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香,韓力康,吳 鋒
1 渭南市臨渭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陜西渭南 714000
2 陜西千億綠緣牧業有限公司,陜西渭南 714000
隨著陜西省千億級奶山羊全產業鏈在全省迅速展開,奶山羊產業發展迅速,規模化、標準化養殖逐漸成為奶山羊養殖的主流,而存欄的激增,規模的擴大增大了疾病傳播的風險,同時奶山羊養殖基礎設施落后、母子同群同圈,羔羊哺乳使口瘡、腹瀉、乳房炎等[1~5]疾病傳播迅速,羔羊哺乳相互干擾、饑餓等因素成為危害羔羊成活率的主要因素,也因此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目前,國內外在仔豬、犢牛早期隔離人工哺乳方面已取得了較多成果,并得到推廣應用,仔豬早期隔離斷奶飼養試驗可以有效凈化疾病[6];郝彩紅等[7]指出,犢牛早期斷奶技術可以減少犢牛感染傳染病和寄生蟲病的機會,提高存活率;近年來眾多學者對羔羊代乳品的研究逐漸成為羔羊人工哺乳的研究熱點,而對自然哺乳母子疾病相互傳染使羔羊成活率嚴重下降的問題一直少有報道,羔羊成活率下降的問題未得到解決,因此開展0日齡母子分離羔羊人工哺乳技術試驗研究十分必要。本文采用羔羊專業哺乳圈舍結合0日齡羔羊母子分離人工哺育奶山羊母乳和代乳粉的技術,研究該技術對羔羊成活率的影響,探索提高羔羊成活率的方法,通過研究為規模化奶山羊的養殖生產提供科學依據。
2020年12月20日至2021年3月30日,在陜西千億綠緣牧業有限公司進行。
同一批次同期發情人工授精妊娠生產的母羊及所產羊羔,參與試驗母羊1 7 9 只,羔羊383 只。
羊奶,分娩羊只的奶水;羔羊代乳粉(羔樂寶),荷蘭登卡維特有限公司;羔羊代乳粉,正大集團;巴氏鮮奶消毒機,諸城市泰運機械有限公司;羔羊哺乳器,德州鑫佰家畜牧設備有限公司;人工搭建的具有保溫功能的羔羊哺乳專用圈舍。
1.4.1 試驗分組
將179 只母羊及其所產383 只羊羔隨機分成三組,即對照組、試驗1組、試驗2組。
1.4.2 試驗方法
對照組采取母子同群,羔羊跟隨母羊的自然哺乳法;試驗1組和試驗2組采取0日齡羔羊母子分離人工哺乳方法。
0日齡羔羊母子分離人工哺乳方法:母羊孕期管理如常,生產按照接產規范操作。在羔羊出生吃足、吃好初乳做好標記后與母羊分離,轉移到羔羊哺乳專用圈舍的保溫箱內,采用人工哺乳的方法管理羔羊。轉入羔羊須提前打開保溫燈,將羔羊哺乳圈舍的溫度升到8 ℃以上,按生產日期放入保溫箱不同的欄內,做好羔羊的登記。
哺乳程序:將生產母羊的羊乳經過巴氏鮮奶消毒機消毒后,灌入羔羊人工哺乳器,奶溫控制在38~42 ℃,每天定時飼喂。其中,1~3日齡每天人工哺乳4 次,每6 h飼喂1 次,每次200~300 g/只,以羔羊吃飽初乳為宜;4~21日齡每天人工哺乳3 次,每次350~750 g/只;22~30日齡每天人工哺乳2 次,每次450~650 g/只,母乳不足時補充代乳粉;14日齡開始補充青干草,自由采食。
1.4.3 注意事項
人工哺乳注意事項:0日齡羔羊須經過2~3 次的人工哺乳輔助馴導,使羔羊盡早適應人工哺乳;每次哺乳結束后,人工哺乳工具必須立即清洗,用消毒高錳酸鉀或者新潔爾滅,沖洗干燥后備用;每次哺乳結束后,羔羊嘴角需用紙巾清理,防止相互舔舐;每個哺乳器對應1 個保溫箱,避免遺漏未哺乳羔羊和預防交叉感染。
各試驗組羔羊均按公司飼養管理操作規程進行:人工哺乳人員固定,負責羊奶的收集、巴氏鮮奶消毒、羔羊人工哺乳、設備的清洗消毒、舍內溫度的控制、病死羊信息的收集等。
仔細觀察,并收集0~30日齡羔羊的生產數據,并做好詳細的記錄:收集各試驗組羔羊成活數,口瘡、腸炎、感冒/肺炎發病數據和死亡數據(口瘡、腸炎、感冒/肺炎分別統計);收集產后母羊乳房炎和羊口瘡的發病數據(乳房炎和口瘡分別統計),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21.0)進行數據處理和檢驗。
乳房炎數據為臨床型乳房炎發病羊數,包括急性型和慢性型,乳汁性狀發生改變的羊只也計入乳房炎的發病數據中。母羊的口瘡和乳房炎的發病數據分別統計,合計發病數據中只統計一次(即每只羊同時感染多種病只統計1 次)。羔羊的口瘡、腸炎、感冒/肺炎發病數據分別統計,合計發病數據中只統計1 次。
2.1.1 羔羊發病情況對比試驗結果統計表
表1可知,試驗1組和試驗2組的口瘡發病數較對照組分別減少25只和24只,口瘡發病率較對照組下降22.12 個百分點和21.45 個百分點,試驗1組和試驗2組的口瘡發病數、發病率較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試驗1組與試驗2組差異不顯著(p>0.05);試驗1組和試驗2組的腸炎發病數較對照組均減少8 只,試驗1組和試驗2組較對照組腸炎發病率分別下降7.29 個百分點和7.95 個百分點,試驗1組和試驗2組的腸炎發病數、發病率較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試驗1組與試驗2組差異不顯著(p>0.05);試驗1組的感冒/肺炎發病數較對照組減少1 只,試驗2組與對照組感冒/肺炎病例相同,試驗1組和試驗2組感冒/肺炎發病率較對照組分別下將1.29 個百分點和1.96個百分點,試驗1組、試驗2組的感冒/肺炎發病數、發病率與對照組差異不顯著(p>0.05)。

