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盛海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全市生態環境系統將提高政治站位和戰略站位,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學篤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堅決肩負起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的使命任務,奮力書寫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新篇章。
始終保持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
從黨和國家事業大局出發,立足生態文明建設偉大實踐,深刻把握黨的二十大提出的一系列新思路、新戰略、新舉措。
深刻理解把握偉大變革,堅定生態文明建設的信心決心。黨的二十大報告全面總結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的顯著成效是其中之一,報告指出“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我們的祖國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這是黨和人民一道拼出來、干出來、奮斗出來的。重慶不負重托、不負期望,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市委、市政府帶領全市人民推進山清水秀美麗之地建設邁出堅實步伐。我們將以更加堅定的信心決心,勠力同心、接續奮斗,開創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新局面。
深刻理解把握使命任務,篤定生態文明建設的前進方向。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五大重要特征之一,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之一;同時,在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戰略安排及“十四五”規劃中,美麗中國建設都貫穿其間。我們要牢記黨的使命任務,矢志奮進生態文明建設新征程,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作出新貢獻。
深刻理解把握宏偉藍圖,錨定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任務。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戰略舉措,“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就是其中之一。報告明確了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理念、思路、任務,要求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我們要領會要義、狠抓落實,堅定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為美麗中國建設交出新答卷。
全面強化生態環境保護的政治引領
把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組織全市生態環境保護隊伍全面系統學、深入思考學、聯系實際學,做到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
學出忠誠和信仰,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錘煉對黨絕對忠誠的政治品格,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范踐行者,切實把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思想統一起來、共識凝聚起來。
學出使命和擔當,始終胸懷“國之大者”。深刻理解把握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圍繞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等,找方位、明思路、強舉措、抓落實。
學出情懷和責任,不斷順應民心期盼。深刻領會黨的人民情懷,樹牢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堅持“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理念,積極回應人民群眾所想、所盼、所急,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生態環境問題,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讓“生態資本”成為人民群眾的“幸福資本”,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聚力推進山清水秀美麗之地建設的生動實踐
重慶是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的最后一道關口。我們將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戰略部署,堅定信心、同心同德,埋頭苦干、奮勇前進,奮力書寫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新篇章。
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加快實施長江生態系統性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強化三峽庫區生態保護,加強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自然保護地和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工作,全面落實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計劃,推進廣陽島片區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范建設,加強生物安全管理,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讓一江碧水、兩岸青山美景永存。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堅持精準、科學、依法治污,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貫徹落實《重慶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實施方案》,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嚴防重污染天氣,深入推進流域治理,鞏固城市黑臭水體整治成果,加強土壤污染源頭防控,提升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推進城鄉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確保“十四五”期間74個國考斷面水質優良率穩定保持97.3%以上;空氣質量優良天數2022年達到328天、2025年達到338天;全市森林覆蓋率2025年力爭達到57%,讓重慶的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生態環境更優美。
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聚力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落實全面節約戰略,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倡導綠色消費,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加快推動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等調整優化,制定實施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方案,扎實推進地方碳市場擴容增效,積極推進氣候投融資試點工作,健全排污權、碳排放權交易機制,積極參與應對氣候變化治理,全面增強經濟發展綠色動能。
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生態環境保護聯建聯治。深化落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重慶市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2021—2025年)》,加強污染跨界協同治理,實施碳達峰碳中和聯合行動,共建綠色低碳高品質生活宜居地,共同守護美麗巴山蜀水,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先行區。
健全現代環境治理體系。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強化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體系,完善地方法規標準體系,健全穩定的財政資金投入機制,提升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深入推進生態環保督察,強化科技治理支撐,促進綠色低碳技術應用,增強依法治理保障,嚴密防控環境風險,深化構建“大環保”工作格局。
鍛造生態環境保護鐵軍。全面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加快建設一支政治強、本領高、作風硬、敢擔當的生態環境保護鐵軍,以政治生態的風清氣正切實守護自然生態的山清水秀,全力確保黨的二十大精神在重慶大地落地生根、在生態環境領域開花結果。
(作者系重慶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