.2.8 扦插繁殖能力測定
于當年10 ~ 11月扦插,翌年5月調查茶苗成活率,11月調查茶苗出圃率及生長勢,參照茶樹種苗標準(GB 11767—2003)進行扦插苗質量等級評定。
‘凌波紅’屬無性系,小喬木型,大葉類,中生種。樹姿半開張,葉長13.4 cm,葉寬4.7 cm,葉面積44.1 cm2,葉面隆起,葉緣波。芽葉黃綠色,茸毛少;盛花期在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花瓣白色,子房有茸毛,花柱3裂,雌蕊等高于雄蕊(表1)。

表1 ‘凌波紅’植株形態特征Table 1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Lingbohong
2020—2021年連續兩年調查,‘凌波紅’一芽一葉期均比‘福鼎大白茶’晚3 ~ 4 d;一芽一葉期、一芽二葉期均與‘櫧葉齊’相當,屬于中生種(表2)。

表2 ‘凌波紅’物候期調查結果Table 2 Phenological period of Lingbohong
種植后第5年春季記錄33 cm×33 cm蓬面內萌發芽的個數,‘凌波紅’發芽個數為107個,發芽密度屬于中等;一芽三葉長為7.0 cm,比‘福鼎大白茶’(6.7 cm)略長;一芽三葉百芽重為87.44 g,比‘福鼎大白茶’重35.44%(表3)。

表3 ‘凌波紅’發芽密度及百芽重Table 3 Bud density and hundred bud weight of Lingbohong
‘凌波紅’三年生和四年生茶樹樹幅分別比‘福鼎大白茶’寬39.00%和10.99%;春季和夏季茶樹生長勢相當于‘福鼎大白茶’,秋季略優于‘福鼎大白茶’(表4)。

表4 ‘凌波紅’樹幅及生長勢調查Table 4 A survey of the tree size and growth potential of Lingbohong
‘凌波紅’定植后一年生、二年生、三年生茶園的修剪物重量分別比‘福鼎大白茶’高744.55%、133.44%和46.87%,三年平均修剪物重量比‘福鼎大白茶’高121.06%(表5),與田間調查‘凌波紅’幼齡期生長速度快、產量高的現象一致。

表5 ‘凌波紅’修剪物重量Table 5 Trimmed weight of Lingbohong
連續三年鮮葉測定結果表明,‘凌波紅’四年生茶園春茶及夏秋茶鮮葉產量均高于‘福鼎大白茶’,其中春茶高99.30%、夏秋茶高22.22%;3年平均年產量(420.65 kg/667m2)略高于‘福鼎大白茶’(397.59 kg/667m2)(表6)。

表6 ‘凌波紅’鮮葉產量 (kg/667m2)Table 6 Fresh leaf production of Lingbohong (kg/667m2)
‘凌波紅’茶多酚含量高,三年平均含量春季為26.75%、夏季為29.94%,屬高茶多酚特異種質資源;春季氨基酸含量高,三年平均含量為4.38%(> 4%),屬氨基酸含量較高的優良種質資源;水浸出物含量豐富,春、夏季三年平均含量分別為39.64%和42.28%;春、夏茶三年平均酚氨比分別為6.11和8.59(表7)。從生化成分上來看,‘凌波紅’具有加工優質綠茶和優質紅茶的品質特征。

表7 ‘凌波紅’主要生化成分Table 7 Major biochemical components of Lingbohong
‘凌波紅’制綠茶翠綠帶毫,湯色嫩綠明亮,嫩栗香持久,滋味鮮爽,2020—2021年綜合評分均略高于對照‘福鼎大白茶’(表8);制紅茶緊結尚烏潤,湯色紅亮,甜香,滋味甜醇,2019—2021連續三年綜合評分高于對照‘櫧葉齊’(表9)。‘凌波紅’是一個紅綠茶兼制且制紅茶品質更優的茶樹新品種。

表8 ‘凌波紅’制綠茶感官審評結果Table 8 Results of sensory evaluation of green tea made from Lingbohong

表9 ‘凌波紅’制紅茶感官審評結果Table 9 Results of sensory evaluation of black tea made from Lingbohong
2017—2019年三年田間調查結果表明,‘凌波紅’的耐旱性較強,抗寒能力強(表10)。試驗期間,未發生明顯病蟲害。

表10 ‘凌波紅’抗寒與抗旱性調查Table 10 Investigation of cold and drought resistance in Lingbohong
2014—2015年連續兩年扦插繁殖情況可知(表11),‘凌波紅’的扦插成活率(94.77%)、出圃率(34.26%)均高于對照‘福鼎大白茶’(91.00%、28.44%),扦插繁殖能力強,茶苗生長勢強。

表11 ‘凌波紅’扦插繁殖能力鑒定Table 11 Table of cutting propagation of Lingbohong
‘凌波紅’屬小喬木,大葉類,中生種。樹姿半開張,葉片稍上斜,葉色綠,葉面隆起,芽葉黃綠色,茸毛少,花期為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內含物豐富,茶多酚含量高,屬高茶多酚特異種質資源;氨基酸含量較高,屬高氨基酸優良種質資源。制綠茶品質優,外形翠綠帶毫,湯色嫩綠明亮,嫩栗香持久,滋味鮮爽;制紅茶緊結烏潤,湯色紅亮,甜香,滋味甜醇。抗寒能力強、抗旱能力較強。生長勢強,產量較高,扦插繁殖力強。
‘凌波紅’是一個紅綠茶兼制且更適宜制紅茶的優質抗寒大葉茶樹新品種。
適宜湖南茶區及相同生態條件茶區種植。宜選擇土層深厚、土壤較肥沃的地塊,當年12月至次年2月種植,種植密度為單行雙株140 cm×33 cm,或雙行雙株150 cm×33 cm×33 cm;幼齡茶園3次定型修剪,高度分別為15 cm、30 cm和45 cm,成齡茶園分批留葉采摘,采養結合,茶園按常規茶園栽培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