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寶權

黨的二十大報告高屋建瓴、深邃精辟、氣勢恢宏,讓人心潮澎湃、備受鼓舞。全黨上下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定信心、同心同德,埋頭苦干、奮勇前進,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執著奮力實現使命任務和宏偉藍圖。
深刻理解把握黨的二十大的重要意義
黨的二十大是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大會事關黨和國家事業繼往開來,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前途命運,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對鼓舞和動員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大意義。
黨的二十大將推動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在新的歷史方位上以昂揚姿態邁上新征程。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采取一系列戰略性舉措,推進一系列變革性實踐,實現一系列突破性進展,取得一系列標志性成果,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黨的十九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審時度勢、守正創新,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團結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有效應對嚴峻復雜的國際形勢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風險挑戰,以奮發有為的精神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推向前進。黨的二十大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關鍵時期的新的歷史方位上,明確宣示朝著“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斗”。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必將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奮力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局面。
深刻學習領會黨的二十大報告精神實質
黨的二十大報告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最新成果,閃耀著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光芒,鮮明提出“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報告深刻總結了過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必將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繼往開來,贏得新的更大榮光。
黨的二十大報告是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新時代新征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報告提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使命任務更為明確、要求更清晰、任務更聚焦。報告重申了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兩步走”戰略安排,特別強調未來五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關鍵時期,體現了求真務實的作風和強烈的使命擔當,將推動全黨上下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一步一個腳印把黨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付之于行動、見之于成效。
奮力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黨的二十大報告對推動高質量發展進行了專章部署,提出要“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并從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等方面進行了全面部署。重慶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將切實做到“學報告、悟思想、明方向、見行動、出成效”,把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實在重慶大地上,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奮力書寫重慶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一是深入推動產業優化升級,不斷壯大實體經濟。加快構建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深化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加快建設西部金融中心。大力發展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深入實施擴大內需戰略,積極擴大有效投資,加快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更好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
二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精心繪制城鄉融合發展新畫卷。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糧食安全底線和耕地保護底線。加快發展鄉村產業,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打造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深化農村“三變”改革,深入推動“三社”融合發展,激活農村資源資產,發展壯大新型集體經濟。建立健全城鄉一體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推動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取得更多實效。
三是深入推動川渝全方位合作,大力促進“一區兩群”協調發展。抓好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各項工作,強化戰略協作、政策協同、工作協調,更加注重機制化、政策化、項目化、事項化落實,打造高水平區域協作樣板。推進重慶主城都市區和成都市“雙城”聯動聯建,推進兩地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產業發展協同協作、公共服務共建共享、改革開放共促共進、毗鄰地區合作走深走實。深化“一區兩群”協調發展,強化主城都市區中心城區極核功能,梯次推動主城都市區中心城區和主城新區功能互補和同城化發展。推動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渝東南武陵山區城鎮群文旅融合、城鄉協同發展。
四是深入推動高水平改革開放,充分激發高質量發展動力活力。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加強系統集成,放大綜合效應,推進更多全局性、引領性、標志性改革。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和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健全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全面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積極拓展西部陸海新通道,提升開放通道效率、開放平臺能級、開放型經濟質量,加強對外人文交流。積極推進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建設,構建親清政商關系。
(作者系重慶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