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川

平安是老百姓亙古不變的期盼,是最基本的民生需求。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于國家長治久安、人民安居樂業,領導和推進平安中國建設取得重大成就,續寫了社會長期穩定奇跡,“中國之治”成色更足、優勢更加彰顯,平安已成為一張靚麗的“中國名片”。
黨的二十大報告充分肯定了平安中國建設取得的顯著成績,深刻揭示了平安建設的規律特點,為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和科學行動指南。一是理論上不斷創新,平安建設已經成為黨的創新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心系平安建設,提出了建設平安中國的戰略目標,親自批準成立平安中國建設協調小組,對平安中國建設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闡明了具有全局性、戰略性、基礎性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二是實踐上不斷探索,平安建設已經成為應對各類風險挑戰的制勝之道。面對國際形勢風云變幻、國內社會主要矛盾深刻變化,黨中央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強化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統籌發展和安全,打好化危為機的戰略主動仗,有效應對一系列風險挑戰,牢牢把握了戰略主動、發展主動和歷史主動,推進平安建設成為我們黨治國理政實踐中的一項重要舉措。三是成效上不斷拓展,平安建設已經成為“中國之治”的鮮明特色。十年來,黨中央將平安建設同經濟社會發展一起謀劃、一起部署,平安建設的體制機制逐步完善,風險防控的整體水平穩步提升,人民群眾的安全感不斷增強、對平安建設的滿意度不斷提高,我國已成為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國家之一。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堅決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系統闡述了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深刻指出要“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全市政法系統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不斷提升平安重慶建設水平、層次和質效。
牢固樹立科學理念,不斷開創平安重慶建設新局面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堅定不移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把維護國家安全貫穿黨和國家工作各方面全過程,確保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當前,平安已經從傳統意義上的生命財產安全,擴大到安業、安居、安康、安心等各方面,內涵外延不斷拓展,標準要求更新更高,我們必須主動適應、深刻理解、準確把握。一要立足領域更寬廣。突出“大平安”理念,實現人民安全、政治安全、經濟安全以及軍事科技文化社會安全的全方位之治。二要立足機制更完善。充分發揮黨的領導優勢和制度優勢,推動上下聯動、條塊結合、部門協同、區域協作的工作機制更加健全。三要立足成效更明顯。既能更快更好地解決突出問題,又能更有力更有效地從源頭上進行預防。四要立足人民更滿意。積極有效回應群眾對平安建設的關切和期盼,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深刻把握價值追求,持續推出平安重慶建設新舉措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堅持以人民安全為宗旨。全市政法系統要將其作為努力方向和價值追求,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要服務高質量發展。緊扣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圍繞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等重大戰略,聚焦我市“一區兩群”協調發展,在重大項目風險評估、執法司法協同、環境公益訴訟、涉外法治工作等方面下功夫,為重大部署推進、重大項目建設保駕護航。二要服務高品質生活。健全完善政法公共服務機制,在戶籍、交通管理、出入境、法律援助、司法救助等方面推出更多便民措施,為群眾提供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準的政法公共服務。三要服務深層次改革。準確把握政法改革的階段性特征,緊緊扭住影響執法司法公正的關鍵環節,進一步提升執法司法公信力,努力讓人民群眾充分感受到公平正義。
緊緊圍繞重點任務,努力實現平安重慶建設新突破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國家安全是民族復興的根基,社會穩定是國家強盛的前提。這一論斷進一步明確了平安建設的重點任務,全市政法系統要認真謀劃、有力推動。一要確保政治更安全。堅定維護國家政權安全、制度安全,嚴密防范和嚴厲打擊敵對勢力滲透、破壞、顛覆、分裂活動,構筑維護國家政治安全的銅墻鐵壁。二要確保社會更安定。深化“楓橋經驗”重慶實踐,扎實開展矛盾糾紛“大排查、大化解”專項行動和領導干部大走訪大接訪等工作,努力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三要確保人民更安寧。嚴格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有組織犯罪法》,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深化“全民反詐”、“打擊整治養老詐騙”等專項行動,有力維護社會治安秩序。四要確保網絡更安全。全面加強網絡安全保障體系和能力建設,深入開展網絡清朗專項行動,營造清朗網絡空間。
大力夯實基層基礎,切實筑牢平安重慶建設新防線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完善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的基層治理平臺,健全城鄉社區治理體系。這啟示我們,平安重慶建設要不斷夯實基層基礎、筑牢第一道防線。一要建強基層黨組織。堅持黨建引領,推動資源、力量下沉,構建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開放共享的基層管理服務平臺,確保基層有人管事、有錢辦事、有章理事。二要夯實基礎工作。加快推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標準化、實體化建設,持續推進人民法庭、派駐檢察室、“楓橋式公安派出所”等基層政法單位建設,做實基層治理實戰化平臺。三要提升基本能力。著力鞏固政法隊伍教育整頓成果,組織開展政治輪訓和實戰培訓,引導全市政法干警在辦大案、處急事、破難題中受考驗、長才干。
不斷完善制度機制,有力提升平安重慶建設新效能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提升社會治理效能”。完善社會治理體系,必須不斷創新完善工作機制,有效統籌資源力量,真正把治理優勢轉化為平安建設的強大效能。一要創新完善聯動機制。加強各區縣、各政法單位聯動融合,實現情報信息聯通、重大安保任務聯手、重點人員聯管、重大突發事件聯處、突出矛盾風險聯治。二要創新完善互動機制。實現政府和社會優勢互補、良性互動,引導各類社會組織和市場主體積極參與服務社會、防控風險、化解糾紛等工作。三要創新完善齊動機制。創新專群結合、組織發動群眾的方式,搭建互動多樣的群眾參與網絡平臺,讓群眾在“微治理”中增強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者系中共重慶市委政法委員會常務副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