表1 羔羊發病情況對比試驗結果
2.1.2 羔羊發病數、死亡率比對試驗結果統計表
表2可見,試驗1組、試驗2組1月齡羔羊發病只數較對照組分別減少22 只和21 只,發病率較對照組分別下降20.09 個百分點和21.42 個百分點;1月齡羔羊死亡只數較對照組分別減少15 只和14 只,死亡率較對照組分別下降13.53 個百分點和13.70 個百分點;試驗1組、試驗2組的1月齡羔羊發病只數、發病率、死亡只數、死亡率較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試驗1組較試驗2組的1月齡羔羊發病只數、發病率、死亡只數、死亡率差異不顯著(p>0.05);試驗1組、試驗2組病死率較對照組分別下降17.15 個百分點、12.67 個百分點,病死率差異顯著(p<0.05)試驗1組較試驗2組病死率差異不顯著(p>0.05)。

表2 羔羊發病數、死亡率比對試驗結果統計表
2.1.3 母羊發病情況對比試驗結果統計表
表3可見,試驗1組、試驗2組母羊的口瘡發病數分別較對照組減少9 只和8 只,發病率分別下降了16.98 個百分點和16.64 個百分點,較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試驗1組、試驗2組母羊的乳房炎發病數分別較對照組減少11 只和9 只,發病率分別下降了20.76 個百分點和19.05 個百分點,較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2 個試驗組間差異不顯著(p>0.05);試驗1組、試驗2組的總發病數較對照組分別減少21 只和18 只,試驗1組、試驗2組的總發病率較對照組分別下降了18.87 個百分點和16.31 個百分點,差異顯著(p<0.05);試驗1組與試驗2組的總發病數、總發病率差異不顯著(p>0.05)。

表3 母羊發病情況對比試驗結果統計表
早期隔離人工哺乳技術是動物疫病凈化、降低動物疫病傳播,提高幼仔成活率的有效途徑之一[8~10],超早期母子分離羔羊人工哺乳技術是規模化奶山羊場降低發病率、提高成活率[11~13]的關鍵措施之一。本試驗采用0日齡母子分離,哺乳全程采用奶山羊母乳加代乳粉進行羔羊人工哺乳的技術,研究母子密切接觸對羔羊、母羊常見病的發病影響,研究結果顯示0日齡母子分離人工哺乳技術顯著降低了羔羊口瘡、腸炎的發病率,同時也顯著降低了母羊的口瘡、乳房炎的發病率,這與謝紅濤等[6]、郝彩虹等[7]、張居農等[11]早期隔離斷奶技術能有效凈化疾病,減少感染傳染病機會,提高存活率的觀點一致。同時研究采用奶山羊母乳人工喂養,避免羔羊腸道應激,這與汪新蘭等[14]的羔羊斷奶后應激腹瀉對腸道屏障的影響為羔羊斷奶應激提供分子調控機理及防治辦法和劉俊山等[15]的斷奶日齡對河南堯山白山羊生長性能和腹瀉的影響表明,早期斷奶能提高河南堯山白山羊生長性能的研究結果相一致。
奶山羊0日齡奶山羊母子隔離人工哺乳技術尚未見到相關報道,本研究通過0日齡母子分離技術有效阻斷了母子密切接觸的疾病傳播途徑,降低互為傳播的風險,進而降低母子口瘡、乳房炎和腸炎等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提高羔羊的成活率;本研究全程采用羊母乳人工哺乳降低了消化系統的應激[16],吃足吃好初乳和常乳,在母乳不足時添加代乳粉哺乳保證羔羊吃飽,提高羔羊的免疫力和抗病力,同時人工哺乳技術增加了對羔羊的照顧和有病羔羊的早期發現和治療,母子分離減少母子混群哺乳干擾對母子健康的影響,顯著提高羔羊的成活率,也為羊群羊疫病凈化提供了方法。本試驗羔羊的感冒/肺炎發病率差異不顯著,通過對試驗研究數據收集分析,認為這可能與后期溫差大、試驗后期人員對溫度調控懈怠等因素影響有關。值得說明的是0日齡母子分離人工哺乳技術須在具備有保溫條件的羔羊保育舍等硬件設施和具有責任心人工哺乳人員的基礎上進行,尤其適合規模化同期發情人工授精的奶山羊群體。
0日齡母子分離人工哺乳技術不僅降低了羔羊口瘡、腸炎的發病率,而且降低母羊口瘡、乳房炎的發病率,進而顯著降低羔羊的病死率,顯著提高了羔羊的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